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翻云覆雨,正是因为懂得你的难处,方能与你比肩而立,共看沧海变桑田。 人活一辈子,遇见的人太多太多,可最终真正知心知底的人只有那么几个。 酒肉之徒,日常谈笑风生,称兄道弟,遇事便树倒猴狲散,唯有旁人冷眼,慨叹一句人心不古。 而最好的关系,往往因为欣赏彼此的好,懂得彼此的苦,日久弥坚。 欣赏对方的好,更要懂得对方的苦 苏轼曾因在诗词中畅论政见,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遭贬,内心忧闷。 一日苏轼退朝回家,饭后捧着肚子慢走,对着众姬妾问道:“你们说,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 一妾答:“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 又有一妾说:“满腹都是见识”,苏轼仍不太满意。 唯有朝云一句“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正中苏轼下怀,惹得他开怀大笑。 朝云最懂得苏轼的苦楚,也正因为懂得,朝云方能在众姬妾陆续散去之时,于二十三年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始终如一地陪在苏轼身旁。而苏轼亦感念朝云,在墓上筑六如亭纪念她,亭柱上的楹联题的正是: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最好的关系,是我懂你的不容易 老子言,知人者智。能知晓他人的难处,并适时伸出援手的人有大智慧。 著名的史学大师顾颉刚有段时间经济窘迫,每月助教薪水开头只有50元,又有一妻二女。胡适得知顾颉刚这一不易之处,便每月从自己私人的钱中拨出30元,帮助他渡过难关。 因为胡适适时伸出援手,顾颉刚得以专心于古史研究,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后来胡适在大陆遭受猛烈批判时,顾颉刚不惧政治风险在自传中记录这段往事,感念胡适对他的帮助与情谊,默默支持着胡适渡过难关。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却难,关键时刻的援手,往往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亦帮助了自己。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人与人相处,最容易犯的问题便是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别人,自以为一切都为对方做到极致,对方却完全无动于衷甚至反感,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源恰恰在于不懂,而非不爱。 一对渔民夫妇,两个人相亲相爱,一辈子都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架。 妻子非常贤惠,每天都从丈夫打回来的鱼里挑一条最大最完整的,斩去头尾,特别精心地烹饪中段,今天红烧,明天清蒸,装在大盘子里给丈夫吃,而自己就在厨房里简单地把剩下的鱼头鱼尾烧一烧,吃过就算了。 几十年过去了,有一天,老先生在黄昏暮色中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对妻子说:“我这辈子没对你提过任何要求,现在再不提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做一顿鱼头呀?我这辈子最喜欢吃鱼头。” 妻子一听,顿时泪流满面:“我从当姑娘起,就认为鱼肉是这世界上最好吃的。为了爱你,我把鱼肉都给了你,鱼头我自己吃。” 世间最大的误区不是不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世间最大的欠缺、比爱还奢侈的,是“懂得”。
Read more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在开篇之前就令我马上想到了一句名言:“寡言少语的有知识,性情温良的有聪明”。这句话需要逐一剖解分析,才会更容易透彻的理解。并非所有的寡言少语都有知识,但大多数寡言少语的都饱有知识;并非所有的性情温良都有聪明,但大多数性情温良的都包含聪明。本文说的是大体现象而非个别情况。 并不需要为了说明有知识,而表现寡言少语;同样,也不需要为了说明有聪明,而表现性情温良。通常情况下,为了什么,而什么的,都不会长久。因为那不是真实生命的流露,而是外在粗略的伪装。纸包不住火,也可以应用到此处。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看到一位美女很优雅地坐在桌前喝着咖啡,看似很温柔端庄。一旦与她对话,或者听她与友人对话,就发现判若两人,谈吐举止就显得特别粗俗无趣,甚至没有家教。同样,有时看到一位帅哥很有格调地翻看着杂志,看似魅力迷人。一旦与他对话,或者听他与友人对话,就会发现表里不一,思想言语就显得特别肤浅庸俗,甚至毫无教养。 可见知行合一和表里如一是多么难。然而,无论有多大的难度,我们都需要卸下所有的防备和面具,真实的面对亲朋好友和自己。因为涉及灵魂深处的才有价值和意义,一切外在的肤浅总归会褪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接触,同样也是如此。群处守住嘴和独处守住心,都需要此般的智慧、平静的内心和谦卑的认知。 群处守住嘴 三年前,我还在老家那做事。工作之余,基本和各种企业家接触比较多,也会经常去一位好友老总的私人会所。这个会所和其他大家平常看到或知道的会所都不一样,不是吃吃喝喝互相吹牛的地方,更不是私藏小秘的场所。有个本质的区别,就是这位老总也是有信仰的人,所以这个会所自然汇集了很多有共同信仰的企业家。讨论的话题一定少不了企业社会责任等议题。 这个会所经常举行各种讲座和活动,平均每星期至少有一场,内容涉及面很广,如金融、文化、艺术、创业、信仰、公关、健康等等,所以经常会人满为患,来的人都是各行各业的老总或行业精英。但这些并不是本文的重点,重点是这位老总身边的一位助理Y,总是默默无闻的做着各种事情,不管大小事,她都能随时上手处理。每次总是微笑着面对大家,随时照应所有来宾的需求。 一般参会我比较专心听现场,也不太会打扰周边的人。自从参加多了以后,就慢慢和Y熟悉起来。有一次在散会后,人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和她聊了起来。原来她不是本地人,之前学的计算机,然后被老总招过来做总助了。自己没想到她年纪很轻,也是90后,但是思想却很成熟,很内敛,不浮躁,也很乖,态度柔和,也特别会照顾人。相信Y在这位老总身边学了不少东西。 她每次都是很友好的主动问别人,需要什么帮忙。在有活动的时候,基本都是默默的坐在最后面,观察着各位老总或者场地的需要,都会提前想到,并妥善安排。久而久之,很多来参会的老总都会很关心的问候她。虽然她几乎都不怎么说话(并非内向,私底下还是能说会谈),但大家都很喜欢她。她身上有一种安静的美。 因为她知道,什么场合适合她说话,什么场合不适合她说。什么时候需要出现,什么时候需要隐藏。分寸把握的很好,事情也处理的到位。以至于现在她谈婚论嫁的时候,一些老总也帮忙介绍男生给她。可惜现在她回到老家去了,我的这位好友老总失去了一位得力干将。虽然她回去了,但老总一直还在召唤她重新回去帮忙。 任何懂得群处守住嘴,既能把握现场又能在背后默默做实事的人,在哪都受到欢迎。时光和伯乐一定不会亏待他。 独处守住心 这是我朋友的朋友的故事。我并不认识他,也不熟悉他。只是从朋友那得知他的一些碎片信息。他是一位商人,同样重要的是,他也是一位有信仰的商人。经常在独处的时候,向上帝感恩。 有一次,他在分享自己故事来勉励其他年轻人。他是一位新加坡人,管理着一家新加坡物流公司,他是这家公司的老总。这个家族企业所涉及的产业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在整个分享之前,他淡淡的说了一句:“感谢上帝,让我有机会荣耀祂,我本身不配”。 他分享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经常自言自语,“天啊,我很惧怕自己继续这样成功下去,会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有多大能耐,而不是靠着你的恩典,请你指教我,在一切的成就中学会做一个谦卑的人。” 有信仰的人在做事情之前,往往都会先安静的默想、默祷或灵修,来对付心中的“老我”,才能更有序、有清晰的思路和轻松的心态来面对各项复杂的事务。 独处的时候,守住心很重要。因为大多数人闲下来,就会无所事事。甚至一些人,会放荡不羁。所以保守心更为重要。正如人们所言,“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五官中,嘴巴最大的功用是吃和说。但凡能管得住自己嘴的人,方能从容面对人生。这些人都满有智慧,不管是吃还是说。在吃方面,能自我节制的人,通常不会太胖,身材有型也别致。在说方面,不多言多语的人,通常不乏知识,还有聪明和智慧。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冷处理”是一种智慧
一对年轻夫妇来到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要求办理离婚手续,两人都是怒气冲冲,恶语相向。一个说早办早解脱,一个说哪怕晚一分钟也是一种折磨。 然而登记中心的大姐总是和颜悦色、一脸歉意:“实在对不起,打印机坏了,明天来好吗?” 再去,却又是网络出了问题,还是要求明天来。 几次三番过后,那对年轻夫妻竟然销声匿迹。 婚姻登记员一语道破谜底,其实这就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一种缓兵之计,目的是让双方冷静下来,理性思考之后再作决定。 遇到急事、要事、烦心事、危难事,一些人总是巴不得速战速决,立马见分晓。 然而往往当时觉得很妥帖的方案、很痛快的决定,时过境迁,或者才隔了一个晚上,便又幡然醒悟,深为自己的鲁莽而后悔,为彼时的冲动而自惭。 须知,有些事通过自己的追加行为,或许能将功补过,破镜重圆,从头再来。有些事,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过了这个村没有那个店,只能徒唤“逝者如斯夫”。 冷处理是一种谋略和智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一个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万事万物皆知晓,古今中外如数家珍。 尤其面对突发事件,当事人任由意气用事,抑或凭借惯常思维行事,看似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却难免挂一漏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方此时,压制情绪、平息怒气,遏制冲动、平复思绪,冷静看待事物发生发展的全貌,全面分析矛盾纠纷产生爆发的前因后果,就能知己知彼,既分清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又找到有效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途径。 冷处理代表了一种责任和担当,预示着当事人心态的成熟、看问题眼光的长远,以及分析判断事物的理性。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立身处世,不可能不考虑自己长久以来遵循的行为理念和价值规范,不顾及周围他人的评价与议论。 尤其当自己因为一时冲动而失去理智,触犯到大家一以贯之遵从、时时躬身践行的道德法则时,哪怕事后百般补救,也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并最终沦为孤家寡人。 从这个角度言,选择冷处理,做事既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又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能让大家心服口服,由此生发对自己的信任与信赖。 冷处理并非刻意行事迟疑、行为保守,与遇事宁当“稻草人”、甘做“缩头乌龟”有着本质区别。 它的指向仍是处理,而不是任由事情冷下来,却因为迟迟得不到解决而矛盾越积越重,误会越来越多,隔阂越来越深,终会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当然,冷处理更不是庸常意义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不处理。但凡需要冷处理,必定是关系紧张、矛盾尖锐、性质严重、影响恶劣之事,要求既治标又治本,既注重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得其大又兼其小。 因此,冷静是前提,冷中还得有热切的关注,热情的接待,热烈的讨论,热心的周旋,热忱的解答,最后回归到问题的彻底处理、圆满解决,彼此之间心悦诚服、心满意足。 相反以冷处理为托辞,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不要说当事人不答应,只怕自己也会渐失公信力,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应。 遇事学会冷处理,给对方思考的时间,给自己回旋的空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务实眼光、坦诚姿态。尤其能够做到不冲动,不让矛盾再次升级,不使问题衍生问题,更是一种能力自信的表现、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人生三不尽:事不做尽,话不说尽,福不享尽
事不做尽 深圳有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做生意特别厉害,运用“大鱼吃小鱼”的吞并策略,将当地大大小小的十几家企业全都吃进了肚,形成了一个局部垄断的大集团。有人劝他给别人留条活路,他却认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手更是毒辣,丝毫不留余地,扩张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但是此举得罪了不少人,尤其那些失去当前财路、又没有机会另寻生路的人。就在这家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名声达到顶峰的时候,一些被他打败的对手搜集到了他在某项投资中官商勾结、暗箱操作的证据,举报给了经侦部门。这个霸道十足的商业帝国,就这样顷刻间轰然坍塌。 为人处世,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我们总会碰见形形色色的人,许多人或许会露出弱点和错误,这个时候如果你步步紧逼,抓住别人的错误打击到底,不给一点面子,也不给对方一点台阶下。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跟你针锋相对,撕破脸皮斗到底,不是他死就是你亡!你们之间不仅做不了正常的朋友,说不定会成为世代的仇敌。这对你人脉圈的拓展非常不利,必将严重影响你未来事业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懂得“事不做尽”这一处世法则。对于那些无伤大碍的小错误,应该大度地给对方一个调整纠正的空间,必要时甚至可以帮对方遮掩一下。这样一来,你收获的不仅是衷心的感激,还有众人死心塌地的支持! 话不说尽 一个年轻人,想在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谋得一个职位,恰巧爱迪生需要一个助手,于是就接见了他。年轻人向爱迪生表明来意之后,坦露了自己的心志,他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化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完之后,反问道:“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装这种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年轻人顿时无言以对了。 年轻人之所以面试失败,就是因为他把话说得太绝对,没有给自己留条后路,从而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他懂得“事不做绝,话不说尽”的道理,就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话多的人,通常只为了一时痛快,不考虑说出去的话会产生什么效果,要知道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多说话非但无益,还会给自己平添不必要的麻烦。成熟的人,说话会分轻重,只说三分话,给自己留条后路,说得太绝对,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福不享尽 《法演四戒》第二句话“福不可享尽”,叫人要知足,可是一般人往往认为有福就要尽量享受。 现代社会发展了,很多人一夜暴富,花钱如流水,房子一个不够,要买十个,老婆一个不够,还要在外面养个小的,海参鲍鱼吃不够,还要去吃什么松鼠、果子狸。 这种人很快就会把福享尽了,慢慢就会倒大霉。 作家林清玄一个背包用了20年,而很多人一年买几十个皮包也不够用,这就是不是享福了,而是被欲望迷眼了,这就是损福了,福气不能尽享,要懂得培福、种福。 唐朝,唐玄宗的太子唐肃宗,小时候经常跟玄宗在一起吃饭。有一次吃肉和饼,玄宗叫儿子用刀子,把肉切成小块。太子切完了肉,手上还沾有许多油,他就用一块饼擦手上的油。玄宗严厉的看着他,太子知道自己错了,吓的把擦手用的饼赶快吃了下去。玄宗高兴了,对太子说:“有福不可享尽!对于福气,就是应该如此珍惜。”所以,玄宗能开创“开元之治”绝非侥幸。 《史记·滑稽列传》中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祸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得意到了极点,往往就是失意的开始:最辉煌的时刻,就意味着你将开始走下坡。 说话办事,为人处世,最难的恐怕就是如何把握分寸。凡事都有一个标准,所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达不到标准自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而逾越了限度则会过犹不及。因此,事事都要讲究个辩证法,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工作、劳动,抑或是娱乐休闲,都需要适度而行。事不做尽,话不说尽,福不享尽。花半开,酒半醉,在得意的时候懂得适可而止,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别让自己只值一顿饭钱
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一个人只有先把自己看贵重了,别人才会敬重你。一个连一顿饭钱都想赖掉的人,没人会把他当成真正的朋友。 ******** 我把一个认识多年的同学拉黑了。 前段时间,同学小杨突然联系我,说自己也到北京来发展了,问我北京还有哪些同学,他想请大家一起吃个饭。 想着同学们也很久没聚过了,我便热心地四处联系,还拉了个聚会群。 吃饭那天,小杨西装革履、红光满面,他大手一挥:“大家随便点,都记我账上!” 席间,他一边逐个敬酒,一边打听各人的情况,请大家各种关照帮忙。 酒饱饭足,该撤了,小杨便招呼服务员买单。正看着账单的工夫,小杨的脸色就沉了下来。“你们这的菜怎么这么贵?”他对服务员没好气的说。 服务员很无语:“我们这的菜一直都是这个价位啊!” 气氛一下子很尴尬。大家正面面相觑,小陈站出来解围:“今天咱们难得聚聚,要不还是AA吧!” 小杨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陪笑道:“这怎么好意思呢?” 话音未落,一个女同学冷笑道:“不是你让我们随便点吗?我们也没点什么贵菜,你这样也太没风度了吧?” 最后,还是小陈出去结了账,大家才散了。 晚上回去,我越想越不对劲,便在微信问小杨:“不是说好今天你请客吗?好不容易把大家凑到一块,你这么做太不地道了吧?以后还怎么跟大家来往?” 没想到小杨一下怒了,发来一长串语音: “不就吃顿饭吗?谁付不都一样吗?我刚来北京,手上也没几个钱,哪有这么多闲钱给别人大吃大喝的?再说钱都是人家小陈出的,有本事你就把账结了啊!不然就别废话!” 我从没见过如此感人的逻辑:明明是自己说好请客又反悔,不仅毫不理亏,还倒打一耙。 他想用同学关系给自己铺路,却连一顿饭钱都舍不得投入。他想从别人那里捞好处,却不懂什么叫互利互助。 我懒得与他争辩,只是把他请出了聚会群,然后拉黑了他。 ******** 朋友琳琳最近也很苦恼。 刚进新公司,有个关系不错的同事经常跟她搭伙点外卖,一开始还记得给钱,后面不知道什么原因,慢慢就不给了。 一开始琳琳以为她忘了,觉得一次也就二十来块钱,就没好意思要。但后来次数多了,琳琳就有点不爽了。 有次那位同事又找她一块点外卖,琳琳就说自己已经点过了,让她以后自己解决。 结果同事丢下一句:“你也太不够意思了吧!不想和我一块吃饭就直说!”
Read more你会做人吗?
宁可吃亏,也不占小便宜。 宁可付出,也不辜负人心。 不会为了金钱,泯灭了自己的良心。 不会为了利益,欺骗了他人的信任。 为人处事: 不管嘴笨还是嘴甜, 心地善良才是本钱! 人活一世: 不管能说还是能干, 光明磊落才是关键! 不伪装,不敷衍,不欺骗, 就是一个人的真! 懂宽容,懂尊重,懂体谅, 就是一个人的善! 一个人丢掉什么,也不能丢掉真心; 一个人没了什么,也不能没了良心。 顶天立地做人,无愧于己; 光明磊落做事,无悔于人。 不管何年何月, 自重,才能赢得尊重! 不管何人何事, 真诚,才能打动人心! 人可以富一点,但不能臭显。 人可以傻一点,但不能窝囊; 人可以精一点,但不能阴险,
Read more自我毁灭的8个大坑
01、不懂得稳健 一个人生活在人群,首先要懂得稳步发展的道理,凡是想一步登天的人都是疯子。 当一个人疯狂了的时候,应该就是他开始走向自我毁灭的时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渐进的稳定增长的过程,如果不懂得其规律性,便是自掘坟墓了。因此,不管是做官、求学、生意,专职或是混于江湖,都需得懂这个道理:就是要稳住步伐少摔跟头,健康的思维与身体并行,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头有绪,不乱心智,不盲目,不轻易上当。 02、不懂得冷静 一个人往往在情绪冲动的时候,就来了劲,做什么事奋不顾身,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 这个时候人最需要的,就是控制自己的脾气,用正常的思维能力,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一想,分个轻重缓急。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是,当脾气上来的,别放纵自己,得过且过,要立马刹车,践行。 03、不懂得谦虚 官场上讲究“枪打出头鸟”,有的人有才就容易牛逼,其实自己未必想那样,但别人感受到了,你就可能招来横祸,而谦虚谨慎的人会带来好运。不懂得的谦虚的人就如芒刺,总刺伤别人,就肯定会被别人给砍掉。对那些是真爱吹牛,天马星空胡扯的,牛皮吹破了自己都会嘲笑自己。 04、不懂得算计 所谓的算计,也许大家会以为是谋害之类的心计。 其实,在现实生活里,人总是常说人际复杂,江湖险恶;如果没有一些防备之心,那是肯定要吃亏的。算是要让人对事物与人际懂得盘算,做到心中无数;计乃计上心来,懂得如何去分辨好坏。 做生意都需要懂得算帐吧,打仗你得懂得策算到位,计划周密吧。即使是日常生计你也要懂得盘算收支,预防意外吧。一个在生活中不懂得如何去算计事情的人,不好意思,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怪不到别人身上。 05、不懂得专注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股专门心事的干劲,方能获得成绩。 不要给自己太多的理由与借口,最要紧的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做到位。反复无常只会空劳惆怅,都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 认识到自己先做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坚持做什么?那些习惯性跳来跳去,实际有跳不出去的案例,都在反复游离中,消磨了自己的青春。这山望到那山高,实际把自己最有竞争力的资本——年轻和能力,给丢了。 06、不懂得放弃 人的个性是很难改的,这个确实是不能强求。有的人总是很倔强,但又没有办法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当遇到很多难解难分的问题,自以为只要不放弃就有结果。其实错了,当有些问题你越与它较劲,它就越复杂化,使你迷入歧途,不能自拔。提拔有时就像找对象爱情,当因为种种原因未得手,就很不服气,坚决不肯放弃,乃至极端行为,最后毁灭了自己。 一个人身上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很多行为就会扭曲。学会放弃那些多余的累赘。这主要是潜意识层面的决定,潜意识没放下,实际就是没放下。 07、不懂得勤俭 经济形势其实和个人收入关联很大,整个社会的外部环境,也是如此。现在有人感叹:钱不好挣了,外快也不多了,自己的小产业也不让搞了。 真正富有的人,都是靠继续勤俭节约。形势好的时候,浮躁虚夸,不屑于做小事,一心想赚大钱,甚至大钱还没有赚到的时候,就开始大手大脚的花费;一旦形势不好,不惜借高利贷,赌博,玩一些轻易就能捞到钞票的风险行当,大肆地挥霍一空,如果祸、灾、乱、病等突发,那就阵脚打乱。 人一旦要为眼前的钱担忧,就谈不到什么职场生涯设计。因此,不要小看勤俭两个字。 08、不懂得健康
Read more遇过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人们常说,我们可以用一年学会说话,但是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 有的人可以因为两毛钱在菜市场里跟人破口大骂,有的人即使被人误解也可以满面春风。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格局。 决定格局最重要的一点,是视野。 当我们在二楼的时候,看到的会是满地的垃圾;而在二十二楼的时候,会将满城的风景,尽收眼底。 不同的楼层,就会有不同的视野和心态。人也一样,当我们迈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就会有不一样的视野和胸怀。 每一个人都是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做判断,如果和井底之蛙说,天不是井口大小,它肯定认为你是个骗子,因为它看到的天就是井口大小。它的视野决定了它的格局。 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格局,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你遇过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这些就构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遇过的人:满怀感恩,有所取舍。 以欢喜心看事,事事皆为我而生;以感恩心看人,人人皆为我而来。 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遇到很多人,人生的际遇并非寻常,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人就是我们今生有缘遇到的人,因此我们应该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陌生人,也感恩那些给我们带来麻烦、困扰甚至痛苦的人,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是他们让我们看清了人性中的另一面,考验了我们的坚强,使我们成长和成熟。 遇到爱你的人,学会回报;遇到你爱的人,学会付出。 遇到你恨的人,学会原谅;遇到恨你的人,学会道歉。 遇到欣赏你的人,学会笑纳;遇到你欣赏的人,学会赞美。 遇到不懂你的人,学会沟通;遇到你不懂的人,学会理解。 感恩之外,我们还要警惕,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必把太多的人请进我们的生命里。 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是他们走进不了我们的内心,就只会把我们的生命搅扰得一地鸡毛。 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关心的人,留给懂自己的人,别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了快乐。 摆脱没意义的饭局,乐得清静;远离看不起你的亲戚,和虚情假意的朋友。 读过的书:变化气质,沉淀灵魂。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一个人读过很多书,但是后来往往大部分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究竟有没有意义? 其实,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们的骨头和血肉。
Read more做人“迟钝”一些,没什么不好!
做人迟钝一点好 不能太过于敏感 钝感是有好处的 甚至是一种才能 有些钝感强的人 受到到批评甚至责骂 他也不气馁 而有些敏感的人 有点不如意,就浮想联翩 开始钻牛角尖,沉浸于烦恼 做人千万不要太敏感 敏感的人容易受伤 太敏感容易使人生成玻璃心 活得克制严谨小心翼翼 要豁达一些 不仅仅是对别人 也要对自己阔达 想太多,伤到的是自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别人随随便便一句话 你都要想东想西 琢磨来琢磨去,太累了 人们不管想什么 说什么、做什么 从来就不关乎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