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发现男性和女性衬衫上的扣子在不同边吗?以穿衣者的方向而言,男性的扣子多在右侧,女性则在左侧,这是为什么呢? 在美国影集“办公室疯云”(办公室)里,仓储部门领班菲尔宾(Darryl Philbin)曾问男性区经理史考特(Michael Scott):“你穿女人的衣服吗?” 史考特回答,“不,这件上衣很适合我”。 菲尔宾为什么会这么问?原因就在于,史考特上衣的“扣子好像放错边了”。 其实,女性和男性的衬衫,不仅剪裁和款式不同,扣扣子的方向也不同。以穿衣者的方向来说,男性上衣的扣子位于衬衫右侧,女性的扣子在左侧。 这或许不是什么大事,却是一件奇怪的事,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发现,自己身上每天的带着这些性别信号。 这背后存在许多说法,但所有的解释都指向:这是旧有的传统,也就是老祖先就这样做了,现代人则是不假思索地就沿袭了下来。 先来谈谈男性的衬衫,对穿衣服的人来说,扣子是在开襟的右边,要将扣子扣进左侧的开口中。对此,最常见的解释是,对富裕多金的男性而言,而自然多数人是右手拿剑,“自然用左手解开扣子更容易,更快些”。这从一些画像可以获得验证,在18,19世纪的名人肖像画,特别常看到名人把手插进背心让画家画,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军事家拿破仑,而大部分画像里的人就是将左手往衣服里伸。 以战争时期来说,男性的扣子在自己的右侧也更合理。因为一般来说,是右手拿武器,左手拿盾牌。也就是说,战士的左侧更受到保护,右手主要用来进攻。 敌时,扣子在右侧的方式,更可以避免战衣遭敌方一剑挑开。 那为什么女性的扣子要在穿衣者的左侧呢? 一种说法是,这跟养儿育女有关。因为右撇子居多,所以过去妇女通常会用左手抱小孩,空出右手来做其他事。由于右手空出来了,当她们必须打开衣襟哺乳时, 扣子在左侧的设计更方便。 还有一种说法指出,女性上衣扣子在哪一边,跟骑马有关。旧时,女性骑马时,多是侧坐,而扣子在衣着左边的设计,更可以避免骑马时,微风灌进上衣里。 另一种理论就是,衣服制造商故意塑造这些小差异,来区区男装,女装的区别。“大西洋月刊”撰稿人加伯尔(Megan Garber)还提出一种说法:据说后来许多女性经常模仿或嘲弄拿破仑肖像画的姿势,拿破仑一气之下,就下令女性的扣子要在不同边。但加伯尔也强调此说法仅供参考,并没有太多佐证。 最合理的推论是是,女性的扣子在左边,其实是方便别人帮她着装。在过去,扣子算是成本高,富裕家庭才负担得起的衣着装饰,而出生这些家庭的女性,通常是由佣人帮忙着装。而既然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女性上衣的扣子自然也就跑到左边去,毕竟扣扣子的是佣人。 这样的传统沿袭了下来。尽管工业化和标准化让扣子更容易制作生产,不再是富裕人家专属的衣着装饰,服饰商还是承袭了女性扣子在左边的传统,或许对当时的人来说,这带有一种模仿上流社会风格的情怀。 资料来源: The Atlantic,Quora
Read more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到底差在哪?
01 看到一个读者的留言,她上高二,说,眼看着现在高三的学长学姐每天都活得特别累,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可怕,看着他们在题海里苦苦挣扎的样子,压力山大。 她暑假在一家手机专卖店里做促销员,生意很好的时候也已经赚到了五六千一个月,比她刚大学毕业的表姐挣得还多。 她问我,在这个时代中挣钱那么容易,上不上大学还有那么重要吗? 有太多的工作可以提供从前只面对大学生们开放的高薪和福利,即便是从前被人轻视的蓝领,如今也能轻易赚得盆满钵满。 02 年轻有太多好处,唯有短视是不可逃避的缺点。在我十几岁乃至二十出头的时候,也从没有想过什么看不清的未来,也不过是羡慕邻居的姐姐高中毕业就去做了销售,不仅不用读书做试卷,可以穿着美美的制服和高跟鞋,每个月也有好几千的收入。 那个姐姐跟我家做了多年的邻居,上学的时候其实成绩不错,努力一下考个一本院校也不是不可能,可她觉得冲刺太过辛苦,早早地放弃了高考,每天只是在家学学化妆,跑到附近的店里去打零工,她爸妈都在外地,家里只有一个奶奶,拦也拦不住。 她那几年做得顺风顺水,听说签下了好几个单,家里的家具都换了新的,家属院里的老邻居纷纷称赞,说这孩子出息了,不比上过大学的差。 我大三那年,她失业,坐在楼道里的满地烟头中,叹口气: 我们这种靠青春吃饭拿订单的工作,只要青春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看看我,现在要怎么跟那些十八九岁口齿伶俐的小姑娘竞争? 她在家待了大概两个月,四处找工作,碰壁,就在我快要放暑假之前,听说了她要回老家的消息,她临走时来跟我妈告别,说自己还有两万块的积蓄,在城市里混不下去,希望在老家还能做点小生意,有个立足之地。 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她换了手机之后,就失去了联系。 我常常想起她,每当看到有类似“某初中少女月入十万”的新闻,我都会忍不住想,那会是她吗? 她会是那少数幸运儿中的一个,还是会像更多藏在励志故事背后的农家少女一样,接受一场不太情愿的婚姻,然后在街角开一间小卖部,就这样终老呢? 我好希望是前者,却也清楚的意识到,这可能性有多微乎其微。 03 学识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决定人的一生。 当我们那样年轻的时候,太容易盯住一点蝇头小利,被一点利益蒙住双眼,以为生活会永远顺遂而青春永远不老,可是当你年逾三十,脸上的胶原蛋白都被雨打风吹去之时,跟身边甜美可人的小姑娘推销着同一款手机时,当你查出了脂肪肝,陪客户喝酒力不从心,而跟你同公司出来的年轻人端着酒杯侃侃而谈时,你又要怎么办呢? 我曾经跟一位做记者的朋友聊天,她采访过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痛苦不堪而又无力摆脱的体力工作者,对生活的巨大惯性心有戚戚,我随口说了句,他们既然想要改变,为什么不能用业余时间去学点技能呢? 她用那种“何不食肉糜”的眼神看我一眼:你以为他们都能跟我们一样朝九晚五带双休?上班就是坐在电脑前分析一下数据、回回邮件、做个PPT?让你上班站八个小时,看你下班后还有没有精力学习。 生活的惯性是很可怕的,她说。 一开始,只是屈服于眼前的利益和轻松,选择了一份门槛低含金量也低的工作,然后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一点点失去斗志和精力,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找一个跟自己差不多的伴侣,两个人一起陷在生活的泥潭里,想要向前挪一步,都比登天还难。 生命依然在继续,生活却早已停滞了,停留在你无力改变的那个瞬间,往后的几十年,都是那一天的简单复制。 04
Read more人,要有一颗干净的心
“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的区别。 但是有一点是重要的,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在顾城看来,人,要有一颗干净的心。 因为无论相貌,无论着装,心的通透是最美的,不分贫富,不分高低,心的善良是最贵的。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本性善良就是我们说的初心。只有心灵纯净,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一个人高不高兴,不是看脸上的笑容,而是听心里的涌动。一个人的开心,不是取决于别人的关心,而是经营好自己的心。 寄予在别人身上的希望,难免会有失望,投注在自己心上的梦想,才不会有空旷。 总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谁又在乎过你的悲喜,太过于投入一份感情,谁又能体会到你的心情?自己就是自己的太阳,何须别人照亮。 其实,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满身疲惫,却有卸不下的压力,一肚子苦衷,也有不能说的时候。摔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爬不起;失去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总回忆。 风雨之中,打伞也要前行;失败之后,带泪也要经营。没地方喊累,因为这就是生活;没有人诉苦,因为这就是选择。 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心灵,相同的演出,不相同的落幕,走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 真诚,是一个人的本性;善良,是一个人的天性。 不管遇见任何人,真诚才能走进心里,无论碰到任何事,善良永远不过期。 美丽的外表也许会打动别人,但真诚的内心更能感动别人。强势的语气也许会让人口服,但善良的行动更会让人心服。 不做作,不敷衍,不世故,就是一个人的真;懂包容,懂尊重,懂让步,就是一个人的善。 不丢根本,不忘初衷,一个人才能走得从容,站得稳定。 我们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一切都很美好。 岁月可能会让我们经历很多,但请保持一颗干净的心,因为只有心灵没有负累,身体才不会感到有所负累。 一个人的心,就是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一切。 身处俗世,却不被俗世所染,笑在脸上,笑也在心上。对人几分真,便会换取几分心;用情几多诚,就会收获几多永恒。 请保持一颗干净的心,因为:眼睛纯净,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心灵干净,才能拥有纯粹的感情。 图/wallcoo.com
Read more男人最容易爱上这样聊天的女人,有你吗?
当一个女生的外貌及言行举止,在一般男人眼中都符合标准时,究竟要怎么说话,才会让男人喜欢你?一定要在言谈间一昧地夸赞对方,才能让自己喜欢的男人开口约你吗?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开口就让他爱上你 1、聪明而不抢话 听男人说,我喜欢这个女生的原因,是因为她会笑,她会因为我讲的话而笑了。其实,这就是吸引男人最重要的一点。就算这个笑话你已经听过,或者根本听不懂也不好笑,在听完对方的描述之后,给对方一个笑容,就足以鼓励对方再接再厉地和你说话。 有一种女人因为自己很聪明,就算在心仪的男人面前,也要表现出自己的脑袋有多灵光,因此会把男人原本要讲的话,全部都抢着说完了。 或许,有些男人喜欢这样的你,但是对大多数的男性而言,他们希望的对象,是善体人意的女性,就算知道他要讲什么,也会耐心聆听,而不是急着抢话的女性。 2、温柔而不娇弱 大部分的男人都喜欢温柔的女性。但是温柔和娇滴滴,其实天差地别。温柔的女性讲话时,永远只会用柔和的口吻和男人交谈,就算是生气,也不会扯破喉咙嘶吼发怒。 但是很多女生没搞清楚这点,认为和男生讲话就是得嗲声嗲气地撒娇、装可爱才叫做温柔,要知道,这样的方式,或许在十八岁以前有可能吸引到异性,但是在成人恋爱或是婚姻市场中,男人很容易就分辨得出,你是真正的温柔或者只是公主病而已。 3、撒娇但不任性 这一点和第二点有点接近。如果你天生是个娃娃音的女生,请善用你的优势,尽量和男人讲话,用可爱的方式和他们说三道四。但是这不代表讲话的时候可以任性妄为。 比如说,当你需要一个男人帮你搬家时,你可以用俏皮的口吻诉说这项任务,像是“明天我要一个人去搬家了,呀呼!”这种时候,只要是正常的男人,一定会问:“东西多吗?需要帮忙吗?”当然,如果男人主动开口,而你也求之不得,自然可以接受。 千万不要一开口就用公主的语气说:“我明天要一个人搬家,你来帮我!”虽然结果有可能相同(毕竟男人还是会去),但是在男人心目中感受到的,是你的娇蛮,而不是你的可爱。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就可惜了你天生的好声音。 最后一点小提示:就算对方讲一个笑话,这个笑话你已经听过,或者根本听不懂也不好笑,在听完对方的描述之后,给对方一个笑容,就足以鼓励对方再接再厉地和你说话。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睡前小故事 : 学会倾听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 小猫惶惑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什么东西呢?” 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间、陶罐边,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把香肠和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看到一个妇人叨念着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干吃剩了,也不会收好,小猫鼻子很灵,明天你就没得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很开心,它回家告诉妈妈:“妈妈,果然像您说的一样,只要我仔细倾听,人们每天都会教我该吃什么。” 想起一个小笑话,”妈妈说,我教你一个以后生活的技能,有了它你就什么也不用发愁了……于是妈妈教会了我吃饭。我们当然学会了吃饭,但生活中的东西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 去做一只善于倾听的小花猫吧,因为小猫每天都很开心。
Read more赞美别人的3大智慧
如何说出赞美的话,是一门学问。有些时候把对方捧得太高会显得虚假,有些时候你的赞美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而是藉由赞美来控制对方;这样的赞美反而是对关系的损害。把赞美当成有口无心的口头禅,有时还会让人产生「餍足感」,对于被称赞不再感到喜悦。 很早以前,动物行为学家史金纳(Skinner)就发现,要教会老鼠做某个行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它做了正确的行为后,马上给予食物。 人类的行为养成也是如此。在认知行为治疗法中有一项改变行为的技巧是「增强」(Reinforcement)。当我们希望对方「做出改变」的时候,也要先观察他喜欢的增强物是什么。如果在他表现好行为时给予增强物,可以达到让他渐渐养成好行为的效果。 在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需求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爱与隶属、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我们对所爱的人表达赞美、欣赏与感谢时,他会感受到爱与隶属、被尊重,且更有动力追求自我实现。尽管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甚相同,有人重名、有人贪利,有人喜欢权势、有人想要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人重视家庭、有人热爱工作。但是,每个人都希望受到重视,赢得他人的称赞与尊重。 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而美国总统林肯也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人际关系高手卡内基则说:「要别人做事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他想要的东西给他。」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别人,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他需要的是什么。 因此,在言语中养成感谢、欣赏与赞美的习惯,让周围的人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可以让他们倾向表现良好的行为,彼此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此外也可以让他们因你的话语而感受到人生是幸福有意义的。 1.适当的赞美:具体肯定 如何说出赞美的话,是一门学问。有些时候把对方捧得太高会显得虚假,有些时候你的赞美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而是藉由赞美来控制对方;这样的赞美反而是对关系的损害。 适当的赞美,除了真诚无所求为第一要件外,内容也要具体,并且针对对方的努力行为及带来的好结果给予称赞与感谢,而不是只有含糊的评价。这样的方式,又称为「具体肯定技巧」。 例如,当你帮忙妈妈整理厨房后,你觉得下面哪一种回应是会让你感到最开心的? A:「你好厉害,以后就请你负责厨房的清理工作啰!」 B:「你做得真好,真是个勤奋的好孩子。以后你可能是位很好的厨师唷!」 C:「现在,厨房的物品都摆得井井有条了,而且地板和柜子都擦得好干净,坐在这里喝茶觉得好舒服。谢谢你!整理厨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你做到了! 」 A)的说法虽然含有对孩子的大力赞许,但似乎是为了要孩子负责厨房清理而说的,是一种操控式的赞美,并不是真诚无所求的赞美。这样的赞美,有时候反而会让对方不太喜欢。 B)的说法,虽然是发自真诚的赞美,但充满了对孩子的评价和标签。这种「评价式」的赞美,表示说话者站在较高的位置发言,有时也会让对方有不舒服的感觉,并不适用于同辈之间。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或师长等长辈的这种赞美,也可能并不领情。 C)的说法,是具体且充满感谢的赞美。先具体描述孩子实际所做的行为和努力成果,再表示对孩子的感谢,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为何被称赞,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贡献,而感到快乐、有意义。 2.别把赞美当成有口无心的口头禅 我记得在一次演讲的场合,一位年轻妈妈跑来跟我说:「阿丹老师,上次我有照妳說的,每天称赞我家小孩,但是好像没有用?」
Read more睡前小故事 : 绝望与希望
有兄弟俩,一起外出经商。然而,在半途遭遇了恶人,他俩身上的钱财被洗劫一空。前程灰暗,归途遥遥,兄弟俩人绝望至极。 有一个好心人就指点他俩到大佛寺去,找智禅法师寻求帮助。他俩便来到大佛寺,跪拜在智禅法师面前,并将遭遇恶人抢劫之事,全部告诉了智禅法师。 智禅法师问:“你俩一定很绝望?” 他俩点了点头。 智禅法师又问:“被抢劫去的钱物能自行回来吗?” 他俩摇了摇头。 智禅法师说:“那么你们眼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绝望,另一条是希望。如果你俩选择前者,那么恶人抢夺去不仅仅是你们的钱物,还有精神,那样失去的代价就更大了;如果你们选择后者,那么恶人抢去的只有一点钱物,只要心里存有希望,一切都可以重来的。” 之后,智禅法师知道俩人会木匠手艺,便留他俩在寺里修缮那些陈旧的木龛和门窗。 几日后,智禅法师送给他俩回家的盘缠,俩人感激万分。智禅法师却静然说:“这是你俩应得的报酬,不是吗?只要选择了希望,就一定有路可走。” 一个人无论遭遇什么样的不幸与挫折,脚底下都是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的:一条是绝望,一条是希望。只要我们选择希望,就一定有路可走! 图:pexels.com
Read more生活,就是体谅和理解
生活,就是一种体谅,一种理解。懂得体谅,懂得理解,懂得宽容,日子就会温馨,人生也会安宁。 生活的好多烦恼,源于我们不能体谅,过分在意了自己的主张,互不理解,互不相让,伤了彼此的心灵。 生活的苦与乐总在更迭,没有谁的命运是完美的,残缺才是一种大美。 别为难自己,别苛求自己,心宽了,烦恼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顺了,人生自然就自在了。 千般跋涉,万种找寻,需要的不过是一颗平常心。 识得进退,懂得回归,以平常心对待生活,生活,无处不是坦途。 以平常心看待人生,人生无处不是胜境。 人生如潮,涨退更迭,唏嘘之间,总有失意,冥冥之中,总有彷徨。 迷茫的眼睛,看不到云卷云舒,朦胧的心境,找不到花开花落。 我们感叹时运不济,命运多看之时,忘记了人定胜天,事在人为。 人生苦短,何必自怨,自哀。 给自己一个微笑,一个肯定,一份淡然心绪,一份怡然自得,宠辱皆忘。 走过的路长了,遇见的人多了,不经意间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 人生最奢侈的是:一颗不老的童心,一个生生不息的信念,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永远牵手的爱人。 一个自由的心态,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份安稳的睡眠,一份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借钱见人心,还钱见人品!
钱,是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钱,我们也能认清身边的人,借钱时见人心,还钱时见人品。 人的一生,总有着急用钱的时候,能够在你需要急用钱,并且毫无条件的借给你的人,才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我们总说自己有很多好朋友、知己,可是在用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那些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好朋友、知己。 而有些人,打着朋友的幌子,在借钱的时候,电话打不通,人也找不到,等你不需要借钱了,他又出现了。人心,由此显现出来。 肯借你钱的人,都是信任你的人,这样的朋友,我们要珍惜,因为这样的朋友,在现在的社会实在不多了。 肯借你钱的人,更不要随意践踏他给我们的诚信,他信任你,你也不要失信于他。忠诚,最重要。 在还钱的时候,是最见人品的时候。有时,我们借了别人钱,在约定的时间,他没有还上,甚至是在还钱的时候联系不上。我们也不要过于生气,对于这样的人,下次不再借钱给他就好了。 当我们借别人钱时,我们一定要守信,别人信任你,借给你钱,我们也要遵守承诺,按时还给他。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才是朋友。 没有谁是应该帮助你的人,愿意帮你,只是把你当做真正的朋友。不要因为钱,让自己变得虚伪,不要因为钱,让自己失去一个信任自己的人。 借钱见人心,还钱见人品。对人真诚,我们越走越近,待人虚伪,我们越走越远。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享受人生不一定要躺在海滩上
忙碌的时代,有人开始主张慢活。 有时候叮嘱自己“慢活”一点,生活中会多出不少情趣来。很多东西,确实是要慢慢品味的。 慢慢品一杯好茶,和将它在三秒钟内咕噜咕噜喝下去的感觉,滋味必然大不相同。 不过,所谓的慢活,也未必能适合所有人、所有状况。有些事不慢没意思,有些事不快没意思。比如,在如画的乡间小路上,你可以一边慢慢散步,一边欣赏风景;但若你开车在高速公路上,没有人希望自己会在那儿慢慢地塞车,到不了目的吧。 慢活不能活得没重点、没原则,像只冬眠的爬虫类。活成一潭死水,就是误解了慢活的意义。 有些人只有在快节奏中,才能够感觉到“生命在流动”的意义。虽然快,他们也活得很精细。快,不代表不细心。我所看到的成功人物,常是那些行动很有效率,但任何纤细的变化都逃不过他法眼的人。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一定要用很快的步调生活,才会快活。 这种人应以国际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为代表。他常在演讲上勉励大家: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每个人都一样,成功的关键,就看你怎么运用这二十四个小时。 他在大陆时曾经接受记者专访,很精确地计算出,一个人一年,大约只有八千七百三十个小时,每人平均一年睡掉三千二百个小时(爱睡觉的人绝对不止),吃饭吃掉一千二百个小时(爱应酬的人更不止于此)。 而一般人每天工作平均只有八个小时——差不多等于睡觉的时间。 他的时间管理,着重于分配:“四分之一的时间教书,四分之一的时间处理他职务上分内的鉴识案件,四分之一的时间做研究,四分之一的时间接受其他委托办案,四分之一在世界各地讲学,四分之一写文章和写书……” 他讲了六个“四分之一”后,数学还不错的记者起了疑心:“你怎么有那么多的‘四分之一’呢?” 李昌钰笑说:“别人只工作八个小时,所以他们只有四个四分之一,我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所以有八个四分之一。有人认为我不会享受人生,可是我觉得,写书的过程中我也在享受人生,破案的过程中,显微镜底下可以看到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也在享受人生哪,享受人生不一定是要躺在海滩上晒太阳,晒太阳晒太久搞不好会得癌症。” 不久前,台湾导演陈蕴馥为李昌钰拍纪录片,跟着李昌钰做贴身采访。据说,有一天李博士跟他约好早上八点三十分采访,这么早,制作单位还以为自己是当天第一批访客呢,后来才发现,他已经是当天第三批访客了。导演形容,李博士永远在走路空当时才有空讲话,不管是搭车还是搭机,他总在不停地阅读文件,到了目的地,又有人递上最新的档案。 他从不觉得累。因为他喜欢用这种速度过生活。他选择他喜欢的工作,就是喜欢用工作享受人生。每个人的成功,都有除了天赋异禀之外的原因。李博士一个星期工作七天,每天工作超过十六小时,一年就抵别人三年。 看到这样的时间管理方法,我想,每个人都有“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感觉。 虽然我也有一点“过动儿”性格,常在一天马不停蹄地做好几件事情,但若要我像李博士这样快节奏地活着,恐怕我应该撑不了一个半月,就会因为“过了极限点”而崩溃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每一种曲目有它节拍的极限点,可以加速,可以变慢,但都不能够过度。 像李昌钰这种“时间管理”的方式,属于超级快板。就算他已届退休之龄,他仍维持着一样的生活模式与速度。他个人能力很强,身体也很健康,意志更是坚强。 现代人时间管理的问题,恐怕在于“自己也不认同自己的速度”,不喜欢自己的节奏。活得节奏不对,则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没有分出工作的轻重缓急:“该快时不快,该慢时不慢”。 该快时不经心,该慢时又太粗心。把不重要的小事情看成燃眉之急,大事情又总是温温吞吞地搁着。用吃饭来比喻,那就是:吃法国料理时囫囵吞枣,吃拉面时又慢吞吞吃到汤变凉。 我想一般人的节奏,顶多能够维持在“如歌的行板”。当自己节奏过快时,会失去从容的态度;太慢了,又常会感觉无聊与烦闷。 那么,有时就逼自己一点,有时便放自己一马,有宽有紧,有快有慢,乐曲才会好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