这个妈妈了不起!她这样帮孩子戒掉iPad和手机,只用了一招! 有哪一个孩子不爱玩,别说孩子连大人也一样爱玩。这个年代孩子受了父母的影响,大家都喜爱玩手机、玩 iPad 已经是生活一部分了。但是由于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也不会控制孩子就会频繁玩、长时间玩,甚至玩到不吃,不喝,冲凉,上厕所,过马路也一起,这些已经给不少家庭带来了难题。不少妈妈在烦恼着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戒掉 iPad 或手机。 不过提醒大家,让孩子完全戒掉父母每天都在用的 iPad 或手机是不现实的。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大家看看一位国外妈妈的做法,相信能给大家来带不少启发! 小男孩 Andy 也是 iPad 控,玩 iPad 可以经常不喝水不吃东西,在经历了一次由于玩 iPad 入迷从家里的楼梯滚落摔断了一条腿,这个妈妈就做了下面的举动: 暑假的一天,孩子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 iPad,竟然发现 iPad 上面贴了一条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实行 iPad
Read more好爸爸 不该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爸爸不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因为每位负责的男人都可以做得到。 01 父亲的角色有多重要? 弗洛姆说:“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在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中,也有一章专门讨论父亲角色: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许多孩子终其一生都把父亲视为他们的偶像或最大的对手。”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很多方面的教育是母亲替代不了的。 前段时间,见了著名育儿专家王荣辉老师,和她交流了很长时间。 父亲对孩子有多重要? 她举了个例子: 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开始会爬,许多家长为了省事,会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其实这对孩子的发育来说非常不利,爬行多的孩子平衡感会很好。 而没爬行过的孩子,平衡感很差,运动能力会差很多,甚至会影响到他未来整个身体的发展。 而孩子爬行这个行为,大部分是需要父亲陪伴的。 现在,许多儿童用品是为方便大人而生产,至于对孩子成长是否有利,却没有去深究。 对于家长来说,让孩子安全地坐在学步车里,肯定会比陪着他到处爬轻松。 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就陪着他爬了很多。 到了三四岁,他经常和另外一个小女孩玩,两个人到处跑,我儿子就算被绊脚了,可能打个趔趄就自己调整过来了,而那小女孩从小没爬过,摔跤的时候,都是直挺挺地摔下去,我见到过好几次。 还有一次,让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重要。 那天,我陪儿子在公园里玩,还有其他四五个小朋友。 我陪他们玩了一会儿举高高,四五个孩子排队,我举一次放下,然后轮到下一个。这样轮了四五次,我举得手都发酸了,和孩子们说,需要休息下。 其他孩子就自觉离开,去玩其他的了。可其中一个男孩子,就一定要我多举几次,我觉得他很重,就说,要不让叔叔多休息下。他突然就发脾气,哭了起来。 我有些莫名其妙。这时他妈妈走了过来,说,这孩子他爸爸从来没有陪他这么玩过,所以想你陪他多玩几次。 孩子是最敏感的,当他缺少什么时候,内心里会非常渴望。 02
Read more【家长成长】为了控制自己的脾气,读一读“父母规”
为了控制自己的脾气,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空间。不妨每天大声朗读一遍《从此刻起,我要》 从此刻起 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 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 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 从此刻起 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 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 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从此刻起 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 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从此刻起 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从此刻起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 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从此刻起
Read more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父母的脾气!
为什么不要发脾气? 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她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修理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坏脾气会遗传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爱发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内心脆弱又好斗。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为人父母时,也会继承父母的坏脾气,出现“发泄伤害、复制暴力”的情况。这时,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坏脾气的牺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邻家有个小男孩非常淘气难管,后来父亲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有被打服变乖,仅到三年级,他就彻底不上学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他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 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改变坏脾气的方法: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随便发脾气就像到处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好好沟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写完,不要一上来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还没写?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会因此而好好写作业吗?当然不会,孩子会更抵触写作业。 如果你想达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这样说: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我真的很难过。如果你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我会觉得很开心。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如果孩子这样做,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的流动。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气,看上去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触手可及。
Read more这个世界有两种孩子:一种是来还债的,一种是来讨债的
这个世界有两种孩子:一种是来还债的,一种是来讨债的。 昨天聊天,表姐提起今年六一节没给他儿子准备礼物,他儿子哭闹了一场,拿沙发靠枕砸她,不吃晚饭抗议。实在拿他没办法晚上去超市补上了礼物。 一般人看来儿童的节日要个礼物也很正常,可对像是被表姐一家宠上天的小皇帝,我看到了孩子的潜在心理——“你欠我的”。 观察周围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有“欠孩子”心理的不在少数。即便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 在学校,孩子不能比别人穿的差;在家里,孩子的玩具不能比别人少。 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再辛苦劳累也会抽时间陪读。如果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了,父母不惜求亲戚、求朋友也要把学费、生活费凑齐,让孩子按时报到上学。 要准备结婚了,父母会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无怨无悔地拿出来给孩子操办婚事…… 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要要要”的习气,总是不满足。 而父母则一副“给给给”的姿态,这样的结果就造成孩子的不作为,成为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所以有时当我的孩子对我发脾气不讲理我也会对他强调“我不欠你的!” 在欧美,做父母的不一定要供孩子上大学。如果供得起,他们可以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大学里去;如果供不起,他们也不会感到内疚。 欧美的父母认为,如果孩子真想上大学,他们自己会想办法的。对于聪明好学又交不起学费的孩子来说,借贷和奖学金的种类有很多。他们不欠儿女结婚买房的钱,也没有义务给儿女带孩子。如果他们愿意照看孙子孙女,那儿女就得看成是一种恩惠,而不是一种义务。 你不欠孩子的 不用做得太多!做好这几件事就够了 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欠哪个人的,只有哪一个人要对哪一个人在特定时期负一定的责任而已。 那么父母是不是什么也不欠孩子的呢? 当然不是。因为父母确实欠孩子一些东西: 父母们,你欠孩子的,并不是物质生活,而是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规矩的养成、是非观念的明确、人际交往的原则等精神方面的。 如果你能把这些能力教给孩子,他会受益一生,他也会把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传授给他的子女们。所以父母们!不用做得太多!做好这几件事就够了! 如果你也同意,请把文章分享出去,散播正向思维~ 来源:imama | 图源:pixabay.com
Read more孩子的臭脾气,需要这么治!
也许你家里也有这样的一个“小皇帝”,小小年纪就很会顶嘴,稍有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情绪变化得比天气还快,一副臭脾气让第一次来家里的人都被吓到。 一提到孩子的臭脾气,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父母发过分溺爱。其实,远远不止于此,还好很多原因会让孩子养成臭脾气。我们在这几个方面要好好注意一下,孩子没有坏脾气的,防范于未然;孩子已经是小霸王的,我们就对症下药地力求改正。 1。受到家人的溺爱 父母的溺爱,当然是孩子养成臭脾气的罪魁祸首。 对孩子百依百顺,他想要的都能马上把得到,他不想要的说拒绝就不准出现在视线范围里。欲望太容易满足,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会让孩子对任何事情的考虑都以自己为中心。 溺爱形成的臭脾气,不是孩子故意在为难家人。而是对他的长期娇惯,让他完全不懂得去考虑家人的感受,他只知道自己想怎样、不想怎样,别人的情绪根本就在他的意识之外。 因此,父母不要过分宠爱孩子,而且在和他的日常交往中,要特意地让他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是会影响到家人的喜怒哀乐的。家长要帮助孩子把关注的视线放到自己以外的人身上。 2。尝试新鲜事物被阻止 小孩子好奇心比较重,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于大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万事万物,在孩子眼中,就像刚剥去果壳的荔枝一样新鲜。 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是基本的成长需求。通过自己的探索,确认每一个事物和自己的关系,获得安全感和认知的需要。 如果这个探索的过程被打断,孩子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这种感觉出自本能,就像蛋糕到了嘴边,却突然被一只手拍落地上一样。 如果有人(比如父母)总是阻止他,他就会对这个人很排斥,久而久之,就会处处作对,你说往东他偏偏往西,以幼稚的敌意来表示对你的不满和抗议。 因此,父母要给孩子一些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放开脚步去自己尝试新鲜事物。不用担心轻微的磕磕碰碰,父母只要在附近看着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 以后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父母在背后以目送的关怀来做孩子的后盾,而对于他的事物不再以“疼爱”的名义干涉。孩子会感谢一路上,有这样通情达理的父母,而不会再摆臭脸给你看。 3。模仿“坏脾气”的大人 孩子是一张白纸,没有生活经验。他们对于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态度,都开始于对身边大人的模仿。 大人的行为,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孩子还会有意识地去模仿喜欢的大人,有时候你会看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就像是某个大人的微缩版,那这个孩子一定很喜欢或者崇拜他。 平时在家里,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特别是有孩子在的场合,千万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吵架,一定要避开孩子;和睦的家庭里,才能培养出一个好脾气的乖小孩。 另外,要经常和孩子聊天,了解和他平常接触的是什么样的人,以免被带坏。还要提醒经常来家里拜访的一些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太豪放而粗犷的一面,这很容易就被孩子学了去。 4。压力过大,睡眠不足 孩子压力太大、睡眠不足,也容易导致臭脾气。这里的臭脾气,主要是一种发泄行为,因为心里有怨气,有怒气,必须寻找出口。 小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休息不好,会让他们很烦躁;而被寄予的期望过大,无法完成大人布置的任务,也会让他们烦躁,这种烦躁的情绪堆积太多而爆发出来,就会呈现为臭脾气。 望子成龙,但不要拔苗助长。给孩子多一点的自由空气,让他按照自己的进度,慢慢来。你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也会尊重你的良苦用心。臭脾气,很多是被逼出来的。比起“快快地长大”,孩子更需要“稳稳的进步”。 如果你认为文章有用,请分享出去 让更多父母、孩子受惠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