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善事身体好?缘由竟然这么简单!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走,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善良。人一善良,心就宁静。宁静之心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喜、怒、忧、思、悲、恐、惊。善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它能让气变得柔顺,让血变得通畅。 人有了慈悲之心,内心就会充满爱。爱就像春风,能吹散七情的乌云。 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人生如寄,我们的生命是借来的,迟早要还回去。感恩是人的本性。我们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感谢食物,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并使生命得以维持。人一旦懂得感恩,心就会平和下来,因为感恩者知道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谦卑地面对自然。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乐,才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心存感恩的人,才会朝气蓬勃,豁达睿智,好运常在,远离烦恼。顺风顺水的人,想着逆境奋斗的人;无忧无愁的人,想着拮据艰窘的人。只有充满博爱心、仁慈心、善良心、同情心、才能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美好境界。人常说:“施恩于人共分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在世,要学会分享给予,养成互爱互助行为。给予越多,人生就越丰富;奉献越多,生命才更有意义。 人的一生,无论成败,都会得到太多人的帮助。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侮、配偶的关爱、朋友的帮助、大自然的恩赐、时代的赋予。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人指点;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帮助。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度过一个个难关,一步步走向成功,创造并享受着美好生活。尤其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用一生来报答。我们应该在父母的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图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人生七笑,有钱买不到

生活再忙,再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爱家人要从爱自己开始,好好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给嫁人遮风挡雨,不管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首先要善待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才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所以,再苦再累,为了家人,也要微笑着说“该休息了”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浮云…… 特别喜欢这段话: 穷人失去健康,等于雪上加霜。 富人失去健康,等于一辈子白忙。 男人失去健康,她会成为别人的新娘。 女人失去健康,他将会重新妆点自己的洞房。 老人失去健康,天伦之乐成为奢望。 儿童失去健康,他的父母会痛断肝肠。 人这一辈子,没了健康…都是在白忙。

Read more

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看后大悟)

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 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你看,连公认的智者苏格拉底都自认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无知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吃亏的是聪明人;而能吃亏的是智者。 聪明人和别人过事儿总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们做生意都能把利润赚足;而智者绝不追求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赔钱也做。 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 聪明人注重细节;而智者注重整体。 聪明人多烦恼,失眠较普遍,因为聪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远离烦恼,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着。 聪明人渴望改变别人,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顺其自然。因此,聪明人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而智者的人际关系多和谐。 聪明多数是天生,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 聪明能获得更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灵,即所谓慧由心生。 科学让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力,智慧能带来快乐。因为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力。但是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快乐来自人心。 因此,求才,聪明足矣;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其实,郑氏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就是“难得智慧”。 文/陈安之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真正伤害你的,是你的“自以为是”

有一个人,在下雨天搭乘公车,车上乘客挤得像沙丁鱼一般。在不耐中,他突然觉得某个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他本想转头对那不知轻重的人还以颜色。但车里实在太挤了,他根本无法转身。当车子摇晃时,那雨伞尖就刺得更重,他心中的怒火逐渐升高,心想等一下非好好训斥对方一阵不可。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大站,下了一些乘客,他终于有了回转余地,愤怒地以皮鞋顶开那刺人的雨伞尖,并转身以最严厉的表情怒视那个“不长眼”的乘客。 结果他发现对方竟是一个盲人,刺到他脚踝的并非他想象的雨伞尖,而是她的拐杖!他心中原本难以扼抑的一股怒火突然消失无踪,而脚踝似乎也不再那么疼痛了。 为什么整个感觉会突然转变呢?没错,是想法变了。表面看来,这个人的愤怒是起因于刺痛他脚踝的“那个人”,但其实是来自“这个人真鲁莽又无礼”的想法。 所以,当他发现对方是个盲人时,他的“想法”变了,随之“感觉”也就转变。 《庄子》中有一则故事,大意是这样: 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有一个人划着船逆流而上。突然之间,他看见一只小船顺流直冲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的船,他高声大叫:“小心!小心!”但船还是直接撞了上来,他的船几乎就要沉了。于是他暴跳如雷,开始向对方怒吼,口无遮拦地谩骂。但是当他仔细一瞧,发现是条空船,于是气也就消了。 如果你被楼上的人洒了一身水,你很可能会对他大声叫喊,甚至大骂。如果天空忽然下雨把你淋湿,即便你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也不会大发雷霆。 所以,你渐渐会懂得:很多时候,事情本身不会伤害你,伤害你的是自己对事情的想法与看法而已!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