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到一则新闻:杭州的一位父亲整版登了一则声明,要和90后儿子“脱离父子关系”。当然,并不是真的要脱离关系,相反,老爸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打开儿子的心扉,消除俩人中间无形的隔膜,成为一起“闯江湖”的“兄弟”。 声明中,这位父亲历数了孩子儿时与自己的亲密无间——老爸出差,儿子也得跟着去“旅游”。而现在,“微信朋友圈屏蔽了我” “通话中就把手机扔一边自顾自干别的” “你坐在沙发上,我一靠近你就走开了”……“我越是靠近,你越是躲远”,这种落差、无奈与隔阂,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都曾感受过。 首先,我们应该为这位老爸的努力点个赞。面对儿子的“叛逆”,他没有用家长的权威去一味地指责,而是进行了反思,并做出了“新潮”的举动。“与其向90后讲道,不如和90后一起胡闹”,他希望更多地了解儿子的世界,融入儿子的生活。有这样开明的老爸,当然是一种幸福。 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代际更替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成长轨迹,父母与子女之间横旦着20余年的岁月,必将在两代人的三观上打上深深的差异烙印。只有正视这种代沟和差异,才能理解彼此之间的某些隔膜和疏离。 其实,作为父母,完全不必刻意与孩子的生活强融。正视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展翅高飞的事实,学会逐步放手,这种姿态固然会落寞心痛,但从长远来看,可能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再者说,从孩子出生到成长的每一步,父母已经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何不在放手的同时真正去过一过自己的人生?毕竟,在亚洲的大环境里,很多家庭的第三代都还需要老人帮助抚育——一生中留给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 声明中90后儿子的种种表现,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或许与年龄有关,或许与个性有关。到了一定年龄段,孩子会“养儿方知父母恩”,甚至会“子欲养而亲不待”,惟愿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能够提前。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将孩子看做自己的一部分。其实,从孩子出生的刹那,就应将孩子看做平等、独立的个体;享受孩子成长带给彼此的快乐,就是我们抚育孩子的意义——父母与子女的相遇,本就是一种渐行渐远的缘分。孩子长大了,就让我们各有各的“江湖”,彼此牵挂,彼此相爱,心意相通,这何尝不是一种圆满?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十种动人至深的生活态度
1) 磨亮想象力: 要更有创意,就要像孩子般地思考,比如重看一本最喜欢的童书,学习小孩子的思考方式;或者读一首诗,在心里想象它的意境;一边听广播的古典音乐、爵士乐或世界音乐,一边想象音乐所传达的景致……都可以提升想象力。 2) 让快乐贴身相随: 快乐的人会微笑或哼唱,甚至吹口哨,有快乐的想法,你就会飞起来。专注地想快乐的事,让自己产生向上飞跃的力量。日积月累,快乐会变成一种习惯。 3) 可以不完美: 每个人天生不同,接受自己,也同样接受别人,用慈悲心训练自己爱缺憾中美丽的事物。 4) 试试双手的力量: 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艺术可以提升人的生命境界,每做一件事,记得多加些巧思,在每件所做的事情上,发挥才能,加入你自己。亲自动手做,享受四肢劳动的乐趣,即使是简单的维修工作都是原创的艺术品。 5) 做自己的心灵捕手: 把实现自己生命第一优先考虑,善待内在的小孩,给他勇气、信心和生命,想念自己,做你自己,宽恕自己,对自己负责,善用感觉,热情行动,活出真正的自己。 6) 简单生活: 你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么多,多出来的任何一样东西对别人都有用,将它送出去,或是捐出去义卖,让真正需要的人善用,简单生活惯之后,生命自然不再累赘。 7) 找寻老友: 爱情常来来去去,朋友总是越陈越香。曾经同甘共苦的朋友是上帝给的礼赞,花点时间列出老朋友清单,拨个电话聊聊或访友,寻回那曾有的感动与契合。 8) 别对你的人生说没空: 日常生活需要良性循环,人生只有一次,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每个月定出一天可以彻底休息,放自己一天假。 9)
Read more一生最爱的人
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人,会喜欢一些人,但是,一生最爱的,却只能有一人。 喜欢和爱有很多区别: 喜欢是一种直觉,爱是一种感觉; 喜欢不一定爱,但爱一定喜欢; 喜欢的人流泪,你会安慰,爱的人流泪,你会心疼; 喜欢是偶尔会想起,爱是时时刻刻都想念; 喜欢一朵花,你会采摘,爱一朵花,你会浇水…… 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因主演《罗马假日》这部经典的影片而邂逅,是缘分让他们有了情感的交集。 派克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英俊的男人,英俊的面容,潇洒的气质,儒雅的风度,精湛的演技,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他是全世界数以千万计女子梦中的情人。 赫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是落入凡间的天使,清丽脱俗,高贵优雅的气质成为无数影迷的偶像。 当派克见到赫本的第一眼,便被她那灵动的双眸所吸引,本来平静的心瞬间一阵悸动,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油然而生。赫本第一次见到派克时,竟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因为那时,派克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耀眼明星,而赫本则是刚刚步入影坛的一颗新星。 他和她拍戏之余经常去河边散步,他对她充满了怜爱,她对他亦满是柔情,尽管彼此爱慕,但理智让他们的故事没有继续,因为当时派克是有家室的人,赫本是一朵善良而又矜持的花,她不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但她不知道,她的这次转身,从此错过了一生的幸福。 不久,赫本爱上了才华横溢的好莱坞着名导演梅厄·菲热,派克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并且送给赫本一枚蝴蝶胸针作为礼物。派克没有告诉赫本,自己送她的这件结婚礼物,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而是他祖母的家传。赫本在以后的四十年中经历了几次失败的婚姻,只有这枚蝴蝶胸针一直陪伴着她,派克也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她,当赫本电话中流着泪向他哭诉时,他温柔地安慰着她,而他的心里,对她更多的是心疼和牵挂。 1993年1月,当美丽的天使飞回了天堂。77岁的派克,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送别赫本,只是为了看她最后一眼。派克轻声地呼唤着赫本的名字,泪流满面。他轻轻地吻了一下她的棺木,呢喃着:“你是我一生最爱的女人。”派克终于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那句话,可是,赫本等了这句话等了好久,整整迟到了40年。 世界上有多少真心相爱的人,却不能长相厮守?生命中谁又是你最爱的人?午夜梦回你最想的究竟是谁? 人生总是有诸多的遗憾,有一种爱,不能在现实,只能在梦里,有一种情,不能真实体验,只能远远挂念。 闲暇之余,看了一段关于杜月笙和孟小冬爱情故事的视频,不禁感动的落泪。杜月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是青帮大亨,乱世枭雄,而他,最爱的女人,是一个唱京剧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孟小冬。 一次,当孟小冬生病时,随口对杜月笙说了一句,如果有他在就好了,“他”是指一位在北京曾给她看过病的医生,叫孔伯华,杜月笙立刻下了三道帖子去请这位医生,并且派遣一艘小火轮专程去接孔医生,这位医生到达后,对孟小冬进行望闻问切的诊断后,就开了一个药方,实际上是再简单不过的方子,包括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焦三仙,是开胃的药方,当孟小冬按照药方服用后,果然病就好了,杜月笙大喜,赠送医生十万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一千多万元。杜月笙说:“我知道这个方子也就值百元大洋,但我想要的是,孟小冬能一生都记着我。” 1948年末,平津战役爆发,杜月笙考虑到孟小冬的安全,租了一架飞机到处寻找孟小冬,并把她接到了上海,杜月笙带着病体,亲自到机场去迎接孟小冬。当时的孟小冬,已经四十多岁,不再是明眸皓齿,红粉佳人。但在他的心里,她始终是他的最爱。 孟小冬从此就留在了杜月笙身边,并且日夜照顾他。一天,杜月笙对孟小冬说:“等我病好一些了,我带你一起去法国好不好?”孟小冬说:“我和你去,我算是你的什么人呢?”她这是在向杜月笙要名份,孟小冬本是一位性格孤傲的女子,在杜月笙已经风烛残年,日暮西山之时选择留在他身边,而不是在他叱咤风云,呼风唤雨之时。而这句话,让杜月笙整整等了15年!真可谓:红颜白发,对望夕阳! 1950年的某一天,杜月笙从病榻上起来,穿上长褂,那年他63岁,孟小冬43岁,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杜月笙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的心愿,一年后,他离开人世,在弥留之时,立下遗嘱,嘱托亲属们照顾好孟小冬,不要让她再唱戏,连她的晚年,他都替她想到了。 无论爱过多少人,每个人的生命中,只有一个最爱的人,只有这个人,会让你动心,让你魂牵梦萦,让你一生牵挂。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这是苏曼殊写给百助的一首情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品读到诗人内心深处那种无奈的惆怅! 苏曼殊,是一个披着袈裟的情僧,曾经爱过无数的女子,也被无数的女子爱过,其中有日本的樱花女子,有西班牙牧师的女儿,还有很多歌妓。他的初恋,是一个叫菊子的女孩,她为他投海而死,他对她充满了愧疚。他爱过很多青楼的女子,她们色艺双全,他欣赏她们的才艺,从心里尊重她们,并视她们为红颜知己。 苏曼殊一生最爱的,是一个叫百助的日本弹筝女,百助有着婀娜的身姿,娇美的容颜,她端雅秀丽、风情万种,妩媚妖娆。苏曼殊被她的冷艳气质深深吸引,苏曼殊的心弦被她优美纤细的手指拨动,对她一见钟情。
Read more男人不离婚的十大理由
男人为什么不离婚? 应朋友之邀,继《女人为什么不离婚?》之余再来个关于男人的话题,离婚本是男女双方的事,只替女人说话颇有点女权主义的嫌疑。遂郑重其事做了分析,仿照眼下网络流行的“关于某某的N条理由”之版本,凑出了“关于男人为什么不离婚的十大理由”。 以生活故事抽取浅层认知,从女人眼睛管窥男人心事,不免会失之偏颇,贻笑大方,但转念又想,值此草长莺飞天,春和景明时,若因如下荒唐言,博大家开颜一笑,亦有趣耳! 同时本文所提到的男人不包括柔情万丈终生不渝愿意跟老婆进行到底的“爱妻号”心好男人。 男人想离婚却又不离婚的理由如下: 之一:钱太少或钱太多。 “钱太少”是我中学一位老师的原话。经济条件的局限,使围城中男女二人相互帮衬日子还过得象样,如果再闹个离婚,势必会折腾成穷光蛋,靠微薄的工资,再置新家尚属不易,再求新人,捉襟见肘,先自矮了三分,蔫了半截,哪还容易找到更可心的人呢?凑和拉倒吧!真的,我这位老师,一凑和就是十多年。 “钱太多”,离婚做什么?情人还是老的好,婆娘还是原配亲,家里红旗不能倒,外面彩旗迎风飘,包了二奶包三奶,老婆只当是摆设,哪个不听话,用钱摆平了。 之二:害怕影响前途。 事业是男人的生命,是男人的肾上腺和荷尔蒙。如果婚姻能谛造他事业的辉煌,男人多半会拥抱婚姻(而不是爱情),如果离婚会影响到他事业的成败,男人往往会委曲求全。 之三:爱无力。 现在扶正固本的肾药全国上下广告做得发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男人性能力的萎靡和值得怀疑。他们在“非同居时代”骗得一个傻婆娘,N多年不知性高潮为何物,也没有机会比较老公的尺短寸长,巴心巴肺地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象机器一样地工作,象男人一样的养家,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倒是想离婚,想更漂亮年轻的妙人儿,但心里小算盘一打,就只好无奈放弃了。 之四:视之如鸡肋 女人对男人来说,既是他的老婆又是他的私有物,如果离婚,意味着老婆重获跟别的男人上床的自由,想到昔日自已怀中的温香软玉,如今对别个猪头撒娇卖痴,被人家肆意轻薄,如何不万箭攒心妒火中烧五内俱焚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呢! 之五:情圣。 天生多情又不专情,偏偏擅长在情场上兴风作浪,哄得老婆情人纷纷对他妥协,相安无事,哪还用离婚?唉,世上还真是常有咄咄怪事。 之六:女人的执著。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称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商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咱们一起拖到死,看谁狠得过谁。。。。。。
Read more爱情要忍耐平淡生活的不完美
30岁前的恋爱虽激情亢奋,但未来40年的柴米油盐才是爱情的常态。最初你爱上他的光鲜亮丽,爱上每时每刻与他的亲密,但在平淡的相处日子里,你看到了他人后的疲态和懒惰,因为爱,你悦纳了生活中和他身上的不完美,忍耐了婚后的疲惫、无聊和现实。 你爱上一个人,因为他运筹帷幄的魄力,因为他不凡的气质。我们常常像崇拜明星一样,钟情于一个人。那时候觉得他很有力量,似乎能拯救你,能带你进入想要的生活。这种最初的崇拜,却往往会把我们带进阴沟。 请注意,无论一个人是明星、总统、财阀还是行业大拿,只要你成为他亲密的人儿,你会更多看到他不为人知、不善伪装的一面。 他工作的时候光鲜亮丽,但可能私下里非常邋遢、懒惰,常常疲倦得大脑短路;他看起来魅力十足,是社交达人,但可能回到家就疲惫的只会睡觉;他在圈子里是有名的攻坚人才,但在你的身边却十分软弱,事业上的一点失利都会令他心情烦躁,极易发脾气……如果你一直迷恋着他闪耀的部分,当你发现,他呈现给你的更多是疲惫的话,那你注定失望,而且是彻底的失望。 这种失望摔下来很疼,而且很有杀伤力。所以我们常看到一个男子疯狂追求一个女孩,但在得到后就弃如敝履;一个女孩迷恋一个优秀的男子,拥有他后却发现不是自己要的幸福……所以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刚谈恋爱时,我们往往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拼上精力去让对方爱上自己,所以那时候表现出的“努力”常会随着两个人关系的稳定而逐渐软下来。这时候,不是他的爱减弱了,而是你们的默契增加了,他不必再强撑着装有精神给你看了——疲惫常常是一个人最安全时,所表达出来的常态,再耀眼的人,也需要暗淡来休憩。如果他对你黯淡,说明他真的信任你,不要再要求他也像对外界时一样“强撑精力”地对你。 我们都有体验,我们自己也常常感到无力,常常在车上瞌睡,常常不想说话,不是嘛?你若只爱Ta的精彩,那你还不够爱他。假若你也尊重他的疲惫,就像尊重自己的。我想你就会获得长久的爱情。走入更精彩的人生,而非落入坟墓。 这个世界上能两个人一起共享的事情,非常少。你可以数数,看电影、压马路、双人电玩游戏、烛光晚餐、游乐园……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事只有在刚谈恋爱时才常常做,慢慢的,你们就不需要这些事来连接你们了,因为它们浪费时间还费钱。即使你们在一起做这些事,内心体验也常常不同。一起看电影,其实是各看各的,彼此都有自己的理解;压马路,也是各看各的风景,即使打闹嬉戏,也就15分钟,就会累了,然后继续走路,看自己的风景;一起吃饭,味道也是自己才知道,你觉得好吃,他可能觉得不好吃…… 所以两个人在一起,能做最多的事,就是陪伴。我干我的,你干你的,我们只是在一个空间里而已,你知道有另一个人坐在那儿,你就感到很踏实。你看那些已经进入稳定爱情的两个人,他们很相爱。但他们下班回家一起吃一顿饭后,还是一人一台电脑,他打游戏,她逛淘宝——有2~3小时的晚间黄金时间,他们都是独享的——这就是所谓的“个人空间”,虽然那2~3个小时,他们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不同的是,身边伴着另一个人——这就是爱情,最常态的爱情。 我们刚爱上一个人,那时的爱情并不是爱情的常态,而是爱情的初始亢奋态。如果你认定爱情就一直是这样了,那你是看错爱的本质。你每天还在变化呢,为什么爱情就不会变化? 14~30岁是你的亢奋态,30~70岁才是你的常态。其实比比时间就知道,哪个是你的常态。爱情也是一样。很多放弃爱情的,对婚姻失望的,甚至离婚的,都是因为要求爱情一直亢奋,不接受它的常态。 有个人愿意用很多的时间和你呆在一起,即使他是看着自己的书,玩着自己的游戏,但这就是爱情。你也可以看自己的书,玩自己的游戏。悦纳了这样彼此相伴又相对独立的空间,你们才能有机会拥有未来N年精彩的瞬间。 一个人说“来,咱们做男女朋友吧“或者”我爱你”,和你确定了关系,他只给了你10%的爱情;他把你带入自己的人际圈子、家庭,这是对你的情感认可,此时他给了你30%的爱情;如果他告诉你他的真实月收入,并把自己的账户和你联名,用你的钱也给你钱用,这时可以说他给了你60%的爱情;当他小到买菜,购买电器,大到职业规划、人生计划都把你考虑在内时(注意,这种考虑是行为上的,而非口头上的),才能说,他给了你接近100%的爱情。为什么是接近?因为留点余地,就总有变得更好的空间。 请注意,这四个部分组成爱情,缺一不可,而且一层比一层比重更大,但都必须建立在前面一层的基础上。如果一个男人和你确认关系,然后给你钱用,却没有把你带入圈子,他很可能只是想和你玩玩。虽然他给你钱,但因为没有给你圈子,所以根据这个公式,他依然只给你10%的爱情。 如果你总抱怨爱情抛弃了你,或者世上没有真爱。你要重新认识一下爱情的现实!如果你不在相恋前,认识到这些现实都是爱情的必然,很可能你会成为很轻易的“分手者”,也会对爱情失去信心。爱情的定义应该是:因为爱,你可以忍耐它许多无情的地方。 “爱是恒久忍耐”——忍耐疲惫,忍耐无聊,忍耐独处,忍耐现实。忍耐并不是压抑,而是因为懂得所以悦纳,我们都是为了快乐才去忍耐的,当你发现爱情的现实才是你寻找伴侣真正的目标时,相信你一定会拥有比想象的好100倍的爱情。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女人——这才叫境界
摘要:不动声色,是一种处世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份平和而不热烈的心境、是一种面对现实的坦然与淡定。 有人说,女人如花,娇艳绽放,璀璨如火;女人似水,性情柔美、婉约如水。似花般美,突出外表;如水般柔,注重内在。 倘若将这两种美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这样的女人一定会散发出娴静而淡雅的独特魅力,一颦一笑、一回眸一展颜,无不透露着别样的风味,且总是那么地不动声色。 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女人,不必为没有国色天香,美若天仙的容貌而烦恼;也不必为腰细脸胖胳膊粗而郁闷不已,毕竟再美再艳的花也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的吹打,再美的容颜也拗不过时光岁月的流逝。 只要笑容是充满自信的,穿着是得体的,举止是优雅的,精神是焕发的,一样能散发出幽幽的馨香,愉悦人心,又何尝没有神采奕奕的光泽呢? 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女人,也许并不那么富有与阔绰,可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内心,观念不陈旧,不古板,了解些时尚的风潮,懂得些生存的哲学,品品咖啡,转转寿司店,手捧一本女性杂志,听一段最新的排行新曲…… 工作上不怨天尤人,生活上不苛责于己,懂得“小资”浪漫和惬意自在,有些小理想,小追求,没事出去旅旅游,然后,照样轻松地上班、疲惫地回家做饭带孩子。 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女人,学历并不高、知识也不渊博、经历不丰富、爱情也不曲折,可精于人情世故,圆滑而练达,不做传播小道消息的小妇人,也非东家长西家短的长舌婆,不阴暗狡诈,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坚持用简单去对待复杂,懂得感恩、也容易感动,常常为煽情的电视剧而泪流满面。 不动声色,是一种处世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份平和而不热烈的心境、是一种面对现实的坦然与淡定。 从今天起,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女人,不卑不亢,不惧不忧,乐观积极,豁达开朗,勇于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坦然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冷嘲热讽;不烦恼,不偏激、不痴狂、洒脱地生活,快乐地生活。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学会在关系中做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大部分人在关系中都是没长大的”孩子“。 1、一个孩子,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要么我们会过度情绪化,让情绪泛滥、抓狂、歇斯底里地倒在对方身上,女人们经常这么做; 要么我们会麻木,冻结,与情绪完全切断连接,把自己关闭起来,我们文化里的男人很多都是这样。 这两者其实来自于一个创伤的孩子的空间, 前者认为,如果我不大声表达自己的话,就没有人会倾听我; 后者认为,如果我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受到惩罚,我是不被允许的。 而作为一个“成年人”, 我们允许自己的能量和情绪有适度地表达,而不是以一种让伴侣无法接受的方式。因为如果你每一次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时,都得侵犯对方的界限的话,长此以往,对方就不得不将你推开。 2、一个孩子,认为别人需要改变 孩子会觉得自己受伤了,受到委屈了,是别人不好,是别人需要改变。 即使有些人通过学习看到了关系中的模式,却期望对方改变,而不是自己做出改变,事实上那也是来自于一个孩子的部分。 孩子的部分是非常让人上瘾的,我们觉得自己很委屈,很可怜,我们不想放弃受害者的身份,于是把自己困在里面很久,但这真的无法让关系好起来,无法让我们变得快乐! 当我们在关系中真正长大成人, 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是其他人施加到你身上的,事实上是你自己选择了现在所经历的处境,而且每一刻你都不断的在创造你的现实。 3、一个孩子,是缺乏界限感的 大部分人小时候都有被遗弃或被侵犯/吞没的创伤,这就造成我们在关系里, 要么太害怕失去爱,而奋力地去抓取爱,讨好对方,不敢跟另一半分享自己的真心话,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于是不断地退让,允许对方侵犯自己的界限,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里。 要么习惯了侵犯别人的界限,因为从小我们就是被这么对待的,因此长大之后我们也习惯这么对待别人。也许会在生命中创造很多三角关系,因为一直以来对界限的概念是模糊的、破碎的、困惑的。 还有一种,小时候虽然体验过爱,但是在界限不良的情况下得到的,比如暴力、虐待,于是长大之后,无意识就会把爱跟不良的界限扯在一起,以为只能在界限不良的时候才能找到爱。 而作为一个“成年人”, 在关系里会有良好的界限感,既不会让别人侵犯自己的界限,也不会随意侵犯别人的界限。你不仅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学会觉察到对方的需求。 学会在关系中做一个“成年人”吧! 学会满足自己,也尊重对方! 你会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
Read more妈妈让一下,这7件事让爸爸来做
1、爱妻子。 爸爸对妻子的态度,其实就是男孩对未来妻子的态度。父亲打骂妻子,小男孩看在眼里,耳濡目染,长大后和妻子有矛盾的时候,当他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会下意识举起自己的拳头。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是解决夫妻冲突的一种方式。 小女孩看在眼里,会怀疑自己作为女性的价值,怀疑自己不值得爱,未来遇到渣男,被渣男虐,就不会主动躲开,甚至认为这是正常的。反之,爸爸宠爱尊重怜惜妈妈,女儿会打心眼里认可自己的女性角色,认为自己也是值得爱的,未来遇到不尊重怜惜自己的男人,就会远离。 2、陪孩子做运动。 婴儿从5个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不一样。当爸爸抱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爸爸的伟力,因为爸爸把他举得高,让他四肢伸展。所以,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教练。 从举高高开始,爸爸就要陪孩子做运动。爸爸和妈妈不一样,女性的本质决定了她很少带孩子参加具有冒险性的活动,而爸爸能通过运动教给孩子勇敢、开朗的探索精神。 而且,有爸爸陪孩子一起运动、游戏。父亲强有力的臂膀会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心理会更健康,无论小时候或长大后,面对挫折或挑战,都会更有安全感,更积极勇敢。 3、让孩子赢一次。 无论棋类游戏,跑步,还是别的,爸爸一定要让孩子赢一次。甚至,隔一段时间就让孩子赢一次。 每个孩子的心中,爸爸都是英雄,是很强大的所在。如果在游戏中,赢了爸爸一次,他们会特别骄傲,树立起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很棒,打败一切的自信心。 有了这样的自信,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愿意尝试。比起连尝试都不敢的孩子,当然更容易成功,形成正向的反馈,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 4、聊一聊性别。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管西方东方,在所有的文化传统中,爸爸代表的是社会对个人的规则和要求,妈妈代表的是家庭的温暖。性别这件事情,由爸爸聊,对孩子更有说服力,爸爸的一句,顶妈妈的百句不止。如果是男孩,就告诉孩子,我们都是男人,和女孩不一样,我们的使命是照顾家庭,保护弱小。如果是女孩,就告诉孩子,你的性别和我不一样,你要像妈妈,做一个温暖、优秀、会保护自己的女子。 5、给孩子一个拥抱。 心理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统计了哈佛大学上千名学生的感受,结论是:来自爸爸的拥抱,带来的肯定和震撼,远远超过来自妈妈的。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有肌肤饥渴,这早已是心理学的共识。中国的爸爸都不喜欢说爱,那就拥抱吧,你的拥抱,比来自妈妈的,更有用哦。 6、分享一次自己失败的经历。 别怕孩子会瞧不起自己,孩子知道爸爸也曾经失败过,会更爱爸爸,面对挫折挑战的时候,会更勇敢坚强。通过这样的分享,孩子和爸爸的关系也会更密切,你们的心会靠得更近。孩子会成长为一个诚实面对自己,能接受挫折,并为成功努力的人,会不知不觉变得阳光开朗,愿意和你分享秘密,而不是在上学后,成为一个报喜不报忧,伪装强大,实则虚弱,和你渐行渐远的孩子。 7、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 一般来说,母亲显得更家庭化,父亲则更社会化,孩子踏向社会的道路中,父亲的优势可能大于母亲,自然应该多为孩子创造积极拓展性的体验机会,激发孩子的职业梦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新疆一位司机父亲,利用寒暑假,带孩子跑长途,顶风冒雪,翻越天山,结合艰难坎坷谈人生,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三个孩子不仅都考上博士,而且相互约定,不要家里一分钱,靠自己打工和奖学金读书学习。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为什么你老板的决定总是变来变去?
在职场里,只要这个企业不是你的,你就永远有上司。只要你有上司,那么你就一定会骂娘,骂的最多的是什么? 这个SB怎么天天变!有时候一天变好几次!甚至刚说过的,下一句就变了! 没法干了!气死老娘了!谁爱伺候谁伺候! 最终的结果,十有八九你没有辞职,选择忍气吞声继续跟着这个变来变去的领导,当然,也继续在心里骂着他千遍万遍。 1、骂与被骂 星彻在走过的几年职场江湖里,遇到过很多领导,有组长、总监、总经理、副总裁,也有CEO;也做过领导,做过组长,做过副总裁,做过超大型项目的负责人。 我在曾在心底,骂过我领导无数次,因为他们总变。 我想他们不知道,我有多么想要把工作做好,我思考了多少业务的可能性,我对TA的决策抱有多么深深的信任…… 结果,TA却变了。 我做过的调研,我写过的文档,我整理的资料,都算什么?打水漂吗?你一句:“我们换个思路”,我的劳动成果就灰飞烟灭了吗? 还有,领导你想清楚了吗?我怎么觉得你想的都不如我想的完善?你想到后面该有的坑了吗?愁死我了,这话到底该说不该说。 我想,你一定跟我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种经历,在你未来的职场生涯中,会经常发生。无论你跟随的是怎样的领导,只要有人在你上面,你就无法摆脱。 因为在创业公司做一年副总裁的经历,对此我深有体会,今天来解开你的心结。 其实,领导并没有错。 2、有些事我们都知道 首先,我们来达成几点共识吧。 无论是公司的CEO,还是你的上级,他们都希望公司成功。前者更多是公司成功带来的直接受益,后者是公司成功了,才会有更好的薪酬,对吗? 那些变来变去的家伙,也是发自内心希望公司越来越好的。 其次,他们的智商并不低,至少,并不比我们的低。 最后,在处理公司事务的时候,他们知道的上层信息比你更多,同时,思考的时间也比你更多。 如果你不反对,以上就是我们的三点共识。结合这三点,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他们不傻;他们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做出决策的部分原因,手下有可能是不知道的。 再回头看看曾经的你我,那一套在心里怒骂无数次的说辞,是不是有些站不住脚了? 3、揭秘难言之隐 其实,领导做决策变来变去,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Read more穷人和富人回家的区别!
穷人和富人过年回家的区别,话糙理不糙! 穷人和富人回家的区别: 1、穷人回家,一般都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看看电视,就没什么了。每年都如此。 2、富人回家,看看人家干的什么:开家族会议(好高大上的样子),内容有什么年度总结、来年的规划、情感规划、个人成长计划,这样的家族,能不兴旺吗? 3、穷的女人,在回家时,女人会教孩子见到长辈就要说:“恭喜发财!”下面一句是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红包拿来”嘛!潜意识里就是希望可以换来压岁钱。久而久之,孩子被灌输的全是乞讨的心态! 4、富的女人,在回家之前都会告诫孩子:“宝贝,回家之后我们家要给别人发红包,但是你不可以要长辈的压岁钱哦,妈妈会补偿给你的!”长此以往,孩子骨子里的都是贵族的气质! 5、穷的男人,回家就是两件事情:喝酒喝到天昏地暗,打牌打到没日没夜。 6、富的男人,回家即使时间很短,都会去看望村里的老人,带点补品啊什么的,老人也会感激涕零。然后就是请需要感恩的人吃饭,一般懂得感恩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7、穷人在家,打牌!打牌!打牌!从年二十八打到初七初八,有些人甚至要到元宵,直到凑不齐一桌了才恋恋不舍回城。 8、富人在家,该拜的年拜完之后,一般就回城去了,然后给各个领导拜年,约一起去打打高尔夫,再聊聊来年的计划,如准备拿下哪一个盘啊之类的。 9、穷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相互询问做什么工作?工资多少?存了多少钱?赚得多的就要请吃饭喝酒或K歌之类的,于是,大家就开始装穷比穷,结果真的就越来越穷! 10、富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相互询问彼此还欠银行多少钱,傻了吧!人家是比欠银行钱的多少,因为他们更加注重投资而不是死守着手里的钱。 穷人之所以为穷人,富人之所以为富人,是因为他们在自我认知、交际圈子、休闲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图/wallcoo.ne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