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用,也过来了。苍蝇讥笑说:“骆驼,谢谢你辛苦把我驼过来。再见!”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有什么重量,你别把自己看太重,你以为你是谁? [故事二]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曾讲过一个故事。他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内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才蔫蔫地走出来吃了些残汤剩菜。从那以后,他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故事三] 老毕离开了星光大道,朱军上来了,可以看出,无论你处于什么地位,无论你有多重要,其实你的离开一点都不重要,(谁离开谁都照样活,比你有能力比你有才华的大有人在,所以我们不要太招摇,不要太得瑟,不要太高调,不要太目中无人,因为这样死得太快了。做人,不要太张扬。别以为你很牛,没有你,地球照样转,离开了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谦虚做人,低调做事! 飞的多高不重要,你还得记得平安着陆! [故事四] 芮成钢当年习惯自称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等世界名流一杆都是“老朋友”,以至于每年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会被一些称为屌丝酸称为“芮成钢和他的朋友们的聚会”。然而当芮成钢锒铛入狱之时,他遍布全世界的“老朋友们”却都不见了踪影,昔日的小伙伴们也是树倒猢狲散,落井下石者倒是纷涌而至,世态炎凉啊。 别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在匆匆人生行程中 你只不过是一个过客,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甚至还比不上一粒砂石的分量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 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 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 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种淡泊 用这种心态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 用这种心态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轻松,更踏实; 用这种心态处世,可以让身边的人更喜欢与你相处。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放下自己、宽恕别人。 图| wallcoo.net
Read more狼的爱情!(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草原上一个偏寂的小村,小的可怜,只有零星的几户人家。就在这个小村,我见证了一场伟大的狼爱。 猎手阿拉图在草原上捕到了一只公狼,其实阿拉图不是真正的蒙古人,蒙古人把狼当作图腾的,是不会捕的。他不同。阿拉图把狼放在一个焊的很结实的大笼子里。嘴上绑上了很结实的铁丝;是为了防止半夜狼嚎把狼群招来,那样会很难处理的。弄不好还有生命危险。这时耳畔传来狼的嚎叫,公狼不知为什么顿时惶惶不安起来…… 上午还是阳光明媚的草原,到了傍晚大风夹着雪呼啸而来。耳畔还不时传来狼的嚎叫。我似乎还听见狼撞击笼子的声音。阿拉图说这很正常。蒙古就是这个样子的。我开始对狼担心起来。现在外面的气温我估计大约有零下30多度;滴水成冰。不知道狼会不会被冻死,即使不被冻死这么大的雪也会把能把狼埋起来,这样也是必死啊!我忽然觉得狼很可怜,开始忘记狼外婆的故事,忘记狼的狡猾奸诈,只剩下可怜他的爱心。 清早,雪停了。我迫不及待的跑出去看这只狼,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公狼笼子的一侧堆起了雪包,好象是被什么东西挡住,给公狼一个空间,使他不被雪埋住。我叫来了阿拉图,把雪清走后,一具狼的尸体出现了:狼是站着死的,为了给他挡风雪。 阿拉图说是一具母狼,肯定是和笼子里的是一对,要不怎么可能替公狼挡风雪;给他留下生存的空间。我仔细看着母狼:眼睛是睁着的,她大约是死不瞑目吧。身子雪白。已经看不清她灰色的皮毛。 自己心爱的人还在笼子里,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替他留下生存的空间吧。 在我的央求下,阿拉图把狼嘴的铁丝解下了,但是狼并没有嚎叫,眼睛盯着母狼的尸体,在尸体附近来回走着;我似乎能感觉到他的心在流泪。 我乞求阿拉图放了他,但是阿拉图说放了他,他会为了死狼来复仇的,说不定我的200多只羊会就此遭殃。我有些怨恨他,是他害散了一对情侣。 阿拉图说昨晚叫的肯定是她,她是想来把他救出去。先不动母狼了,动了她,公狼会叫的,那就麻烦了。 我的心揪着一天,感觉人真的很残忍……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出来看这只公狼: 他死了,他的尸体挨着她的尸体只是隔着个笼子的栏栅,公狼底下的雪都化成了冰;眼里流着雪泪。 老人说,狼是最忠诚的,爱人为了他死了他是不能苟活的,这是他们爱的原则——不会放弃爱人。所以一只狼一生只有一个伴侣……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惯性思维~为什么消极比积极更积极?
当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同时存在时,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地倒向消极的一方,甚至不难发现,在不论文化和年龄的情况下,人们所使用的词语中,表示消极情绪的词要比表示积极的情绪的词要多得多。难道人们对消极的接受态度更为宽容?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异常的惯性思维? #1 人类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 人类学家罗伯特·施劳夫曾经带领一个心理学研究生,在墨西哥城和芝加哥在两个分别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展开了实验,试图弄清楚不同的人在这方面是否存在很大的差别。 在两个城市中,年龄分别为20多岁和60多岁的两组参与者被要求在两分钟内写下尽可能多的表示各种情绪的词。之后,研究人员会问他们写下的每个词语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 “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人们所写下的常用的词语当中,有半数的词语是表达消极的情感的。30%的是表示积极的情感的,20%是中性的。而且,这些不同文化和年龄的小组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轻人或是老年人,无论是墨西哥人或是美国人,都拥有同样的比例。”施劳夫指出。 施劳夫本以为,老年人会因为更丰富的成长经历而会相对消极一点,又或者老年人思想更为成熟,早已看透了事物的根本而相对积极一点,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施劳夫大吃一惊。 难道这意味着整个人类更倾向于消极?抑或是消极词语更能触动人心? #2 消极情绪更能触动人心? 在现实的生活中,不难发现,人们更容易受到负面的情绪所影响,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共存的情况下,我们更偏向于接受消极的一方。难道人类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有一个词叫做“强迫性重复”,意思是说人倾向于不由自主的重复一些早年的创伤性体验,比如曾经因为被羞辱的孩子,当他成年后,他会不断无意识中去创造曾经被羞辱的类似场景,然后会被再度羞辱;曾经因为妈妈抑郁而不能得到很好照顾的孩子,当他成年后会不断与受苦的女人交往,从而不断重复曾经需要不断照顾母亲时痛苦的那些体验等。 换句话来说,消极的情绪更容易触动人的心灵,甚至让人难以忘怀。比起快乐的情绪,当消极的情绪因为某种熟悉的场景而受到触发时,其会根据人的主观世界而产生对事件的恐惧、不安,甚至过分痛苦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快乐的情绪影响下,人们的情感状态大多坦然,舒适,但在消极的情绪影响下,大部分人会因此而感到不安甚至恐惧,因此所带来的情绪影响远远强于积极情绪,所以消极情绪更能触动人心,这并不是没道理的。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王阳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早年在贵州龙场任驿丞时,曾捕获了当地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该头目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在受审时,他很爽快地对王阳明说:“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任你处置。但你不要和我谈什么道德良知。像我这种人是从来不谈这个的,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王阳明当即说:“好的,今天我不和你谈道德良知。不过,天气这么热,我看在审案前我们还是把外衣脱了吧。” 强盗头目原来是被捆绑着的,脱外衣意味着松绑。于是,他赶紧说:“好!好!脱。”脱去外衣后,王阳明又说:“还是热,再把内衣也脱了吧。”强盗头目当然不会在乎赤膊,于是连内衣也脱了。 这时,王阳明再说:“还是热得不行,我们再把外裤也脱了吧。”强盗头目还是说好。庭上庭下两人身上只剩下一件裤头儿。 此时王阳明又说道:“干脆我们把裤头儿也脱了吧,全身赤裸更自在……” 一听说连裤头儿也要脱,强盗头目赶紧说:“这可使不得!万万使不得!”面对此情此景,王阳明追问:“为什么‘使不得’?”平时无恶不作的强盗,此时居然脸红了,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王阳明微笑着说:“这是因为在你心中最后还剩有那么一点儿羞耻感。而这点儿羞耻感又何尝不是道德良知的表现。一个新生儿是决不会在乎自己光屁股的,可见就是像你这样十恶不赦的家伙,我照样可以和你谈道德良知。” 强盗听得哑口无言,在王阳明所标举的“道德良知”感召下,全盘将自己的罪行一一如实供出。 本质上来说,好的教育有两种:一种是把被教育者变成全新的人,开拓他无限的可能性;一种是把他心底最本真的自我引出来,激发出他本就有的无限的潜能。王阳明的教育属于第二种。 “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哪怕十恶不赦,很多时候只不过是环境造成的。没有人天生就是恶人。教育的作用,正在于抵消恶劣环境带给人的消极影响,从而使人发现自己原本内心的光明。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做人淡而久香,不争,不俗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后说人,不要在意被说。一无是处的人没得可说,越是出色的人越会被人说。世间没有不被评论的事,也没有不被评说的人。 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 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 嘴上吃些亏又何妨,让他三分又如何。人人都需要被尊重,人人都渴望被理解。水深不语,人稳不言。学会淡下性子,学会忍住怒气面对不满。 事事不能太精,太精无路;待人不能太苛,太苛无友。懂得退让,方显大气;知道包容,方显大度。 己之短,不可藏,越藏越短;己之长,不可扬,越扬越少。得意时莫炫,失意时莫馁。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衰,三分靠运,七分靠己,努力过就好,尽了心就行,结果不是最终的目的,过程的体会,才是最真的感悟。 凡事不求十分,只求尽心;万事不讲圆满,只求尽力。 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纯。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谄、不艳、不俗。 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无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恋,奈你何伤。痛苦缘于比较,烦恼缘于心。 淡定,故不伤;淡然,故不恼。欲望是壶里沸腾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为火的热量而沸腾,心因为杯体的清凉而不惊。当欲望遇凉,沉淀于心,便不烦,不恼。 不要嘲笑他人的努力,不要轻视他人的成绩。每个人的价值不同,无需对任何人不屑。在你眼中的无用价值,未必真的无用。不轻一人,不废一物。 以一颗谦卑心,看身边人;以一颗恭敬心,看身边事。 他人总有你看不到的优点,也总有你发现不了的价值,无需对他人的努力评头论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合理发挥自己的长处,好好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 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不看、不听、不想,就能心生清静。有时,烦恼不是因为别人伤害了你,而是因为你太在意。 有些事无需计较,时间会证明一切;有些人无需去看,道不同不相为谋。世间事,世人度;人间理,人自悟。面对伤害,微微一笑是豁达;面对辱骂,不去理会是一种超凡。 忍耐不是懦弱,而是宽容;退让不是无能,而是大度。“计较”生是非,“无视”己清静。愿人生如水坦然! 图自|wallcoo.net
Read more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每当我们遇到选择的时候,努力可以让我们有更多选择,而知识却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味。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功,没有成为这个世界上那么一小撮人,就是因为我们的能选择的不多,对选择项的理解不够彻底。 读书是一种思考与认知,它并不能为你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却能有助于你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实则是知识改变了你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对每一件事的态度。 我们不断的用知识去丰盈,充沛自己的内心,最后,你认知到了骄傲自满的缺陷,于是你学会了自谦低调;你认知到了道德伦理的尺度,于是你学会了原则礼法;你认知到了自由的局限,于是你学会了对自由的把握;你认知到了苦难挫折的必然,于是学会了坚韧坦然的面对;你认知了仁义礼智信,于是学会诚实敬重。 读书所获取到的知识并没有为你制造出财富,但却教会了你在容易和困难、前进和后退、诱惑与内心、理智与冲动之间如何做取舍;教会了你金钱可以干些什么,还可以创造出多大的价值;教会了你一份稳当的公务员工作,一份高薪工作,一个大型企业的offer对你意味着什么;教会了你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要的生活。 你不爱读书,于你而言只不过是少了一种途径,一种了解并认知万物运行的途径。所以,你还看不懂名著,欣赏不了名画,在金钱和道德之间做了错误的选 择,在进退之间畏首畏尾。你认知不到每件事物所带来的人生价值,所以同样的2000块钱,对每个人的收益增长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份岗位,对每个人的进步都不尽相同。 每当我们遇到选择的时候,努力可以让我们有更多选择,而知识却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味。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功,没有成为这个世界上那么一小撮人,就是因为我们的能选择的不多,对选择项的理解不够彻底。 再过几许时日,再读几许书本,当你充分认知到这个问题中的种种选项后,你就不会再问读书是为了什么了。 文/姜戈,知乎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
01. 我们这代人正在经受独生子女时代带来的伤害。 2016年10月4日晚九点,国庆长假第四天,广州一所著名大学任教的老友在电话中泣不成声,断断续续讲了很久才弄清事情的原委: 10月1日清早,他们夫妇俩乘高铁前往南京,看望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的女儿。行前为女儿准备了很多她爱吃的零食,比如蛋挞、酸奶什么的,打算给女儿一个意外的惊喜。 没想到见面之后却碰了一鼻子灰,女儿不仅没有一点惊喜,反而满肚子怨气,责怪父母为什么不经她同意就去南京,对她极不尊重。 妈妈说我们想念宝贝女儿了,可女儿说天天微信,还有什么好想的,你们的感情也太泛滥了。爸爸说妈妈第一次到南京,叫女儿陪去转转,女儿回答说和同学约好了,要去苏州玩,让爸爸妈妈自己玩,然后就匆忙而去…… 夫妇俩在南京转了一天,越想越不是滋味,索性高铁返回广州。老友在电话中问我:龙兄,你说我错在哪里?我不知怎么回答…… 02. 我今天从太原赶回佛山,原本想和老家来的老同学见面,也尽地主之宜,没想到情况也几乎一样:他们女儿今年九月刚刚考到广州一所大学就读,国庆专程来广州陪她。可女儿并不领情,只顾玩手机,想去宿舍看看,也不得进去。 问其为何如此冷漠,女儿说一是有代沟,二是爸爸总是批评她。见话不投机,老友装着想回去,没想到女儿却变得兴奋,马上进携程网帮他订了回家的火车票…… 老友说: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这代人不同了,当年我们读书,有家人来探望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流泪,我也流泪…… 汪峰在《存在》中唱的,以前我似懂非懂,今晚完全懂了: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我该如何存在…… 03. 几年前我去哈佛大学做学术交流,发现费正清研究中心有学者在研究一个课题:如何与未来中国打交道? 我问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美国学者回答说: 30年后,人类历史将迎来一个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国家,这个国家不是小国而是大国,他们将如何与世界相处?这是福音还是灾难?美国学者必须为世界研究预案。 我现在明白了美国人的远见…… 我发了一条微信,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朋友纷纷议论和全文转发,阅读量高达20多万人,有1500多条评论。
Read more人生最浪费生命的四件事
01. 担忧。 生活里,经常是那些害怕、担忧甚至恐惧的念头,阻碍了生命的喜悦。当你感受到某种压力节要压夸你的时候,你需要回到内心,好喜欢观照下一次,这压力到底来自哪里? 庸人自扰是为难自己,让自己每天神经紧绷、忧心忡忡,只会使自己身心俱疲。生活里总会有变数,总会有风雨,任谁都无法提前预知一切。所以,让自己焦虑烦扰,不如让自己释怀轻松地过每一天,顺其自然、淡定坦然地面对一切,不要让担忧禁锢你的身体、束缚你的内心。当你停止颠倒梦想,让心澄净下来时,一切都笼罩在你心头的雾天气都会悄然离去,留下的只有光明、自在、欢喜。 02. 抱怨。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不如意时只会一味抱怨,整天怨天尤人,于是终日郁郁寡欢欢、牢骚满腹。一味抱怨的人常常只能在原地徘徊,如果那样不停地去抱怨生活,抱怨身边的人和事,那麼会活的很累、很累,终于有一天,会被生活所抛弃。 充满抱怨的人生会与快乐渐行渐远。对环境不满、对别人不满、对命运不满、对现实不满,最后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不满……抱怨会削弱你奋斗的力量,会阻碍你前行的脚步,会让你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试着让自己勇敢坦然地面对一切风雨,接受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即使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也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裹足不前、自怨自艾。 而当我们在不如意时不烦躁、不抱怨,平静对待,努力改变,於是我们的心里会经常装着希望。人生路上有风有雨,到处是一片荆棘丛生长,只有停止抱怨努力去奋斗,去心甘情愿拍,才能会有鲜花和掌声在等著我。名人说过,挫折对无能的人是一个无底深渊,而对那些敢於面面对挫折的人来说,它是一个成功的踮脚石。 03. 埋怨。 遇事,先责备别人;不顺,先埋怨条件,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缺乏担当的表现。埋怨根本于事无补,只会让你看不清自己的问题、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永远不要埋怨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去改变它,要么安静的接受它。你生命中的回报是由你帮别人解决的问题来决定的。生活中的埋怨是一种多余的东西,你心中埋下怨恨产生的映像是社会存在的现实。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人们不能改变它,而只能适应它。所用,心生埋怨,倾诉埋怨是人之常情,它是人们理解社会现象的一种意识反映,但是不会心存怨恨而久久不释怀。 放开了心门,埋怨将越来越少,收获将越来越多。聪明的人会懂得先反省自己,从自己的身上找答案。只有用这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够让你汲取教训、增长经验,让你在今后的生活中越走越顺利。 04. 比较。 人生最大的缺憾,就这莫过于在和别人比较。相貌平平的人喜欢和漂亮的俊男美女比;家境贫寒的人喜欢和一掷千金的老板、款爷比;普普通通的人喜欢和事业有成的商人界名流比……和高人比较,使我們自卑。和俗人比較,使我们下流。 生活中,自己觉得快乐不快乐、满足不满足、幸福不幸福,才是正理。不要陷入跟别人不断的比较之中,不要因为别人扰乱了自己的步伐。人各有志,各有各的优点,没必要跟别人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和福分,也会遭遇自己的坎坷和波折,不要拿别人的成就荣耀与自己比,不要盲目追随、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追求。多倾听自己的内心,多思考自己的需要,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在那么短,所追求的也不过是自在,快乐,幸福。如果每天过着担忧的日子,抱怨生活不好,埋怨老天不公,总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那麼你的生活将被这些束缚着,困扰着,你的人生哪来的自由,快乐,幸福? 图:wallcoo.net
Read more怎样看穿一个人,看完就明白了。
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 故事1 我有一个学姐,她和男朋友谈了两年多的恋爱,感情一直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记忆,最后让她决定一定要嫁给他的时候,是因为一个饭局。 那是一个小型的同学聚会,加上他们一共来了4对,他们大学都是同一个宿舍的,感情特别好,认识已经有12年了。 吃饭的时候,坐在包厢里面,菜还没有上齐,她的男朋友就开始给她夹菜,一会是开胃小菜,一会是餐馆的特色菜,很快她的碗就塞满了,他还给她剥了一个螃蟹。 其实这都还好,因为他平时对她都是这么细心体贴,然而真正让她震惊的是,另外3个男人都是毫无例外的纷纷往自己老婆的碗里夹菜,有的嫌肉肥,老公就咬掉肥肉只剩瘦肉给老婆,有的嫌弃蘸酱不够辣,老公马上起身给老婆拿辣酱,有的干脆双手带上手套,埋头给自己的老婆剥口味虾尾巴…….. 此情此景,她真的很是羡慕,他们有的已经结婚十年了,有的结婚八年了,还能一如既往得对自己老婆好,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结婚多年之后,她的男朋友也是这样对自己,心里忽然有一种强烈的结婚冲动。 其实,女人最怕的不是男人对她好不好,而是怕男人只是一时的虚情假意,无法坚持下去,尤其是结婚之后,马上变成另外一个人。 当她看到他身边的朋友都是这样一如既往保持的时候,她真的很感动,尤其是明星出轨离婚的那么多,她都有点不相信爱情,可是当她看到他身边的朋友都是那么恩爱,她觉得他也会像他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于是又开始向往爱情,对他和自己都充满了信心。 有人说,结婚一定要看对方的家境,不仅仅是对方的经济,还包括对方父母的相处模式,为人处世和三观,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一定全对,父母怎么样,孩子不一定就是这样,他们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摆脱父母的影响。 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在他们出生的那天就已经确定了,这一辈子无法更改,不管他承不承认,无法改变这种关系,然而朋友却是可以选择的,他们因为相同的三观而吸引到一起,所以真正看一个人怎么样,就看他身边聚集了一群什么样的朋友。 故事2 读者问: “我男朋友对我挺好的,我也很爱他,可我还对他有一点不满意。他有几个玩得特别好的哥们,但是那几个哥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喜欢在外面吃喝嫖赌,经常背着老婆在外面找小姐,我要我男朋友不要和他们来往,他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可是背地里还是经常玩到一起,他们已经认识八、九年了,根本断不了,我担心他也会变成他们那样,你说他会不会变成那样?我该不该信任他?” 这样的问题,我也不好回答,因为人会不会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并且她说的也不够具体,我也不敢妄下论断。 最后我对她说,这个也不一定,也有很多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你还是要信任他,但是他哥们的情况是一个危险信号,你一定要多多注意,尽量让他少和那些哥们来往。 其实,根据我对男人的了解,我觉得她男朋友应该和那些哥们是一丘之貉,不然他们不会玩得那么好,只是万事没有绝对,要是我一个定论把他拍死了,那罪过可就大了,所以我也没有妄自猜测。 后来就这样相安无事过了几个月。 有一天,那个读者突然发信息告诉我,她已经和她的男朋友分手了,原来,她发现她男朋友和他那些猪朋狗友一个样,一直背着她在外面找女人,要不是她的一个闺蜜有一次发现她男朋友和那些哥们刚刚从色情场所出来,她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听完她的故事,我忽然想起一句话,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 其实,我一直认为人和人之间的结识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最后剩下的那几个玩得很好、玩很多年的朋友,你们之间应该是有相同的三观或相似的兴趣爱好,你们靠着这些东西相互维系,要不然这一份友谊早就散了,当然,这三观也包括正的三观和不正的三观,这爱好也包含好的爱好和坏的爱好。 古人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的群体他们之间流动着满满正能量,而坏的群体他们靠着臭味相投,沆瀣一气。 所以,如果要真正了解一个男人,我觉得有个细节很重要,那就是看和他玩得好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他们可以这么多年一直玩得很好,他们之间肯定是有些特质相互吸引的,这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很好的了解男人途径。 故事3 有个女孩问心理医生,为什么我总是遇人不淑,和我谈恋爱的都是渣男?
Read more笑着低下头的,都是聪明人
“生活不是事事顺心,总有无奈和委屈的时候,学会低头便是一种大智慧,而学会笑着低头,更是一种豁达。愿你放过自己,从容自若。” 在电影院排队买票,我前面是一对年轻恋人,刚排到他们,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急匆匆挤过来,直接冲售票小姐说:我们的已经开场了,先给我们出票吧。 我前面的姑娘不乐意了,说您排一下队好吗? 那位妈妈完全不理,直接递钱给售票小姐:孩子急着看,麻烦你先给我们出吧。 姑娘有点火,伸手去挡。 眼看要闹起来,旁边的小伙子轻轻拉过姑娘,笑着说:让她吧。然后示意售票小姐先给那对母子出票。 姑娘生气。小伙子笑着拍她肩膀:不要紧,我们又不急。 我顿时觉得这小伙子真帅。 ——有时候跟讨厌的人顶上了,非要较真的话,讲理讲得赢,打架也打得赢,但是赢了一件小事,却损失了时间和心情,划不来。不如低低头,让她过。 而重要的是,低了头,心里也不拧巴,还开开心心该干嘛干嘛,这就是种境界了。 有年朋友大妮单位集资盖房,盖好后大家抓阄分房,大妮运气不错,抓到三楼。正美呢,领导找她,说单位一个老大姐抓到五楼,觉得年纪大了爬着费劲,非要换,你愿意跟她换换不? 大妮说,我孩子才三岁,爬五楼也费劲。 领导挺为难,说那大姐特难缠,天天打电话找,关键她妹夫又是公司的直管领导,不好得罪。 大妮想想,说那就换吧。 领导有点过意不去,说委屈你了。大妮说没事儿,就当抓阄抓的五楼了,而且天天多爬两层还减肥呢,孩子过两年大了,爬五楼也不是事儿。 就这么换了。 换完大妮也没觉得委屈,跟那位老大姐还乐呵呵地处得很融洽。大姐挺感动,跟谁都说大妮好。她领导也领情,后来有个去英国学习的名额,二话不说就派给大妮了——这里面可能有其他成分,但换房事件功不可没。 其实人都不是圣贤,对大妮来说,到手的利益要拱手让人,没点胸怀没点格局做不到。而让出去以后还能想得开,不怀怨恼,真挺不容易。只是她做到了,好事儿就跟着来了。 人生是一盘很大的棋,你在这里迂回一下,可能就在那里蓄积了力量,该让的让过,不会亏的——用佛家的话说,福报在后面。 能在利益或者是非面前,笑着低下头的人,想必会活得更加自在安乐。 过去我们总强调“就算含着泪,也要昂起头”,人生确实需要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但头要昂得起来,更要低得下去。笑着低下头,也是个很美的姿态。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更需要有这种姿态。 在非原则性的事情面前低个头,不较劲,不偏执,退让一步,做点不伤筋动骨的妥协,这是在理性上对客观现实的合理把控。 而在退让之后,也不觉得拧巴,淡然一笑当事情没发生过,不憋屈不失衡,内心依然平和,这是在感性上对内在精神安宁的有效维护。 生活里,能低下头的人很多,但多数人是怀着怨愤低下去的,心里百般不爽,暗暗恨他人无理,怪自己窝囊,想着老子记着这事儿,总有一天要找回来。 这样也不好。想想,你给了别人便利,放过了别人,却跟自己过不去,不肯放过自己,这多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