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外的8小时,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一天下来,另外的8小时你在做什么?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正是在这空出来的8小时里决定的。有的人,用这8小时提升自我、学七学八;有的人,则用这8小时休闲娱乐——其实,这些都没有问题,只要你做的是让自己能够投入的事就好。但是,如果你荒废了这8个小时后,对自己产生厌恶,那么是时候做出点改变了。 最近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工作之外的8小时,才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根本的差别。” 所以,工作之外的8小时,我们都是怎么度过的? 对很多人来说,下班后已经很疲惫了。回到家里,基本什么都不想干,或者说想不起来要干。所以,生活就是“上班-下班-看电视剧/打游戏/煲电话粥/逛淘宝/看八卦-睡觉”的无限循环。 常常,我们在睡前懊恼一番,“唉,又堕落了一个晚上”但第二天又是重复了昨天的故事。 还有一些人,在8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里也活力十足——学英语,健身,烘焙,画画,旅游,写作,摄影等等。好像根本没有疲乏的时候。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推崇这样的生活,我们也不需要每时每刻都要去追寻丰富与意义。 只是“看电视剧/打游戏/煲电话粥/逛淘宝/看八卦”这些不费任何脑力与体力的事情却也并不真的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快乐或享受,更别说充实与满足。 如果我们自己也常常懊悔,觉得自己下班后的时间在“堕落”,这样的内心纠结就是生活需要改变最好的证据。 那么工作之外的8小时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被掌控?为什么有些人工作结束之后还能够开创另一番专注的空间,而我们在下班后只能感觉身体已被掏空?难道真的是人和人之间看不见的差别?还是所谓的“神奇的意志力”? 事实上,很有可能的原因是: 我们的思维精力已经用量不足。当我们的思维精力使用殆尽时,我们的大脑便不能有效地运转、起到掌控与指导作用,所以我们才无力思考,无力专注,无法去做我们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 在一秒变身热血青年立即着手学别人列计划报课程之前,弄清楚这个问题,或许才是更重要的事。 那么如何拯救工作之外的8小时呢? 1 — 资源稀缺的思维精力 我们说过,人的精力有四个维度——体能、情感、意义、思维。而我们今天要谈的就是最不容易被察觉的思维精力。 思维精力关联着我们每一天的的思考力,意志力,决策力。它是我们每一天进行思考,规划、决策与理性行动所必须的日常思维资源。与之的思维精力管理能力则是我们在脑力层面拓展与恢复精力的能力。 思维精力本身的特点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稀缺资源”。 它不仅本身资源极其有限而且十分容易疲劳。它还会受到其他精力维度不良状态的影响。 总之就是十分容易被损耗且后果很严重。一旦我们的思维精力被损耗殆尽,我们便很容易陷入“无意识”地“无力思考”、“无力行动”的状态。 比如,当我们处理完一整天零碎又没有连贯的决定,经历完一堆纠结又起伏的情绪,体能也消耗殆尽的“下班后”,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安排“极具挑战的健身锻炼”或者“十分乏味的学习计划”,基本是无法被实现的。 因为此时,经过一天的消耗我们的思维精力正处于低谷,并没有足够的储备在此时支持我们去做这些需要很多努力的事情。 又比如,当我们其他维度的精力状况不良时,我们的思维精力也会受到干扰。 当我们持续睡眠不足时,会持续感到疲倦而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当我们饱受情感层面的焦虑,挫败和愤怒等情绪困扰时,也会发现自己很难专注地完成点什么。

Read more

为什么男,女衬衫扣子在不同边?

你有发现男性和女性衬衫上的扣子在不同边吗?以穿衣者的方向而言,男性的扣子多在右侧,女性则在左侧,这是为什么呢? 在美国影集“办公室疯云”(办公室)里,仓储部门领班菲尔宾(Darryl Philbin)曾问男性区经理史考特(Michael Scott):“你穿女人的衣服吗?” 史考特回答,“不,这件上衣很适合我”。 菲尔宾为什么会这么问?原因就在于,史考特上衣的“扣子好像放错边了”。 其实,女性和男性的衬衫,不仅剪裁和款式不同,扣扣子的方向也不同。以穿衣者的方向来说,男性上衣的扣子位于衬衫右侧,女性的扣子在左侧。 这或许不是什么大事,却是一件奇怪的事,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发现,自己身上每天的带着这些性别信号。 这背后存在许多说法,但所有的解释都指向:这是旧有的传统,也就是老祖先就这样做了,现代人则是不假思索地就沿袭了下来。 先来谈谈男性的衬衫,对穿衣服的人来说,扣子是在开襟的右边,要将扣子扣进左侧的开口中。对此,最常见的解释是,对富裕多金的男性而言,而自然多数人是右手拿剑,“自然用左手解开扣子更容易,更快些”。这从一些画像可以获得验证,在18,19世纪的名人肖像画,特别常看到名人把手插进背心让画家画,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军事家拿破仑,而大部分画像里的人就是将左手往衣服里伸。 以战争时期来说,男性的扣子在自己的右侧也更合理。因为一般来说,是右手拿武器,左手拿盾牌。也就是说,战士的左侧更受到保护,右手主要用来进攻。 敌时,扣子在右侧的方式,更可以避免战衣遭敌方一剑挑开。 那为什么女性的扣子要在穿衣者的左侧呢? 一种说法是,这跟养儿育女有关。因为右撇子居多,所以过去妇女通常会用左手抱小孩,空出右手来做其他事。由于右手空出来了,当她们必须打开衣襟哺乳时, 扣子在左侧的设计更方便。 还有一种说法指出,女性上衣扣子在哪一边,跟骑马有关。旧时,女性骑马时,多是侧坐,而扣子在衣着左边的设计,更可以避免骑马时,微风灌进上衣里。 另一种理论就是,衣服制造商故意塑造这些小差异,来区区男装,女装的区别。“大西洋月刊”撰稿人加伯尔(Megan Garber)还提出一种说法:据说后来许多女性经常模仿或嘲弄拿破仑肖像画的姿势,拿破仑一气之下,就下令女性的扣子要在不同边。但加伯尔也强调此说法仅供参考,并没有太多佐证。 最合理的推论是是,女性的扣子在左边,其实是方便别人帮她着装。在过去,扣子算是成本高,富裕家庭才负担得起的衣着装饰,而出生这些家庭的女性,通常是由佣人帮忙着装。而既然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女性上衣的扣子自然也就跑到左边去,毕竟扣扣子的是佣人。 这样的传统沿袭了下来。尽管工业化和标准化让扣子更容易制作生产,不再是富裕人家专属的衣着装饰,服饰商还是承袭了女性扣子在左边的传统,或许对当时的人来说,这带有一种模仿上流社会风格的情怀。 资料来源:  The Atlantic,Quora

Read more

赞美别人的3大智慧

如何说出赞美的话,是一门学问。有些时候把对方捧得太高会显得虚假,有些时候你的赞美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而是藉由赞美来控制对方;这样的赞美反而是对关系的损害。把赞美当成有口无心的口头禅,有时还会让人产生「餍足感」,对于被称赞不再感到喜悦。 很早以前,动物行为学家史金纳(Skinner)就发现,要教会老鼠做某个行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它做了正确的行为后,马上给予食物。 人类的行为养成也是如此。在认知行为治疗法中有一项改变行为的技巧是「增强」(Reinforcement)。当我们希望对方「做出改变」的时候,也要先观察他喜欢的增强物是什么。如果在他表现好行为时给予增强物,可以达到让他渐渐养成好行为的效果。 在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需求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爱与隶属、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我们对所爱的人表达赞美、欣赏与感谢时,他会感受到爱与隶属、被尊重,且更有动力追求自我实现。尽管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甚相同,有人重名、有人贪利,有人喜欢权势、有人想要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人重视家庭、有人热爱工作。但是,每个人都希望受到重视,赢得他人的称赞与尊重。 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而美国总统林肯也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人际关系高手卡内基则说:「要别人做事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他想要的东西给他。」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别人,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他需要的是什么。 因此,在言语中养成感谢、欣赏与赞美的习惯,让周围的人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可以让他们倾向表现良好的行为,彼此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此外也可以让他们因你的话语而感受到人生是幸福有意义的。 1.适当的赞美:具体肯定 如何说出赞美的话,是一门学问。有些时候把对方捧得太高会显得虚假,有些时候你的赞美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而是藉由赞美来控制对方;这样的赞美反而是对关系的损害。 适当的赞美,除了真诚无所求为第一要件外,内容也要具体,并且针对对方的努力行为及带来的好结果给予称赞与感谢,而不是只有含糊的评价。这样的方式,又称为「具体肯定技巧」。 例如,当你帮忙妈妈整理厨房后,你觉得下面哪一种回应是会让你感到最开心的? A:「你好厉害,以后就请你负责厨房的清理工作啰!」 B:「你做得真好,真是个勤奋的好孩子。以后你可能是位很好的厨师唷!」 C:「现在,厨房的物品都摆得井井有条了,而且地板和柜子都擦得好干净,坐在这里喝茶觉得好舒服。谢谢你!整理厨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你做到了! 」 A)的说法虽然含有对孩子的大力赞许,但似乎是为了要孩子负责厨房清理而说的,是一种操控式的赞美,并不是真诚无所求的赞美。这样的赞美,有时候反而会让对方不太喜欢。 B)的说法,虽然是发自真诚的赞美,但充满了对孩子的评价和标签。这种「评价式」的赞美,表示说话者站在较高的位置发言,有时也会让对方有不舒服的感觉,并不适用于同辈之间。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或师长等长辈的这种赞美,也可能并不领情。 C)的说法,是具体且充满感谢的赞美。先具体描述孩子实际所做的行为和努力成果,再表示对孩子的感谢,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为何被称赞,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贡献,而感到快乐、有意义。   2.别把赞美当成有口无心的口头禅 我记得在一次演讲的场合,一位年轻妈妈跑来跟我说:「阿丹老师,上次我有照妳說的,每天称赞我家小孩,但是好像没有用?」

Read more

做事难,做人更难!25 条值得我们铭记于心的为人处事之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让许多人不禁感叹如今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其实也是为人之道,要能立足于社会,一定要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小编整理了 25 条为人处事之道,值得我们终生铭记于心。 1. 如果没有亲眼所见,就不要急着用嘴巴来述说。 2. 当面对不知道的事情时,与其装作自己什么都知道,直接说“不知道”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3. 如果别人向你扔石头,就不要丢回去了,留着给自己当作建高楼的基石。 4. 遇到问题时就缓一缓脚步,很多东西便会清晰很多。 5. 不要盲目骄傲,不要刻意渺小。 6. 每个人总有些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千万不要苦苦相逼。 7. 有些事虽然很多人都在做,但你不做也不能代表你错了。 8. 果实熟透了才能采摘,思考沉稳了才能表达。 9. 简单的事不要争吵,复杂的事不要烦恼;生气时不讲话,愤怒时不决策。 10. 当你意识到自己错了,其实你并还没完全错完。 11.与其一开口就证明自己是傻瓜,不如保持像傻子般保持沉默。 12.

Read more

关于信用卡背面签名,你不得不知这7件事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如今刷卡消费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持卡人都懂得要保护好自己的信用卡密码和卡背后的”后三码”,却忽视了信用卡背后签名的重要性。那么关于这个小小的签名,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大学问呢? 1、多数人没有在信用卡背面进行签名 众所周知,银行信用卡的发卡单重要提示一栏中,会标有”此卡仅限于本人使用,请您在卡片背后签名栏处签名”字样。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这条提示却往往被众人忽视,中国人民银行一家支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24%的信用卡持卡人进行了背签。 2、信用卡没有背签会影响境外消费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信用卡背后签名是消费安全的保证,和密码一样重要。 与国内不同,在国外刷信用卡消费不需要验证密码,完全凭签名。因此,如果持卡人没有进行背签,就会影响自身在境外的正常消费。 3、影响美观和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成为不背签的主要原因 一些不背签的持卡人认为签名会使信用卡变脏且不美观。还有人认为在信用卡背后签名,暴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担心丢卡后被破译密码造成损失。 4、避免过于工整的签名 尽管目前很多商家没有尽到核对签名的责任,但消费者仍需树立信用卡安全意识。信用卡背后的签名,字体最好与平时签名保持一致,同时应尽量避免过于工整的字体,否则容易被模仿。 5、凭签名可取回被ATM吞掉的卡 持卡人在银行ATM机上取钱时,若机器出现问题发生吞卡现象,银行工作人员在无法核实事主身份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银行卡背面签名与登记簿上的签名进行核对,以此为据办理退卡等业务。 6、签名对不上,商场可以拒绝出售商品 在刷卡消费时,收银员在核对签名过程中,若发现签名与信用卡上的签名不符,有权取消这笔消费,并拒绝出售商品。 不要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因为没有核对签名就进行结算造成的盗刷风险会由商户承担,而信用卡在没有签名的情况下遭到盗刷,责任则在于持卡人。 7、签名不能被涂改 信用卡签名不能进行涂改,否则签名无效。在签错等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向银行申请重新制作一张卡。此外,多数银行在办卡时会提示最好使用圆珠笔签名,以防止发生签名模糊的情况。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

曾经有个女孩问我:“学心理学的人,是不是能一眼看透别人在想什么?” 我回答她:“心理学不是读心术,学心理学的人,应该是比大家更能接纳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需求,和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她似乎不理解,又说:“我们单位有个神棍,自学了心理学后,天天见了人就进行心理分析,我们都觉得他很搞笑!“ 我告诉她,如果她同事的学习再深入一点,那他便会明白,自己见人就分析的行为,实际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而这样的行为,不仅没能获得别人的认可,他人反到觉得很滑稽。 一个能逐渐走向优秀的人,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是不断强化他们心中那种对生活强烈的渴望。他们的情绪会成为这份渴望的燃料,而不是让生活把一切都消磨殆尽。 无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比前辈们更美好的时代,但物质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能量却跟不上了,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明明上班总是坐着,可为什么总觉得累? 已经孤独了很久,想找个人陪伴时,却发现自己“感觉不会再爱了”。 没完没了的应酬,走马观花似的串亲戚,当你置身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里,你唯一的感觉就是,这个世界上恐怕没人能理解你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不是我们的时间不够,或是体力不足,而是所谓的心累,拖垮了我们的人生。 那我们对内如何解决自己的内心冲突,对外怎样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呢? 01 首先你需要识别和承认自己的情绪,它能反映你很多内在行为的动机。 我们时常劝人“别想了”、“看淡点”,实际很多事我们自身也很难做到一笑了之。 不要强调一味压制情绪,有时你刻意想消除某种情绪,最终情绪的小炮仗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出来。 也不要总说“忘掉悲伤”、“放下愤怒”、“抛弃恐惧”等,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所有的情绪都对你是有保护意义的。 有破坏性的是我们拒绝情绪所传达的需求,或者对情绪错误的处理方式。 情绪是一种我们应对生活的天然算法,这个算法虽然不精确,比如它会过于悲伤、过于满足,但它能帮助你意识到一些理性思维所刻意忽略的东西。 你要解析这个算法,然后优化它,最终喜怒有常、喜怒有度,情绪会成为你人生奋斗的好帮手。用佛教的话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曾经我去偏远山区支教时,由于前日暴雨,公路遇到了塌方。当我们想倒回去时,才发现后面的路也堵了,于是我和开车的苏老师一起被困在了路上。 老苏表现的特别淡定,可能他经历了很多次吧。他点了一根烟,下车和其他被困的司机聊天去了。 我在车上就显得焦虑无比,我想了很多,甚至想到了死。我拿起手机,输入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号码,给抛弃我的前任发了条消息。 “我在去支教的路上遇到塌方,也许我再也回不去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消息发出后,自然是杳无音讯,我一度在内心里责怪她狠心,悄悄地在车上哭了起来。 当老苏看见我的糗样时,笑着递给了一袋面包。

Read more

你忙时的样子,暴露了你的修养

01 每年年初,公司都比较清闲,拟订了年终计划,觉得还有大把时间完成,再加上刚过完年,大家都像模像样地来上班,其实心里根本懒散得要命。 可是,今年有点不同,不知道什么原因,眼看着客户们摆出一副奋发图强的样子,项目时间表一个接着一个的提前。于是,同事们一个个都开始抓狂。 办公室里最近的场景经常是这样的: 同事A一手举着星巴克,另一只手不停地狂按手机,蓝牙耳机里还不时传来吵闹声。 同事B抱着文件夹在办公室里横冲直撞,边跑嘴里还一边嘟囔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同事C黑着脸把犯了错的小朋友叫到办公室一顿痛批。 诸如此类。 02 有人说,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人一忙起来,顾不上责怪别人的疏忽,也没时间找茬吵架。所有无聊、寂寞、失落、抑郁一下子全好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精神上的洞。 可是,我却觉得,“忙”让那些平时看着再正常不过的人一下子变成了神经病。 小东刚来公司的时候,所有女同事都欢欣鼓舞,办公室里摆着个男神,大家上班干劲十足,下班也不想回家,老板们偷偷给了我一个大红包,介绍了这么个好同事。 那段时间,我的人气都开始高涨起来,不少小美女哭着喊着请我吃饭,吃什么我挑,唯一的要求是带上小东。 他上班的第一个月,我省了不少饭费。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公司里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就甚嚣尘上。我也备受冷落。我一直不明白,但也没多问。直到有一段时间和小东做一个项目,我才知道大家为什么对他敬而远之。 那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每个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谁也帮不上谁的忙,可偏偏有个同事突然病倒,她手头的一摊活儿华丽丽地变成了无主物。大家商量着互相分一分,谁都没那么辛苦。小东却先下手为强地来了一句:“我实在忙不过来,最近我也有点不舒服呢。” 同事在旁边暗暗翻白眼,嘀嘀咕咕地说:“谁忙得过来呢……” 我私下劝小东熬一熬,毕竟大家都忍耐着。他却一改平日的温文尔雅,一脸不耐烦地瞪着我说:“老板只给了我一份薪水,我凭什么做两份工。” 他说这话,我没法怼回去。毕竟不是份内的工作,做是情分,不做是本分。他不做,你也说不出什么错。可是,就是在这可做可不做的时刻,才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在紧急的时刻,你愿不愿意站出来帮别人分担一点,就是差距。 03 时间是检验人品的最高标准,不过你不必等一辈子那么久,看看他忙的时候就知道。男神女神一忙起来不小心就变成了渣男泼妇。 去年,听了一个讲座,几个全球五百强的HR总监讲述面试技巧。每年,在全球各大知名院校巡讲招聘的他们经常可以从数以万计的应聘者中挑出优秀人才。他们异口同声地提到了压力测试和逆商。 众所周知,逆商,就是一个人的挫折忍耐力,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现代生活里,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一种挫折,就是时间压力。该做的事,想做的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时间永远不够用。 人们都说,得时间者得天下。所以时间管理方面的培训铺天盖地。可是,随着人们越来越珍视时间的价值,却往往忽略了修养和品性。

Read more

自我毁灭的8个大坑

01、不懂得稳健 一个人生活在人群,首先要懂得稳步发展的道理,凡是想一步登天的人都是疯子。 当一个人疯狂了的时候,应该就是他开始走向自我毁灭的时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渐进的稳定增长的过程,如果不懂得其规律性,便是自掘坟墓了。因此,不管是做官、求学、生意,专职或是混于江湖,都需得懂这个道理:就是要稳住步伐少摔跟头,健康的思维与身体并行,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头有绪,不乱心智,不盲目,不轻易上当。 02、不懂得冷静 一个人往往在情绪冲动的时候,就来了劲,做什么事奋不顾身,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 这个时候人最需要的,就是控制自己的脾气,用正常的思维能力,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一想,分个轻重缓急。这句话谁都会说,但是,当脾气上来的,别放纵自己,得过且过,要立马刹车,践行。 03、不懂得谦虚 官场上讲究“枪打出头鸟”,有的人有才就容易牛逼,其实自己未必想那样,但别人感受到了,你就可能招来横祸,而谦虚谨慎的人会带来好运。不懂得的谦虚的人就如芒刺,总刺伤别人,就肯定会被别人给砍掉。对那些是真爱吹牛,天马星空胡扯的,牛皮吹破了自己都会嘲笑自己。 04、不懂得算计 所谓的算计,也许大家会以为是谋害之类的心计。 其实,在现实生活里,人总是常说人际复杂,江湖险恶;如果没有一些防备之心,那是肯定要吃亏的。算是要让人对事物与人际懂得盘算,做到心中无数;计乃计上心来,懂得如何去分辨好坏。 做生意都需要懂得算帐吧,打仗你得懂得策算到位,计划周密吧。即使是日常生计你也要懂得盘算收支,预防意外吧。一个在生活中不懂得如何去算计事情的人,不好意思,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怪不到别人身上。 05、不懂得专注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股专门心事的干劲,方能获得成绩。 不要给自己太多的理由与借口,最要紧的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做到位。反复无常只会空劳惆怅,都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 认识到自己先做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坚持做什么?那些习惯性跳来跳去,实际有跳不出去的案例,都在反复游离中,消磨了自己的青春。这山望到那山高,实际把自己最有竞争力的资本——年轻和能力,给丢了。 06、不懂得放弃 人的个性是很难改的,这个确实是不能强求。有的人总是很倔强,但又没有办法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当遇到很多难解难分的问题,自以为只要不放弃就有结果。其实错了,当有些问题你越与它较劲,它就越复杂化,使你迷入歧途,不能自拔。提拔有时就像找对象爱情,当因为种种原因未得手,就很不服气,坚决不肯放弃,乃至极端行为,最后毁灭了自己。 一个人身上的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很多行为就会扭曲。学会放弃那些多余的累赘。这主要是潜意识层面的决定,潜意识没放下,实际就是没放下。 07、不懂得勤俭 经济形势其实和个人收入关联很大,整个社会的外部环境,也是如此。现在有人感叹:钱不好挣了,外快也不多了,自己的小产业也不让搞了。 真正富有的人,都是靠继续勤俭节约。形势好的时候,浮躁虚夸,不屑于做小事,一心想赚大钱,甚至大钱还没有赚到的时候,就开始大手大脚的花费;一旦形势不好,不惜借高利贷,赌博,玩一些轻易就能捞到钞票的风险行当,大肆地挥霍一空,如果祸、灾、乱、病等突发,那就阵脚打乱。 人一旦要为眼前的钱担忧,就谈不到什么职场生涯设计。因此,不要小看勤俭两个字。 08、不懂得健康

Read more

你的吃相出卖了你的修养

前不久,带儿子参加一个聚餐,我们那桌都是家长带着孩子。 上菜了,儿子看到有他喜欢的虾,正准备伸筷子,一个小胖子开心地叫道:“哈!虾!都归我了!”说着,他将整盘虾端到了自己面前,大快朵颐起来。 他妈妈让他和大家一起分享,他护着盘子,不高兴:“不干,这么少,还不够我塞牙缝呢。” 旁边的大人只好打趣道:“没事没事,小孩子嘛,让他吃好了,不够再来一盘。”他妈妈便再无他话,任由他呼哧呼哧不顾形象地吃虾。 从他霸道、自私、狼吞虎咽的吃相里,可以看出,缺乏家教和修养。旁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早就评价完毕,嫌弃不已。 儿子见状,面露不悦。我悄声跟他说:“没事,回家妈妈给你做一大盘。”他恢复了平静,开始吃自己面前的菜,细嚼慢咽,慢慢品味。 有人见他吃得不紧不慢,开玩笑:“万万,你怎么像个小姑娘,吃相这么秀气呀。” 他认真地说:“吃饭本来就是享受,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吃出食物的美味,也是对食物的一种尊重。” 他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都称赞他小小年纪就懂生活,还有绅士风度。 其实,儿子很小的时候,吃饭也是狼吞虎咽不顾形象的,碰到自己喜欢的,就巴不得归自己一人所有。 这怎么行?得想办法改正。我找来很多关于分享的故事,讲给他听。当看到电视中有类似的故事时,就引导他自己总结,让他懂得分享的乐趣,明白分享是一种美德。 记得有一次,他看动画片,里面有个人吃东西稀里哗啦狼吞虎咽,样子特别难看。他边看边笑:“真丑!真丑!” 我说:“你要像他一样吗?”他直摇头摆手。 “那么,你以后吃饭就要注意了哦,要慢慢吃,不要发出很大的声响。狼吞虎咽不仅样子难看,还会影响旁边的人,是种很不礼貌的行为。”我说。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后来,果真有了好转,经过这么多年,总算有了小绅士的样子。 ********** 去年年底,朋友带我去参加他们公司的年会。他们公司效益很好,举办年会的场所富丽堂皇,在座有很多俊男靓女,着装打扮都是高级白领的模样。 有个美女尤其引人注目,非常漂亮,打扮时尚,着实养眼。她正好坐在我们对面,我不由地多看了几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不仅有帅哥美女看,还有美食,真是太美了。 大家吃着聊着,非常热闹。朋友想吃旁边的一道菜,正打算伸手去转桌子,发现那位大美女正在夹她自己面前的一道菜。于是,朋友等了一会,正准备转,美女又伸出了筷子,不断地夹那道菜。 几次三番,朋友只好作罢。旁边有人看到了,故意问:“美女,好吃吧?”她边“嗯嗯嗯”地点头,边不停地伸筷子。 眼看那盘菜已被她独自消灭了一大半,而很多人连尝都没尝到。有人调侃道:“好吃你就多吃点,等下你还要表演舞蹈,吃饱了才有力气跳舞。”大家都笑了起来。 她浑然不觉别人语气里的调侃,边吃边说:“对啊对啊,吃饱了才有力气,等下给我鼓掌哦。”她消灭完那道菜后,又朝桌上扫了一眼,将另一道喜欢的菜转到自己面前,继续埋头苦干起来。 那么漂亮一个人,独霸一道菜,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分享,吃相如同秋风扫落叶,毫无优雅和修养可言。只这一点,她之前的靓丽形象就已大打折扣。漂亮有什么用?舞跳得再好有什么用?一个修养不好的人,谁会喜欢呢? ********** 老祖宗早就教导过我们:吃有吃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这里的相,说的就是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Read more

什么是契约精神(非常经典)

一个小孩的故事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18届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100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在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 后因家道衰落,这位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 新主人同意了这个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契约。100年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 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 又一个100年过去了,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那份延续了200年的契约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正是这种契约精神,孕育了西方人的诚信观念。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天分和财富是不平等的,但是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来取而代之,从而,让在最初状态不平等的个人,在社会规范和法律权利上拥有完全的平等。 可是,在中国,更崇尚的是“聪明”而非诚信。正是因为这种崇尚“聪明”的社会风气,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彼此防范。城市楼房里家家户户都有防盗门、防盗窗,遍地都是高高的围墙,但我们生活得仍然不安全。 ********** 一个老太太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1935年的冬天,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一段日子。这天,在纽约市一个穷人居住区内的法庭上,正在开庭审理着一个案子。 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她衣衫破旧,满面愁容。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的神情。她因偷盗面包房里的面包被面包房的老板告上了法庭。 法官审问道:“被告,你确实偷了面包房的面包吗?” 老太太低着头,嗫嚅地回答:“是的,法官大人,我确实偷了。” 法官又问:“你偷面包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饥饿吗?” “是的。”老太太抬起头,两眼看着法官,说道:“我是饥饿,但我更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他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他们还是一些小孩子呀!” 听了老太太的话,旁听席上响起叽叽喳喳的低声议论。 法官敲了一下木槌,严肃地说道:“肃静。下面宣布判决?”说着,法官把脸转向老太太,“被告,我必须秉公办事,执行法律。你有两种选择:处以10美元的罚金或者是10天的拘役?” 老太太一脸痛苦和悔过的表情,她面对法官,为难地说:“法官大人,我犯了法,愿意接受处罚。如果我有10美元,我就不会去偷面包。我愿意拘役10天,可我那三个小孙子谁来照顾呢?” 这时候,从旁听席上站起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向老太太鞠了一躬,说道:“请你接受10美元的判决。”说着,他转身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掏出10美元,摘下帽子放进去,说:“各位,我是现任纽约市市长拉瓜地亚,现在,请诸位每人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法庭上,所有的人都惊讶了,都瞪大了眼睛望着市长拉瓜地亚。法庭上顿时静得地上掉根针都听得到。片刻,所有的旁听者都默默起立,每个人都认真地拿出了50美分,放到市长的帽子里,连法官也不例外。 按理说,一个老妇人偷窃面包被罚款,与外人何干?拉瓜地亚说得明白——为我们的冷漠付费。 他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