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过分的关心,其实不是关心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 即当我们对某个人表现出过分的关心,或者对其某种行为表现出过度关注的时候,非但不会获得对方的感激,反而会遭到对方莫名其妙的冷处理,甚至抗拒与反感。 此时,我们心里就会滋生出一种对方辜负自己好意,甚至完全不知好歹的委屈情绪。可真是如此么? 当然不是。 [01] 以前公司有一美女同事萱萱,为人特别热情。 同事小A买了一个心仪已久的卡通塑料杯,萱萱见了马上说,塑料杯有毒不能用来喝水呀。小A微笑回应说我知道呀,可是我太喜欢了。 第二天看见了,她又说,哎呀,你不知道塑料杯有毒吗?小A笑了笑没有说话。 第三天又被撞见,唉,说了有毒你还喝。小A没有回应,打好水便灰着脸走开了。 以后她在的时候,小A都不再去接水了。 B同事买了一套化妆品,萱萱见了马上说,你为什么买这牌子啊,很多人都说它们有些成分严重超标,价格又不便宜,我觉得XX牌子的比这个好多了。 B同事笑道没事,我一直用这个,习惯了。 可萱萱似乎完全没听进去,以后每次见了都会说几句,B同事的态度也由开始的感激,渐渐变为冷淡,最后沦为反感。 而类似的情况在办公室里经常上演。慢慢的,大家对萱萱都有点敬而远之。 再来听一个故事。 大学时候,同学大煌处上一个妹子,恰好另一同学光哥和那妹子的朋友圈有些交集,所以知道那妹子没有端正成熟的爱情观,脾气也不好。 于是光哥根据自己多年的爱情经验,强烈建议大黄停止发展,可大煌却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更何况他那时候早已情毒发作,所以坚定地和那妹子走到了一起,引得光哥频频叹息。 开始时候,大煌没事就会在寝室分享他们的趣事,可是光哥每次都会对大黄反复灌输他的爱情理论,并劝导其不要过于深入。这样次数一多,大煌便再也不在寝室谈论感情相关的事情,并且一看见光哥就立马远遁。 后来,大煌被妹子劈腿,光哥知道后便频频感慨:早知道会是这样,当时还不听我的。那语气颇有一种忍辱负重,最终一雪前耻般的放松与惬意。 后来在有一次光哥又拿出来说的时候,大煌一蹦老高,一句话把光哥噎住了:老子乐意,关你个鸟事。 光哥一脸苦相的望着我们,大家颇有默契地保持了沉默。估计大家心里都闪现两个字。 活该。 [02]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做心理卷入程度过高。即个人在心理上与环境的关联程度过高,过度为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响的心理情绪。 而对于这种心理卷入程度过高的原因分析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解释便是,其本身具有不自信的特质,害怕别人对他的否定与排斥。

Read more

请为你的父母骄傲

长期以来,父母都为我而骄傲。小的时候,我的成绩好、长得又漂亮,父母带我出去,总能收获一大片赞扬和羡慕。每当听到别人用惊奇的语气说:“啊,老吴,这就是你儿子。小家伙长得真不错。读书怎么样?什么,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不简单不简单。”这时,父亲就会得意地摸着我的脑袋,佝偻的腰板也骄傲地挺直了,母亲脸上的每一条皱纹也都舒展开来。 后来,上了大学,每个月打电话向父母要生活费都是理直气壮的,因为是我让他们一夜之间有了所谓的知名度。从我收到那张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父亲和母亲不再是那个几千人大厂里默默无闻的一分子。提起他们的名字,听的人就会说,噢,知道,他们有个儿子在北京念大学。 后来,我进了一家外资公司工作。虽然只是普通的办事员,但是不时从我嘴里蹦出的MBA、GDP,更让父母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别人家的孩子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自己的儿子挣的却是美金。唉,我的父亲母亲,想不骄傲都难啊! 我俨然成了一家之主。家里有什么事,父母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即使觉得我的意见有不妥之处,也只是小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待到我用鄙薄的语气说他们老眼光、没见过世面、井底之蛙时,他们就会连声说,听儿子的,听儿子的,他见过世面,比我们有主意呢。 我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我很少在同事面前说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 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母亲还会唱好听的山歌……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可是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印象中的农村老太太渐渐变了模样,幻化成一个李双双似的美丽的农村妇女。 有一天,同事说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 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热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 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他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对我们说,你们不知道,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我念完了大学。我没听她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 我们不约而同地沉默了,或许都在那一瞬间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自己对父母那些无理的埋怨——只因为父母不能为自己买房,不能拿钱给自己做生意,也没本事给自己找个好工作。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父母的骄傲,自己给父母长了脸面,可什么时候,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过? 那个晚上,我没有回自己的屋,而是回了父母的家。参加工作后,我嫌弃父母的房子又脏又乱,光线不好,自己租了房子在外面住。看到我回家,母亲兴奋地要给我做夜宵,父亲则去给我烧洗脚水。 我的眼睛湿润了。年轻浮躁、夸夸其谈的我每天唾沫横飞地指点江山,鄙薄自己年迈的父母,觉得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为有我这样“争气”的儿子而骄傲,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认真而努力地生活着。想起来,真正浅薄的是我。我是父母的骄傲,父母不也是我的骄傲吗? 文/梧桐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父母“不讲道理”,孩子更优秀

讲了那么多道理,孩子就是不听,这不是问题。把“讲道理”当做是教育,才是真正的问题。 在最近一期的《变形记》节目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片段,仔细想来,却耐人寻味。 山区女孩缘缘被“交换”到一个城市家庭中,律师“爸爸”问起了缘缘的理想。 缘缘说想当一个警察,随后爸爸开启了“大道理”模式。 从忆当年开始,说起了一大段的长篇大论。 在之后的采访环节中,缘缘说: “感觉像是律师对着罪犯在讲话,要强打着精神装作在听的样子,也很像唐僧在念经……” 爸爸的感受却是: “无论我说什么,她都能听进去,我很欣慰。” 同样一件事,到了立场不同的两个人口中,得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结论。 这看似奇怪,却十分常见。 讲道理,可以说是父母最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了, 但面对成人的大道理,孩子们的态度往往是排斥的。 一位网友曾描述过当父母对着他讲道理时,他内心的感受: “父母总是以一种我社会经验比你足,听我的没错的样子,干涉我的各种选择。” 在讲道理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认为孩子不懂得这些道理,需要更有经验和见解的父母给予指点。 ******** 换位思考一下,其实我们成年人一样不喜欢听道理。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好友小美跟我抱怨,她的老公总是不懂她。 小美新买了一件衣服,过了几天发现降价不少,就跟老公念叨这件事。 他老公开始跟她从商家促销规律讲到制造业的生存困境,小美被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种事还有不少,老公的态度总能让小美在先前的烦恼基础上 又添了一层堵心。 小美说:“道理我都懂,可我根本不想听这些破道理,我只是想要他安慰我一下啊!” 不仅如此,在需要进行家庭共同决策的时候,

Read more

薪水不是变低,是因为过去领高了

“投资自己,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才能避免被不景气的浪潮打翻。” 你觉得低薪危机只会发生在没工作经验的社会新鲜人身上吗?错了,工作几年后转职,薪水也可能越来越少! 中年转业不顺利,是因为绞进一个死结里,那就是薪水。 房子买了,孩子生了,父母要住养老院…每个月就是要缴出这么多钱来,面对的经济压力每天死逼到眼前,可是谈到的每一份工作给的薪水都比从前喊得低,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不断自问: 「景气有这么差吗?否则怎么会薪水都给这么低?」 「还是,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有价值,而我毫不知道?」 一般人都宁愿想成是景气差,也不愿去怀疑是自己失去价值,可是后者却是薪水直直落的真正原因。 : 薪水不是变低,是因为过去领高了 在景气好时,很多人意气风发,一年有三个工作来挖角的例子所有多有,薪水喊价没在客气的,什么价钱都有人敢出手承接,自我感觉良好,心想一定是自己优秀,才会被企业捧成炙手可热,却浑然不知是在赚取「时间财」。 漂亮的时间点才有漂亮的身价,而事实上却是「低成高就」(overemployed),薪水高于能力与表现,价格高于价值。 当景气一个翻转,大潮退去,才发现裸泳者根本不值得这个价格,有能力的还有被杀价的行情,其他人连上岸都难,一个工作机会也无。 过去景气佳时,做中阶的工作,拿高阶的薪水,以为是自己理当然应得的待遇;等到景气转坏时,做中阶工作,只能拿中阶薪水,已经够让人难受了,却又骇然发现中阶的工作大量减少,即使减薪也不见得被录用。 这时候,便会陷入进退维谷,要嘛承担更大的责任,拿高阶薪水,可是过去日子太舒服了,忘记自我投资与能力精进,不敢去承接,只好眼睁睁看着高薪飞走…要嘛弯下腰做基层工作。 可是不要说自己难以适应,连企业都嫌弃年龄太大,毫不考虑便拒绝了。 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年人面临的这个问题,是中阶中薪的工作消失了。中年人重返就业市场困难重重,不一定是个人能力不足,而是根本没有工作机会。 : 薪资,不会一直涨上去 中年转业时,经常忽略薪资有成长曲线,一定会有天花板,不会一直涨上去。一般而言,同一份职务的薪资上升8至10年便会停止不动,除非有变动,比如换行业、换公司、换职务,或是升迁成主管。 因此到了薪资高原期,要比的是薪资高点可以撑住的时间,不往下走就是赢家。 我有一位朋友离开传统产业后,经由一位有力人士介绍,到一家经营卓著的上市公司担任主管职,管理四人部门,月薪7万元。 做了三年余,觉得这个家族企业不尊重员工,让他颇有伺候一大家子的委屈感,当有一家小公司用9万元向他招手时,马上毫不恋栈的走人。 过了两年,景气反转,除了业务主管外,全公司属他的薪水最高,因此危机意识强烈,开始鸭子划水,三个月悄悄的应征18家大企业,每家都愿意录用他,开出的薪水却在6万元之谱。 于是来找我谈这件事,劈头就问:「从9万元降到6万元,景气有这么差吗?」他认为,这些企业不过是要杀价,想买得更便宜罢了。 :

Read more

十年后,你能不能做老板?话很伤人,但很真实!

摘要》 很多优秀的人才,辛苦了一辈子也还是个打工的,在提到自己的老板时,不禁有些愤愤不平:我为什么做不了老板?我明明比老板还优秀啊!那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其实你做不了老板,不是你的能力不行,最大的原因,是你没有做老板所要具备的承受力! 做老板必须要有承受力, 这是老板和员工最大的不同。 员工做得不开心, 可以说我不干了, 但老板不行。 即使明天要倒闭, 今天也要笑眯眯的给员工发工资, 并感谢大家。 做老板要承受得了苦难 所有勋章前面的凸起, 都是在后面拿锤子凿出来的, 大众往往只看到了前面的光鲜, 却忘记了:成功背后是苦难! 做老板要承受得了苦难, 学会将苦难当成常态。 做老板要承受得了骤变 过去是确定的, 未来是骤变的, 今天的摩天大厦, 明天就可能轰然倒塌, 做老板要随时接受变化, 做一根定海神针, 在纷乱中坚定自己的方向。

Read more

你是个「边缘人」吗?

「边缘人」可以指无法或者不愿意融入群体,游离于主流社会或主流价值标准以外,或者独自钻研着某个少人问津的领域,或其他自认为处于「边缘」地带的情况。 1.基本没人主动找我说话; 2.偶尔有人和我说话时,对方往往非常客气,甚至小心翼翼; 3.一切问题从旁观者角度考虑,不带情绪接受所有的观念和行为,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可以改变,无须产生情感; 4.时间自由度极高,因不参加集体活动,不遵守自认为无谓的规则,不需要迁就朋友; 5.得到的自由时间都在独处; 6.沉默寡言。除了偶尔的“谢谢”,“不好意思”,“多少钱”和上台演讲,几乎不说话。 7.认为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是骗人的把戏; 8.被父母长辈认为怪异,无数次被劝说“要开朗”,“要和小伙伴出去玩”。此时微笑点头,不再期待对内向者的理解; 9.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沙箱,人类,动植物,自然环境都是沙箱的一部分,观察就好,介入也无所谓,但希望自己不陷入到某种环境或主流价值观里面,能够保持独立; 10.厌恶和多人相处,但不畏惧。必要时会戴面具,变身另一种人。 来源:知乎

Read more

社会定律

错误定律:别人都不对,那就是自己的错。 效果定律:在伤口上落泪和在伤口上撒盐,效果是一样的。 嫉妒定律:人们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飞黄腾达,而是身边的人飞黄腾达。 口水定律:当你红得让人流口水时,关于你的口水就会多起来。 利用定律: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 成就定律:如果你没有成就、你就会因平庸而没有朋友。如果你有了成就、你就会因卓越而失去朋友。 馅饼定律:当天上掉下馅饼的时候,小心地上也有个陷阱在等着你。 错误定律: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评价定律:不必好奇别人怎样评价你,想想你是怎样评价他的。 葱蒜定律:太拿自己当根葱的人,往往特别善于:装蒜。 流言定律: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失手。 难过定律:为你难过而快乐的、是敌人;为你的快乐而快乐、是朋友。为你的难过而难过、就是那些该放进心理的人。 傻瓜定律:把人家都当傻瓜,那一定是自己傻到了家。 吃亏定律:只要你不认为自己吃了亏,别人也就一定没占着便宜。 风雨定律:爱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法国女人 这样优雅的生活

半年的巴黎交换生生活,我发现法国女人的生活艺术和自己习惯的有着天差地别。她们显然更有品质,更优稚、更精致。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会太过随便,优雅的艺术行将灭绝。 在此写下最冲击我的几项,与大家共勉。 1. 时时刻刻,穿得对比穿什么更重要 法国女人很懂得穿衣裳,绝少见到有人以花衬衣配花短裙的,否则会被人讥为”葡萄牙小女人“。走在大街上婀娜多姿的法国女士,她们的衣服不一定华责,但是裁剪适体,颜色搭配得宜,再加上—些配件,美得令人要行“注目礼”。 和法国女人学打扮关键词:A.少不了一件外套;B.踩着优稚的高跟鞋;C.最会打丝巾的人;D.散发品位的配件;E.黑白双眸与玫瑰唇。 2. 没有小黑裙的女人就没有未来 “打开法国女人的衣橱,永远都挂着—件完美的小黑裙 (little black dress)。”没有小黑裙的女人就没有未来。“而最经典的配饰奠过于高雅的珍珠项链”。 3. 香水是最亲密的细节 走在巴黎,我注意到香水的广告无处不在。法国人酷爱香水。你选取的香水能够反映你的品位。我们随着岁月在变化,品位也越来越精良。在屈伸问候某人的时候,闻道这个人的香水昧儿,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种属于自己的香水是你与人共享的亲密小细节。它为充满絮语的一瞥灌入你的魅力。 4. 睡衣也很讲究 法国女入不降低自己的穿衣标准,即便不是白天,不用出现在公共场合。无论你是刚刚结婚还是已经结了25年,无论是和室友同住还是一个人住。即便只有一只猫陪伴,在穿着睡衣的时候也应该看起来是最体面最漂亮的。 5. 对时尚潮流了如指掌,跟风的却只限于配饰 法国女人深谙自己的穿衣准则,她们不会投资全套流行服饰,却会大胆尝试新的配饰,新一季的手袋、珠宝、帽子,第一时间被消化融合在她们身上,哪怕只是一个新的别针,也要以完美的方式来佩戴。 6. 身上的颜色不超过3种 巴黎街头时髦女人的看家本领往往是运用黑、灰、白三色,在此基础上加入其他颜色作为点缀,例如灰色配艳红,优稚又抢眼。身上的颜色不要超过3种,才是优稚而不平庸的秘诀。 7.

Read more

男人最喜欢骗的,是这种女人

01 今年年初表妹交了个男朋友,很满意,整天嚷嚷着要让我考察一下。可还没等到我抽出时间,表妹就哭哭啼啼地跑来找我了。 前段时间她无意间翻男朋友手机,发现他竟然同时在和另外一个女人交往。她不敢相信,担心自己是弄错了,用他手机和那个女人聊了几句,结果发现他俩已经在一起一年多了。 表妹拿着手机去找他对质,他倒没否认。当即在表妹面前声泪俱下、赌咒发誓地说表妹才是他最爱的人,那个女人是领导的亲戚,当时是因为领导介绍认识的,他也就稀里糊涂地接受了那个女人。但是遇到表妹以后他就决定和那个女人分手了,只是还没找到不得罪领导的办法。 表妹问我:我能相信他的话吗?他真的像他说的那么爱我吗? 我简直恨不得敲开她的小脑袋瓜儿看看里面到底被灌了什么迷魂药,重重回她一句:不能信!他根本就不爱你! 表妹不甘心:可是他对我很好啊,晚上在电话里陪我聊天、早上很早起床给我买早餐、带我出去玩对我体贴周到,我生理期的时候还帮我去买过卫生巾,他能为我做到这些怎么会是不爱我? 我有些无力,这些都是渣男的套路啊!我承认,这些行为确实是很暖,但是他如果真的爱你,在和你确立关系之前就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解决了,怎么还会和另一个女人纠缠不清? 什么怕得罪领导,不过是借口而已。他对你的那些好不具有唯一性,对你好的同时他也同样在对另一个女人好。你不知道的时候也就算了,但是发现以后,还为执拗地去找这个男人爱你的证据,这就是傻!这样的傻女人,男人不骗你骗谁? 02 小关老公家境不好,房子和车子都是结婚时小关陪嫁过来的,就连结婚时男方送的五万块钱的彩礼,她父母也还给他们了,还添了五万让他们装修用。 婚后,小关虽然家境优渥有一点大小姐的脾气,但还算通情达理;而她老公能说会逗,事事都考虑小关的感受,所以小两口的感情分外好。 可是结婚的第三年,小关竟然撞见老公和别的女人手牵手在商场选衣服,她老公看到她后吓得立马推开了身边的女人去跟小关解释。回到家里,他跪在小关面前,说是那个女人勾引的他,他也是一时鬼迷心窍才会出轨的。只要小关原谅他,他立即和那个女人断绝关系,并且保证不会有下次。 小关看老公态度诚恳,又想想这几年老公的确对自己很好,她相信老公还是爱自己的,就原谅了他。 可是不出一年,就有朋友看到她老公和另一个女人去开房,把照片发给了小关。小关把证据拿给她老公看时,她老公又噗通一声给她跪下了,涕泗横流的说自己对不起小关,但他根本就不爱那个女人,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他真正爱的人是小关,保证真的不会再有下次了。 身边的朋友都劝小关不要再犯糊涂了,男人出轨一次原谅了也就算了,可是如果他出轨两次说明他根本就是个惯犯,不值得原谅。可是小关却细数了从恋爱到结婚这几年,她老公对她有多无微不至,给她做饭、接送她上下班、记得她的生日甚至还给她洗脚,而且如果他真的不爱自己,那离婚就好了,干嘛还要求她原谅呢? 可是她忘了,她老公开的是她爸妈买的车,住的是她爸妈买的房,而且很多男人就是想要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这和爱没关系。 小关这面红旗没有倒,当然她老公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出轨,最后一次时是她老公提的离婚,家里的财产也基本被他转移了大半。 03 有些女人在爱情和婚姻里简直单纯得犯傻,甚至可以说是蠢了。 明明知道男人是骗她的、甚至都再度出轨了,却还执拗地去找这个男人爱自己的证据:毕竟他对我那么好、毕竟我们有过那么深的感情,怎么可能不爱我? 醒醒吧,他就是不爱你。如果他真的爱你,一定是将整颗心交付与你,别说出轨玩暧昧,就是和女同事聊天他都会保持界限和距离。他爱你的心,别人半分也分不走。 他根本就不爱你,或者说没有那么爱你,对你的那些好,不过是困住你的理由。他不对你好,还拿什么来骗你跟他在一起?他不对你好,还怎么在他再次出轨后骗你原谅他? 他对你的好,其实是在套路你的付出。 聪明的女人被骗一次,明白了这种套路,就觉不肯再被骗第二次。她能分清楚男人是不是真的爱自己,也肯面对男人不爱自己的现实。

Read more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总是有那么一些事

人生,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在你最在乎的时候,他不在乎;总是有那么一些事,在你用心维系的时候,它不维系;总是有那么一些东西,在你最珍惜的时候,它不珍惜;亦如总是有那么一处地方,在你最留恋的时候,它不留恋。 很多时候,面对那些本不值得自己去珍惜的人,纵是你拿出了十二分的真诚与在意,它都依旧是那么的廉价。就像当自己心已超载,情已沉淀,任你再拿出二十分的真心与热忱重温,于我也早已是无谓。所以,当我们心间那些所有的真诚与热忱被善变与凉薄浸透之后,或许怀念,或许伤情,但你依然会选择转身离去,渐行渐远。 其实人生,有很多东西都是过期不候。就像与很多人的交集,既是转身离去,便是后会无期。曾经一度认为,自己永远不会疏远的某些人,某些事。如今,却出乎意料的云淡风轻,视为风烟。也许,这便是历练,便是成长。纵是一颗再柔软的心,我想它也经不起太多的凉薄与虚伪。 好与不好都走了,幸与不幸都过了 如果,我落寞孤楚的时候,你视若无睹,扮演了我的看客;那么,等到泪已落,伤已过,纵是你再多挽留,我也只能是从此过客。纵是要将一切重来,也是为之晚矣。因为你不曾解读,那颗被凉薄的心,早已漠然!任你如何再复制,它也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模样。至少,也是不复最初的心情。 所以,一切就都变得可有,可无;可去,可留。任凭那些戏子,哪怕故作姿态,继续戏演着种种繁华喧嚣,淡漠的心亦是冷眼旁观,视如不见。原来,很多时候,那些会让人彻底寒凉的失望与伤痛,都是在心间悄然无声就形成的。就是曾经在乎,才致今日漠然。既是往昔岁月,何必无谓回顾?沉默不语,聚散随意,哪怕孤身独行,亦是大步向前…… 如果说,花开,是一种落泪的幸福,那么,花落,应该是一种惆怅的感动。既知春去,会有春回,又何必执著于那些虚妄的等待?既知流年逝去,不能往返,又何必抓住记忆中那一小段残缺的影子,而辜负眼下以及以后那大段的美好时光?也许,人与人之间,从一开始,就应该习惯隔着距离相看相守,这样纵然有一天陌路,亦不至于有太多的伤感与落寞。 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而不是讨好他人。纵是上善若水,也要学会傲娇与独立。别让自己活得太累,太辛苦。去爱值得爱的人,去忘不该记的事。每一个昨天,都是过去。然,昨天的太阳,永远也晾不干今天的衣服。所以不论‌‌“昨天‌‌”给予了生命怎样的记忆或感动,我们需要的永远都是把握眼下,展望未来,而非沉浸于那些过去的是非虚实。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珍惜现在,走过了就不要后悔;学会淡然,远去了就不去重捡。人这一生,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亦有太多的人值得我们去珍惜,不要浪费不必要的感情与精力在那些不必要的人与事上。要学会精简人生,要明白,其实生命中所有的相遇,不过只是过客与过客的交替,你又何须执念成殇? 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总是记住那些不该记住的,而忘记一些不该忘记的。人生总是会有很多无奈,当我们无力改变时,就选择接受或者释然。谁都无法预知明天,但我们却可以把握今天。至于那些错了的、过去的,更是不必耿耿于怀。人生,就是不断解读的过程,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缘起缘落,聚散分离,不过是寻常。又何须你我去伤怀,去叹息? 当我们自己解了世态炎凉的况味之后,也尝试着去理解别人的淡薄与冷漠。没有谁一开始就是冷漠的,那只是历尽沧桑的一种迫不得已。很多时候,或许唯有冷漠,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有时候,珍惜,是为了更好的拥有;而放下,则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好与不好都走了,幸与不幸都过了。人生的际遇,就像那窗外的雨,淋过,湿过;散了,远了。容不得我们许与不许,便已然不再。于是,人生,便总是从告别中走向明天。将美好留于心底,淡淡的就好;将悲伤置于脑后,遗忘了最好。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