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 就是让别人舒服 自己也不憋屈

定义教养,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概念,但在我看来,一个人是否有教养主要体现在一些小细节上,比如吃饭不要吧嗒嘴儿乱翻菜盘,注意餐桌礼仪;和人说话平视对方双眼,而不是玩手机不抬头;与人交流不要尖酸刻薄,等等等等。 说到底,有教养就是言行会让对方觉得舒服。 或许会有人说了:我为人就是这样随性,耿直少年老讲实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只是,耿直不代表轻重不分,随性不代表口无遮拦。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01 餐厅,永远是一个可以观察到世情百态的地方。 有一次在一个比较高档的自助餐厅吃饭,不远处是一桌几口,看着穿着打扮都很体面,三岁多的小女孩白白嫩嫩的也极为可爱。家长拿了很多食物,堆的桌子满满当当的,小女孩坐在餐椅上,这个不想吃那个也不要,没一会功夫,把跟前的食物扔的满地都是。 旁边的服务员看着实在是满地狼藉,过来说:“您好,我来清理一下好吗,免得你们踩到了。” 那位爸爸很冷淡:“扫吧。” 服务员清理完地面后,那位爸爸把她叫住,指了指桌上几大盘没怎么吃的食物:“把这些不吃了的都给收了。” 服务员看了看,那堆不要的东西足够两三个成年人的饭量,迟疑说:“先生,餐厅有规定,您这浪费的太多了,可以分少量取用,多取几次。” 那位爸爸一下子怒了:“我花这么多钱吃自助餐,爱取多少关你什么事,瞎bb什么?” 服务员没有吭声,那位爸爸依旧不依不饶:“你一个服务员算什么东西,管的了我吗?” “你们这边是什么服务,顾客是上帝不懂吗?” “什么破饭店,老子下次不来了。” …… 场面很尴尬,服务员一直低着头,那位爸爸骂骂咧咧,喧闹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视,最后是餐厅经理过来协调,终止了这场小风波。 出门的时候,我们前后脚去停车场,这家人遇到熟人了,相谈甚欢,爽朗大方,很难以想像刚才在餐厅指着服务员鼻子骂的人和他是同一个人。 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家庭的经济条件应该还不错,可是很没教养! 服务员为他服务的时候,他带着趾高气昂的倨傲,连一声最起码的谢谢都吝啬于表达。和服务员交流的时候,居高临下,尖酸刻薄。 服务员收入肯定不如他,但是职位没有高低贵贱,服务员为他服务只是自己的工作,并不等于他就可以看不起人,随意践踏他人自尊。 经济收入不一样,社会地位不一样,所以注定了这个社会还是有着阶层之分,这个不可避免。 但是,有教养的人,无论对方贵贱,都有着基本礼仪和尊重。 得到别人帮助要真诚道谢,打扰到别人要主动表示歉意,不管对方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就是这样简单。 02

Read more

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

01 前几天和朋友去一家自助餐厅吃饭。 中途的时候,邻桌来了两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带着两个六七岁的小朋友。 落座之后,大人对小朋友随意交代几句,便去挑选东西。可她们前脚刚走,两个小朋友后脚便不安分起来,两人拿着玩具气锤隔着桌子过起招来。 我和朋友相视一笑,并没有多加在意。毕竟小朋友嘛,稍微活泼顽皮点很正常。 直到两位母亲端着盘子回来,制止了他们的吵闹,一桌人终于坐下来吃起了东西。 大人边吃边交流一些家庭琐事,而小孩子则是嘴巴吃着,虽然行为上也还算安分,但两人还是不停地拌嘴。 大概十几分钟后,估计是吃的差不多了,也或许是压抑地太难受了,两个小家伙终于露出了恶魔的本性。 两人人手一个面包,然后撕成一团团地互相试探性攻击,大人稍加呵斥了几句。见没什么效果,便也不再搭理,继续聊着她们的琐事。 后来愈演愈烈,攻击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大,有一块甚至飞到了我们桌上。 坐他们后面的一位中年男士站了起来,走到她们桌前说:“请对自家的孩子稍加管束,可以么?” 其中一位女士立马杏目圆睁,“碍着你了还是怎么?” 或许没想到会得到这样一个回答,中年男人拿起自家桌上一块面包团,往她们面前一放,“小孩把面包都扔我们桌上了,你说碍没碍着?” 女人没有回答,头都没抬,只是黑着脸对小朋友呵斥道:“别扔这么远!” 听得我和朋友面面相觑,中年男人更是无奈地摇摇头便回桌了。 果然,两位小朋友不再大范围攻击了。可或许是刚才的争吵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也可能是小孩父母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公愤。 一位老大爷又站了起来,指着她们说:“那两位女同志,粮食多可贵,小孩子这样糟蹋你们也不管,他们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 或许刚才就已经觉得自己憋了火,开始那位母亲立马回击:“浪费你家的了?我交钱了不随我?多管闲事!” 这下不但惹恼了老人家一家人,周围所有人都开始窃窃私语。 不一会,服务员走了过来,在打听好情况后,指着墙上的请勿浪费粮食字样,表示要对她们进行罚款处理。 两位母亲听了立马急了,一蹦老高。“拿出证据来!” 服务员微笑着指了指墙上的摄像头,“如果您有异议,那可以和我们去监控室调取录像。” 两人终于不再言语,黑着脸坐下来不再吭声。 02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首先离不开的便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Read more

一出口就招人烦的8句话,你说过吗?

美国沟通专家说:“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其实,原因就在于许多人不懂得沟通技巧,一出口就引发误解、争吵和隔阂。尤其下面8句话一出口就招人烦。 一、指示型:“你应该” 这种居高临下的指导会让沟通变成命令,引发抵触心理。随意指手画脚往往会打乱别人办事的节奏,让人反感。 二、质问型:“为什么不” 有时我们想提建议,却让人感受到质问和指责。不妨换成“如果那样做,你觉得如何”,这种征询口吻更易让人接受。 三、贴标签:“你怎么老这样” 人都有一时之过,不要把对方一棒子打死,否则他会委屈甚至恼怒。 四、不耐烦型:“别跟我说” 我们自以为无所不知,因而拒绝倾听别人的“借口”。这种轻视的态度会让对方感觉无处诉说,心生委屈。 五、威胁型:“如果……我就……” 威胁往往会引起逆反心理,不如以奖励的方式,即承诺如果对方做到了什么,就给予怎样的奖励,往往更容易让人接受。 六、先扬后抑型:“还行,不过……” 这种肯定只是表象,“不过”之后才是重点。这种句式让人感觉我们不真诚,甚至有点轻视。可以改为“已经很好了,如果再怎样改进一点就更完美了”。 七、打哈哈型:“谁知道呢”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意味着敷衍,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声音被认真对待。可换为“我和你的意见不太一样,你再问问别人的意见”。 八、比较型:“你看人家” 我们总认为比较能让人“知耻而后勇”,殊不知这种句式用多了会适得其反,容易让人自暴自弃,还显得我们过于挑剔,从而影响关系。 针对上述问题,不妨注意这样几个沟通技巧: 1、指出别人的行为对我们的影响,但不加评判和指责。 2、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不推断别人的意图。 3、表达自己需要的同时,保证对方感受到尊重、信任、理解。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命令。 文/教你说话小诀窍 |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这就叫“不值得定律”

心中无事自无事,心中有喜常欢喜。 难得来人间一趟,自然是要好好的生活,何必为了一些小事给自己添堵呢? 学会“不值得定律”,才可以在悠长岁月里活得轻松又自在。 01没必要的争论不值得辩 有人说,人生中最重要的8个字,是“关你啥事”和“关我啥事”。 这八个字,就能解决80%的烦恼。这听上去似乎是逞一时口快,但仔细想想,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如果你每天要一次次地和别人解释,那么你的时间就在这些争论中悄悄流逝了,你的好心情也在这些争论中渐渐败坏了。 庄子在《秋水》篇里讲过这样一句话:夏虫不可以语冰。 孔子也曾劝戒弟子,不要和春生秋死的蚂蚱谈论四季。 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就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他从未去过你到过的地方,不知道你读过的书,不认识你遇见的人。 隔着太多的障碍,沟通就是一场漫长的无用功。 你站山巅,告诉他前面是一片海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满目的荒凉。 与其和他辩论,不如朝着大海前行。 02无意义的事不值得纠缠 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很多被生活击垮的人,并非是多大的难题,而是一些非常琐碎的小事。 因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会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 东汉末年,有个叫孟敏的人,买了一只陶罐,在路上不小心摔破了。 孟敏连看也不看一眼,径自走了。路人觉得奇怪,过去问他:“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连看也不看一下呢?” 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对于孟敏来说,停留下来懊悔一个罐子,也许会错过晚上歇脚的客栈,也许会无缘欣赏晚霞的华光,比起站在原地懊悔,不如立即启程,不将就,不回头。 这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成本的,你为不值得事情浪费时间,必然会错过其他的美好。 与其把自己的一生浪费在与不值得的事情纠缠上,不如立刻前行,不纠缠,不懊悔,不回头。 03别人的评价不值得太在意

Read more

学会沉默,学会平静的接受……

人,为什么要学会沉默?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回答,是这么说的:‘在弱者面前沉默,是善良;在强者面前沉默,是尊重;在陌生的领域沉默,是敬畏;在熟悉的领域沉默,是谦虚。” 确实,适时地选择沉默,是一种难得的修为,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因为话,谁都会说,但适时的沉默,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 每个人在最悲伤的时候,会突然消失一阵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一条高赞回答说:“让我告诉你,在那段时间,降临一场暴雨,天上所有的云都自杀身亡,从此以后晴空万里。” 也许是听见有人在背后说你的闲话; 也许是忙了很久的项目最终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 也许是被房贷车贷等等现实的压力磨的喘不过气; 也许只是天下了雨,而你忘了带伞…… 每个人都会经历心里山崩海啸的时刻。年少时,这样的时刻第一反应就是拿手机,发微信也好,打电话也罢,不吐不快,一定要说到头都疼了,回归沉静时才觉得格外疲累。 而如今,往往这样的时刻都无法宣泄,脸上总要保持着得体的微笑,旁人看你并没什么不妥,只是比平时更沉默了些。 沉默是一种教养,人这一辈子,会遇到许多事情,会遇到许多人,也会遇到许多的不痛快。 有教养的人不会把自己的不痛快说出来,也不会把自己一时的快乐建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遇到看不惯的事情的时候,有教养的人往往会选择沉默。 沉默其实是给别人一种尊严,不去与别人撕破脸皮也不去与别人一同甩脸色。沉默的人能够给别人应有的尊严,也能给别人留下自己应有的体面。 沉默有时候是一种教养,能够看出来一个人的修养究竟是如何的。沉默是一种克制,在脾气暴躁的时候,懂得克制自己的脾气,懂得克制自己的性格,这样的人,才是一种有教养有修养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一种尊严的存在,因为他们本就是一种有教养的人。 黄庭坚在《赠送张叔和》中写到:“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一个人的话越多,遭遇祸患的可能性就越高。说话固然是一种表达,沉默却也是一种表态。有时候吐沫横飞远比不上适时沉默。有些人有些事就像冰山一角,你只看到了水面上的十分之一,,却忽略了水面下的十分之九。 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说话是天性 沉默是修行,闭嘴是本事,闲谈莫论人非,静思常思己过。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沉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看似毫无涟漪,实则波澜壮阔。 学会沉默,是在沉淀自我,待羽翼丰满之时,才能划破长空;学会沉默,是在提升自我,等山花烂漫之时,蝶蜂自会飞来。记住,沉得住气,才能抬得起头。 文:张喜春 图:pixabay

Read more

能容言,会容人,可容事

有一个“契合定律”: 无论是朋友,工作还是恋爱,如果你感到与对方特别契合,沟通愉悦甚至时时令你灵光乍现,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1%的可能是你遇到了灵魂伴侣,99%的可能是你遇到了阅历、智商、情商都在你之上的人,而对方不过是在向下兼容而已。 人生一世,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很多人。 当遇到一个凡事尊重欣赏你的人,很可能并不是你很优秀,而是对方在各个方面都胜于你,且包容力很强。 能容的人,不但服众,还受人尊敬。 能容言,会容人,可容事,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1.容言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最高尚的品格像水一样,能够包容、滋养万物,却不处处争先。 容言是一种优良的品格,更是一种格局,这样的人胸襟开阔,不与人争长道短; 他们眼界深远,看的是大局,不斤斤计较。 历史上的狄仁杰很多人耳熟能详。 有一次他奉皇帝武则天之命去办一件差事。 早晨,由于赶路急,他和管家狄春随意找了个小吃摊。 因生意火爆,半晌才等到一个空桌子。 伙计很忙,狄春便自己收拾。 刚收拾完,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拍桌子气愤的喊道:“我的饭还没吃完,你们就把我的饭收拾了,你们看怎么办吧。” 狄春忙赔罪,答应给买一份。 可乞丐不依不饶,非要一两银子不可。 狄春想一两银子够买好几桌的饭了,就和他争论起来。 狄仁杰见状,笑了笑,说:“狄春,给他一两银子吧,确实是我们不对。” 乞丐有些吃惊,拿了钱走了。 狄春生气开始埋怨:太便宜那个乞丐了。 狄仁杰却说:“有什么事情比我们要办的事还重要呢?快吃,一会还要赶路呢。”

Read more

一句话就看出你的教养,你却忽视了他这么多年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用一句概括就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一、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一次元旦节的朋友聚会,我们闹到了凌晨一点多。屋子里面一片狼藉,各种气味都夹杂到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臭味,让人恶心,大家都喝高了,醉醺醺的睡过去。 我因为肚子里面的酒和食物没有消化,睡不着,一个人跑到外面去散步,透透气也消化消化。回来的时候,我看到小胖一个人在打扫卫生。小胖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因为他有点婴儿肥,所以我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小胖。 他一个人轻手轻脚的把垃圾分好类,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顺便拿起笤帚扫起来,顿时我对他的好感倍增,要知道这里是酒店,本可以第二天叫清洁阿姨来打扫,他这么做只是不想麻烦她们。我自愧不如,问他需要我帮什么忙,他说你去看看他们有没有踢被子,别感冒了。 于是,我一个个去查看,我发现他们身上都被小胖盖上了被子或毯子,脱下来的外套被整齐的挂在墙壁的衣架上,手机也都冲上了电,旁边还放着一把椅子,椅子上面是茶水,怕他们半夜起来渴,他们都已经被小胖照顾得妥妥的。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要融化了,什么叫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就是! 认识小胖半年,还是有一次无意间听到他在洗手间按打火机的声音,我才知道他是抽烟的,他很少在公众场合抽烟,即使很想抽,也会问别人介不介意,尤其是有女士在场的时候。还有很多很多细节,都表明小胖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而且这么多年都不曾改变。 ********** 有一次我坐的士去一个地方办事,到一个地方拐弯的时候,前面一个骑摩托车的民工口袋里面忽然撒出许多百元大钞,他自己全然不知,的士师傅看到了,马上停车,用超乎寻常的分贝不停嚎叫,最后那个民工才知道自己掉了钱,马上返回来。 我问的士师傅为什么这么好,他古道热肠的说:“谁赚钱都不容易,尤其是农民工,他这次掉的钱恐怕是子女的学费、父母的医药费,一家老小的生活费,这是真正的血汗钱,如果掉了,是要逼上绝路的。”刹那间,我在心里给这位善良的师傅点赞一百次。 一个人的教养中,必须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知道别人的不易,懂得换位思考,这才叫有教养。 二、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有一次刘诗诗坐飞机,下飞机的时候空姐去整理她的座位,发现她用过的毯子和看过的书籍,都整齐得叠好在那里,垃圾也都扔到了垃圾袋里面,非常干净,而其他的座位都杂乱不堪。她坐的是头等舱,本来就有空姐非常贴心的服务,她本可以不做这些,但她却觉得这是应该的。 后来,那位空姐就把这件事情发到了网上,引得网友的一片好评,熟悉刘诗诗的人就回复说,刘诗诗不是仅仅这一次,去到哪里都这样,她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 大师夏衍在弥留之际,病情突然恶化,守在旁边的秘书说:“我马上去叫医生。”说着,他就转身外走。这时,本来已经极度虚弱的夏衍用尽全身的力气说:“不是叫,是请!” 说完,他又闭上了眼睛,后来他停止了呼吸,没有再说任何话,“不是叫,是请!”这是他在这世间生活了95年留给人间的最后五个字。 一个人教养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什么叫根植?就是那些修养已经在你的体内生根发芽了,你会时时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即使是生病、即使是不久于人世,这已经变成了一种自然反应,就像呼吸一样。 三、无需提醒的自觉 在高铁站的改签窗口,有一堆人在排队,忽然一个中年妇女跑到一个男孩前面,对他说:“帅哥,我真的有急事,能不能让我加个队?”那个男孩说:如果我让你加了队,对后面的人是不公平的,这样吧,反正我也没事,你站我这里吧。然后,那个男孩自觉的走到队伍最后面,重新开始排队。 日本有种文化叫“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公交车上的座位弄脏了,把餐厅的地板弄湿了,都会自觉得去擦干净,不给别人添麻烦。 日本的这种文化,我在中国很多农民工的身上看到了,很多农民工坐公交车或地铁的时候,身上比较脏,怕把座位弄脏了,他们就自觉地一屁股坐到地上,不给别人添麻烦。 什么叫无需提醒的自觉 ?就是在无人关注的时候,没人提醒你的时候,你是否还会自觉得保持自己的教养?就是在别人都这样做的时候,别人都在随地丢垃圾,做没教养的事情,你是否会坚持自己?

Read more

男人的人品,只看一点

之前听过一个段子,说的是一位公司的总经理A在和他的一个客户B在开会,正好谈到一个项目的具体价格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气氛严肃。 B觉得A报的价格太低,没有诚意。这个时候A的太太C来电话了。然后,A对B说,不好意思请稍等一会,我需要接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电话,B以为是A故意弄出个竞争对手,于是就想走。 B没想到A一脸温柔,开口第一句话是,“亲爱的,吃中饭了吗,待会需要我过来接你吗…balabala,贵一点没事,你不是一直喜欢那件衣服么,你老公正在谈一个大项目,稍后跟你汇报怎么样,恩好的”。 B就在旁边全程听完了他俩的对话,A向B露出了一个无奈的表情,这个时候整个气氛都因为这个电话松弛下来。B笑了,因为在B旁听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要和A合作。因为他知道如此尊重和爱护太太的人,一定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男人,公司的事情一定也会处理很好。就单凭这个,就足以尝试展开合作。 一个人如何对待孩子或太太的态度,代表着真实的品格,因为这是最真实的本相。 也许你不知道她打电话给你,可能有非常紧急的事情,因为你是她最亲密的人,所以打给你,需要马上回应。 之前我就说过男人的品性只看一点,平时或者逆境中如何对待自己的亲人,敢不敢承担责任,能不能放弃一些东西。 因为在中国,价值观相对比较单一,金钱和权力貌似成为了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整个社会显得浮躁和物质,所以经常在一些饭局或公共场合看到一些人接到家人的电话,口气非常不耐烦:“不正忙着嘛,吃完就回。”未说两句,就匆匆挂掉。忙什么呢?忙着喝酒,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却没有耐心听家人多说两句。 每次我看到电视里面各种名人明星接受采访时说,我很愧疚,因为没时间陪孩子,太想他了,但是为了这个节目balabala……我就很无语,因为你看你一个人口口声声说什么,都是没用的,衡量一个人就看他把时间花在哪了,时间比金钱有限多了。 一个整天嚷着要减肥的人,一到晚上就去唱歌泡吧,因为在她潜意识里娱乐比减肥重要多了,你说你这么爱孩子,这么想他,连陪他说一个小时的电话时间都没有,你爱个屁。 之前有人问心理医生:“我女儿今年2岁,她爸爸经常出差,回来的时候想抱女儿,女儿会说不要爸爸。请问发生这种事情,我如何教育我的女儿?” 心理医生回答:“干嘛要教育孩子,这是父亲应该承受的。” 这位父亲把99%的时间给了工作,只留1%的时间给女儿,就必须要承担这种时间分配的结果。 与此同时,他也是在为自己选择一个身份:他更愿意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而不是一个父亲。 许多人都对家人和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辛辛苦苦赚钱,还不是为了你们吗?”这句话就是个十足的谎言。 因为你一定会看到这样的人宁可把时间花在打牌、喝酒、聚会、玩游戏这些事上,也不会去陪伴家人。 我不是崇洋媚外的人,但是我在国外生活,体会最多的就是美国人对家庭的重视,我的公司里有一个男同事,因为表现出色,公司决定外派他去美国工作两年。这件事如果发生在美国,只需要三分钟就能做出决定。要么妻子和孩子随丈夫去新的工作地点生活,要么丈夫拒绝公司的offer继续留在家人的身边奋斗。“把家庭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从美国的文化中学到的最深刻的道理。 我们都认为西方人轻率,美国离婚率高,其实细致地在两种文化中观察,才发现中国人在家庭中缺席了很多角色。 很多家庭其实并不幸福,父亲更愿意在外面应酬而不是带着孩子去长隆游乐园,母亲更习惯埋头家务事而不肯停下来看一看孩子刚刚画好的一张画。 而在家庭角色丰富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会懂得更多关于独立和责任的意识,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有的时候你真的不用跟孩子说什么,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孩子自然会像你。所以一个有责任,品性佳的男人自然会把家人的幸福放在最前面。 我的丈夫是美国人,就算当他生意最失败的时候也会坚持每天陪孩子,他总是说作为父亲,他是成功的,有孩子,有快乐,才算成功,第三年的时候,他生意有了起色,他说全都归功于我和孩子。 当一个人的心如果趋向于金钱物质的时候,很多美好的东西都会被屏蔽,你的生活就会发生扭曲,我觉得这样的人是谈不好生意的,因为最终格局终会变小。 很多美好的事往往都是免费的,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一个人如果能用心去发现和经营,就算前半生吃了点亏,所有的福报也会在后半生还回来,这也许是我丈夫失败后又“成功”的原因。 我所理解的“成功”就是,生活有你,才有欢乐,男人的品性就看他能不能“成功”,所有的情感都是需要陪伴的,周末的时候我们带着孩子去了长隆游乐园,恰巧门口打出了他们十周年的主题:有你,才有欢乐。

Read more

背后说你坏话的人,该撕破脸吗?

1、你没有办法,讨好所有人 我闺蜜是个美人儿。刚认识时,我就发现她自带招黑体质。她化妆,有人笑她老黄瓜刷绿漆;她主持,有人讽她功底太差口齿不清;她评奖,有人说她像极了马屁精。 更可气的是。那些暗中诋毁、匿名留言的人,表面上都不敢伤了和气。故只敢躲在背后窃窃私语,舍不得羊皮又离不开羊群。 当时我挺郁闷。她分明是个蠢萌蠢萌的傻大姐啊。哪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所幸闺蜜心态超好,每当我恨不得替她大打群架时,她都慢吞吞来一句—— “慌什么。谁没在谁的背后,说过谁的坏话啊!” 茶水间八卦,朋友圈吐槽,宿舍里暗骂…… 被人诋毁、误会、背后插刀,是无法避免的事故。谁都没有办法,讨好每一个人。 按我闺蜜的逻辑,背后说坏话,还得分情况讨论。 首先呢,得分辨清楚“是否真有此事”。如果是自己行为不妥,可以改正;如果是他人误解,可以解释;如果是恶意诋毁,可以反驳。 但更多时候,说坏话是不要理由的。 它讲究的根本不是你来我往的逻辑比拼,而是咄咄逼人的驳诘闹事,和火力全开的语言扑杀。 其意义只有一个——说人者舒爽,被说者憋屈。 2、谁要说你坏话,你就说谁好话 像红楼梦第六十回。厨娘之女柳五儿被认定为贼。宝玉怕众人难堪,又见风波难平,便自己背了黑锅,替彩云瞒赃。 然虚伪如贾环,不但不领情,竟反咬一口,痛斥宝玉和彩云有一腿。 你说是宝玉情商不够,贾环蠢不自知?也都不是。 有时候,背地里嚼舌头,纯粹就是种负面情绪的释放。它只需胡搅蛮缠的戾气和臭不要脸的心态。 贾环对宝玉的指责背后,是嫉妒心的毒疮,更是气场不合的灼烫。 要是清醒点儿,就该明白:明骚易躲。暗贱难防。 这种「纯粹恶意的诋毁」,第一处理起来棘手,第二没有处理的意义。其成本和收益比例之低,压根不值得care。 那怎么办呢。再借我闺蜜一句话,最聪明的方式,是你跟她争夺话语权和说服力。 当然啦,这不是比谁嗓门大,比谁后台硬,而是她跟谁说你坏话,你对谁说她好话。她越恨你入骨,你越让身边人相信,清者自清。 如果你心态够好。那么,掀起你的键盘,撩起你的口舌,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去给那些充满负能量的孩子,点个赞。 如果你心态不好。那么,请牢牢记得:那些拒绝你解释、屏蔽你真实的人,压根算不上朋友。早点识破,早点拜拜。 在这人情社会里,最不公平的是说坏话者心安理得,被说坏话者人惶惶不安。

Read more

一个人的顶级魅力,是他的人品

我有个朋友小艾,之前谈了一场恋爱,对方是个离婚男。后来他们分手了,原因是她父母坚决反对。 我本以为不同意的原因,无非就是:黄花闺女嫁给老男人很吃亏,会被亲朋好友说闲话,还没结婚就当了后妈之类常见的理由。 谁知道小艾却告诉了我完全不一样的事实。 其实小艾的父母是很开明的,他们觉得女婿是否有过婚史,并不重要。 但有一次小艾带着男友回了家,她母亲就顺便问了他:“你跟前妻的孩子以后谁来管?” 男友非常积极地跟未来的岳母保证:“以后会把儿子交给爷爷奶奶管,不会让他跟我们住在一起,这样小艾跟我成家以后,就没有任何影响。” 男友本以为这话说得够漂亮,没想到小艾母亲,脸色突然就暗淡下来,并没有再说什么。 接下来,小艾的父亲又间接问了他,跟前妻离婚的原因?但男友却一股脑儿地数落前妻,怪她花钱大手大脚,没收拾,心思不在家等。 那次见面以后,父母就让小艾果断地跟男友分了手,原因就是他的人品有问题。 小艾的母亲说,一个男人即便离了婚,但儿女毕竟是无辜的,如果再婚以后,为了讨好现任,就对自己的儿子不管不顾,这是不仁不义,也是没有责任心的做法。 父亲说,一个大男人居然会把离婚的所有问题都推给前妻,这是格局小,也是没担当的表现。 其实结婚时,比男人的相貌学识,财富地位,或者对你好,在乎你,迁就你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 作家苏岑就曾说,别光迷恋爱情,人品比这更重要。爱情是暂时的,人品是永恒的。当爱情慢慢淡去,两个人的关系要靠善良来维系。 如果一个男人的人品有问题,感情的基石就不稳,就如豆腐渣工程,看起来再光鲜亮丽,也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 朋友大妮最近快结婚了,结婚对象居然是父母曾经严重反对,可现在又逢人都说女婿好的人。 其实大妮的父母属于典型的说一不二的人,我还在想,如今话风也转得太快了点吧? 其实当初她父母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男友各方条件都跟大妮不匹配,首先他家里的负担很重,父母还要靠他养老,而且他也只是个拿固定月薪的基层公务员。 而大妮的家境优渥,她本人也是貌美如花,有着高学历,高工资,未来的发展前途非常大。 其实也不是大妮的父母势利眼,毕竟古往今来,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找到一个家境稍好的夫家呢? 真正让她父母对男友另眼相看的,还是一次吃饭时的谈话。当时男友无意间提到了,他每晚都会给远方的父母打一个电话,无论再忙或者再累,哪怕只是说几句话,也坚持了整整3年了。 而且大妮也告诉过父母,每次两个人吵架,他再气急败坏,也不会说一句气她,伤她,损她的话,更不会做出任何一件会让她难堪,失望,痛苦的事。 他对她的好也许很多男人都可以做到,但在两个人意见出现分歧,有矛盾纠纷时,他对她的包容是许多男人做不到的。 后来大妮的父母最后同意他们在一起的原因,就是被男友的人品打动了。 大妮的母亲说,一个懂得尊重和孝敬父母的男人,首先人品没问题。再者两个人闹矛盾,依旧能让着你的人,心胸更开阔,人品也差不到哪里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