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生活的事件,很实在的人性,很诚实的事实。提醒我们什么是真生活?什么是真人性?什么是真现实? 把这分享给朋友们吧!大家一起受惠一起学习。 图 | wallpapercave.com
Read more能打开任何人心结的二十四句话
有句话说… 你的一生,至少要原谅三个人,才会圆满!你原谅了几个?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原谅你,看似简单实线就须考验咯!
Read more五十岁黄金年华 十“不如”
-健康生活“10不如”,启发无数中老年人- 都说50岁以后就是人生中的黄金年华,十分美好,十分珍贵。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看看下面这“十不如”建议吧,相信看完后你就能把生活过得更加健康幸福了! 一、抱怨生病-不如与病共存 前几十年的辛苦劳累,有些朋友早就留下了健康隐患。加之进入老年后,由于身体功能减退,人就变得脆弱,容易生病。 有人一生病,就忧心忡忡,无法安心治疗,结果越病越重。但有人生病后接受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于是病情控制得好,哪怕是绝症也能长寿。 抗日老兵陈春森从72岁开始,先后患上3种癌症,这在旁人看来是多么不幸。但陈春森提醒自己像常人一样生活。如今99岁的他身板硬朗,他说“癌症让我长寿“,是自己的养生师。 二、逞能-不如服老 逞能,就是争强好胜。有些老人被不服老、不服输、不服人的“犟劲”驱使,遇事总爱“露一手”。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力大无比、智慧超人、耐力出众的常胜老翁。 这种“逞能”心气,如果身有慢性病或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很容易导致难以预料的疾患。 纵使我们有十个不老的心,也要承认自己在变老,体力精力都有所不济,要量力而行了,不能干的事绝对不勉强。若逞能,往往会酿成悲剧。 三、活的久-不如活的好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人都想长寿,期望能够长命百岁。但不少人却过分地追求长寿,走进了误区,反而忽略了生命里真正的价值。 我们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一种希望。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健康,而不在于活得长久。 其实很多人盲目追求长命,是害怕死亡。而害怕死亡的根源在于认为自己没有好好活过。赶紧去保养自己,提高自己生活的品质吧! 四、存钱-不如花钱 人老了,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重演“钱在银行,人在天堂”的悲剧。不要只知道存钱而不知道花钱。钱就是用来花的。 给别人花,给子女花,为什么不给自己花?买自己需要的保健品,买吃了对身体好的食物,买自己中意的很多东西。 五、朋友一帮-不如知己几个 一个人朋友多,说明这个人人缘好。但朋友太多,恐怕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维护之间的情谊,年纪越大身体也会吃不消,不如留几个知己。 知己可以是老战友、老同事、老同学,还可以是老伴。当然,如果能找到忘年交也是十分难得的。 六、进股市-不如逛花市 老年人的炒股热情完全不输年轻人,许多朋友把炒股当作老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在跌宕起伏的股市中,老人必须注意由情绪波动造成的身心损伤。 左手K线图,右手心电图,何苦?医生都建议老人最好不要炒股。 相比股市,花市更让人舒心。现代生活实践与医学实践证明,老人养花不仅是闲情逸致,而且是一种益康、益智、益寿的行为。 七、事事有求-不如无欲无求
Read more一个人的失败多半是坏在“脾气”!
如果你是对的,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你没资格去发脾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可惜大多数人没有想透彻。 泰国的传奇人物─白龙王告诫: “人只要脾气好,凡事就会好。” 很多人来到这里都问我︰ 我的事业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缘好不好?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气好不好?人的一生都在学做人,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办法毕业的。人生不管是士农工商,各种人等,只要学习就有进步。 第一学习认错 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其实不认错就是一个错。认错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会大众、上帝,甚至向儿女或是对我不好的人认错,自己不但不会少了什么,反而显得你有度量。学习认错是美好的,是一个大修行。 第二学习柔和 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的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却不会掉,所以要柔软,人生才能长久,硬反而吃亏。心地柔软了,是修行最大的进步。 一般形容执着的人说,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钢铁一样。如果我们像禅门说的调息、调身、调心,慢慢调伏像野马、像猴子的这颗心,令它柔软,人生才能活得更快乐、更长久。 第三学习生忍 这世间就是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万事都能消除。忍就是会处理、会化解,用智慧、能力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认清世间的好坏,善恶,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学习沟通 缺乏沟通,会产生是非、争执与误会。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大家都是龙兄虎弟,互相争执、不沟通怎么能和平呢? 第五学习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时候提起,不用的时就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却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人生的岁月有限,认错、尊重、包容才能让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学习感动 看到人家得好处,要欢喜;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动。感动是一个爱心、菩萨心、菩提心,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有许多事情、语言感动了我们,所以我们也很努力的想办法让别人感动。 第七学习生存 为了生存,要维护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不但对自己有利,也让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亲的行为。 每天晚上睡觉前问问自己:今天我发脾气了吗? 图/pixabay.com
Read more换位思考,换位做事,换位做人!
一、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的时候、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的时候、首先弄脏的也是自己的手。 二、人经常往上看,就会长高;老是低头捡便宜,就会驼背。 三、面具若戴得太久,就会长到脸上,想要揭下来,非得伤筋动骨扒皮不可。 四、当我们用一个手指在指点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三个手指正指向我们自己。 五、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舍得才能获得,放下才能去烦,忘记才能心宁,宽容才能得众。 六、舍得也是舍给懂得感恩的人,给一把米是恩人,给一斗米是仇人!助人自助是原则! 七、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这是黄金定律!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这是白金法则! 八、你是一切的根源,今天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向宇宙下订单得来的! 九、感恩帮过你的人,他让你感受到爱与信任!感谢伤害你的人,他让你成长和懂得识别人! 十、被恨的人没有痛苦,恨人的人却终将遍体鳞伤,所以, 绝不去恨人。 十一、缘分是本书,翻得不经意会错过,读得太认真会流泪。 十二、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十三、把脾气拿出来,那叫本能;把脾气压下去,那叫本事。 十四、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仔细品味,受益终生! 图/pixabay.com
Read more睡前小故事 : 请一匹马来戒酒
杰克·伦敦是上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曾创作出20部优秀中长篇小说和150余篇短篇小说。据称,列宁在去世前,躺在病床上请人朗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因为稿费所带来的不菲收入,杰克·伦敦很快便步入了美国上流社会。在与其他社会名流的交往之中,杰克·伦敦学会了喝酒,并逐渐发展到嗜酒如命的境地,每天都要与酒为伴。 长期的酒精刺激,让杰克·伦敦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思维能力也随之下滑。妻子查米安为此揪心不已,她多次劝杰克·伦敦戒酒,但都没有任何效果。 “谁若能帮我丈夫成功戒酒,我将感激不尽。”毫无办法的查米安只好对外寻求帮助。 “这没什么难的,只要夫人按我的方法去做,保证可以!”一个叫凯斯特的用人毛遂自荐道。在他的安排下,一个秘密的戒酒计划正式启动了。 接下来,在查米安生日来临之际,她要求丈夫送给自己一匹好马,杰克·伦敦欣然同意了,并陪同她一起去养马场挑选。结果查米安看中了一匹最贵的名马,杰克·伦敦本来是不情愿买的,但禁不住妻子的死缠硬磨,最后只好咬着牙将其买了回来。 几天后,杰克·伦敦路过马厩时,看见凯斯特正在喂马。看了一会儿后,杰克·伦敦便怒气冲冲地嚷道:“你怎么能这样喂我的马?!” “不这样,应该怎样?”凯斯特一脸迷惑地问道。 “你知道这匹马有多名贵吗?好几千啊!如此名贵的马,应该吃最好、最新鲜、最健康的草料,喝最干净的甘泉。”杰克·伦敦生气地嚷道,“可是,你现在却给它喂脏兮兮、散发着霉味的草料,让它喝如此浑浊的阴沟水!难道你是想故意害死它?!” “可是,您的妻子就是这样交代的呀!”凯斯特毫无惧色地回应道。 杰克·伦敦一听更火了,转身就朝家里跑,大声叫道:“查米安,给我马上出来,你竟然这样对待我们的好马!” 查米安从屋里走了出来:“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般大呼小叫?” “难道你不知道那些糟糕的食物和水,对马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吗?” “知道。” “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你不也是这样的吗?——明知道自己的身体很宝贵,不也照样天天酗酒吗?” 妻子的这番话让杰克·伦敦一下子愣住了,他就像一个蔫了的茄子,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杰克·伦敦便不再喝酒了,此后一直都是。在他成功戒酒不久,便迎来了新一轮的创作高峰。 人们之所以不会让一匹良驹去吃烂草,去喝脏水,是因为觉得它宝贵。同样,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某件东西宝贵时,便也不会去做那些对它不利的事了。而对于我们自己,很多时候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图:pexels.com
Read more看看这些人物的成长经历~列宁,孔子,包青天,陈平,万斯同……
成长是什么? 成长意味着不断跌倒和爬起,直到最后可以挺直腰杆,稳稳地站立于大地。 成长的过程可以画感叹号,问号,省略号,但永远不能画句号。 成长是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寻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完美; 成长是逐渐地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并努力在其中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 成长是逐渐明白,问题永远不是问题,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成长是学会感受、珍惜每一份对你的爱。 成长是知道如何爱自己和爱别人,是悲伤难过时开怀痛哭后脸上的微笑, 是欢呼雀跃后淡定的眼神,是让人备感幸福的经历。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他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执意下山求学,却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他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感悟:目的决定方向,追求决定行动。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理想。 小时候的列宁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每门功课他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感悟:少小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说的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想成就事业,就必须从小做起,不能等待 小花的依靠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风的小花,生长在一棵高耸的大松树下。小花非常庆幸有大松树成为它的保护,为它挡风遮雨,每天可以高枕无忧。 一天,突然来了一群伐木工人,两三下的功夫,就把大树整个锯了下来。小花非常伤心,痛哭道:“天啊!我所有的保护都失去了,从此那些嚣张的狂风会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会把我打坏。” 远处的另一棵树安慰它说:“不要这么想,刚好相反,少了大树的阻挡,阳光会照耀你,甘霖会滋润你。你弱小的身躯将长得更茁壮,你盛开的花瓣将一一呈现在灿烂的日光下。人们会看到你,并且称赞你。” 感悟:当失去了一些以为可以长久依靠的东西,自然会有难过及割舍的痛苦。但其中却隐藏著无限的祝福和机会。日后回首时,就惊讶自己成长的痕迹,是那么清晰明显,甚至令人满心喜悦。 万斯同闭门苦读
Read more何必看重浮云
若将太阳比喻成人生的目的地,浮云却偏能遮蔽阳光。 明明一阵轻风就能把浮云吹开,人却偏要视浮云为目标。 可是浮云从不会随着我们的步伐而飘浮,你若追着浮云,你便是与光明的道路背道而驰。 你若停下来等待浮云散去,你便错过了迈步向前的时机。 有人将一切的功名利禄视如浮云,若这浮云真的是天上的浮云,那当然是一件好事。 倘若这浮云是心中那片把光明都覆盖了的云,那就是一件坏事了。 陈世美因功名利禄而不认妻子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陈世美就是追着那虚无缥缈的浮云,而落得斩首丧命、遗臭万年的下场。 我们能轻易地嘲讽别人追求浮云,但却没多少人发现自己也被浮云牵着鼻子走。能昂首阔步穿过浮云、觅得光明终结的,才是成功在亘古中留下一点气息的生命。 浮云没有特意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痕迹,将浮云强加入感情、形态的是人类。 被浮云吸引着目光的人,其实是陷入自己的想象而已。 金钱、名利是人类赐予自己的,视它们为浮云的也是我们。 浮云也许在嘲笑我们的傻:以青春买财富,却用不了财富买青春。 买到很多财富的自以为高人一等,买不到的就视之为浮云。 浮云却在天空说:「我只是水蒸气罢了!」 对人而言,浮云是美丽的讥讽。 图/pixabay.com
Read more这八种人将会跟社会脱离关系,你是这八种人吗?
社会不景气,一定会淘汰不争气的人。如何不被淘汰,只要你不在这八种人之内。如果你在这八种人之内,那就得引起注意了。 1. 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人 21世纪是英雄退位团队进位的时代,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谁拥有人群,谁拥有市场,1+1=2叫数学,1+1=11叫经济学,一根筷子能折断,十双筷子折不断。 2. 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的人 过期的食品不能吃,过期的观念也不能用。21世纪的成功学,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你帮过多少人。学助人成功的本领。世界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人成功在短板上,人失败在短板上。人成功在缺点上,人失败在缺点上。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计。 六大劣根断送一生:自以为是,不以为然,倚老卖老,老气横秋,格格不入,每况愈下。 只要你把人做好,这个世界都属于你。 3. 8小时之外不学习的人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有时间的人不能成功,挤时间的人才能成功。八小时之内决定现在,八小时之外决定未来。什么样的想法什么样的生活。有学习才有选择权,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走进教室。不是社会发展太快,是我们思维反应太慢,为什么我们思维太慢,是我们没有跟上学习。人生有两大悲哀:结婚之后不再恋爱,毕业以后不再学习。 拒绝学习,就是拒绝成长。家长不学习,会被孩子看不起并且和孩子有代沟。夫妻一方不学习,就会有隔阂,学习的人如同长高的树,自然会有高藤来缠。一个人不学习,就会与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人活在21世纪,思想在20世纪,究竟学什么?不是学打工的技术,而是学创业的本领。 思想观念40%+人际关系40%+专业能力20%=成功,从这个公式里找自己的短板,缺啥补啥,社会需要啥你就学啥,不只是学感兴趣的,而是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成功的。 4. 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人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与巨大的商机挂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又都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中悄然来临。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而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不学习就会把推论当结论,用已知判断未来,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最终一定被社会淘汰。 5. 计较眼前目光短浅的人 计较眼前会失去未来,计较小钱会失去大钱。没有远见必寻短见。全世界最好的投资最没有风险的投资就是投资学习,学习可以让人有远见,学习才知道未来的趋势。 6. 技能单一没有特长的人 就像猫与老鼠的故事一样,猫说:“什么年代了,一种技术能活吗?”据经济学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有50个行业要淘汰。没有危机是最大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陷阱。人一定要在得意时给自己找退路,不要等失意时再找出路。 7.
Read more王阳明: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有人说王阳明是中国五百年来第一等的人物,他不仅是哲学家,同时还是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诗词歌赋也是无一不精。 很难想象,一个人在钻研哲学、精研书画、教育子弟的同时,还能有条不紊地带兵打仗,治国理政。纵观王阳明一生,他只要想做什么,几乎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大的成功,都离不开他知行合一的智慧。只要掌握了知行合一的方法,我们也同样能在庞杂的工作和学习中做到有条不紊,游刃有余,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1、知行合一:先行动起来 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意思是,学习、询问、思考、分辨,这些都是为了学习某一件事,而要掌握这件事,光学不做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思考,而是因为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 我们通常说,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做事的勇气却一点点被消磨掉,人都有惰性,过度的思考只能带来拖延,而“三思”又是自己拖延下去的绝佳借口,于是事情就一拖再拖,最终等到拖不下去的时候,才仓促行动。而行动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在行动中才呈现出来的,而此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解决这些问题,只能草草收场。 事前的“三思”其实和事实脱节很严重。只有先去做了之后,才能知道问题所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圣人,他的父亲听说这件事之后觉得他是狂妄自大,但是王阳明却从立定志向之后,就一直在行动的路上,他处处寻师访友,学习做圣人的法门,虽然屡试屡败,但是他却一直在不停地尝试。 为了验证“格物致知”的道理,他特地跑去格竹子,虽然没有格出什么道理,而且还大病了一场,但是他却也因此知道了通过外物寻找“理”是行不通的,这对他后来开创心学,不可谓不重要。 正所谓,吃了梨子才知是酸是甜,穿上鞋子才知那里夹脚。 只有先行动起来,才能发现有哪些问题,边行动边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去实践一次。做,还有成功的机会,而不做,却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不要想太多,先行动起来,纵然华丽的跌倒,也胜过无谓的徘徊。 2、知行合一:注意循序渐进 王阳明曾言:“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我们这些人致知,也只是依据各自的能力尽力而为之。今天的良知仅到这样的程度,就只依据今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明天,良知又有新的体悟,那就从明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如此方是精一的功夫。同别人探讨学问,也必须依据他的能力所及。 俗话说的好,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万事万物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就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 《荀子·劝学》中说:“学习,从哪儿开始呢?到哪儿终结呢? 答曰:依其顺序来说,就是从《尚书》开始,到读《礼经》终结;依其意义来说,就是从成为学士开始,到成为圣人终结。” 虽然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但是要做事,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只有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才能让自己不断地有新的领悟。 这就如同树刚萌芽,用少量的水去浇灌。树芽稍长了一点,再多浇一点水。树从一臂粗到双臂合抱,浇水的多少,都要根据树的大小来决定,刚萌生的嫩芽,如果用一桶水去浇灌它,就会把它泡坏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3、知行合一:要在事上磨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