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个朋友询问: 哎,雾老师安慰安慰我,你说我都30来岁的人了,咋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呢?老婆骂我嘴比脑子快,还真是这样。好多情况下,看到件什么事儿,脑子还没反应,话已经说出口,明里暗里,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往好听里说,这叫心直口快。难听点说,就是嘴贱。 比如说女同事上身穿一皮草,下身丝袜,怎么看都象只鸵鸟。别人笑笑也就算了,甚至会口是心非的夸上几句。我就会脱口说出来。 这样的事儿很多很多,基本上每天都有。 其实我能力也不差,但就因为这张嘴,事事不顺,工作换了好几次,有加薪晋升机会,也轮不到咱。能不能给咱提供个偏方,治一治咱这个臭毛病。 老大不小了,孩子也大了,留给咱的机会不多了。我是怕孩子学到我这个臭毛病,其实现在就已经有这苗头了,小小年纪,净挑别人不喜欢的话说。你说这孩子长大可咋整啊? 帮帮忙,这个嘴贱的毛病,能不能改过来? ……嘴贱之人,心直口快。 这其实不是毛病。 ——是思维模式,没有从幼稚的是非对错,转入到成熟的认知上来。 (02) 从幼稚园到小学、初中乃至高中,是对错教育。 你答对了,就得分。 错了,就会受惩罚。 因而养成了有关对错高敏感神经反射。 所以总是按捺不住心里的强烈冲动,想于人群中越众而出,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对的。就如同在课堂上,渴望答对问题,获得老师夸奖。 (03) 但,世上的事,有关对错的极少极少。 九成九九的事儿或人,无关对错。 ——又或是关乎对错,但每个人的对错标准,完全不一样。 (04) 有个朋友,家乡出产苹果。他负责替当地果农。做产品推广。 为了扩大影响力,决定搞个苹果大赛,推出当地的苹果大王。
Read more夫妇吵架, 一个说要拿刀杀人, 一个说无所谓. 结果……
我们都曾与他人发生过矛盾:上学的时候,和同学发生矛盾;工作的时候,和同事发生矛盾;结婚了,和爱人发生矛盾;老了,和孩子发生矛盾。毋庸置疑,矛盾发生时,双方都会陷入混乱,但是有的人很会处理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有的人,因为不会处理矛盾而让双方走向决裂的边缘。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处理人际关系时,遇到难以调和的矛盾,千万不要让其愈演愈烈,更不要让矛盾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有这样一个很让人警醒的小故事: 一对开蛋糕店的夫妻缺少涵养,两人只要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吵架。左右邻居被他们吵得没有安宁日子可过,便找乡长想办法。 有一天乡长外出散步,远远就听到蛋糕店的争吵声。乡长来到店门口,穿过人群走进店里,只见那先生激动地说:“你什么事情都反对!如果今后你还是这样的话,我就拿刀杀了你!” 太太大闹,伸长脖子说:“杀啊!你倒是杀啊!反正我也不想活了。” 乡长拉开先生,对两个人说:“你们看,外边围了这么多人呢!难道你们也不觉得惭愧吗?”这对夫妻往外看,果然很多人。但是,他们都不听乡长劝解,反而吵得更凶,架打得更激烈! 乡民无可奈何了,使往外大声嚷嚷起来:“乡亲们,赶快过来啊!这里有很多蛋糕,大家尽管拿去享用吧!” 夫妻俩听了,立即停止了争吵,急忙问乡长为何如此?乡长说:“反正你们一个想杀人,一个想死;被杀的人死了,杀了人的要被抓去坐军,这间蛋糕店还有什么用呢?”听了乡长的这番话,两人目瞪口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吵架。 争吵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如果不是乡长的劝解,或许哪一天妻子会在丈夫无意间被杀害O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其实,在争吵或产生矛盾时,如果双方都冷静地面对,或许一切问题都能化解。 下面介绍了几条处理矛盾时的秘籍,希望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 ●改变不能接受的 也许没有人愿意委曲求全,可是要化解矛盾,就要有所让步。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那些自己曾经不能够接受的。不过,改变也要讲究方法,比如,态度上要谦和一些,说话方式上要委婉A些,这样才能将对方的面子和里子都顾及到。 ●接受不能改变的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让别人想己所想,而改变一4个人的想法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尤其是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接受现实,不要去争个你死我活,也不要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万事以信任为基础,以和睦为目标。适应,才是最大的智慧。 ●不仅要适应,重要宽容。 适应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每个人完成的程度都不同,有人对外界的矛盾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则不同。这时候,就要减少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而使矛盾更激烈的可能。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宽容才是解决矛盾的最根本最高效的途径。不要为了固执己见而破掉自己原本应该拥用的幸福。 ●实在拥有不了,就放弃。 对于那些既不能改变,又不能接受,也不能宽容的事情来说,我们就不要再继续折腾下去了,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所以,实在不行,就放弃吧。这并不是教人不上进,不努力,这也是一份宽容。为了避免双方共同走向深渊,有时放弃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 ★智慧灯:其实,人生在世,没有劝不开的架,没有解不开的死疙瘩。那些尴尬和僵局,只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还是可以解决的,就看当事人有没有那份心。 没有矛盾与纠纷,就没有人际交往;没有人际交往,就没有人生的成功和失败。所以正确面对矛盾,处理矛盾,解决矛盾,练就的不仅是解决矛盾的能力,更是操纵人生的能力。 文/转载自正能量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你以为的直爽 其实很伤人
有一些玩笑,它表面是玩笑,其实有时候很戳人。 01 不管人与人之间关系多么熟悉,那些负面的、不好的词语,能不用就不要用。 比如胖”、丑”、恶心”等等这些词语。很多时候,你可能是言者无心,但你无法保证人家听者有意。 我想生活中,很多人都遇见过这样一种情况,你明明只是跟他开玩笑,他却突然当真,生气了。在这个时候,你们之间的气氛,会瞬间变得很尴尬。 记得有一次,一个女同事跟一个平时非常和气、经常被大家调侃的男同事开玩笑,不知后来怎地,这位男同事居然脸一沉,生气了。后来问了其他同事我才知道,那个女同事,开玩笑开得口无遮拦,说男同事不要脸”。男同事一听见这三个字,就急了。 人成熟了以后,真的不比年纪小的时候,随便开什么玩笑,大都受得住。 成熟了,自尊心重了,学会严谨,会更加谨言慎行。 平日里遇见一个口无遮拦,没有眼力劲儿的人,也会在心里觉得,这个人真不会说话!” 所以市场上,那些教人说话、做人、交朋友的书,才会越来越被读者需要。 因为年纪小的时候,说错话,多数有原谅的理由,但是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说错话、办错事,别人都会认为你是情商低”、智商低!” 02 身边有一个要好的女性朋友L,经常会跟她和她男朋友一起去逛街买东西。L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出言伤人,最让人担心的是,伤了人她还没察觉。 比如一起去逛街买衣服,L的男朋友试穿了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外套,穿好之后问L觉得怎么样,好看么。如果这个时候L觉得不好看,她会脱口而出,说:太难看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看见L的男朋友突然变色的脸。后面大半天逛街的时间里,他都对衣服再提不起兴趣。 有时候我向L介绍一个她没见过的人,可能跟我认识,也可能和我是泛泛之交。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聊天聊到了,我就会跟她提到这些人。每当这个时候,L都会要求我把他们的照片翻出来给她看一下,然后我就不止一次地听L在看到照片之后说,长得真丑!” 除此之外,L还喜欢用恶心”这个词。 像我和她认识十几年了,但是每当她向我说真恶心”这三个字的时候,我心里还是不舒服,浑身不自在。 后来我实在憋不住了,就跟L说,你说话能不能尽量少用一些负面的词语,也许你是无心的,但有时候还蛮伤人的。她一听我这样讲,反而大吃一惊,说自己从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什么就说什么而已。 生活中最害怕的就是,你伤了人却还不自知。 并且你伤害的人,可能大多都是你身边的人,这样对你来说,得不偿失。 03 大学宿舍几个姐妹聚会,有俩姐妹就特没心眼儿。如果谁来的时候,穿的衣服别扭,她俩就会马上指出来,说,你今天这衣服太松了吧,不好看!”你穿这个大衣应该搭一条瘦一点的裤子!这样穿好奇怪!” 每当这个时候,我也是贼闹心,大家在北京那么大的地方,一年半载才聚一次,开开心心地吃吃饭、逛逛街多好。非要说这些让人不痛快的话干嘛呢。 生活中看似一些不起眼的、微妙的事,可能会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一些质的改变。 有一句话说,细节打败爱情”。我想说的是,细节有时候也会打败一个人”。
Read more员工的一句话,竟让一家公司倒闭了,看完你明白了什么?
那是一家速食店,地处闹市,生意兴隆。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抱着小婴儿来到店里,她想为孩子买点喝的。不过,满店都是可乐、雪碧之类的冷饮,实在不适合小婴儿。左看右看,她终于发现,店里有台饮水机,里面的纯净水,倒可以让孩子喝一点。 于是,她试探地问服务员:”你好,能给我一杯水吗?”服务员看她一眼,随口说道:”拿杯子来。”她一愣,赶紧说:”对不起,我没有杯子。””那不行。”服务员的回答异常简洁。 “拜托了,用店里的杯子行吗?我付钱。”她继续恳求道,”孩子渴得厉害。””杯子不单卖,你买杯饮料吧。”服务员的声音中明显地多了几分不耐烦。”孩子不能喝饮料,就请你给我杯水吧。”她的声音有些颤抖了。这一次,服务员没再理她,而转过头去,接待下一位顾客…… 那一天,年轻的女子带着婴儿到家后,就和邻居聊起了当天的事情。听了她的遭遇,邻居很是气愤:”这家店太刻薄了,以后我是不会再去了。””是啊,我也肯定不会再去的。”说完,她们各自回了家 邻居是位中学老师,学校就在速食店的旁边。第二天上班后,邻居就和同事们说起了她的经历。大家一听,感慨不已:”太过分了,连杯水都舍不得。””这样的店,最好倒掉。””是啊,是啊!”……再和学生聊天时,老师们都会提起那件事,然后叮嘱一句:”你们以后最好少往那跑。”同学们回家后,纷纷和家人说起那件事,末尾还要加上一句:”我们老师说了,以后少到那儿去。” 速食店依旧天天开门,迎接四方来客。只是谁也说不清,是从哪一天开始,餐厅开始变得冷清了。而在以前,餐厅几乎是日日爆满;尤其是周末,那些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总是在柜台前排着长队。可现在呢,店里很难见到那些年轻的身影了。学生少就少吧,可奇怪的是,其他的顾客竟然也很少光临;偶尔有人光顾,也是买了东西就走,很少在店里坐一坐。店里的座位,大多都是空荡荡的,看上去,整个餐厅,死气沉沉。 为了改善营业状况,速食店推出不少新措施:有奖就餐,套餐打折,赠送礼品……但这些活动,只能在短时间内聚拢人气,要不了多久,店里便冷清依旧。 渐渐地,又有不少餐厅进驻闹市,在速食店的前后左右,多了水饺店、面条店、豆浆店……速食店的生意,更是每况愈下。 终于有一天,速食店黯然关了门。当店里的员工收拾东西离去时,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不幸的结局,就始于一杯水的冷漠。 一杯水,竟然导致一家原本生意兴隆的店面最终关门,说来难以置信,但谁又能忽视一杯水的力量呢。 看似不起眼的冷漠,也会伤害人心。不积善不积财,忽视顾客,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饭碗! 一杯水只是举手之劳,却能温暖人心。那就让我们多一些善心和关爱,少一些刻薄和冷漠,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送给各位几个字,愿你这样做人! 我选择厚道,不是因为我笨拙。 因为我明白,厚德能载物,助人能快乐。 我选择善良,不是我软弱。 因为我明白,善良是本性,做人不能恶,恶必遭报应。 我选择忍让,不是我退缩。 因为我明白,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天高海阔。 我选择宽容,不是我怯懦。 因为我明白,宽容是美德,美德没有错。 我选择糊涂,不是我真的糊涂。 面对误解委屈和不公正,只是不愿计较,从而大度应对,难得糊涂,笑看世态。 我选择真诚,我有话就直说。
Read more于情不偏激, 于理不过头: 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
做人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在世,万不可一条路走到黑,认死理,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采取圆融变通的方法随机应变,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的余地,采取机变的应付措施。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凭着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即使是某些以为自己绝顶聪明的人,也应该留有余地供,供自己回旋。否则的话,就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在笑够了别人之后,岂不知也把自己的短见亮给了别人。所以我们在做人时讲求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要容纳一些意外事情,以免自己下不了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因此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而使自己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有一位年轻人与同事之间有了点摩擦,很不愉快,便对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年轻人因讲过过重的话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的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一本杂志上曾经刊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寒冷的冬天,一群豪猪挤到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刺使它们不得不马上分开。御寒的本能迫使它们又聚到一起,然而疼痛使它们再次分开。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在伤害最轻的情况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之所以强调距离,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总要有个“度”,过之则烦恼,少之则陌生。如果这种距离遭到破坏,人也必然会受到伤害。 闫鑫大学刚刚毕业,就进了一家多媒体公司做广告设计,由于自己刚到公司上班,所以对谁都百般地热心,好事几乎都做尽了。谁知,这种过分的热情到了后来却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都开始疏远他,不再理他了。似乎每次他都要热心地帮助人家,大家好像还都不很乐意,于是闫鑫困惑了。 其实,闫鑫的错误在于他犯了人际交往的大忌:保持距离,才能避免伤害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友谊的长远。 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无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可以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而事物的共性也存在于个性中。共性,是友谊,是连接两者的纽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减振弹簧”。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 弹簧两端连着物体。当你轻轻地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柔顺地遵从你的意愿。去掉你的温柔的抚弄,弹簧会给你一个颤动的美丽。两端的物体依然保持着那份自然。 当你过度拉伸和压缩弹簧时,弹簧于是不耐其力,变形了,曲线美破坏了,倔强的弹簧扯离了两物,或将它们弹得远远的。 所以,“保持距离”就是不要过于亲密。也可以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弹簧”。 物极则必反,否极而泰来。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时,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在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留有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使自己得以最完美无损地保全。 让三分,留余地,表面上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有进有退,进退自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那样会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如此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不让别人为难,不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阔绰。这就是让三分、留余地的妙处,也是圆融处世的良方。 作者:李昶烨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的魅力,让你想要与之接近,放下心防,倾诉心中的秘密? 他们让你感到舒服,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的开放、让时光如流水般恬淡素净。 让人舒服,是最顶级的人格魅力。孔子的弟子子夏评价孔子说:“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即是如此。 君子如玉,让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块温润的美玉。让人舒服不是一时的谄媚,这样的人只能让人生厌。 让人舒服的人一定是细心体谅他人,极具同理心的人。他们的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温情,善良,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高贵。 有些人总会把处处给人难堪以彰显个人性格当做真性情,用压制别人来体现自身的优越。 这样的人初看好像是个性张扬,但却很难得到真心对待的朋友。真诚坦率是优点,但前提是对别人的尊重与体谅。 让人舒服的人一定是细腻而聪明的,他们做事讲道理、说话有分寸,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与举动,都可以让你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暖意。 他们能把每一句话都说到你的心里去,以柔克刚,化解问题于无声之处。 让人舒服是两个人友情深入发展的必备条件,只有让别人感到舒服,别人才会没有压力的与之交谈和进一步接触、在他们春风般的温和中展现自己的全部。 这才是一种高级的智慧与软实力。所以,从今天起,努力做个温暖的人- 让人舒服,拥有顶级的人格魅力! 图/pixabay.com
Read more一辈子才明白 何必委屈自己而取悦他人
听着轻柔优美的音乐,静下心想一个问题:你是否有过委屈自己,让别人高兴的经历? “好不容易忙完准备回家,同事要去约会,让我替他顶班。” “朋友托我买车票,结果大半夜跑去火车站排大队。” “有次应酬不好意思拒绝,本来答应孩子早点下班陪他又爽了约。” 虽然心有不甘,碍于面子,哪怕超出能力范围,也硬着头皮答应。 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专家泰勒·本-沙哈尔说过:“我们太忙碌,总想着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多的事情,从而忽视了体会快乐。”他建议人们简化生活、学会拒绝。 拒绝他人有技巧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不愉快的事都想避免。因此,拒绝别人时换个方式,同时照顾自己和对方的情绪。 首先,要尊重 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对方的自尊心,也就比较能接受你的拒绝。 如“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性格某些方面不是很般配,做恋人可能双方都不合适,继续做好朋友好吗?”。 其次,要共情 直接、生硬地拒绝别人,容易使对方产生抵触心理,一开始就站在了与你对立的立场上。但是,如果首先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那么对方也许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 如“经理,我知道这一段公司业务繁忙,您也操心很多。但这项工作真不是我的专长,我怕做不好,耽误时间不说,还可能给公司造成损失,我希望能在我的专长方面为公司做出贡献。” 另外,讲技巧 用和缓的语气,把拒绝的理由和自己的为难表达出来。如使用“夹心饼干”式的句式,开头表达愿意帮助对方的意愿,中间委婉说明无法帮助的理由,最后用善意、祝福,或给予其他来补偿。表达“虽然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但是我仍然是在意你”。注意巧妙运用语言和身体语言、与对方进行视线接触。 不开口也能拒绝 婴儿会把头转向一边对大人表示拒绝。表示拒绝的身体语言信号非常丰富。学会识别它们,有助于准确把握对方心理。 •表情说“不”。多数人习惯用撇嘴、耸鼻子、皱眉头等表情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厌恶和拒绝。前两种表情属于本能反应,从婴儿时期就存在。如果厌恶到反感生气,人们通常会皱起眉头。 •手势说“不”。摆手是最常见的表示拒绝的手势。此外,人们还会双手向外推表示拒绝或防御。如果双手外摊,则表示无可奈何或不感兴趣,“没办法,虽然我不接受,就这样吧”。 •身体说“不”。转头或转身是表达拒绝的常用动作。摊手、撇嘴、耸肩三个动作连续发生同样代表否定。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是另一个表示拒绝和防卫的经典动作。世界杯比赛中,大家会频繁见识了这一动作。裁判做出判决后,如果有球员试图辩解,裁判通常立刻将双臂抱在胸前,意思是“你不需要跟我争辩了!” 当无法彻底拒绝时,不妨适当折中,部分地接受对方的要求,同时提出自己的感受及想法,从而互相尊重,收到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效果。 实在无法拒绝时,不妨采取“积极赋意”的心理学策略,把消极的事情往积极方面转化,想想这件事情可能带来的好处,试着心甘情愿地接受。 遭到拒绝别灰心 被人拒绝时,我们会觉得伤自尊,甚至影响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被拒绝的经历久久难忘。对此,教你几招摆脱困境。
Read more过年回家“十大怕”你最怕什么?
遭遇一:怕年终奖少 辛苦工作一年,想给自己添置几件新衣,给父母买点礼品,给家里小外甥、小侄女一点压岁钱……离过年没几天了,就等着发了年终奖去一一采办,可这年终奖有没有还说不准呢! 支招:有钱没钱,还是得回家过年唉! 遭遇二:怕春运 世界上最令人心碎的话,应该是:“没有,站票都没有。”春运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一定要提前在网上订票。 支招:怎么样都得提前购买! 遭遇三:怕遇贼人小偷 小心现实版的《天下无贼》在你身上上演。年终岁尾,各路大盗重出江湖,冷不防你的钱包、手机、行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心塞啊。 支招:早已是汇通天下了,可别傻乎乎地随身携带贵重财物。 遭遇四:怕催生二胎 00后开始恋爱了,90后开始生娃了,而80后的你依然还是单身,那恭喜你,已经得到了“被催婚”的战斗属性,七大姑、八大姨轮番上阵,你招架得住吗? 到了2016年,二胎政策开放了,结婚的朋友也无法“幸免”,亲戚好友开始问起二胎情况了,变着花样的“催”,你又能否招架? 支招: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催”去吧。 遭遇五:怕送礼 逢着这传统节日,大家都是走亲访友,只可惜囊中羞涩,每家转一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 支招:人到就好,为什么呢?因为今年过年不收礼,不收礼呀,不收礼。 遭遇六:怕外甥侄子 过年一大家子热热闹闹聚在一起,表哥堂兄啥的都带着孩子,参加工作多年的你,能不给孩子压岁钱么?当然不能,给少了还觉得不好看,只能强装大款。 支招:来,叔(姨)抱抱,小红包拿着!(孩子的世界本没有那么复杂) 遭遇七:怕堵车 堵车早已是家常便饭。大年三十大家都归心似箭,堵在路上肯定是必须的了。最怕高速路和国道、省道也堵车,这要回到家,估计就第二年了。 支招:这个这个……还是忍忍吧! 遭遇八:怕问工资 “一个月多少钱啊?”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所有人立马风中凌乱。三姑六婆们的攀比心呐,真真是让小伙伴们心塞呐! 支招:可以机智地回答:“还不错,钱够花!”
Read more贤者处世能三省,君子立身有九思
孔子曰:「贤者处世能三省,君子立身有九思。九思:既是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视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可往往人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者是不敢或者不想看清真假虚实。要么放弃了自我的标准,换得一 时安稳,却遭受良心的煎熬,痛苦一生。当然,如果是看不清人和事,但是看清了自己,愿意与世无争,逍遥自在,这样的君子,还是不错,至少能守住自己内心的 那块天地。 「听思聪」不要听风则雨,要多听多想,要听得聪明。人多嘴杂,每个人的标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那里千差万 别,有的真实有的夸张,光是听人说,安能辨它真伪?君子要多听,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还要听得聪明,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对自己有利。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倾 听者,才能做一个好的语者。 「色思温」谦谦君子,自古就有。君子是应该有平和的心态,温润的言语。要心怀宽广,有容乃大﹔要处变不惊,潇洒自如。有时候太激烈和明显的表情能瞬间转变周围的气氛,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君子应该有比常人更大的气量,比常人更稳定的情绪。 「貌思恭」要真诚待人,无论贵贱﹔懂得尊敬,也懂得谦卑,就像是玉一块,不如炭火那么炽热,不如冰水那么寒冷,温温的,让人觉得舒服。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那些目空无人,总是高高在上的人,不懂得自己什么时候应该谦虚和恭敬的人,不会有好结果的。 「言思忠」要学会说话,懂得说话,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要言行一致,说出的话,掷地有声,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己的话要对自己的心忠诚,自己的话要对自己的行为忠诚。只可惜,有的人阳奉阴违,心口不一,让人感到厌恶。 「事思敬」要懂得敬业,每一份事业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只有仔细思考,周密准备,态度认真,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疑 思问」要好奇,要有疑问,要多问。只有能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才能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学会提问,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经验,才能知道什么地方有问题,要有提问的好奇心,才能在别人没有发现的地方发现问题,人之所以为人,除了会使用工具以外,还有思考。人在思考中进化。 「忿思难」对于这个,我只能认为是君子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忍让。当然,这些都是在自己的最大限度以内的,不能因为需要做君子就让那些小人们得寸进尺。首先是要忍让,其次才是反击。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一时的忍耐,可以换来今后长久的平稳。 「见得思义」是在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坚守的道义。有的人见利忘义,看见即得好处,便忘记了自己还是人,可以牺牲别人的一切甚至生命。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贤者处世能三省,君子立身有九思。今天,你学会了吗? 文/潘映彤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