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理解 爱是包容 爱是责任 能成为夫妻,组成了一个家庭,是一种缘分,我们要好好珍惜,常言道,不是冤家不聚头。在一个家庭里有的为柴米油盐磕磕碰碰,有的为孩子的教育磕磕碰碰等等,这是难免的。遇到意见不统一,要心平气和坐下来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把问题说清楚。 很多人常常埋怨情人或者夫妻之间性格不合,总是吵闹不停,甚至到分手的地步。其实男女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性格不合的现象,只有互相理解不够而已。 性格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经过从小教育到接触社会,慢慢就会固定成一种很单纯的个人特性,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一旦形成这种特性,企图去改变它是不理智的。夫妻之间不能把自己想法强加给对方,理智的方法是互相理解对方,包容对方,尊重对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调查分析,多年的夫妻长像像兄妹或者姐弟,意思是夫妻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喜怒爱乐的面部表情互相分享和分担,长像像兄妹或者姐弟了。 世上很难找得到两个性格完全相符的人,男女之间就更不用说了,本来男女心理发育程度和路径就不尽相同,思考问题出发点不同,思维方式差异非常大。性格不合是自然而然的,把男女之间发生的矛盾集中归究于性格不合,那是强词夺理,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从来就不存在合不合的问题。我们的老一辈在战争年代,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婚姻问题,到全国解放了,男女的年龄大了,经过战友介绍和凑合把年龄相差很大的单身男女组合成家庭,他(她)们的家庭不是过得很幸福吗! 人的一生中不断会遇到许多不开心的事情,婚姻家庭,道义人情,这些都要兼顾好。如果男女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又经常在一起生活,难免发生磨擦,人一旦上火了,是很不讲道理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吵就发生了,如果有一方根本不理会另一方的话,心里自然产生一种抵制情绪,那时候不管对方说什么都是错的了。如果你遇到一个讲道理的人,有好的修养,能够从多方面理解你,他就会理智地分析双方的意见,大家都能心平气静的沟通,世上没有什么道理是说不明白的。 很久以前流行一句“理解万岁”,我觉得,夫妻之间如果多一些理解,一定会过得幸福,当然,首先要找准能理解你自己的人,同样,那个人也必需是你能够理解的! 当生活的柴米油盐挤进了情感的怀抱,才腾然发现原来自己也会俗不可耐。当初的情话怎么会对她再也开不了口。原有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暗觉可笑,不禁产生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方向,是不是当初的爱只是一种生理的需要,当药效过后,两个人都想直呼上当。 爱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它会让人有欲罢不能的享受,但需要全心的付出和真诚的对待。爱不是嘴上随意的求欢字符,它的体现包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从内心深处完全认同它的存在,才可能让爱有所体现,让想要的对方充分感受。 生活在一起的夫妇,难免有一时的失误,如果死命揪住他的小辫子不放,没完没了的旧事重提,就会让他失去愧疚的悔意,感觉这有什么,比起你的蛮横无理那只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点缀。以后他就会肆无忌惮地错上加错,觉得反正做与不做也避免不了烦躁的吵闹。 有时矛盾的起点只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完全可以不予计较,只是当时在气头上便无所顾忌,什么狠话都会冲动地说出口。过后即使后悔也在于面子不想为此道歉。这样的日子久了就会造成夫妻双方互相仇视,有些问题不愿和对方探讨,觉得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日积月累,爱就成为一种极为奢侈的难得,连夫妻关系也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义务。 如果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猜忌,在心态平和时换位思考,就会觉得有时可能对方的错误真的是出于无奈,过于急躁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烦恼,在自己气急败坏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放弃了爱,冲动的后果往往是婚姻失败的最大杀手。 爱需要一颗包容的心。当痛苦的知道对方的确伤害了自己,你也不要为此大动干戈,只有冷静下来分析自己,自问对他还是否留有情感,是否可以不计前嫌让这样的痛苦成为一种生命的历程,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可以持续的爱。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情景还会有爱的感觉吗,我感觉有,只要你坚信,就会感化天地,让爱无限延续,只是我们要正确认识爱的含义。夫妻越久,就会愈发了解对方的秉性,当激情逐渐转化为亲情,就会产生一种恋旧的情怀,感觉熟悉和亲切有时就如冬日里的阳光般温暖舒服,不离不弃就会成为一生的郑重承诺,无限依恋也会伴随你永远。 其实爱只是一些生活中的微小细节,可能有时是太熟悉了,才丧失了了解它的心态。爱就是在寒冷的冬夜里,即使是在梦中他也不忘为你掩紧的被角里。它也会在你病痛时哭泣的泪水里,它还会在你出门远行的惦念里,就连你的衣食住行都会有它关切的身影… 许多人都说夫妻久了,就乏味了,不会再有激情澎湃,争吵打闹可能都是由于不再相信有爱。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爱的理解就不能只停留在激情上,更多的爱已转化为相濡以沫的亲情上。只是靠得太近了,才忽视了它的温暖。如果离开一段距离,就会久别胜新婚,重新体会情爱无限。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家庭都是以爱为基础建立,如果你爱他,就不要只爱他的优点,连同他的缺点一起包容,因为人无完人,人本身就是一个对错的矛盾体。包容并不一定是纵横,有时会让他觉察到自己的错误,并真心实意的悔改,以后绝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可能你会觉得自己很委屈,但风雨过后一定可以见到美丽的彩虹。 让我们在生活中都学会理解和包容,为了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我们一起努力直奔幸福的方向。 图/pixabay.com
Read more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人群中, 我开始逃避这个节日。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静静怀念、默默流泪。 耳畔萦绕着那首流行于八十年代的张行的歌:你曾经牵着我的手, 走过草地, 踏过山坡, 你说那青山永远挺立, 流水它不会停留。 哦, 爸爸, 为何你走得匆匆, 来不及告诉我, 你就走。 为何在我最需要您的时候, 牵不到你的手…… 有一幕景象始终在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挥之不去, 不召自来。 那是在父亲昏迷后, 年逾九旬的奶奶老泪纵痕的在病榻前呼唤:儿啊, 你什么时候可以醒来, 什么时候会再喊我一声妈……那份凄凉让你不得不相信:我们人是有一个大限在等着我们的。 无论你多么年轻、无论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你怎样气壮山河、无论你有多少爱与被爱, 死亡都是存在的, 没有人能够抗拒。
Read more父爱的速度
那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我无意中参与了一场群架,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的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逃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位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了一眼我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不必再来了。” 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木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出来换成酒和茶叶,然后趁着夜色,带我去校长家。这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他明显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中被撞瘸的右腿,使父亲走起路来愈加艰难。 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他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就多么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着,点头附和校长的每一句话,又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您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但我还是跟父亲挨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统统地撞了开去。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父亲终于停住了脚,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原来父爱的速度,刻骨铭心记住了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一对典型失败的父母
孩子会不会变成白眼狼,我爱他,他将来恨我?估计不少父母有这个担心,尤其是孩子发脾气,大喊 “我恨你们!” 之时。放心,同态对待他人,你爱我,我爱你,你恨我,我恨你,这原则写在人的基因里,你爱孩子,孩子99%会爱你,剩下的1%,是意外,统计上视为不存在。 你恨孩子,虐待他,那将来,他也大概率不爱你。而最高档的恨是以爱为名义的恨,外人听来,你是爱,而这所谓的爱,是你剪掉小鸟翅膀的剪刀,他最后连鸡都不如,你说,他心里能不恨吗?今天新闻里看到一对典范的失败父母,以爱施恨。故事大概是这样: 61岁的张勇,60岁的朱静,10年前,女儿没有考上心仪的国内大学,这对夫妻卖了110平米的房子,换了70多平米的房子,满足女儿的愿意,让她去美国留学。张勇夫妻对女儿的要求是:女儿不能找外国人做男朋友,更不能嫁给外国人,毕业后要回国工作。结果女儿不仅留在美国工作,还要嫁给外国人。 张勇 “断绝父女关系” 的威胁并不见效,他对记者感叹:“子女有自己的梦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父母的感受啊。我现在真很后悔当初送她出去读书,这是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你说让我们老两口去美国生活,现实吗?不现实。我俩根本不具备在美国生活的条件和技能,也生活不习惯。” 张勇说,他现在的感觉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为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可怎么过?“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张勇夫妻,这对失败的父母,犯了一系列典型的错误: 没坚持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孩子出生后,以满足孩子为核心,情感上依赖孩子,霸占孩子,不能容忍孩子在情感上的独立,他有自己的恋爱,即意味着背叛。 没有自我的父母更容易溺爱孩子,这像是贿赂。他们将无原则满足孩子的要求,以为这样更能留住孩子。卖房满足孩子的大学梦,这就是无原则,无理性的决定,这种奢侈的花费自己承担不起,硬着头皮花了,对回报就有非理性的预期:我这笔钱花了,一切愿望得满足。 我这么爱你,我卖房子让你读书,你怎么可能不听我的?听明白了吧,我做这一切,不是爱你,是控制你。 不许交外国男友,不能嫁给外国人,不能在外国工作,这都只是托辞,因为这更容易取得他人支持,到了最后,就不许找外省外市人,不许找非公务员,不许找矮于180公分的人,当你限制一个人自由之后,你不会收手,你有更强烈的冲动贯彻自己的意志。 一对夫妻,年轻时没自我,老了控制欲强。这是双重灾难,他们心理上从没有自由自主过,却用这见识去限制孩子,心理稍微正常的孩子,发展出一点能力的孩子,第一反应都是抗拒,本能地知道自己离得越远越好,能在美国,就不回国,你们不习惯美国?那正好,可以不再强迫我。 一个人有能力,他的活动空间一定大,他的时间一定值钱。你的孩子将来是大人物,你无法指望你一生病,他就伺候在你床前。这样的孩子,世界显得很小,从美国回家,也就一天的事。遗憾的是,坐井观天的父母,自己的活动空间小,自己的时间不值钱,也以为全世界都该这样,孩子的成长,让他们恐慌。 再过20年,人老了,病了,靠谁照顾?当然是靠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甚至靠机器人,只要你有钱,一点不用担心,技术和市场会解决你的烦恼。一门心思养儿防老,攥着孩子不放,以为一切负担都可交给孩子,到时他无能,天天陪着你,又有什么帮助? 最失败的一点是,向媒体哭诉孩子“不孝”,自己教育投资失败。得到的或是自己成为笑话,或是愚蠢的舆论摧毁自己的孩子。 哪一点好玩?哪一点有益?可是情绪失控的父母管不了那么多,要的就是毁灭。好好记住这对父母做的一切事情,不要重复他们的错误。爱你的孩子,爱他成为一个自由人,他才能回报自由人的爱。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找一个会说话的老婆有多重要
女同事L在我旁边接听男友电话时,脸色突然从晴转阴,语气瞬间从好变差。以前我以为这种情况是两人在吵架,后来我知道这就是他们平时的说话方式。 我有点想不通,在工作中分寸得宜、情商颇高的女友L,在恋爱中,时而铁齿铜牙,时而聒噪埋怨,时而挖苦嘲讽,时而冷战沉默,反正能轻而易举地把话说成肇事现场。几个玩得来的同事没少劝她:话语里的负能量是会相互反弹的。 你铁齿他铜牙,拍拖到处充满争吵;你聒噪他埋怨,双方好感碾为齑粉; 你挖苦他嘲讽,强制拆迁彼此梦想;你冷战他沉默,两人彻底浓情转淡。 堂堂的苏联都能被冷战活生生地拖垮,更何况你俩的感情? 两个人好像在打恶语制成的乒乓球,你一句狠话打过去,他加大力度扣杀回来,如此反复,直到一方接不住后掀桌走人。彼此伤害有什么好玩的?年轻小情侣可能还不明显,我见过不少常年争吵、恶语相向的夫妇,外在状态就是相处关系的告密者:女的脸色蜡黄、皱纹深刻,男的因循苟且,麻木消沉。两个人之间的恶性沟通,势必会加速双方身心灵的折旧。 02 我身边就有一位桃花运很旺的妹子,她有句经典语录:能用说话搞定的事,干嘛要跟自己的身心过不去。深以为然,我也一直觉得,姑娘们要好好说话,尽量少发脾气。 发脾气,就像发行限量版的名牌包,发得越少越有价值越被惦记,天天发的只能是无人问津甚至避之不及的地摊货。有姑娘不服,没听过“懂事遭雷劈,骄纵有人疼”?没错,小作是情趣,大作太伤人。 有妻子反驳,不是说“家是个让人放松的地方”?但是,家绝对不是让人放肆的地方。有女人撇嘴,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不行吗?天哪,你先拿刀子嘴伤人,再用豆腐心伤己,到底是为哪般? 日常相处中,摩擦和碰撞肯定会有,但一旦说出难听的话,事后需要自我反省,究竟是为了发泄自身不满,还是想真正解决问题。如果要发泄情绪,说气话只能被反发泄,负面情绪在你们争执的回合中逐渐增强,造成两败俱伤;如果要解决问题,就该注重沟通方式,把话说到点子上,你大声嚎叫,只会让说服力大打折扣。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异性缘好的姑娘都是说话高手。 03 我毕业去深圳找工作那阵,在叔叔婶婶家小住了一段时间,我叔常跟我说当年如何从众多追求者中追到我婶。婶婶的说话方式让我至今受益。 她一进门,我就感受到她随身喷洒的负氧离子,笑意盈盈,眼波流转,讲话的尾音常以广东地区女生的”喔”结束,说话像做慈善似的让人舒心。婶婶那些真诚到位的夸赞、含情脉脉的撒娇、包裹糖衣的批评、恰逢其时的幽默、有建设性的争执,都列进我的待学课表,其中,我急需恶补的是以下两点: 换词大法》比如,她当面称呼叔叔时,她不会说“你”,而是说“老公你”,显得很亲密;她讲话叔叔摆出一张困惑脸时,她不会说“你听懂了吗”,而是说“我说清了吗”,一点不压迫;叔叔朋友推荐的股票亏钱了,她没说“都怪你朋友”,而是说“我俩看走眼”,一种共进退的义气感迎面扑来。 此外,她还把“买房”说成“拥有共同的家”,把“供养孩子”说成“陪孩子成长”。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多虑了,对语言敏感的我觉得,她这种回避沉重压力、描摹美好蓝图的说话方式让人心生乐观。 预告机制》我目睹过婶婶发过几次脾气,最有借鉴价值的一点就是,她忍不住要发脾气之前,会给身边人以指令明晰的预告。有天,她因工作上的事回家生气,发怒之前直接告知我们要站在她这边,然后开始痛批公司小人,我和叔叔再没眼力劲儿,当下也能异口同声地声援她,五分钟后她就释然了。 有次叔叔惹她生气,她先点明叔叔的哪个行为踩到她的雷区,再直截了当地说“我生气了,你得哄到我开心为止”。我就远远地看着叔叔花式逗她开心,两人很快就冰释前嫌。 多少姑娘,不直接说“站在我这边”而是说“你来评评理”,别人评理时她又发飙;不坦言说“哄我开心”而是说“我没生气”,别人没哄时她又炸毛。如果你生气前说明原因、表达诉求,在乎你的人会体谅包容你,但你无理取闹、乱作一通、以点带面、迁怒亲家人,恐怕会衍生出其它的问题。 婶婶的说话方式潜移默化地配制了弱碱性的家庭氛围,叔叔和婶婶两个人处在一种良性循环里。互相赞美,结果双方都越赞越美。任何口吐恶言都要计件收费,任何惯性夸赞都会甜蜜积分。说话之道决定恋爱质量。 作者简介:梁爽 图来自:pixabay.com
Read more细节出卖了你的教养
前两天来到一家咖啡厅,注意到了两个现象: 有一个中年女性,着装朴素,静静地坐在咖啡厅的角落处喝咖啡。临走之前,她将桌上的杯子,盘子,所有垃圾都归拢,方便服务员收拾和他人就坐后才离开。重点是,咖啡店里是没有要求顾客自己收拾的。 另外一位女性,着装时尚,行为干练,很有一副知性女人的范儿。只见她在桌上垫了一张白纸,然后把电脑搁在桌面,一会儿,她接了个电话,对周边静谧的气氛毫无顾忌,大声地讲了足足将近20分钟,电话结束后,没几分钟她就离开了咖啡厅,但她的座位却是杯盘狼藉。 虽说无可厚非,但前后两者的行为对比起来,实在难以不让人唏嘘。 1. 最有教养的言行,就是不让人难堪。 陈丹青谈及过自己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在大学厕所里,一个仪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是个研究生,非常帅的小伙,立刻跑过来站在我后面大声说: “你是不是陈老师?我是从江西来的,你在江西插过队,我要跟你照个相。” “我当时非常尴尬,因为我正在撒尿。” 然而出了厕所,他早已准备好了照相机,把陈丹青像人质一样一把夹住,不由分说就拍照。 身边太多这样的人了,毫不顾忌他人的感受。与人相处,最基本的礼仪,就是要谈吐举止间不让人感到难堪。 叶淑穗回忆起第一次见周作人的事,对周老的为人大为钦佩。 当时,他们一群朋友按指引来到周作人的家,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 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 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 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 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周作人的这一行为,虽说卖了几个关子,让来访的客人多走了几步路,但这一切,正是一个大家才有的风度。 尊重他人的感受,不让人难堪,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2. 真正的有修养,是不需言说的。 历史学家顾颉刚是一个口吃患者,曾有一次坐火车回乡,路途遥远倍感无聊,便想和邻座的旅客聊天解闷。 刚好邻座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侧身主动和他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 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Read more夫妻之间多说什么话会让彼此更好
婚姻的缔结就像是一种约定关系,一种合作关系,两个人决定要从此生活在一起,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或许爱情并不能维持到你们白头那一天,但是适当的话语能让你们的生活一起走得更远。 “亲爱的,我爱你。” 爱这个字不能随便说,但也不能吝啬。不管你们相处了多久,都不要忘记互相说:我爱你。 “亲爱的,你辛苦了,这些我来做吧,你快去休息。” 互相理解,相互扶持的爱才能走得长远。恋爱和婚姻里都没有谁必须为谁付出,所以为你的爱人分担一点事情,相信对方会更加爱你。 “你真的好棒,果然是我千挑百选的好男(女)人”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渴望被鼓励、被肯定,你的这句话就如同一副强心剂,会让你的爱人充满活力。 “亲爱的,我今天有事,要去……” 两个人的感情一定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所以当你有事外出或无法按时赴约时,一定要提前向对方说明原由,不要等到对方生气了才去解释。 “你的父母(朋友)人真好,我特别喜欢他们。” 肯定他/她身边的人,就是肯定自己,尤其是他/她的父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对待大家的父母和朋友。 “对不起,我错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要吝啬你的道歉,不要太要面子,不然你只会看着对方的背影渐渐消失。 “我们去吃放吧,我们去逛街吧……” 两个人相处要学会用“我们”,而不是“你和我”。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这个词会让人更有集体意识,会时时刻刻提醒你们是一个整体。 “你再这样我就真的生气了,我很不喜欢你这样做。” 爱一个人不是要看他/她有多少优点,而是要看他/她有多少你不能接受的缺点。所以真的爱他/她就要认真告诉他/她你不喜欢的点,然后你们一起改正。千万不要随便什么事就把“分手”和“离婚”挂在嘴边。 生活,因为有了智能手机这个神奇的产物,人类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真诚地沟通变得越来越稀缺、匮乏了,就连夫妻之间,一个在房间,一个在客厅都不再是用声音在传递话语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上的微信了,更别说那些过了新鲜感的夫妻们,躺在床上的时候,估计大多数都是各玩各的手机,曾几何时的夫妻枕边话语,被手机这个产物而彻底地给剥夺了。 如今,夫妻之间一上床便倒头就睡了,要不就是各玩各的手机,玩累把手机扔一边便呼呼大睡而去,哪有什么夫妻枕边语言啊?!不知你们夫妻俩是否也是这样呢? 在这里有必要唤醒下大家的重视了,别把说枕边话的时间再浪费在那手机屏幕上了,别把大好的激情、美好、幸福时光埋葬在那几英寸的屏幕上了,真的很不值得的!我可以很严肃地告诉你,按照我的方式去做,把你睡前躺在床上玩手机的那些虚度时间,花在夫妻枕边语上,你的婚姻幸福感指数一定会节节攀升!那些感情好的夫妻们,一定少不了每晚对对方枕边话的关怀和问候,在我看来经常性地说枕边话的夫妻们有3大好处。 比如: 一、那些常说枕边话语的夫妻们,因为有了彼此温柔话语的安慰和陪伴,他们内心里会觉得很温馨和温暖,整个身心都会处于轻松、舒适的感觉,这将大大利于、提升彼此的睡眠更有质量,可以在心理上缓解彼此的压力,减少失眠的现象。 二、常言道:“夫妻间床头吵架床尾和,”这句话意思也可以这样去理解,“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矛盾地发生,吵架也就在所难免了,那么白天吵架、闹矛盾了,晚上主动和对方说说枕边话,顿时你们之间的矛盾也就化解了,这一招真的很灵”。 三、经常说枕边话的夫妻们,他们的夫妻生活会更加地幸福、和谐而又美满。枕边话最大的特性就是:它能在人本来就放松的状态下,直至人的心灵,而心灵又是人最软弱的一块地方了,触及之处都是柔弱、妥协。 所以,大家千万别小觑夫妻枕边语言的作用啊!这些作用,都是因为夫妻之间彼此的一个习惯、一个量的积累,然后再到质的改变过程,它又是潜移默化地在改善着你们夫妻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夫妻枕边语是夫妻之间感情的润滑剂,这样说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吧?
Read more夫妻吵架怎么办 妙招让夫妻越吵越好
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之间吵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吵架归吵架,若是一直吵便会伤了和气,甚至还会危及夫妻的感情,那么夫妻吵架应该怎么办? 用孩子传达想法 如果有孩子就更好办了,夫妻冷战时期都不想先说话,都碍着脸面,这时可以让孩子传达彼此的关切,比如妈妈让孩子告诉爸爸,洗好的衬衣放在哪里哪里;爸爸让孩子告诉妈妈,新买的衣服放在XX厨子里。这样夫妻之间的冷战会很快结束。 如果感情基础够深,可以双方分开一段时间 多给彼此一些空间,夫妻冷战时期可以暂时分开一会儿,彼此可以静一静,当想念对方了,就到了和好的时候了,这就是顺其自然的解决办法。当然是指冷战持续时间短的情况。 一定不要恶言相向 冷战时要避免情绪激化,就要少说话,最好不说话,以免出口伤人。这期间两人都非常敏感,一旦恶语相向很容易出乱子。 吵完懂反省 如果吵完架,你觉得他简直是你这辈子最大的仇人,你们可能不太合适,如果吵完后你发现,原来对方对这件事很在乎,对方也会觉得,原来有些话还是要说出来比较好,你才会理解,这种吵架可以让人越吵越亲密,关系也更加稳定,你们是合适的结婚对象。 如果有一方要求道歉你也做了,这就代表你们找到了一个和睦相处的模式,当然这个模式并不代表每次都是这方道歉,如果100次都是一个人在道歉,只能说明另一个人缺乏爱人的能力。 在生活中,夫妻之间为了避免吵架,这些话千万不要说。 要相信老公的方向感 出发去不熟悉的地方,不小心迷路了,这个时候老婆却说:“不是往这里走?”这是在执意男人的能力,如果他正在好好找路,你却在旁边数落他,透露出不信任的感觉,他就会受不了,这就是吵架的源头。 要支持老婆的厨艺 老婆在家里辛辛苦苦做了一顿饭菜,老公却说:“我真的不想吃这个东西,不好吃。”这是往你老婆身上泼凉水,男人又男人的尊严,女人又女人的面子,所以要鼓励并支持自己的老婆。 要在乎对方的感受 在你说出:“什么叫我从来都不在乎你的感受?”这句话,男人绝对会抓狂,这是在否认他的一切,什么女人不要这么狠,其实只要说出:“亲爱的,我现在不开心,我需要你了解我的感受,最好能安慰我。”不要跟男人硬碰硬。 不要质问对方 老公冷冰冰的说出一句:“你上哪儿去了?”,让老婆回家洋溢的心情瞬间消失,这个时候老婆就说出:“我去哪里要你管吗?”,不要怪老婆这样回答,这个话语就是怀疑和质问,所以你要加上一句“老婆,我好担心你”,这样才不会激发矛盾
Read more婚姻里,男人最怕没有安全感
众所周知,女人最需要安全感,但实际上,安全感并非女人的专利,面对婚姻,男人也需要安全感。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男人心中的安全感。 其实,婚姻里,男人最怕没有安全感。 就像很多男人认为“太漂亮的女人不适合结婚”;他们不喜欢妻子是“女强人”;当妻子在外穿着暴露时,他们也会感到介怀。 在这些表面的“安全感”背后,隐藏着男人最深层的安全感需求。 01 婚姻里,男人所需要的安全感 1.男人需要妻子的忠诚 所谓“太漂亮的女人不适合结婚”,其实透露出的是男人对自己的不自信,认为“太漂亮的女人”可能会看上比自己更优秀的男人。 此外,他们担心“漂亮的女人”具有更高的被勾搭或被骚扰的风险。就像潘金莲红杏出墙,问题究竟在武大郎、西门庆,还是潘金莲?也许每个人男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男人对“戴绿帽”的痛恨和担忧,其实有着进化层面的意义。进化心理学认为,在短期择偶中,男性更注重女性的外貌,而在长期择偶中,为了保证基因的复制,男性更注重配偶的贞洁。 妻子的忠诚,是男人安全感最基本的保障。 2.男人需要妻子在家庭与事业上的支持 出于生殖繁衍的本能,男人会看重家庭的构建。心理学研究认为,中年之前,男性较女性有更强烈的成就需求,较重视事业的发展。 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发展,是男人的终极追求。现代男人面临着更严峻的生存与竞争的压力,“三十而立”的锚定思想,进一步影响着男人的择偶行为。因此,面对婚姻时,男人会考虑到妻子能否对自己的家庭、事业有所支持。 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是男人安全感的重要支持。 3.男人需要在妻子面前的价值感 人的价值会通过在关系中的被需要得以彰显,婚姻中也不例外。男人需要通过被伴侣的“需要”来感知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的价值需求。 每个男人都渴望被女人所尊重、需要、肯定、认可、赞扬、崇拜及仰慕,这也是大多数男人不喜欢“女强人”的原因,因为女人一旦过于独立、过于强大,几乎可以不再依赖于男人,此时,男人的存在感、价值感、成就感必定是缺失的。 电影《港囧》中,“倒插门”的徐来在妻子蔡菠的家族企业中工作,远离自己艺术设计的梦想,忍受着蔡家人的冷嘲热讽,一方面他觉得蔡菠精明能干,撑起了整个家庭,另一方面觉得蔡菠是“自己理想的敌人”,压抑了20年后,终于发出了怒吼“把大饼压成肉包子,我会有成就感吗?” 在妻子面前的价值感,是男人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02 婚姻里,安全感是相辅相成的 既然安全感对男人很重要,那么,又该如何获得呢? 安全感的获取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内部获取,自己给予自己;二是从外面获取。婚姻里,男人的安全感看似都与妻子息息相关,但归根到底,彼此的安全感是相辅相成的。 婚姻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维护,渴求在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彼此需要为这段关系注入足够的营养,相互滋养。物理学上认为,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婚姻里的安全感,亦是如此。因此,男人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感,前提是为妻子、为婚姻注入足够的安全感。
Read more老师希望家长们了解的五件事
本周,在“家长—教师研讨会”上,我调转了谈话方向,向“教师”这半边与会者提供了一些空间。我问老师们,“你想让学生们的家长知道什么事情?”以下五点反复出现在答案中。 1. 孩子能做的事情远比你以为的要多。虽然有那么多与之相悖的证据,但你的孩子确实不需要你帮忙系鞋带、拉拉链、削铅笔、理书包和午餐盒,以及每天无数件他们指望着你来出手相助的事情。 可以听听幼儿园老师的一些建议。如果你觉得孩子们磨磨蹭蹭出一次门要费半天劲,试想一下,每天六次,老师们得把20个孩子领出教室大门。小学老师是委派任务的高手,这样一来,擅长系鞋带的孩子就成为其他小朋友们的“系鞋带专家”,而掌握了拉拉链技能的孩子可以得到“拉链帮手”的光荣使命,在你还没要求孩子学会“自立”前,班上所有小学生都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拉拉链、戴手套。下次,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说,他有什么事情不会做,别急着出手,先等一等。 2. 不断给孩子反馈是不健康的。如果你的孩子每次涂鸦、作业碰到问题或者画完画,都需要得到你的认可,那也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培养孩子们建立自己内在的认可标准和诚实的自我评价,这一点十分关键,因为随着他们一点点长大,面临艰难险阻,他们需要有能力从自己身上获取力量与认可。要是做不到的话,他们在碰到肤浅的外界评价时将会更加容易受到影响,这些评价有可能是同伴压力,也有可能是霸凌和社交竞争。你得帮他们戒掉对你的反馈的依赖,当孩子们问“妈妈,我这幅画画得好吗?”或者“爸爸,我做得棒不棒呀?”时,你要把问题调过头来,问他们对自己做的成果感觉如何。 3. 如果你答应,不把孩子说的关于在学校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当真,我们也答应你,不会把孩子说的所有家务事都当真。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分享的故事,并不能准确代表家中的真实情况。比方说,我家姨甥曾跟全班小朋友说,家里来了个机器人,把妈妈的“羞羞部位”给切除了,他的老师明智地对此表示怀疑。相应的,如果你的孩子回到家,说老师因为他的考试成绩太低,在全班同学面前冲着他大吼大叫,在你有机会跟老师把事情问清楚前,最好先假设这位老师是无辜的。 4. 孩子在学习和行为上,参照的都是你的行动,而不是说教。你是子女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仿效的是你的行动,而非语言。如果你告诉孩子,一边跟人讲话一边发短信不礼貌,可当你假装听他讲起自己这一天的学校生活,却在继续看着邮件时,你等于是在强化本想去纠正的行为,从而教会他不要相信家长的教导和主张。 同样的,如果你想在家中倡导某种行为,比如热爱读书,也得言传身教。追寻新的知识,新的体验;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某样新的东西。正如S.Q.老师在邮件中写到的那样:“塑造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于学习内在的愉悦。而且不要仅限于学习书本知识,而要了解各种感兴趣的知识(怎样清洁火花塞,用木工车床最适宜做哪一类的木工活,听听神曲《狐狸叫》)。要向孩子显示自己对学习的热情,你自己就得读书、思考、说出心中的疑惑。” 5. 教会孩子,犯错并非软弱的表现,而是成长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孩子们看到你失败的样子,承认你犯了错,并且跟他们开诚布公地探讨你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了什么。正如K.M.老师在邮件中所写:“失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在失败后做了些什么,这才至为关键。如果在孩子每次失败后,你都越俎代庖,他们就没法学会该如何走出第一步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