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怪孩子跑得不远,只怨你当年目光短浅

许多父母总是在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事实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有一个这样的笑话。 一位父亲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拿出考了零分的试卷,暴怒之下,将孩子一顿乱打。 过了几天,父亲回家又看到一张考了两分的试卷,不由分说,又把孩子抓来暴打一顿。 可打完孩子后,冷静下来仔细一看,原来那两分的试卷,是自己小时候的。 现实中,当然还有比这更糟糕的父母。 我的二姨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对于读书识字自己也没有多大兴趣,同时还沉迷于麻将,经常通宵彻夜地“血战”,也并没有多少时间管教表弟。 但他却总是苦口婆心劝说表弟要少打游戏,好好念书。表弟却只是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罢了。 后来他觉得表弟越来越不成器,又开始大放厥词,说:“书读得多不多、好不好,又怎么样?就算读到硕士、博士,还不是出来给别人打工,跟不读书又有啥两样!”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边玉芳老师说过:“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于他的智力、性格、品德的养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但许多父母,往往忘记自身的教育责任,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没有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致使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甚至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跑道。 北宋时期的大文豪欧阳修,出身贫寒,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两个人相依为命。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只粗略读过些书,勉强认得几个字,但她的远见卓识却令人非常佩服。她并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和自身文化素质的不高,而放松对于欧阳修的文化教育。 郑氏想要让欧阳修读书识字,但家里很穷,拿不出钱来买纸笔。 有一天,郑氏看到屋前池塘边长满荻草,马上灵感迸发,将荻草秆当做笔,铺沙作纸,开始亲手教欧阳修一笔一划地练字。她让欧阳修错了擦掉再写,如此反复练习,直到写得工整为止。 这就是著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小欧阳修在这样的教育中,很快就喜欢上了诗书,练就了过目成诵的本事。郑氏为了欧阳修能开拓视野,多读一些好书,还常常带他到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 也正是由于郑氏这样的精心培养,欧阳修后来终于成为北宋名震文坛的大家。 也许,父母并不需要有万贯家财,不需要有满腹诗书,但至少应该有对文化知识的起码向往和敬畏。父母对于知识、对于文化有向往心,才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到感染,逐渐培养出孩子的求知欲望,为孩子知识开拓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以后,生活变得更为拮据,可即便这样,也不愿意卖掉自己的实验室中分离出的镭。 她坚持认为,无论未来的生活多么艰难困苦,绝不会卖掉自己的科研成果。她始终希望女儿,能养成艰苦朴素、不贪图享受的思想。 后来,她带着两个女儿赶赴美国,接受了美国总统赠送给她的一克镭时,她同样不忘告诫女儿:“镭必须属于科学,而不属于个人。” 当法国卷入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居里夫人将全部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用于国防事业建设。为了让女儿得到锻炼,她甚至带着女儿伊伦娜和X光机,上了战争前线。她让女儿协助自己检查伤兵的情况,在战争前线体验到战争的残酷。 当战争结束以后,伊伦娜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勋章。而经过战争的历练,伊伦娜也变得更加成熟。 居里夫人始终坚持对女儿进行严苛的品德教育,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给子女做出了良好的道德表率。伊伦娜后来不仅继承了居里夫人的科学事业的衣钵,同时也继承了她的高尚道德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

Read more

职场减压秘笈之一:完成胜过完美!

每周二和周四,通常都是我感觉压力最大的时候。因为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要在这两天的晚上,各完成一篇2000字左右的心理学主题文章。 其实,以我现在的写作速度,晚上花两个小时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并不困难。那么,为什么我会感到如此大的压力呢?答案其实就是四个字:完美主义。 我担心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愿意看,担心写出来的东西无法给别人带来真正的价值,担心写出来的东西最终都变成了一个人的自high。于是,每次在网络上发出文章来之后,我都会反复查看手机,看看有多少人阅读、多少人点赞。如果阅读量和点赞量都很高,我就会感到很高兴。反之,我就会感觉很失落。 在这种苛求完美心态的影响下,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开始变得对写作这件事情有些逃避,已经很难享受写作这件事情本身所能带给我的乐趣了。 后来,在读《向前一步》这本书的时候,我读到了“完成胜过完美”这句话。据说,这句话印在了FACEBOOK总部的墙上。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非常有效的抚慰了我的那颗苛求完美的、焦躁的心。我渐渐发现,再厉害的作者,也不能保证每篇文章都写得很精彩。 作为一名优秀的作者,唯一能保持的就是持续不断的练笔,持续不断的输出。因为只有持续不断的去写东西,并且把这些东西发布出来,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反馈,进而让写作能力得到源源不断的提升。 而苛求完美的心态,只会让一个人害怕去写作,害怕去尝试,最终丧失了提升写作能力的机会,甚至连写出文章开头的勇气都没有了。 01 在心理学当中,“完美主义”被定义为是一种“伴随着过度批评的自我评价,对工作设置过高的标准”。这种过高标准与恐惧失败相联系,从而导致人们产生回避行为、避免去做那些他们所恐惧的事物。(Forest) 在大多数情况下,完美主义是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完美主义会导致人们产生回避行为。说得再具体点就是,人们会因为害怕不完美而不断拖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从而陷入一股持续的焦虑情绪之中。 第一,完美主义导致做事拖延。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想给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老太太写一封感谢信。她的名字叫Heather,是我当时在澳洲学习时的房东。当年她对我特别友好,带我四处游玩,请我吃饭,还教我弹钢琴,并且让我参加她的家庭聚会。临走的时候,我们还曾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但是苛求完美的心态,导致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一直再拖延。我担心自己写的英文不够标准、出现语法错误,我担心字数太少很难表达出我的全部感情等等。每次逢年过节,我总是想去做这件事,但是始终没有去完成。直到有一天,我怎么也找不到她的电子邮箱地址了。这个遗憾,我一直藏在心底。 在《拖延心理学》一书当中,作者曾经明确指出,“拖延的人往往具有失败恐惧症”。而失败恐惧症又恰恰来自于完美主义的人格特质。 第二,完美主义导致做事效率太低。 以前的我,给别人发电子邮件的时候,都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我会反反复复检查邮件的附件有没有添加、检查邮件内容中有没有低级的错误。这种反反复复的检查,有时候近乎于一种强迫。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别人花十分钟就能发完的一封邮件,我要花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在完美主义的作用下,我在一天当中的做事效率也显得很低。因为我总是在逃避那些重要的事情,先去做那些不太重要的小事,例如:回复读者留言、在网上买书、回复朋友圈里面的各种不重要的信息等等;而读书、写作以及工作中一些重要的事情一件都没完成。 第三,完美主义导致心情焦虑。 在《幸福,超越完美》一书中,积极心理学的讲师泰勒.本.沙哈尔指出,完美主义者很容易将小小的挫折夸大为一个大大的灾难,从而让自己的心情变得糟糕无比。 他还指出,“完美主义不但会引起焦虑,而且完美主义本身就是焦虑症的一种——失败焦虑。” 02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才能破除完美主义,减轻完美主义所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Read more

你凭什么成为老板的心腹知己?

你凭什么成为老板的心腹知己?瞬间点醒数亿人! 公司里总有一些人经常闲着无事可干,领导走过去询问原因,他就说:“您安排的事情做完了,没事啦。” 这样的人每个公司都存在,他们认为,做完老板安排的事情就很不错了。然而,在企业里,虽然听命行事相当重要,但是个人主动进取的精神更重要。 在新经济时代,昔日那种“听命行事”的员工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了,今天企业欣赏的是那种不必老板交代,就自动自发去工作的人。 1闻名世界的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 “有两种人注定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外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定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而且比别人预期的还要多。 2著名职业经理人卫哲刚进入职场时 曾有一段佳话。1992年,当卫哲还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的时候,他曾到万国证券勤工俭学。他翻译的一份年报得到了万国总裁管金生的肯定,管金生表示一定要见见这个年轻人。就是这次见面,让卫哲成为了“中国证券之父”管金生的秘书。 与一般秘书不同的是,卫哲工作时非常主动积极,想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刚开始管金生只是让卫哲翻译年报,剪剪报纸,这些事情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小事,但是卫哲却把它当成大事,做足了工夫。卫哲十分留心在那么多的剪报中哪些是老板看过的,然后进行引导。这些事情,老板没有要求他这么做。到后来,管金生不看剪报中午就吃不下饭。 作为秘书,卫哲要做给老板端茶倒水这样的小事,他也琢磨出很多技巧。比如开会时,什么时候去倒茶水,才不会打断老板讲话的激情;什么时候光倒水不加茶叶,什么时候该带着茶叶进去;老板有抽烟的习惯,什么时候打火机里的油没了该换个打火机,卫哲都把握得很有分寸。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管金生认识到,如果再让卫哲做复印、倒水、剪报等事情,就是屈才。于是,24岁的卫哲出任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成为当时国内证券界最年轻的副总。 1 千万不要认为 只要准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尽职尽责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了。工作需要的是一种自动自发的精神,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将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2 然而,现实生活中 又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呢?坦率地说,现在许多年轻人,大多数情况下是茫然的。其实,“工作”是一个包含诸如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没有人会告诉你需要做的事,这都要靠你主动思考。 3 在自动自发工作的背后 需要你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智慧、热情、责任。当你清楚地了解了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你的工作职责,你就能预知该做些什么,然后马上行动,不需要老板吩咐。 4 我们应该明白 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优秀地完成了工作的人,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上下班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他们来说,工作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交易,对每一家企业和每一个老板而言,他们需要的决不是那种仅仅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 当你明白这样的道理以后,请主动去做你要做的事情吧!不要等你的老板和上司来安排你的工作,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当你全力以赴地做好你的工作的时候,你将得到最高的回报。 来源:本文摘自《百度文库》,图文综合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Read more

第六感的十种表现,你有几种?

(一) 第六感的十种表现: 1、曾经做过一些梦,梦境果然真的发生了。 2、曾经到过一个新地方,发现那里的景物都是熟悉的,但从前未涉足过此地。 3、在别人正要开口说话之前,常知道他要说什么。 4、常会有很正确的预感。 5、有时身体会有奇异的感觉,例如皮肤或体内器官的刺痛或有蚂蚁爬的感觉。 6、在电话铃响之前,能预知它就要响。 7、曾经想到一个很久未见的人,果然在两天内就与他相遇了。 8、曾经想到一些生理反应,如窒息感,全身乏力等,不久就发生了灾祸。 9、曾经做过一些色彩缤纷的梦。 10、曾听见一些无法解释的声音。 (二) 第六感是标准名称“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的俗称。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普通人的感官(五感)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肌肤(触觉)或是其他现今科学熟悉的感官。由于感官的定义很模糊,所以“超感官”的定义也很模糊。但通常认为“超感官”是指现今科学还不熟悉的讯息。这些能力与现代研究的神通有相应之处。 真实的第六感其实是常人的感官天生功能。每个人都与生俱来具有第六感! 所谓的第六感,就是人类除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的第六感“心觉”。此外所有地球上的人类应该都还具有第七感和第八感! 心觉:是指人类通过前五觉的刺激,反应给大脑某个未知细胞或器官所体现出来心理感觉,如:快乐、悲伤、恐惧、痛苦等等心理表现,可以说是意识的感觉或存在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没有心觉就不会有存在感,如死亡后。我们以前所说预知的第六感,是更高层次的感觉:“第八感;空间感”或者是人类还有未知的第九感! 现代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到了意识的深层,由此对于意识的活动,分析为意识和潜意识。在心理学上,潜意识与意识定义方法不同,意识有明确的内涵,而潜意识则是一个集合的笼统界定,不能意识到的意识统统称为潜意识。由此可知,第六感属于潜意识。 (三) 什么是第六感? 一般认为,“第六感”这个词与“直觉(intuition)”大致吻合。但描述直觉不只是“第六感(thesixthsense)”这个词,其他还有:预感(hunch)、灵感(inspiration)、洞察力(insight)、内在的声音(innervoice)或预兆(foreboding)。使用“直觉”和“第六感”更能代表现代心理学对这个问题的解释。直觉是指没有使用五官反射作用的感觉,而“第六感”和“潜意识”这个词在定义方法上是相同的,它们是一个集合的排除法的界定。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通过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来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确实认识。而潜意识会接受到更多由意识层面所遗漏的东西,它们不是透过语言或逻辑推理而得。这些讯息经年累月的储存在脑里,是我们不曾察觉的。当它们浮现到意识层面、成为一种可辨认的感觉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直觉”、“第六感”。 (四) 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并且是可以能过意识辨认的漂浮物。

Read more

超好笑的汉字对话,笑出眼泪了!发给你乐一乐

30个超好笑的汉字对话,笑出眼泪了!发给朋友们乐一乐 1、熊 对 能 说: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2、果 对 裸 说:哥们儿,你穿上衣服还不如不穿! 3、臣 对 巨 说:一样的面积,但我是三室两厅。 4、个 对 人 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几乎寸步难走。 5、旦 对 但 说:胆小的,还请保镖了? 6、叉 对 又 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Read more

嫁一个让你温柔的男人

[01] 我的三姨,曾在人来人往的菜市场把她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外婆骂哭,原因是外婆买了一堆便宜韭菜。 老人家图的是实惠,三姨看到的却是贪小便宜吃大亏。她心烦意乱,忍不住口出恶言,外婆委屈地哭着回了家,哭完却说:“不怪她,她也苦。” 那时的三姨离婚十来年了,女儿判给了前夫。她独自一人经营一个小菜摊,整日生活在市井嘈杂里,渐渐变得嗓门粗大性情暴戾。独自扛着菜筐健步如飞时,已经是个十足的彪悍女汉子。 可她在少女时的照片里穿着红底白花的长裙,巧笑倩兮的模样柔情似水。那场失败的婚姻耗完了她所有的灵气和温柔,独自谋生的艰难困苦,也将她那双原本白嫩的素手磨粗。于是一颗心似乎也坚硬了起来,整个人都散发着“我不爽,别惹我”的味道。 她骂外婆,跟姨妈吵架,也常常毫不客气地怼顾客怼朋友,人际关系搞得非常紧张,常常一不小心就撕了起来,过得自然不太好。 十多年里,她也谈过两次恋爱,但都不欢而散,对男人和婚姻也渐渐死了心,对生活的所有寄托和希望,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太坚强的女人,内心多有说不出的苦。因为无人可倚仗,无爱可享受,是生活的贫瘠和苦痛,逼着她不得不坚强。 这和我们现在提倡的女性自立自强,并不是一回事。 可是现在,我的三姨很温柔很体贴,年近半百,神态举止却又有了少女的娇媚和纯真。 嗯,她遇到了一个男人,替她找回了丢失的爱和希望,寻到了久违的柔情似水。 对的那个人,一定可以抚慰你的满身伤痛,融化你伪装出来的坚硬和刚强。 [02] 那一年,三姨已经四十岁了,有个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个出租车司机,姓李,没什么钱,但为人和善,性情敦厚。 这位李叔叔悄悄去市场看了三姨,见她独自收摊,一个人将好几个大箩筐搬进搬出。他的心里生出怜惜,正式认识后便天天过来帮着出摊收摊,午饭也做好了送来,保温桶里的鸡汤,是放了红枣枸杞一起炖的。 中年人的爱情,早早就落在了一粥一饭的实际里,浪漫大约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比如收完摊的夜晚坐上李叔叔的出租车,那一路的霓虹闪烁似乎都在衬托两个人脸上的笑意盈盈。 后来,李叔叔变成了三姨父。 情人节时,姨父会将礼物藏在身后给她一个惊喜。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一部智能手机。算不得大牌高端机,但三姨因此爱上自拍,也开始发朋友圈。照片里的她春风满面,将过得好三个字明明白白写在了脸上。 姨父将外婆接去住了一个月,回来后,外婆逢人便说姨父每天做好一日三餐,三姨也会在黄昏时带着她去湖边散步,母女俩闲话家常,一路说说笑笑,生活终于不再是几年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姨越来越和蔼可亲,荡漾在眼角眉梢的都是温柔笑意。那个浑身是刺的女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浸在爱河里的和善女子。 这应该就是嫁对人的模样,让女人绚烂的好婚姻,一定包括眉目舒展话语温柔。 因为被真真切切爱着的女人,心里眼里都有柔情涌动,迫不及待要将自己的幸福也传达给周围所有人,自然会越来越温柔,越来越美丽。 [03] 我见过的,对温柔最唯美的表达,当属《苹果日报》社长董桥对民国女画家潘素的描绘: 亭亭然玉立在一瓶寒梅旁边,长长的黑旗袍和长长的耳坠子衬出温柔的民国风韵:流苏帐暖,春光宛转。

Read more

如果爱,欺骗也被原谅

他和她的相识是在一个晚会上,那时的她年轻美丽,身边有很多的追求者,而他却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因此,当晚会结束,他邀请她一块去喝咖啡的时侯,她很吃惊,然而,出于礼貌,她还是答应了。 坐在咖啡馆里,两个人之间的气氛很是尴尬,没有什么话题,她只想尽快结束。但是当小姐把咖啡端上来的时候,他却突然说:“麻烦你拿点盐过来,我喝咖啡习惯放点盐。”当时,她愣了,小姐也愣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以至于他的脸都红了。 小姐把盐拿过来了,他放了点进去,慢慢地喝着。她是好奇心很重的女子,于是很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加盐呢?”他沉默了一会,很慢的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小时候,我家住在海边,我老是在海里泡着,海浪打过来,海水涌进嘴里,又苦又咸。现在,很久没回家了,咖啡里加盐,就算是想家的一种表现吧。”她突然被打动了,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听到男人在她面前说想家,想家的男人必定是顾家的男人,而顾家的男人必定是爱家的男人。她忽然有一种倾诉的欲望,跟他说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气氛渐渐的变得融洽起来,两个人聊了很久,并且她没有拒绝他送她回家。 再以后,两个人频繁地约会,她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男人,大度、细心、体贴,符合她所欣赏的所有的优秀男人应该具有的特性。她暗自庆幸,幸亏当时的礼貌,才没有和他擦肩而过。她带他去遍了城里的每家咖啡馆,每次都是她说:“请拿些盐来好吗?我的朋友喜欢咖啡里加盐。”再后来,就像童话书里所写的一样,“王子和公主结婚了,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确实过得很幸福,而且一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他前不久得病去世。 故事似乎要结束了,如果没有那封信的话。 那封信是他临终前写的,是写给她的:“原谅我一直都欺骗了你,还记得第一次请你喝咖啡吗?当时气氛差极了,我很难受,也很紧张,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对小姐说拿些盐来,其实我不加盐的,当时既然说出来了,只好将错就错了。没想到竟然引起了你的好奇心,这一下,让我喝了半辈子的加盐的咖啡。有好多次,我都想告诉你,可我怕你会生气,更怕你会因此离开我。现在我终于不怕了,死人总是很容易被原谅的,对不对?今生得到你是我最大的幸福,如果有来生,我还希望能娶到你,只是,我可不想再喝加盐的咖啡了,咖啡里加盐,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难喝!”信的内容让她吃惊,也让她有种被欺骗的感觉。然而,他不知道,她多想告诉他:“她是多么高兴,有人为了她,能够做出这样的一生一世的欺骗。”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一个「给」字即可走天下

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给掌声 有些人一生都没给过别人掌声 01)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02) 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 03) 不懂鼓掌的人生太狭隘 04) 一赞值千金 给面子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01) 大马人最讲究的是面子 02) 任何时候,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03) 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 04) 伤什么,别伤人面子 05) 千万不要揭人老底 给信任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Read more

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人生苦短, 所以每天不要带着遗憾醒来。 生活本来很不易, 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 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 错错对对,恩恩怨怨。 终是不过日月无声, 水过无痕。 多少时候, 因为得不到, 所以假装不想要。 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 也让你认清自己。 你要明白, 没有人可以宠你一辈子, 要想走得精彩又坦荡, 唯有独立坚强。 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 想隐藏,却欲盖弥彰。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其实生活本不苦, 苦的是我们欲望过多。 人心本无累,

Read more

动动脑筋让孩子爱上蔬菜,接招

家长总爱这样说 孩子不爱吃菜,着急的家长会给孩子灌输大道理:不吃菜对身体不好,长不高不漂亮等等,但是孩子并没有感受到家长所说的不好,所以家长的唠叨往往没有效果。还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他不吃这个菜,不吃那个菜。这样说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强化了这些东西他是不吃的。 孩子不吃菜总是让人头疼,不可打,骂不听,哄不受。不如试试以下方法 动动脑筋,让孩子爱上吃菜 模仿偶像法 对女宝宝说法,没有这个方法更能让她们爱上吃菜的。巴啦啦小魔仙是很多女宝宝的偶像,妈妈可以说:“巴啦啦小魔仙吃青菜才长那么漂亮的,你要是不吃青菜就长不了那么漂亮,就不能成为小公主啦。” 对男宝宝说法,妈妈可以说:“你不吃青菜也可以,但是我怕你会越变越小,没有力气,不能像大力水手和奥特曼那样勇敢,也不能像超人那样帮助别人。” 欲擒故纵法。“你不吃就算啦,我听说冬冬很爱吃青菜,以后他成为超人,你就不要成为超人啦。算了没关系的。” 家长还可以“演戏”,妈妈要给他吃,爸爸抢过来说:“不要给他吃,等一下他吃完就成超人啦,我们都没有他有力气怎么办?”妈妈说:“那他也想成为超人怎么办?”爸爸说:“嘘,不要告诉他。”这个时候的小朋友就会吵着说,“我也要吃我也要吃。” 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 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关注点在自己身上时,家长容易说教,然后是压迫。 其实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说:“你不喜欢吃的妈妈也不想让你吃,但是妈妈不想让你长不高,你可以不吃那么多,吃两根好不好,要不今天吃一根,明天吃两根,慢慢的多吃,你就不会那么矮了。咱们不做最矮的那个好不好?”当家长放下自己架子的时候,会和孩子一起去探讨怎样更好,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家长的关心。 家长还可以这样做 父母首先要起带头作用,在宝宝面前表现出爱吃蔬菜,并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宝宝会效仿你的噢! 向宝宝讲述吃蔬菜的好处,但是要以讲故事的形式,宝宝更容易接受。 给宝宝做好看的蔬菜,家长可以改变烹饪方式,比如有些宝宝不爱吃胡萝卜,但是把胡萝卜和肉泥制成胡萝卜肉丸宝宝就能接受。把宝宝吃的菜切得小一些碎一些,或者将几种颜色鲜艳的蔬菜放在一起,搭配出漂亮的图案,吸引宝宝的注意。当然,将蔬菜打成汁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其实要让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喜欢吃蔬菜,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蔬菜本身是非常美味可口的食品,只要父母有耐心,能针对孩子问题所在采取合理的措施,一定会受到满意效果。 家长们今天回家可以试试看吧,孩子不吃蔬菜别老是说一大堆道理因为他们不会明白的,不如在孩子吃蔬菜时动动脑筋让孩子爱上蔬菜。 转发,转发,转发 让所有的孩子都爱上吃菜。 谢谢,谢谢,谢谢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