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 “你如果再不来,我们就走了!” “你如果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口头禅,但类似这样的威胁频繁地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可是妈妈们想过没有,威胁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我常常听见别人这样跟小孩说,然后那个小孩就会表现出很急,甚至是哭闹的状况,甚至去抢夺家长希望他吃下的食物……我在旁边看着,总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小孩在外面表现得如此不得体和不大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小孩有理性自主的思考权力? 比威胁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 如果这个东西很好吃,我想不用你多说,他自然会一口接一口,如果他肚子饿,他一定会乖乖坐在位子上吃完吃后再到处跑,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脑中自有优先级,我们实在不应该干涉太多。子轩从小食欲就不好,就算零食也吸引不了他,常常吃一两口就不吃了,我会跟他心平气和地说:你如果不吃了,那妈妈就要吃掉了,因为很浪费,我们不想浪费食物。 “因为很浪费”才是要干涉的重点,我们中的很多人却常常忘记讲。子轩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要吃掉眼前的食物,或者别人不等他了而吵闹,他对于这些事情很是从容,这种态度让我很舒服。 现在他更大了,当他不吃的时候,我会要求他说:“妈妈,我吃饱了,谢谢你。”我要让他学习了解到,我为他准备食物不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他不吃拍拍屁股就走了,是要感恩的。而且要他把这句话说成习惯,就像读经一样,长久下来就会烙印在心中,这种感恩的念头才会铭记在心。 威胁的背后,我们无意中教会了孩子什么 我曾经在某知名商场,遇见一个真实的案例。 那个商场里有可爱的汽车小推车,孩子坐在里边,让妈妈们推着走,妈妈可以任意租借,但有时候人太多会租不到。一次孩子走着有点累了,正巧旁边就停了一台汽车小推车,里面没有人坐,孩子就走过去想开门,但他还没到呢,就听到另一个阿姨大叫:“某某某,你如果再不坐到推车里,别人就要来坐啦!”接着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像看到强盗一样,看着我们一家人。我能理解那个妈妈并无针对之意,她也只是被她到处乱跑的小孩弄得很烦,大包小包还要顾着推车,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能叫的动小孩回来,而且她甚至不用扮黑脸。 但当场我还是被吓到了,竟有人会这样处理事情。我想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 威胁引发孩子的忌妒和不安全感 还有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家中的长辈想要抱抱孙子,偏偏孙子彼时不想被抱,这时有些长辈就会作势要去抱别人家的小孩,或是故意去抱别的小孩来激发他的忌妒心,一旦孙子为此哭闹,长辈就会极其开心觉得自己受到重视。 这种故事我每天看,其实我很同情那些小孩,毕竟这跟抢夺食物或是一辆车大不相同了,这引发的可是人性的黑暗面啊。小孩会不会认为表现出忌妒,别人才感受的到爱呢。忌妒心可以造成很多可怕的事件,看看每天社会版的新闻,有多少谋杀案都是因为忌妒心而起?不要说你不能理解,或觉得那些杀人者一定都是头脑有问题,说不定有问题的是他的家庭教育。 我教会子轩了解不抱他不等于不爱他,除了拥抱还有其他很多表达爱的方式。他也有时会拒绝爷爷奶奶的拥抱,但他接着会主动去问爷爷奶奶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爷爷奶奶也一样开心。重点是孩子自己理性的想法,他有自信判断以后就不会动摇,不会因为这些情绪上的威胁就轻易的妥协。 提示: 妈妈的角色也很重要,不要逼他一定要给谁抱,他的身体是他的,他可以做主,做合理的宣示。有的人会觉得会不会想得太多呢,不要当事情发生了后才知道后果非常严重。本来不重视的小缺点确实有可能会累积成为人格上的大缺陷。所以说父母的教育,语言和行为也要注意哦。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冲奶真的越弄越好吗?盘点各种错误的冲奶方式
奶粉冲太浓对宝宝并不好 ~~ 消化功能 ~~ 奶粉冲调适宜的浓度,取决于配方奶粉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宝宝不同生长阶段的消化吸收能力,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冲调太浓,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排便困难; 或因为宝宝肠胃功能较弱,导致营养吸收不足,出现拉肚子、体重不增加等问题。奶粉冲调过浓直接增加了宝宝罹患消化道疾病的风险。 ~~ 肾脏功能 ~~ 奶粉中含有钠离子,需要加足量水稀释。婴幼儿的毛细血管很嫩弱,宝宝饮用过高浓度的奶粉,会使血管壁压力增加,从而容易引起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出现抽风、昏迷等症状,久之也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同时血液中钠的含量过高,也会影响钙的吸收,使宝宝身体发育迟缓,个子矮小。血钠含量过高同时会加重肾脏负担,日久对肾脏也有损伤。 ~~ 影响水分吸收,可能还会引发氮质血症 ~~ 奶粉喂养的宝宝,必须补充足够的水分。奶粉过浓,会使宝宝食欲减退,不愿意饮水,随之尿量和次数也会减少,间接增加了宝宝肾脏负担,危害很大。过浓的奶粉也意味着宝宝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加之摄入水分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所产生的非蛋白氮物质就会在血浆内潴留,从而导致氮质血症,严重威胁宝宝的生命安全。 此外冲奶还需要注意这些 错误一:用矿泉水冲牛奶 矿泉水富含矿物质,磷酸盐、磷酸钙,而婴儿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长期用矿泉水冲牛奶会引发婴儿消化不良和便秘。冲配方奶粉提倡用自来水,因为目前家庭用的自来水都是经过了科学的处理,质量符合标准,自来水煮沸后,放凉至40摄氏度左右,再用来冲奶粉就可以了。 错误二:水越热冲调的奶粉越好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在喂给婴幼儿前需要用水冲调,家长应注意的是,冲奶粉的水一定不要用开水。开水的水温很高,冲调奶粉时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凝块,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某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也会被破坏,特别是有的奶粉中添加的免疫活性物质会被全部破坏。因此,冲调奶粉应用温水,避免其中营养物质的损失。通常泡奶最适宜的水温是40—50摄氏度。 错误三:冲调婴儿奶粉时,先倒好奶粉,再加入水 这恐怕是很多妈妈常犯的错误。先加奶粉还是先加水有什么不一样吗?其实,这是有区别的。冲调婴儿奶粉浓度要精确,因婴儿发育未成熟,包括消化、代谢与排泄功能都未完善,奶的浓度要尽可能接近母乳。如果先加奶粉后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加浓了;而先加水后加奶粉,会涨出原定刻度一些,但浓度合宜。 错误四:把有点冷的奶,重新煮沸一下 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宝宝再喝这样奶水,所获得的营养也要大打折扣。 错误五:晚上把冲调好的奶粉放在温奶器中,等到宝宝要吃奶时再拿出来
Read more儿童成长,20%靠智商,80%靠这些!好父母应该知道
孩子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不会那么容易,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度过了这个时期,一切都会变得轻松起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情商,不是什么深奥、神秘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调节自身精神状态、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全部良好品质,比如独立、善良、有同情心、勤奋等,其实都属于情商。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智商只起20%左右的影响作用,剩下的80%都是由情商来决定的。而且相比较起来,智商这东西,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升值潜力”一般;而情商,则基本全靠后天培养建立 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八项情商 1. 独立 独立性包括独立的意识、独立的行为,也就是说: 1.孩子要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并自己拿主意; 2.孩子能承担起自己分内的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 独立性是孩子在新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必备心理素质。 同事的女儿上个月参加公务员考试,开考半小时后才发现没带2B铅笔,一着急在考场上哭了起来。监考老师吓一跳,过来问明情况后,给她借了一支…… 事后,同事很自责地跟我说:“从小到大,每次考试前我都嘱咐她清点文具、准考证件,就是这次忘了,没想到就出错了,也是怪我呀……” 如果你爱孩子,就不要替他代劳太多事情。 孩子自己的事情,最好自己完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书包、文具,自己洗小臭袜子,自己拖拖小卧室的地…… 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学会自己做决定:你想买这条小狗,你就得保证天天遛狗、清理便便,你自己决定买不买;你想报绘画班,周六就不能玩了,还要坚持下去,你自己决定报不报…… 2. 同理心 同理心,可以简单理解为“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中,“同理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受同学们欢迎,而有的孩子却被同学们评价为“自私”“不合群”?就是因为有些孩子还没有同理心,从来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从不体会别人的感受; 为什么有些家长总觉得,自己整天那么辛苦,孩子却丝毫不理解?其实也是因为你还没有帮孩子建立起同理心,孩子还不习惯从你的角度上体谅你。 孩子同理心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妈妈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法:每当你觉得孩子有点“自私”时,先稳定住谈话氛围,让孩子自由说出他的想法,然后你蹲下来,认真、平静地说出你的想法,最后让孩子就你的想法做出回应:“听完妈妈的话,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3. 自信心 自信心包括两部分:外部的认同感和自身的成就感,缺一不可。 孩子做了件很得意的事,但是被家长、老师一通否定,孩子肯定不会有自信;有时候孩子虽然收到了家长、老师的鼓励,但他内心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不喜欢这件事情,那么孩子也不会有自信。
Read more如何让孩子与你自在谈心
在何种情境下,我们才得以让孩子愿意主动谈心呢? 互动良好的家庭对话是教养得以成功的关键,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要彼此开诚布公谈心绝非易事。 英国家庭心理学医师瑞秋安德鲁(Dr Rachel Andrew)接受《卫报》访问时便提到,其实当父母处于「从旁倾听」的时候,像是一起跑步、散步、骑车、煮饭、烘焙等等,就是亲子间进入谈心的最佳时刻;原因在于,这类情境下的对话通常不会带给孩子任何压力,因此自然可以听到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 「无论是几岁的孩子,若亲子间能养成谈心的习惯,除了将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同时更能滋长亲子间的信赖关系,因为孩子会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他都可以安心的告诉你,不用担心一开口就会挨骂;而我们所得出的经验是:从旁倾听的谈话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在,进而愿意分享自己所遇到的状况,就像孩子们玩耍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话起来一样」安德鲁分享。 至于如何才能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呢?家长们不妨可以这样做: 1.亲子时光,每天至少10分钟 一般而言,建议每天至少有十分钟的活动是由孩子主导的,创造从旁倾听的机会,像是一起动手做劳作、烤饼干、跑步或其他适合亲子互动的项目,首先这么做会让孩子理解他们对你的重要性,不但可以建立孩子对你的信赖,同时更可以让他明白你们之间存在着专属的亲子时光。 2.专心聆听,让孩子主导对话 往往在规律且和缓的气氛中,就能让孩子自然的养成与家长分享心情的习惯,尤其当孩子正和你分享自己时,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专注聆听,让孩子主导对话就好,切勿中途就对孩子的话妄下评语或是产生质疑,要不这将有损好不容易才萌芽的亲子关系。 3.保持冷静,确认孩子的感受 有时候,家长可能会被孩子说出来的想法或事实吓到,但家长务必要冷静的让谈话继续,从旁倾听的对话方式可以有效拉近亲子间的距离,让孩子有勇气说出原本害怕或烦恼的事,像是最常见的「校园霸凌」,家长们往往知道后就想立刻采取行动,但却忽略了其实应该冷静下来,听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如何。 藉由谈话的过程,家长可以确认孩子真实的感受,像是:「我总算知道你每天上学所要面对的」,或是「难怪你总是一脸焦虑」,但记得还是让孩子继续主导话语权,直到他们想要结束谈话为止。 4.提供选项,不为孩子做决定 在谈话告一段落时,家长也可以提供一些选项,与孩子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比较好,像是:「你觉得妈妈陪你一起去学校处理妥不妥当?」或是请孩子写写看他希望你怎么跟校长或是老师反应,如果家长希望建立起孩子对你的信任,记得千万别替孩子做主,尤其对青少年来说,你越是替他们做决定,他们越会觉得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尽管父母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表达关爱最好的方式往往却是──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除了让他们厘清自身的感受之外,更要让他们知道,你永远都跟他们站在一起。 图:pexels.com
Read more让孩子从小自信的28个方法
关于孩子自信的事儿,这可是个大事儿!因为这个事儿,爸爸妈妈们可是没有少费力气。培养自信心,这对孩子来说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很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以下是让孩子从小自信的28个方法,非常有效、实用。 1. 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在客厅站着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我要喝牛奶。”你在厨房做饭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妈妈把米饭蒸上,就去给你拿,好吗?”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 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可以采用二选一法,比如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 不要嘲笑孩子 如孩子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孩子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 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妈妈也不知道,我们去查字典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回答。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 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 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请把报纸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 在家陈列孩子的作品 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孩子属于自己的一个领地 给孩子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 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9.
Read more养大的儿子成了客
“乡下养儿子是为养老,其实,我把儿子都养成别人家的儿子了,养成我家里的客。” 有一个朋友是做婚庆服务的,那天人手不够,找我帮忙。 婚礼过程中,我负责泡泡机,在司仪活跃婚礼现场的气氛时,赶在每一次掌声响起之前释放肥皂泡。所以,我坐在靠近婚礼舞台的宴席上,同新郎的亲戚一道进餐。 这对新人,是城里女儿乡下郎。新娘是本城人,新郎来自湖北乡下。宴席上的来宾,主要是女方亲友。其实,不用司仪介绍,从外貌特征和衣着来看,我也知道,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新郎的来自乡下的父亲。 婚礼现场,总有那么一种热闹而又带着浪漫的气氛,但是,我感觉到,新郎的父亲似乎受到冷落。和各位来宾不相熟,又不了解城里的风俗人情,由于方言缘故,交流也不畅通,所以,他只在我们这一桌上频频举杯,邀请大家一道喝酒。到后来,只剩下我和新郎父亲相互之间敬酒。 新郎父亲知道我也来自乡下后,每次碰杯,都和我说很多话。他说,新郎的母亲晕车,家里也需要照看,她不能来参加孩子的婚礼,就他一个人来。 他憨厚地笑着说:“你看我今天是娶儿媳妇,我感觉我是嫁儿子。他们小两口,在这边,一年还能回几趟老家?以后,我和他妈在乡下,没什么大事情,也不会轻易开口让他们回家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 “儿子养大了,我心里高兴。乡下养儿子是为养老,其实,我把儿子都养成别人家的儿子了,养成我家里的客。”老汉喝酒之后,指了指新郎说,“他从读高中开始,就常年住在学校里,后来读大学,又读了研究生,离家越来越远,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他每次回家,我都感觉是客人来了。现在,又在外面成了家,回去得更少了,就更是客人了。” 新娘新郎来向老汉敬酒的时候,老汉已经醉了。 但我知道,纵使是把儿子养成客人,老汉还是打心眼里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刚刚说过,他还在努力把小儿子养成客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摘自《南国都市报》)
Read more对付臭脾气BB的小妙招
随着宝宝成长,会养成自己的一些小脾气,比如他们会变得越来越野蛮。此时父母不能一味责骂,而是耐心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要怎么纠正。对付宝宝的这个不肯听,那个不愿意做,妈妈都有哪些妙招去应对呢?一起来看看吧! 1. 洗澡 洗澡水的温度很重要,太热或者太冷都会影响宝宝洗澡的兴趣,也会因此闹些小别扭。妈妈想让宝宝养成爱洗澡,勤洗澡的好习惯,不仅要控制好洗澡水的温度,还可以在澡盆放些小玩具,增加孩子洗澡乐趣,调动孩子洗澡的积极性。 2. 剪指 宝宝就怕妈妈指甲剪不好弄疼自己,妈妈一说要剪指甲,就闹小脾气,妈妈只好趁着宝宝睡着的时候偷偷给他剪了,也可以适当向宝宝解释,如果不把指甲剪掉,会把脏东西吃到肚子,所以要养成剪指甲的好习惯噢。 3. 剪头发 宝宝对电子理发器发出的嗡嗡声可害怕了,妈妈可以先告诉宝宝,避免宝宝吓哭了。此外要告诉宝宝,理发后会更漂亮更迷人;选择一个宝宝喜欢的理发师比选一个技术出色的理发师更重要。 4. 睡觉 宝宝6个月开始,要用渐进的方式训练宝宝自己睡觉。一开始可以让宝宝有自己的小依恋,比如毯子、妈妈的枕头、他喜爱的玩具等,慢慢得帮助宝宝养成自己一个人睡的习惯。 5. 刷牙 宝宝不肯刷牙的话,就说说他口气不清新,容易蛀牙;妈妈要多说些鼓励的话,也可以跟宝宝亲吻,让宝宝挑选他自己喜欢的可爱的牙刷套具;买些儿童果味牙膏,吸引宝宝刷牙的兴趣。 6. 吃蔬菜 有很多宝宝不爱吃蔬菜,这不是个好习惯,妈妈还是要想办法让他多吃蔬菜。比如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弄个清淡蔬菜汁,还是煮个蔬菜粥,把蔬菜剁碎包在饺子里给宝宝吃等等。 7. 看医生吃药 买个造型逼真的玩具医疗箱,可以当玩具给宝宝玩;也可以跟宝宝玩医生看病的游戏,让他了解这个过程会使用的用具,比如听诊器、温度计等;告诉宝宝生病就要吃药,不肯吃药是要打针的噢;妈妈也可以想一些办法减少药的苦味,分几次喂食,以便孩子能够接受。 8. 叫人 见人要叫是一种礼貌。告诉宝宝遇到熟人该怎么对待,做得好的回家表扬;表现不佳的话,也不要硬逼,好好跟宝说,让他自动自觉地叫人,或者是点头微笑。
Read more父母是否相爱,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着整个家庭!
为何夫妻是否相爱那么重要?你有看过破碎家庭里的孩子快乐吗? 当家庭有了新的成员,宝宝就成了父母的重心,夫妻的感情也被遮盖 家庭中不可忽略的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环境中就显得更为可贵。 不仅因为这是我们情感的归宿,还因为夫妻关系的好坏,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家庭和睦的一切根源。 婚姻关系是所有家庭关系的核心 爱子女的重心常常不经意间就掩盖了我们的其他情感,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纷纷压倒了夫妻关系,我们都忽略了能陪我们人生最长久的那个人。 甚至忘了,只有更努力地经营夫妻感情,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道理很浅显,大家都懂,可是做到的人却不多。很多夫妻双方逃避处理婚姻问题,夫妻关系冷淡。 夫妻感情失落,他们不自觉就会通过孩子来表达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家庭关系就会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父母相愛小孩會更加懂得去爱 有句话说的不错:“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夫妻间的欣赏是珍贵的感情滋润剂,不仅滋润了孩子,同样也会让他懂得如何欣赏他人。 当一位母亲得到丈夫的关爱时,女性的魅力自然散发出来妈妈夸赞爸爸的了不起,爸爸自然就成了孩子最亲近的守护神,成了学习的好榜样。 这样和悦的家庭关系,渐渐形成一个积极阳光的氛围。这样的孩子不仅乐观向上,也明白这种爱的表达,学会欣赏生活,赞美他人。 父母相爱才能给孩子更大的安全感 就像我们每个人小时候,看到自己父母的甜蜜,心里也会滋生出莫名的喜悦和满足一样。 夫妻恩爱,会让我们的孩子共同感受来自父母的爱,这就像在房屋里编织了一个温柔的巢。 这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会让孩子变得勇敢,学会独立克服困难和恐惧。因为他会明白在自己身后那个家庭,是一个美满和幸福的依靠。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内心是安稳并充满自信的。 父母相爱更有利于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家庭,就像是孩子学习社会的镜子,夫妻之间的相处,也是在给孩子上潜移默化的“修养课”。 相敬如宾的夫妻,孩子自然也会彬彬有礼,富有爱心、乐观自信。孩子长大后,由内而外养成的气质和言行举止,都会散发着积极和友好,更容易受人亲近和尊重。 而冷淡的夫妻关系,多伴随着吵闹、冷战,甚至会破口大骂。而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压抑了太多的负面情绪。 孩子那些仇恨情绪、暴力倾向都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些孩子不安的家庭关系,才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 幸福的家庭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Read more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不能错过的4大暖心时光
孩子永远是父母最甜蜜的负荷,两岁大左右的孩子,不但正在摸索学习,同时,也和父母一同度过彼此生命中最亲密的时光;现代爸妈们常以手机镜头,随手记录下美好的时刻,并上传至网路,无时无刻的「晒娃」;而以下,就是美国教养杂志《Parents》归结出最让父母们感到暖心的四大时刻。 「为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酸甜苦辣都是在所难免的,而每当我想起和孩子相处的总总,其中有许多片刻,着实都让人值得细细品尝、一辈子珍藏」本身就是一对双胞胎的妈,更是《宅居行动家》(Homebody in Motion)部落格主的艾莉珊卓‧杜宾(Alesandra Dubin)透过美国教养杂志《Parents》,进一步和读者们分享学龄前宝宝令她最难忘的四大时刻: 1.宝宝爱撒娇 「当宝宝跑向我,开口说:『妈咪我爱妳』,我瞬间就被融化,」杜宾说,不论是亲亲抱抱还是牵手,孩子的温暖总是让爸妈和长辈们不自觉得飘飘然起来;杜宾接着说:「就像昨天我跟双胞胎走在路上时,听到身旁路人不断称赞她们手牵手的可爱模样,更让人心生骄傲,毕竟,当有一天我的两个宝贝收起笑脸耍酷,和我渐行渐远时,我想我会非常怀念这难得的亲密时光」。 2.宝宝有礼貌 当人们听到这么一对可爱的双胞胎老是把「请、谢谢、对不起」挂在嘴边时,常会投以赞许的微笑,这就是做为母亲最自豪的时刻,两、三岁的宝宝喜爱与人互动,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得到一份玩具那样的新鲜,我希望他们能永远铭记这一份喜悦。 3.宝宝想帮忙 学龄前的宝贝会经历一段想当爸妈小帮手的有趣阶段,父母们也常因此而被逗得乐不可支,像是他们往往迫不及待的帮我们把东西从房子的另一头拿到我们身边,东西不小心打翻也会眼神无辜的擦地板,同时,更会凑到身边有模有样的把尿布包折好收好;每当我帮女儿绑个马尾,或是用上可爱的发夹,她总会在第一时间蹦蹦跳跳的跑去跟爸爸说:「爸爸你看!爸爸你看!」,而这样窝心的画面又岂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呢! 4.宝宝臭奶呆 「在宝宝刚满两周岁时,他们懂的词汇不过就是那十几个单字,开口仍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然而,就在不到短短的三个月内,他们掌握单字的能力瞬间功力大增,现在她们跟我还会一句来一句去呢!亲眼目睹孩子的成长是种难以言喻的喜悦,随着孩子们日渐长大,我们的对话也越来越清晰,虽然孩子总有些单字还是念不出来,不过却也「笑」果十足,这也是我最喜爱的地方,我想,我会想念他们老是把『柳丁』,念成『扭丁』、把『卡车』说成『塔车』的这些美丽误会,」杜宾分享道。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这些弥足珍贵的时光,都将是一生一次绝美的回忆。 图:pexels.com
Read more4种技巧应对孩子“厚脸皮”
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时候,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们应该气平心和的教育孩子,而不能采取暴力的行为,更不能伤孩子的自尊心,在轻松的氛围下严肃的教育,对孩子会更有利。 应对孩子“厚脸皮”技巧1:培养孩子的荣誉感 荣誉感与羞耻感是并立的,缺少羞耻感的孩子,往往也缺少荣誉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缺少荣誉感,就会对外界的批评、指责的反应变得迟钝。 所以,对付“厚脸皮”的孩子,爸爸妈妈们除了要帮助他们重拾羞耻感之外,还要帮助孩子培养荣誉感。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准备随时为孩子创造荣誉感。比如发现孩子有良好表现,像认真完成作业了,或者懂得自己叠被子等等,妈妈可以及时的表扬他,让孩子觉得受到表扬是快乐的, 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一旦荣誉感建立起来了,羞耻感也就随之而生了。 应对孩子“厚脸皮”技巧2:不能经常打骂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爸爸妈妈可要先忍住脾气,可以试着跟孩子讲道理。而且要顾及孩子的面子,可以悄悄地把他叫到房间,单独对孩子说:“宝宝今天欺负小朋友,是不对的哦,老师批评了,宝宝要认真改正,不然可是会有好多小朋友嘲笑宝宝呢!” 平时对孩子应该七分褒奖三分责罚,如果只罚不奖,孩子就对责罚麻木了,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应对孩子“厚脸皮”技巧3: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当孩子们犯错误时,要告诉孩子那样是错的,应该怎么改正,或者可以找一些道德教育的书籍跟孩子一起看,边看边为他讲解,慢慢地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判断故事里的小人物的对错。同时,爸爸妈妈也 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这样的引导中,孩子就会慢慢的重拾羞耻感呢!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 应对孩子“厚脸皮”技巧4:批评要注重实效 1、说明道理式 如果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家长只是随口告诉他:“以后不许这样,不然我要生气了。”这种轻描淡写的批评恐怕很难让他深刻认识错误。如果严厉地批评他,说明道理,并带着他去登门道歉,那么他就会产生羞耻感,以后不再重犯了。 2、有针对性式 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喜欢喋喋不休地说话,而且爱翻旧账,把几个月前孩子做的错事也拿出来一起说。这样没有针对性的批评,孩子很难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被批评,甚至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开始自暴自弃,也就不会感到羞愧,认真反省了。 3、不重视式 当孩子犯了错,妈妈们教育他的时候,喜欢随口就说:“你再这样,我就要……”的话,但是当孩子再次犯错的时候,妈妈却已经忘记了之前说过的话,没有按照自己说的那样去做。这样的批评次数多了,孩子会越来越不把妈妈的批评当回事,对长辈的教育就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了。 孩子出现厚脸皮的现象,可能孩子缺乏羞愧感,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们不应该打骂他们,应该多多注意留心,更多的是耐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丢掉厚脸皮,快来健康的成长。 作者:佚名 | 图: 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