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得寸进尺,忍一时,变本加厉

这个社会没有以前那样温柔了, 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残酷, 你太善良,只会被欺负, 你太天真,只会被利用。 你以为退一步就海阔天空, 其实,有些人反而得寸进尺, 你以为忍一时就风平浪静, 但是,有的人反而变本加厉, 因为你的容忍和大度,别人更加肆无忌惮, 因为你的让步和温柔,别人还会继续利用。 别把人想得太好, 你狠一次试试? 看看你的一百次善良和仅一次刻薄, 究竟哪一种让别人记得清楚? 纵然你有千百次好, 别人也只在意你的一次毒。 有些事,无需忍时别强忍, 该爆发爆发,该怒吼怒吼, 不能让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你欺负, 脾气不可乱发,但是也不能没有, 让别人记得你的好,也明白你的冷, 不会随意践踏你的感情,不会随便无视你的大度。 别再傻傻的执迷不悟, 太心软,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太善良,是对自己的不在乎,

Read more

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人是靠习惯生活的,道理仅是用来指导生活。能改变人生的不是你听过的大道理,而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 道理不是万能药 一生那么长,我们听过数不清的道理。不论是亲人前辈的心得教诲还是朋友的善意提醒,亦或是每天通过手机、杂志等各种媒介接收到的形形色色的心灵鸡汤、人生哲理。 听了这么多道理,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好一生。 能改变你人生的不是道理。你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由大道理勾勒出来的,有意义的人生都是踏踏实实的点滴积累起来的,这个点滴生活都是由你的习惯决定的。 我们常常期待着自己听到一个终极道理,几天或几个星期之后就能对自己的人生造成根本性改变。但听到之后不去行动,这才是我们普通人真正面对的问题。 道理一说就懂,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会因大道理而发生改变。举个简单的例子,要健康,懂得多少健康的道理都没用,关键还是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清末风起云涌,随时代变化的还有层出不穷的学说,漫天飞舞的各式道理。生于变化的岁月中,梁启超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道理。面对这些道理、学说,梁启超并未照单全收。 《楞严经》里面讲:理可顿悟,事须渐修。能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道理。 道理是抽象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但生活不是,人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甚至人生的这一刻与下一刻也千差万别。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靠他人指引生活的盲人,别人的道理用在自己的身上,并不见得会产生好的效果。 不是道理没用,而是习惯不好 “知易行难”,听道理简单,按照道理执行却很难。 习惯是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歌德说“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出生的时候即投入行动”。道理听了千万次,不如迈出一步,让道理变成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没有谁一开始就拥有超人的能力,也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获得成功,成功的秘诀在于生活的点滴,在于平时养成的习惯。 有人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生命的基石。 人是靠习惯生活的。有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习惯一旦产生,就会影响人的潜意识,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在他出生前,梁家在此处已经生活了近二百五十年。梁启超的高祖、曾祖一直以农耕为业。 在那个年代没有人不明白读书入仕光宗耀祖的道理,但直到梁启超的祖父这一代,才“始肆志于学”,真正将道理落到实处变成一种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梁启超谈读书时,不空谈读书有益,只劝人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不是道理没有用,而是你没有养成知行合一的好习惯。道理与改变人生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知行合一是穿越这道鸿沟的桥梁。如果道理没有真正被你用起来,当然不会对你的生活有任何改变。 所以,听多了道理没有用,将道理内化成你的习惯,变成你的信念才是重要的。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道理需植入习惯中

Read more

能打开任何人心结的一段话

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 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 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 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 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 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 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 凡此种种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 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越计较越痛苦: 人生, 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 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 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 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 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 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 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 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 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 抱怨是一种毒药: 它摧毁你的意志,削减你的热情。 抱怨命运不如改变命运, 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毕竟抱怨≠解决。

Read more

活总是干不完,钱总是不够花!(太现实了)

著名导演冯小刚坦言:年过半百终于活明白了,让自己高兴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钱挣得再多又怎么样?能带走吗?去西山采景,看了十几座百年大宅,主人均已无处可寻,拿钥匙的全是不相干的人。 的确,此言不虚。钱挣得再多,真的带不走一锭;财富,够用就行。关键是,要让自己活得开心,活出人生的真性情、真境界和真意义,如此最好。 不为利欲所动,不为烦恼所累,不为外界所扰,不为自己所伤。这是一种姿态,更是恬淡的忘我的情怀。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被向善和向上的力所牵引,在自我设定的自由空间里,用心地付出,完美地诠释,尽情地徜徉,不也乐乎? 只要活在当下,活得自在,不给自己留什么遗憾就好。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轮回的时光辗转自如,内心里总是洒满金色的阳光。哪怕,笑脸对哭脸,遇见恩将仇报的人;或是君子对恶人,遇见死都不怕的人,你还想向他们讨要说法、寻不快活吗? 还是退将一步、海阔天空,是为上策。平日里,像雷锋同志学习,常做一些善事好事,以慰心灵,此谓助人为乐也。同时,在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领域伸出援手,呈示仁爱,不也是一件美事乎?总之,只要是对自己有益的事,让自己开心的事,就可放开手脚去做,只要不损人、害人,或者糟蹋人、诋毁人、污蔑人、诽谤人,就好。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既然慨叹人生短暂,又何必成天为那些俗世纷争、人间龃龉,蝇头小利、蜗角虚名劳神费事,不得安宁,让人一点也不快乐。凡事想通了的人,戒贪贿,厌奢华,宁静致远一身轻。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最好还是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免得遗憾一辈子。不过度地奢求、追逐、攀比,不与长者比高低,不与俗人论短长,人就会变得清醒一些、聪明一些、大度一些、谦虚一些,不往自己身上套枷锁,快乐就会隐约自显、如影随形。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

世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假如》

假如早一点明白、假如那时更努力一点、假如更沉得住一点、假如不那么任性、假如大度一点、假如能好好地对待对方、假如我们能够重来…… 如果这世界上真的有假如存在,那会是怎样的情景?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只能想象生活在没有假如的世界,我们感受到了无奈,我们承受到了冷漠,我们经历到了残忍,而更多的是让我们知道一切都不会重来,现实中不会存在任何假如。 人生路上我们必须奔跑,没有假如的人生。是公平的,是真实的,存在就是人生游戏规则的其中之一。 渐渐地我接受了没有假如的世界,它让我成长、让我坚强、让我了解自己。 没有假如的世界,让我们珍惜每一次机会、让我们珍惜每一处风景、让我们珍惜每一份感情 单程的人生旅途,车窗两边的风景却只见其一,我们没有预期,但时时给我们惊喜,或许是好的,或许是坏的,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接受还是笑纳呢? 好像都已不重要了,世界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假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