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三件事,可保孩子一生安稳

一、知好歹 知道了好歹,孩子本性中的善良,就会指引他去做好的事情,拒绝做坏的事情。孩子的优良品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将来孩子踏入社会,这些品质也能起着定盘星和指路灯的作用,能让孩子不走歧路、邪路,并得到善良所应有的回报。 知好歹,这关乎孩子的情感和内心认同,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从小给予他们相关的熏陶,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接受和认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 二、懂规矩 教孩子懂规矩,就是教孩子明事理。然后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才会去做该做的,远离不该做的。这样日后自然就能行得正、走得稳。 现在教育孩子主张宽爱,要因势利导,这当然是对的。但因为孩子的特性——理解能力和自律能力都还比较差,所以古代那种严家教的方式虽然应当有所扬弃,却依旧值得借鉴。粗暴打骂固然不可取,态度严厉一些,对教孩子懂规矩还是很有好处的。 教孩子懂规矩,主要就是规矩清楚、赏罚分明。孩子言行合乎规矩,就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不守规矩的时候,批评和责罚也绝不能少。家长有原则,孩子才能对规矩有敬畏。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作出表率。家长做不到,孩子打心眼里就不服气。家长做到了,孩子还很可能会自己跟着做。 三、会感恩 感恩,即知恩图报,是中国文化中极有分量的一种品格。古人对此说了很多,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感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说的是不忘父母养育之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说的是不忘师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说的是不忘别人帮助之恩;“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说的是不忘前人之恩……一份感恩之心,可以串起这么多珍贵的品质, 《战国策》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何计深远呢?就要把做人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尽早地教给他们。而知好歹、懂规矩、会感恩都是为人的大素质、做人的大原则。教会孩子这些,一定能让孩子一生的路更顺,活得更安稳。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养育孩子,绝对不打不骂很难实现,当情绪激动时该怎么办?

关于养育孩子,绝对不打不骂很难实现。脾气再好的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把心里的苦闷发泄出去。所以如果自己情绪激动,“熊孩子”又不知好歹惹祸时,可以试试以下几点: 正视发脾气这件事 我们老家有句话,叫兔子急了还咬人呢!用在这里并不太恰当,但道理上相通的。想控制住脾气,首先要正视它,与坏情绪和解,承认每个人都会发脾气,而不是一味压抑它——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积压在心里的烦闷,如果不加引导,总会找个出口爆发出来。所以承认它的存在,是让情绪稳定的第一步。 直接告诉孩子自己心情不好,让他自己先玩一会 让孩子明白妈妈不是神,妈妈也会伤心、郁闷、流泪,这不丢人,早点让孩子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就能早一点知道人生百味,也更容易有同理心。 情绪稳定后,一定主动表示对孩子的亲近 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小孩子没办法判断爸爸妈妈不高兴是不是和自己有关。如果两个人争吵和孩子有关系,用适合的方式告诉他要改正;如果坏情绪和孩子没关系,一定明确地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的争吵,和他们无关。 如果孩子老生活在忐忑中,长大以后会畏手畏脚、小心翼翼,做什么都看别人脸色。 如果无端对孩子发脾气,一定要道歉 孩子虽小,但也渴望被平等对待。当他们犯错,我们往往要求他们道歉,而当我们做错,也应该大大方方给孩子道歉。对于大人的错误,孩子特别容易原谅。而大人的这种坦然和担当,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敢做敢当的榜样。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别把孩子养得“受之无愧,不知感恩”

一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 母亲:“吃饭啦。” 女儿:“等一下” 于是我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 女儿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 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 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得多了点。 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我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 我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受之无愧”是指,某人觉得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发帖人小A,10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年长他20岁的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供他上了大学,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姐姐在工厂上班,姐夫在学校门口摆一个小摊。现在姐姐退休了,退休金每月1800元。姐姐的儿子,也就是小A的外甥考上了外地某个大学的建筑专业,学费比本地大学其他专业贵。姐姐家收入锐减,开支突增,财务突然紧张起来。 姐姐想让小A每个月给她1000元作为养老费(实际应该是补贴外甥上大学的生活费),小A不干,并劝说姐姐不让外甥读学费昂贵的建筑专业。姐姐一气之下,扬言小A不给抚养费就要将他告上法庭。小A问,如果姐姐将他告上法庭,他需不需要承担抚养费?会不会对他的前途造成影响?他特别强调,姐姐只是将他养活大,对他没有对外甥好,至于如何不好,他举例说2003年上大学时,姐姐每月仅仅给他300元的生活费。言辞间很多对姐姐的不满,毫无感激之情。 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送去上大学,小A本应心怀感激、知恩图报,他却认为姐姐姐夫做得还不够。我不熟悉法律,不知法律上这位弟弟有没有义务赡养姐姐。但从朴素的人情道义来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抚养自己十几年,还送自己上大学的姐姐,在她遇到困难时,有什么理由不帮帮她呢? 我替这位姐姐感到悲伤,带着弟弟出嫁本已不易,多年辛苦竟养出一只白眼狼。 我可不想将女儿养成白眼狼。我养育她是我做为母亲的职责,不图她的回报,但是如果她长大后认为我替她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我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她就怨恨我……如果发生这些,那是我的悲剧。 于是,我告诉她,妈妈刚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饭,使你觉得为你盛饭是妈妈应该做的。我觉得到这样很不好。从今天开始,盛饭就是你自己的事,应该由你自己盛。 从那以后,我更加警惕是否替她做了太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份内的事情,并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她,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在我们劳动的时候,邀请(并要求)她帮忙,让她体会我们劳动的辛苦;教导她表达感谢,如果她表示了感谢,她会得到更多,如果她没有感激之心,下次我不再替她做那件事;物质方面减少满足,让她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我看到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真人真事)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XX,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4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父母们警醒,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转发吧,让现在还为孩子做多了还懵然不知的母亲,别把孩子养得“受之无愧,不知感恩” 感恩。 *转发吧,让现在还为孩子做多了还懵然不知的母亲,别把孩子养得“受之无愧,不知感恩”

Read more

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了!

前言 :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自己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关注地很少,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这十一点,能够充分地说明,如果单靠老师,那就太耽误孩子了。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 01、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你记住,一个班里有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沉重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02、叛逆期的冲撞 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 请你一定记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还请你记住,老师管不了沉重的逆反心理。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并且畏惧的规矩。 03、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得多。 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给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孩子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请你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 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将来你的孩子在知识面上就会有缺陷,在认识能力上就会有差别,将来写文章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04、快乐教育 如果家长一直以为孩子上学很辛苦,一直以为国外教育多么好,多么优秀,国外孩子没有作业,可以无拘无束 ,除非你现在就把孩子送到国外,要么就不要要这种育儿理念,因为你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大环境,你这样的想法最终是害了孩子。 事实证明,凡是开始讲究快乐教育的家长,到头来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在班级与集体格格不入,孩子成长的过程最痛苦;凡是从小就刻苦的孩子,他将来才会拥有自信,拥有很多快乐。 请你记住,快乐教育不是你一个家长可以做到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你的快乐思想,可是在大环境下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因为他与大家背道而驰,老师不可能天天表扬他。 那么,这样的他其实并没有快乐,他就会变得孤独、偏执、逆反,一旦你发现了这些现象,那就后悔莫及了。 05、争胜心 如果家长信誓旦旦地要求孩子夺得某个名次,并且为孩子的学习付出关注和代价,那么,孩子的成绩,距离家长的目标,差距就会大。如果你对孩子要求成绩差不多,弄个中上游就可以了,那么你家孩子不会考到前几名。 因此,我们家长必须给孩子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班级多少名次,年级多少名次,然后鼓励孩子去努力。如果孩子因为学业的懈怠而导致成绩下滑,此时,适当的体罚,写检查都是可行的。

Read more

孩子,你的努力,就是你将来的路

周末的时候,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忙活着。儿子一个人搬来一堆书搁在我的桌子边上。我问他干嘛呢,又抱这么多书来。小家伙眨巴着眼睛跟我说:“你不是说要我努力多读书吗?我今天要把这些书都读完。” “好吧,努力开动!”我已经从这个马上四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我对他的影响。因为我一直希望他能够在学习上认真努力。我想他能坚持下去,在应该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将来的他肯定会跟我说一声谢谢的。我见过无数的人在读书的时候任着性子玩乐,而出了校门,一次又一次被社会“折磨”。所以,让孩子努力学习,是对他的爱。而放任不管终会害了孩子。 2 前段时间,老奶奶生日,很早以前就约好一起聚餐的,但是有一个表妹差点来不了,她总是缺席的那一个。因为家境一般,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她自己在老家留守,熬到了初中毕业就跟着父母来城里打工,四处吃了不少苦,几年做下来,从这个饭店的服务员做到另外一个饭店的服务员。 所以当大家吃饭的时候,她得上班。加之性格比较怯弱,假也不敢请。 幸好她姐姐帮忙请假才得以脱身赴这个家宴。她的姐姐就属于那种努力学习的,因为在农村的学校读书,学习底子很差,但是她还是努力读书。虽然读的是会计的中专,但毕业后经过几年的实习,又坚持自学考试。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个发展的平台。 我们在一起聊天。她两对自己人生的计划就完成不同,因为一个有方向有目标,觉得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到达新的层次,比如会计是不断升级的。 但做服务员的表妹就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她操心的是自己能在这个地方呆多久,下一次去哪里找一份事做。而在她刚刚出来的时候,我还是给他找了一所学校,建议她去读几年书。可是她去了三天就哭着求着妈妈给办理了退学。 因为她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学校,适应不了,吵着要回家。结果本来就不是很情愿送她上学的妈妈就借坡下驴,把她接了回去。如今看到她这般情况,也只能扼腕叹息了,希望能得到生活的善待。 3 我一直感谢自己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她曾跟我说,你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因为这是你唯一的出路,记住,千万不要对命运低头。 当时听得懵懵懂懂,只是觉得老师说的很认真,是为了我好。所以读书的时候还是很拼,可惜英语底子太薄,最后考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家里当时有人就劝我说不要读了,说北大毕业都不分配工作,你读这么一个学校,进去都是浪费钱。不如去打几年工吧,还能挣钱,到时建个房子,娶个老婆,生个孩子就好。 但是我一直记得老师的话,自己也不甘心放弃。我坚定的选择了继续读书,一个人拿着行囊去了学校,告诉自己,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当时进学校的时候在班上分数居中,智力平平,能力一般。但是一年的努力后,成绩进入专业前三,拿到了丰厚的奖学金,那时候学费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要知这钱对我来说就是救命钱。看到我的努力,所有人都理解并且想办法支持我了。 也许只有经历过这种苦难的人才会明白学习的来之不易。而只有经历了这番努力过后的人才能尝到回报。就在前一段时间,几个老友聚会,大家没有彼此吹嘘如何如何。但是茶余饭后,还是会谈到彼此的生活。 有一个当年读高中的时候叱诧风云的朋友是最沉默的,因为当年他在学校时就是天天跟着一帮子混混过日子,呼风唤雨,嘲笑我们这些读书的呆子。 然而多年后,他在南方的工厂做了几年,挣着生产线上的血汗钱,因为吃不了苦,没有加班的话,结果挣的钱没有花的钱多。最后要爸妈打了400块钱路费过去才回了家。回家之后,托了好几层关系找远房亲戚找了一份厂矿的工作,这一次,很苦很累,有师傅还在开机器的时候切断过手指。 但是他不敢再任性地丢掉这只饭碗,只能忍受着苦,在轰隆的矿厂度日。因为繁重的劳动缘故,他的背已经有点弓,手也厚实粗糙,最主要的是长期与世隔绝,他的思想和信息也滞后很多,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不少。 看着他被岁月风霜洗过的脸,早已没有了当年那少年的朝气。如果当年能努力学习,他的人生应该就不会这么苦。谈及当年,他只能痛饮几杯烈酒,不多言语了。 而另外两个努力学习的同学,当年是出名的书呆子,周末的时候不会上街,只会在教室里读书。晚上寝室都熄灯了,他们还在教室里熬夜背单词,做试卷。我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如今想想,他们也许真累,但是又不累。 因为少年时期的精力是最旺盛的,是最好的学习年华。再怎么用功学习,也不会损害神经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打开了重点大学的门。 如果有人说读书无用,那是因为根本就没有看到读书有用的人在做什么。社会层次不一样,接触的人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最后这两个好友,都考进了国家公务员系统。很多东西,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看出真伪,看出真正的有用无用。比如一个人的努力,往往在当下的时候只会看到这个人的汗水和傻冒劲儿。但是等他积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生早已不同。 4 当然,这个世界有一种人不要努力也能过上好日子。 比如一些某二代和某三代。他们的路跟我们普通人的不一样,我们只有学习这一条路最靠谱,甚至是唯一的出路。看着家里务农的父母,他们朴实地劳作着,期待子女能够平平安安,能够有一份体面有尊严的工作,能够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就好。但是要在工作上帮上忙,几乎不可能,一切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去用自己的努力,让父母也过上更好地生活。 所以当儿子能够完整地背诵一大篇三字经的时候,我不会像老人那样夸他聪明,而是告诉他,要继续努力。当他觉得数学太难的时候,我鼓励他一遍一遍地演算,慢慢去弄懂,因为学习不是开玩笑,懂了就是懂了,没懂就得弄懂。

Read more

告诉孩子,这就是贵族精神!(深度好文)

教育不分贵贱,之所以叫做“贵族精神”完全是我那贵族朋友给我的教育锦囊而命名。个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想分享给跟我一样 希望自己子女们拥有真正的人生“财富”的爸爸妈妈们。 1。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质? ——能独立生存 2。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 ——自由 3。孩子,你一定要上大学,正规的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 —— 一旦走进社会,就进入了市场 4。孩子,你知道吗?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 ——拓宽自己的视野,借助知识的视野 5。如果世界上仅剩两碗水,一碗用来喝,一碗要用来洗干净你的脸和内衣裤。 ——自尊与贫富无关 6。天塌下来都不要哭,也不要抱怨。那样只能让爱你的人更心痛,恨你的人更得意。 ——平静地承受命运,爱你的人自会关心 7。就算吃酱油拌饭,也要铺上干净的餐巾,优雅地坐着。把简陋的生活过得很讲究。 ——风度与境遇无关 8。去远方的时候,除了相机,记得带上纸笔。风景是相同的,看风景的心情永不重复。 ——要学会聆听自己的内心,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9。 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只有5平米。它可以让你在和爱人吵架赌气出走的时候,不至于流落街头,遇到坏人。更重要的是,在你浮躁的时候,有个地方让你静下来,给自己的心一个安放的角落。 ——独立人格 10。小孩的时候要有见识,长大的时候要有经历,你才会有个精致的人生! ——读别人的经历,找自己的经历 11。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请记住,拥有善良,会让你成为最受上天眷顾的人。

Read more

不懂感恩的孩子,成人后比狼更可怕!值得所有父母思考

与其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不如高质量地陪伴。 01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 可是,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 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得满足他们。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良多…… 02 有一篇鸡汤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曾经一位富有的老华侨,归国后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联系方式与地址,每人寄去一本书一些笔,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信息。 老华侨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在不解与质疑声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直到一天,终于有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孩子),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 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 人要懂得感恩才会幸福。父母创造了孩子,并以辛勤劳动挣得的血汗钱供养着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别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的溺爱,孩子不懂回报,即便走上社会也会遭遇碰壁,甚至可能无法无天!孩子感恩的对象,莫过于恩情最深的父母,如果没有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03 写到这儿,我又想到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 多次要钱未果 留日“海归”持刀弑母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 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 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当孩子得到了比他们需要多得多的爱,家长则丧失了教育的功能。 这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家长在这些孩子眼中毫无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Read more

“中国式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相信,中国妈妈爱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操心–即使为孩子把心操碎了,她们也毫无怨言。   沙拉原来也是这样。她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后来,沙拉离婚了,带着三个孩子移居以色列。初到以色列时,沙拉靠卖春卷来维持全家的生活。   那时的沙拉还是习惯地按照中国式妈妈的思路来想问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于是,她每天送孩子们去读书,然后自己开始做春卷、卖春卷。当孩子们回家后,她又一个人忙着做饭,孩子们则围在暖洋洋的火炉旁等着妈妈把饭菜端上桌……她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只有能考上大学就行。   这样的情形维持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位邻居大婶看不惯了。有一天,她过来对沙拉的大儿子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这位大婶又不满地对沙拉喊道:“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自己想怎么溺爱就怎么溺爱。你这样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沙拉后来发现,在以色列家庭里,孩子无一例外都要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是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艰苦生活。于是,沙拉诚恳地接受了这位邻居大婶的意见。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她以有偿的方式让孩子们帮忙卖春卷,卖掉一个春卷可以提成20%,而孩子们正是在卖春卷的过程中学会了和陌生人打交道。沙拉还画了一张值日表,挂在家里的墙上,值日表上规定了谁哪天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经过“家庭会议”,大家一致决定设立“值班家长”,并且规定了“值班家长”的任务。 沙拉的大儿子担任“值班家长”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拖好了地板,并就近买来了面包当早餐,还宣布当天的晚餐是炒白菜和煲一个汤。因为三个孩子轮流值日,所以每周日的早晨,沙拉都可以睡个懒觉,而当天负责值日的孩子会到冰箱里取出酸奶、面包,再煎个鸡蛋,然后把早餐摆好。 宠爱孩子人人都会,甚至连母鸡也会,可是,学会这样“狠心”地去爱孩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如今,沙拉的两个儿子都成了成功的钻石经销商。   沙拉在她写的一本书里这样总结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这一年,我30岁,孩子3岁!

这一年:我30岁,孩子3岁 我周围有很多的朋友,还有很多的我喜欢的娱乐活动!我有时候偶尔会觉得真是为这个小家伙操碎了心! 孩子刚刚上幼儿园,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 离别了一整天,孩子看到我高兴地奔跑过来,扑在我的怀里,说:“妈妈我想你了。” 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整个世界。而我真的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这一年:我33岁,孩子6岁 正当年的我,工作压力很大,甚至连聚会的时间都很少!呵呵,真的是费尽了心思在他能上好学校的问题上了,总算踏实了。 孩子终于上小学了,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 上学回来的第一天,晚上要睡觉时,他告诉我"从今天开始,我要苦到六十岁啦! "他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没想到,这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 孩子已经对与我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了,而且喜欢每天去学校。 甚至,有时还会说:“妈妈,在家好无聊,没有小朋友和我玩。” 这一年:我39岁,孩子12岁 这时工作对于我来说,完全驾轻就熟,家里也没什么好操心的,所以我总想着能够多陪陪孩子! 可孩子上初中了,开始上寄宿学校,一个月或几个月回一次家,才能见上一次面。 他们开始不再依赖我,甚至,喜欢和我对着干。 他们的脑子里想的是“我有我的生活!”“我要独立!”我想帮他们做点事情,他们说:“妈妈,我自己来吧。” 突然觉得这句话让我们觉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了? 这一年:我45岁,孩子18岁 工作上再有什么样的突破对我来说都算不上什么了! 我就希望天天回家能听到孩子说“妈,晚上吃什么呀?”。 可我能等到的只是周末孩子给我来个电话说:妈,我钱花完了!再给我汇一些!可即便是这样,我还是希望孩子能经常给我来个这样的电话。 可这时,孩子离开家去上大学,一年回来两次。 回来的几天前,家里的冰箱就装不下了,准备了各种各样他喜欢吃的东西。 可是一回来打个照面,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 从此,我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

Read more

跟孩子哭穷 到底有多可怕?

别让孩子成为太懂事的小人,心会疼。 01 前几天,儿子小声地问我:“爸爸,我们家有钱吗?” 小小的孩子竟然也这般敏感。也许是我跟妻子平时讨论家里开支。孩子也在一旁听着。 幸亏我从没有跟孩子哭穷过。 因为这就像洒了的牛奶,哭也没用一样。 聪明的父母明白,自己穷,是自己需要努力改变的,不能把孩子拉进来被穷吞噬。 很多父母会跟孩子哭穷诉苦,希望孩子能够变得节俭懂事,能够知道家里的难处。 但是,懂事的孩子,有时候真的很可怜。 他们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开不了口。因为懂事,怕为难了父母。更重要的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被贫穷包裹的感觉几乎是绝望的。 因为小小小的他们无法赚钱,无法摆脱这贫困的束缚。 前几日看了伊朗的电影《小鞋子》感触颇多。我是揪着心看完的,为其中的善良和纯真感动。也被里面的贫穷压得几乎窒息。 影片的故事十分简单,是关于两个孩子,还有一双鞋的故事。小哥哥因为不小心,把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弄丢了。 父亲工作很辛苦,挣的很少,母亲重病,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孩。房租也是一拖又拖,几乎要流落街头。 家里实在没有余钱买一双鞋。 兄妹俩不敢将遗失鞋子的事告诉父母,两人决定每天轮换着穿哥哥的一双旧跑鞋上学。 为了能及时换鞋,兄妹俩飞奔穿行在伊朗的小巷里。 影片在豆瓣有12万人打分,9.1分。而点赞最多的评论是“没钱不要生孩子。”这是很多父母看完后非常触动的地方。 就算影片中两个懂事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严。可是那过早承担家务活的妹妹,像个小大人一样的哥哥。 无处不让人心疼。 这种贫穷感会带给孩子什么? 最直接的是自卑感。 影片中的妹妹,因为穿着哥哥破旧的球鞋上体育课。她低着头不敢跳远,因为那时候就会把自己的鞋子露出来。 同学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新鞋子,可她呢? 是一双又脏又破的男球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