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有人生怕别人舒服,尽量让别人不舒服,而只要自己舒服就行。 还有一类人生怕别人不舒服,尽量让别人舒服,哪怕委屈自己。 因为我做猎头职业的原因,我们猎聘的老总有几十万年薪的,也有几百万的,甚至有过千万级年薪的老总。 要问我对这些老总有什么本质感觉上的不同,我的回答是,越是高薪的老总在与其交往中他会越让你感觉到舒服。 跟千万年薪的老总谈,谈上两到三个小时,无论我说的话是酸甜苦辣等味道,他们都能把每一句话平缓接起来回答,而从不让一句话落地或磕碰,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就像打太极,无论什么招式,全部是以柔克刚。 这就是高手过招,化解问题于无形之处,于无声之中。 他们之所以挣千万年薪,自有千万年薪的价值,让人舒服程度也许就是一个衡量指标。 常常发现越是与年薪水平低的人交流越容易让人不舒服。 回想平时大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磕磕绊绊,到处充满着不舒服的感觉。 你不让别人舒服,别人就会让你不舒服。 我曾与一位级别很高的70多岁的老人交谈,他的每一句话都不会伤及到任何一个人,不会让周围的任何一个人感觉不舒服。 在一起聚餐十多人,每一句话都能照顾到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感觉舒服,这是何等的修养。 战争年代就是千方百计把敌人消灭掉,想法让敌人不舒服。而在和平建设年代,你让别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成功的程度。 李嘉诚请马云吃饭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长江CEO班有30几个同学,包括马云、郭广昌、牛根生等国内大家认为很了不起的人。有一次,班上组织我们去香港见一次李嘉诚,他可谓华人世界的超级大哥了。没见面之前,心里有个情景假定,比如约会衣服要穿整齐等。 当时我就想:见老大哥相当于见领导,一般我们见这种人,可能第一见不到大哥先见到椅子、沙发;第二伟大的人来了,我们发名片人家不会发名片;第三人家跟你握手然后你站着听讲话,就像我们被接见,在人民大会堂听讲话我们鼓掌就完了;最后吃饭肯定有主桌,大哥在那坐一下,吃两筷子说忙先走了;然后我们很激动回来写感想…… 结果这次见面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想法。 首先电梯一开,长江顶楼,70多岁的大哥站着跟我们握手,这样的开场很不一样,我有点愣。 其次,一见面大哥先发名片,这个也很诧异,而且发名片还给你递过来一个盘子,递盘子干吗?抓阄,盘子里有号,拿名片顺便抓个号,这个号决定你吃饭的时候坐哪桌,避免到时候我们这些同学为谁坐1号桌,谁坐2号桌心里有想法。后来才知道,照相也根据这个号,站哪就是哪。我觉得挺好,大家避免尴尬。 站好之后我们小人物的能力出现了,我们就鼓掌希望大哥讲话,大哥说没准备讲话,但这时候大哥不讲我们小人物角色演不下去,所以必须让他讲,这个经历经常有,最后大哥说,我没有准备,我只讲八个字叫做“创造自我,追求无我”。 这一听大哥读书很多,学历不高读书很多,讲的都是哲学,“创造自我,追求无我”,讲完了普通话又用广东话讲一遍,之后发现还有老外用英文再讲一遍,就讲这八个字讲完了我们体会这话里的深意。 什么叫追求自我?你在芸芸众生中,把自己越做越强大,自我膨胀,超越别人,这个过程就容易给别人以压力。 因为你强大了以后很强势,就像你老站着,别人蹲着,别人就不舒服。所以你要追求无我,让自己化解在芸芸众生中,不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压力。
Read more你到底是不想,还是不敢?
有个女孩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咨询信。 她说自己去年考研,没有考上,报考的是某所大学的经济专业。考不上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过程中放弃了。虽然咬着牙去了考场,但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她的问题是,应不应该再考一次。父母很希望她能再考一年,但是她自己却有点犹豫。她说,我很害怕自己又一次坚持不下去,我想去考一个教师资格证,当老师。 这种心情大概是,很害怕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跌到。这让我想到了很多事情。 我想到性格古怪的表姐。小时候我和妹妹们在一起编花绳,不带她一起玩儿。她就站在旁边说风凉话:编花绳很幼稚,我一点也不想玩。 我想到自己曾经是一个差生的时候,跟一群学习比我更差的朋友在一起,嘲笑书呆子和第一名。说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说他们都是勤奋的笨学生。 而当我开始决定要努力学习的时候,迅速地被他们排斥在团体之外了。 那个时候,我们都把不敢和不能,当做了不想。好像只要表现出不想要,自己就没有那么糟糕。 “是我不想跟她做朋友的哦,所以不是她不跟我做朋友。”“是我不想学习的哦,所以不是我学不好。” 可这本来就是自欺欺人。不要去问别人,应不应该去做。而是要问自己,我是不想,还是不敢。 如果是不想,不要勉强,勉强的人很少能幸福,也没看见过谁勉勉强强地居然就成功了。但凡我们需要作出的重要决定,必须要全副身心对待,容不得疏忽和后退。 可如果发现自己是不敢,那么只要去寻找做事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了。 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只要愿意去找。 别把不想,和不敢混为一谈。 否则会稀里糊涂地放弃很多东西,还要骗自己,我根本不想要。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有时沉默也是一种慈悲
对一个只能维持最基本生活条件的人说:“你要吃点好的,身体很重要!”这很残忍! 对一个生病却没有多余的钱去医治的人说:“有病要早些治,拖着对身体不好!”这很残忍! 对一个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挑起养育儿女重担而不能歇息的人说:“你要好好休息, 别想那么多了!”这很残忍! 对一位行动不便甚至不能自理又缺人照顾的老人说:“你要多增加些营养,你要多活动锻炼!”这很残忍! 这些话就算不对他们说,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吗? 他们是无法做到,才不得不如此! 既然我不肯帮一把,或者是没能力帮不上忙,那我就不如闭上嘴巴───这也是一种仁慈,至少没有去揭人家的伤疤。 关心不是用嘴说的。 如果真的关心一个人,你只要行动上做到了,口上不说也会心安。 所以,很多时候保持沉默也是一种仁慈,尤其在你不想伸出帮助之手,或者是你伸出帮助之手人家已经不需要的时候。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女人让自己有气质就是美
最吸引人的女人不一定是最漂亮的女人,但往往都是有气质的女人。 气质是一种神奇的气场,它可以令人轻易的喜欢上你或者被你吸引。 有气质的人总是引人注目的,她们是众人眼中的女王。 你想让自己成为有气质的人吗? 我们来看看该如何培养呢? 善良的心: 所谓“相由心生”,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很容易由你的外表看出来。 气质不一定都是纯善美的,也有邪冷美的气质,但是小编更提倡前者。 当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时,至少你的个人底色是美好而光明的。这是培养属于自己的气质的最基本的条件。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的气质底色。 “善良的的心”诠释至少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当你想要培养气质时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气场,我想,对人来说都希望是善的,so,善良的心尤为重要。 多读书,修身养性: 小编很相信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一个人读的书多了,精神领悟高了,气质自然就出来了。 当然,要注意你读的都是些什么书。培根曾说过“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你所读的书将决定你个人的气质走向。 例如,如果你想成为古典美女,无疑古诗古籍古典文学之类的书是你的最好选择。因为你对古典的解读将表现在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带给人的感觉是:哦,原来你是属于古典类型的人,你的谈吐行为都渗透着一种古典气息。那么有型无形中人们会把你归类到古典气质人群中。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保持自己独特的笑容: 笑容是你给世界的第一张明信片。 空姐有专门训练笑容这一项目,因为笑容将直接影响你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你的气质。 所以有空的时候不妨对着镜子练习下怎样的笑容适合自己,怎么样笑的自己才是最好看的。 但是保持自己独特的笑容并不意味着随处泛滥的笑容。 严格来说,你的笑容应该是珍贵而不吝啬的。 你应该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展开什么样的笑容。
Read more所有感情,最后考验的都是人性中最忠厚善良的部分
那种书里曾写的互相扶持、彼此理解、灵魂相依、倾心一生一世的婚姻,在现实中我是从来不曾亲眼目睹、亲耳听过的。当然间接还是知道一两例,比如杨绛钱钟书算一对;赖声川和丁乃竺算另一对。现实中遭遇和听说的,大部分还是 “每对夫妻都有100次想要掐死对方” 的念头,此乃世俗婚姻的常态。 我们这一代人,一旦成年后,难免会回头品评上一代人的婚姻。 看过一份网络问卷调查,里面说参与了调查的大部分年轻人,在评价自己成长环境时,半数以上认为自己父母其实 “缺乏共同语言”、“价值观有差异”、“不会好好说话” 以及 “总在争吵”。 最后居然超过60%人的认为自己父母过的是 “将就的婚姻”。 既然看不到原始数据来源,也就无从探知这份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一方面,老一辈婚姻在贯穿几十年的家庭生活中,往往展露出琐碎、庸俗、争执不断、横眉立目的一面;而另一方面,这种受诟病的婚姻组合之下却往往有着不可思议的稳固根基。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这个稳固根基是所谓的 “约束”,比如道德的约束、社会环境的约束、人际关系的约束。但或许我们轻视了约束之外,人性中最纯良、柔软和忠厚的一面。 我有一个朋友,她父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父亲是大学本科出身的知识分子,搞设计的,母亲则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父亲知书达理,母亲则庸俗絮叨。母亲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娘家,下面十个弟弟妹妹,成天闹幺蛾子——今天这个要闹离婚,明天那个要分房产,再后天最小的又中风住院了,求照顾。一年四季没有消停时候。 朋友母亲由于是大姐,一直是一家之主。嘴上对弟妹们杀伐决断,一旦家里有事,立马第一个到场,出钱出力,甚至拉上自己老公和女儿去帮忙。朋友不堪其扰,认为这种亲情已经明显超越了现代家庭的范畴、甚至触犯到了自己家庭的利益。 尽管她的父亲也认同她,可每当和母亲吵到不可开交时,父亲却又会替母亲讲话、打圆场,生怕母亲太生气。 朋友不止一次和爸爸抱怨:“您怎么反而向着我妈呀?” 结果她爸只是曲线救国地回答道:“以前没结婚时,你妈是本地人,出身好,心眼儿也好;我就一个穷人,身体还差。每天她干一整天活,分两个馒头,自己舍不得,只吃半个,剩下的揣出来给我吃,怕我饿肚子。现在她整这些,还是因为心眼儿好,别让她太生气。” 要说匮乏时期的馒头滋养了最初的感情,令人信服。 但要说仅仅靠这每天一个半馒头维系的几十年,外人眼里并不般配的婚姻,就略显牵强了。 翻译家傅雷曾说过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为此做个注脚:“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因为凡事总有正反两面:追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于专制;幻想多了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以前我们公司也有个女强人咨询顾问。她成为全公司升迁最快的经理之一时,男朋友博士还没毕业,一天工作经验都没有过。 女强人一天到晚谋划着和男友分手,可不知是太忙、还是不忍下手,整整预谋了两三年,全公司都知道了,她也没分成。 后来真有一天分手了,刚分手没多久,女强人父亲偏巧就心脏病突发。她得知消息的时候人在新疆出差,忧心如焚,边买机票边硬着头皮给前男友求助电话。本来已经做好准备被摔电话,结果对方只问了老头的情况后,就直奔医院。等她拖到第二天赶回北京的时候,一切都已料理停当。
Read more成长是与不够优秀的自己和解
我很少认为自己优秀。 小时候是学不会哭泣、卖乖、懂事,得不到大人的夸赞和奖赏;长大一些读书又不够好,不善交际,老师和同学很少关注自己;总算跌跌撞撞地找到以后要走的路,在决定努力写作的时候,又发现在做这件事并且有才华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时间让我认识到,我是一个不漂亮,不苗条,不富有,缺少天分和文字直觉的人。 跟现在的朋友聊起小时候的事,她说小时候觉得自己非常特别,一定和别人不一样。她认为自己的身体里没有器官,是独立而不同的个体,但有次生病需要照X光,她在医院里看着片子非常失落,因为她发现自己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相同的构造,相同的器官。她第一次体会到沮丧这样高端的感觉。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有许多让现在的自己发笑的想法,并认为当时的自己幼稚且荒唐。 曾经的我认为现实中有嫦娥,她可以帮我完成暑假作业;认为我在晨读时间随机哼出的歌词,可以红遍中国;认为自己拥有稀缺的血液,能够拯救世界;认为我手背上心形的粉色胎记,是上一辈子留下的记号;认为有其他平行空间,生活在那个世界的人可以看到我,诸如此类。 当然,随着长大我发现这些认为统统不成立。有一段时间我非常不开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为跟想象中的“我”比起来,自己实在太平凡太普通了。我很生气,生气于我怎么能是这个样子! 这个发现是不是有些残酷? 但,这个世界上也有奋起直追、笨鸟先飞、大器晚成等成语。有27岁才正式学画,到56岁名声大震的齐白石;有47岁才打算揭竿而起,55岁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有65岁才出版第一本的作家劳拉·英格尔·怀德。我不知道他们小的时候是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至少,后来他们知道了平凡的自己,可以努力改变,并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情。 人不能一直停留在想象。这样十分消耗比高原氧气还稀薄的自信。一旦失去自信,在不知创造并且怀疑自己的情况下,人很容易窒息。会被平凡的生活扼住脖子,透不过气,然后放弃挣扎的能力。 我慢慢地放过自己,了解自己没有超凡的能力。接纳这样的自己,去尽力改变思想不够成熟,写作技能宛如新生婴儿的自己。 时间让人的身体成熟,但也带来思想的空虚。身体像一件单薄的容器,经不起敲击,很容易破碎。思想如钢铁、石块、泥沙,每增加一些知识,就像在容器里投入一些贴补壁面的材料,慢慢地,躯体和思想相称,才能变得坚不可摧。 但如果不将皮囊中填入实质的内容,放纵思想的空虚,人一旦遇见现实锋利的针尖,皮囊就会被扎破,空虚如风飘散,身体将变成萎缩而干瘪的气球。 我知道自己需要钢铁、砖块和泥沙,所以在不断修炼着。 关于想读的书,想锻炼的身体,想变得更漂亮的外表,想获得读者认可的心情,想写出精彩内容的才华,对于这些追求,我一刻也没停止过。但偶尔也因疲惫懈怠读书,因懒惰而放松健身,因妥协于平凡的眉眼而不去打扮,因一些忽略和批评而拒绝接受,因不曾得到天赋的垂青而异常失落,这些瞬间,是阻碍我的沼泽、沙漠、鸿沟或悬崖,我曾停在它们前面,因为害怕陷入危险,可是有什么比平庸更危险呢? 我拒绝平庸的方式有些土气,是出走、读书和抗拒融入平淡的生活。确切地说是思想上抗拒融入平淡的生活。 我在努力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当内心出现懊恼、烦躁、犹疑、愤怒的时候,我都劝告自己,不要这样,生活还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需要去做。 烦躁就坐下来看风景,疲惫就停下来听音乐,孤独就读治愈的故事,愤怒就换上衣裤去奔跑发泄。把每一天的经历都仔细感受,发呆、快走、被碰撞、受委屈、同情生病的虚弱者、爱慕漂亮的明星、期待一场愉快或悲伤的恋情,这些都是我在做的事。 我希望时间能带来真正的成长,而不是每年更改的数字。 接纳自己的普通,让努力的自己和现在不够优秀的自己和解吧。 作者:沈十六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你说“没时间”?其实想说“这不重要”
上周我出差4天,我家张医生很不高兴。 出差前,就念叨我,你是有孩子的人啦。(意思是不要总往外跑) 我说,你也是有孩子的人啊。(意思是,孩子还有爸爸照顾呢) 看劝说无果,他就去怂恿儿子:“妈妈不要我们了,一出去就好几天。” 儿子说,“妈妈,我也不同意你出差,除非你带我一起去。” 我说,“你还得上学,我没法带你去啊!妈妈先帮你侦查一下,哪里好玩,这样你放假时,就可以带你去了。” 儿子说:“好”。 我知道儿子是和我“撒个娇”,给个台阶,就下了。 话说,出差对我来说,除了路途上有点辛苦以外,和在家里比,反倒轻松许多。 为什么呢?因为一旦出门在外,需要照顾的事就少了。 在外面只需照顾好自己一个人的事就好。而在家时,就需要关注好几个人的事。也就是不出差时,可以做的事情选项很多,ABCDE都可以做。于是,就得排优先顺序。 外出时,就不需要特别关注物理维度和关系维度,只需要关注一个时间维度即可。 那样,需要你关注的事最多也就ABC三件事。因此,显得轻松些。 但两者相比,不出差的时间利用率确实会高很多。 说到时间利用,助理芳芳问过我:“姐姐,你这么忙,自己公司一摊事,经常出差,同时还要照顾家庭和孩子,你是怎么安排时间的?现在还要做到日更,还得保持高质量更文。” 其实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都是一天24小时。就看你怎么最大限度地用好它。当然,其中有方法论,也有心理论。 以前我也很忙。但忙一年下来,复盘时一看,这一年除了对几件糟心事印象深刻以外,竟没什么令自己振奋的成绩! 我就找原因,后来,发现原来很多时间都不知不觉地花在不重要的事上了。 可在当时,并不认为那不重要。 举个例子:参加一场聚会,结束后,听说A不高兴了。我赶快反省一下,是和她聊了几句话啊,难道自己说了什么不妥当的话,得罪人家了?也许不是因为我呢?怎么判断是不是我的问题呢?那去问问B吧。 B说,听说C和D聊天说A怎样怎样了,结果这话传到A耳朵里。咳,你看这C也是太不会说话了,这种事干嘛要说给D听呢?……. 其实,就这样,慢慢的我们就成了“做不重要事情专家”。 做这些不重要的小事,很轻松,也很容易出“感觉”。 比如: 刷手机、这也包括了:淘宝购物、看新闻、刷朋友圈等等
Read more相信物质的美好,但不要倾其一生
人无所舍,必无所成。一个人,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希望也只有自己。怨恨、嫉妒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无论成败,我们都有理由为自己喝彩!跌倒了,失去了,不要紧,爬起来继续风雨兼程,且歌且行。擦亮你的眼睛,别让迷茫蛊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才会有船只,才会有明天。 相信自己的坚强,但不要拒绝眼泪;相信物质的美好,但不要倾其一生;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但不要指责虚伪;相信努力会成功,但不要逃避失败;相信命运的公平,但不要忘了,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学会给自己画扇窗。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学会接受残缺,是人生的成熟。人无完人,缺憾是人生的常态。人生有成就有败,有聚就有散,没有谁能得天独厚,一手遮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人生的无奈。成熟的人,能淡然地面对一切不完美,所以不强求不执着,凡事尽人事,随缘而安。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接受残缺是美好的心态。 年轻时最好不要过分关注社会的阴暗面:要不然内心会越来越分裂,慢慢侵蚀掉积极向上的力量,滋生黑暗力量。无论面临的社会情景多么糟糕,我们都有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社会变革可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可我们的生命仅有一次,也没那么长。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做我们能够掌控的事。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主要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 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再说,谁让这个强字的偏旁部首就是个“弓”呢?更是和弓箭逃不脱干系了。 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和弓箭并没有丝毫相关,那答案真是匪夷所思,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枚虫。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扬”的“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改成简体字的时候,将“弘”的右半边改成了一个“口”,让无限的深意丢却了注脚。它原本是什么意思呢?“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这个字里蕴含的能量,让人心意难平。“强”字像个微电影,描绘了一条卑弱小虫的奋斗史。 再来说说这个“大”字。 有一些字,因为太熟捻,念起它们的时候,就像嘴巴接触了牙膏,虽知是异物,却难得留心思谋它的深意。“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范围广高度高体积阔吧?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个解释。 “大”的本意,其实和范围高度什么的毫无关系,就是非常单纯地独指一个人。 汉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西周战国之后大行其道的金文中,“大”也是笔触鲜明四肢俱全的人形。与甲骨文笔道细弱的“大”字相比,金文粗肥猛壮,把人的形象镌刻得更雄硕伟岸。 等到了小篆和现代文字,这个“大”字就和人的形状渐行渐远,一时让人想不起命名它时的初心,不那么相似了。 “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你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强大的原意指的就是一个卑微如虫的生命,只要将精神弘扬出来,它就有力量。只要你是一个人,天然就强大。 爱因斯坦说过: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一个再弱小的人,也比一条虫子要有力量。 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如何让自己强大起来,而是让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强大,拂去尘埃,闪闪发光,铮铮作响。 毛笔就在我们手里,墨汁瓶盖已经打开。如果你的时间足够,慢慢研磨墨汁也是极好。总之万事具备,只等我们用自己的心和手,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 我们有很多瑕疵,但只要内心坚定,我们就依然强大。我们可以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这个世界上没有瑕疵的人根本没有出生。 我们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完善可以不懈追求,但不必形成坚硬桎梏。世上的事情就像吃饭,八分饱即是完美。处处尽善尽美,就是一种无言的慢性自杀。 我们常常受伤,伤痕累累。不过,听说只有一生都圈养在棉花堡中的牲畜,才不会受伤,留待把它们的皮毛制成贵人的衣裘。我们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只不过修复的能力比较强,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比如说:我很差,我无力。我不行,我要等等看,哦,算了……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来自我们认定自己不强大。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给你勇气和智慧,祝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文/毕淑敏著
Read more真正的朋友,不是每天都要联系
朋友,也不是有什么事都要向你报告,朋友,越久越真,越平淡越纯,越真诚越久。 在现实社会里,人越来越虚伪,几乎每个人都带着面纱,做着并不真实的自己。“朋友”这个词变的越来于抽象。有的人,用的着朋友的时候是尽量恭维,等达到目的,就嗤之以鼻,甚至在别的朋友面前嘲笑讽刺你,在别人面前贬低你,其实,这不是朋友,这只是在他有困难时想利用的工具。 朋友,并不是每天都要联系,虽然天南海北,但是什么时候对方也不会和你失去联系,也不会忘记你的手机号码问你是谁,也许因为彼此的工作忙碌疏远了关系,但是节日的短信也是温暖的思念。 朋友,也不是有什么事都要向你报告,朋友,越久越真,越平淡越纯,越真诚越久。 真正的朋友,在你出丑的时候,他不会嘲笑你,在你有难的时候,他不会冷眼看你哈哈笑,帮不上你的忙,也不会吓的像鬼一样跑开。 真正的朋友,只比爱人差一步,只比父母低一级,真正的朋友可以陪你度过一生直到永久。真正的朋友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也不会分级别关系,也不分贵贱贫富,只要你够真诚。 真正的朋友,是至简至真的,会站在比朋友更高的一个位置与之相处,不会对朋友有所求。因为,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 真正朋友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欣赏,是一段情对另一段情的仰望。 我们的心里,一辈子真正接纳的,只会是有限的几个人,更多的都成为了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过真正的朋友。不是孤高自傲,太过超脱,就是品性卑琐不能被人所容。 所以,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在心底种下关爱、关心、关注, 在一定意义上成就生活的质量,生命的厚度。 所以,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在时光的流年中,倾注欢乐、泪水、笑颜、悲伤……会描绘一段关于青春的故事,会谱写一曲友谊的音韵。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