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 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自己床上摸索,便生硬的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间好好呆著,别到处乱跑。』 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个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 儿子脸色很臭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 晚上12点,老母亲便从七楼跳下自杀了。 于丹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儿女有钱了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 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 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 於是《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准。 就是说,经常对父母微笑,经常敬重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每天认认真真看著母亲的眼睛,跟母亲交谈几分钟——不嫌弃,不抱怨,想对母亲发脾气时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她们就会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好脸色不用花钱去买,不用向谁去借,也不用交学费去学,更不需要什么力气。 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每天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关键是心怀感恩之情,多想想长辈们的付出和哺育之恩。 真心爱父母,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 图/wallcoo.net
Read more越懒的女人,越幸福?
女人越懒越幸福?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偷个懒,不必把家务都揽到自己身上,让孩子学会独立,让老公帮忙分担,女人也能更轻松、幸福! 会偷懒的妈妈,孩子更能独立 换个角度去想,带孩子可以不用那么累! 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妈妈们都不需要再插手帮忙。房间乱了,让他自己收拾;要买什么东西,让他自己思考;收拾书包,让他自己准备学习用具。事后别忘了称赞一下小家伙,让他体会劳动最光荣的感觉! 妈妈太勤劳,孩子就会有依赖和被动性。一个成功的“偷懒”妈妈,并不是说对孩子全然不管。而是能明白,“身懒但心不懒”,爱孩子并不是为他包办一切,而是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和独立思考。 会偷懒的妻子,丈夫更懂得勤劳 同事小刘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每天上班朝九晚五,回去还得做饭。先生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躺就是休息。不久,夫妻俩就吵了一架,原因竟是小刘责怪丈夫不会用洗衣机,而丈夫却说平时都没碰过,当然不会用。听着是有点不必要,可是人家挺当回事儿的。 其实女人偷点懒很容易。别说老公做饭不好吃,好厨子都是练出来的;也别说你叫不动他,俯下身来撒撒娇,是个男人都心软。再好好赞扬一番,让他忙碌并快乐着。久而久之,这个甩手大爷体会了老婆的辛劳,也享受了爱人的称赞,自会在家事忙碌时主动分担,变得越来越善解人意。 会偷懒的女人,更会疼自己 聪明的女人,在婚姻里应是个统筹全局的将军。因为她明白,一味的付出成为了习惯时,家人就会觉得你的照顾是理所应该的。她不会让自己成为不知疲倦的工作机器,更不会成为喋喋不休的黄脸婆。工作淹没不了她,生活更不能打败她。在家里偷点懒,耍点滑,日子从来都不是紧张兮兮的。因为女人只有懂得了爱自己,才会得到孩子和丈夫更多的爱。偷懒不是邋遢,只是很多事情随心所欲,不难为自己。 会偷懒的女人,生活更美好 会偷懒的女人,懒得计较人情往来,懒得跟孩子老公生气,懒得去纠结生活中的小问题。这样的女人,看似懒,其实是一种大智慧。她们计较的少,得到的多,生活知足和乐。 让自己做回那个娇俏可爱的懒女人,将繁琐放回到家庭里,少点抱怨,少点唠叨。当你得到老公的照顾,得到孩子的帮忙,欣慰的你肯定是面带微笑的。都说女人是家庭气氛的主宰,这样轻松愉悦的心情,远比忍辱负重的黄脸婆更讨人喜欢。 一个聪明的女人,是会生活的懒女人。能把握好分寸,能让家人享受家庭生活,也能拥有自己轻松愉悦的空间,保持女人最自信的风貌。你只要学会适时偷点懒,就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懒女人。 图/wallcoo.net
Read more父母,怎么能要求孩子是完美的
我们常常希望周围的人个个喜欢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样样顺自己的心意。因此,在无意中便会提高对他人的期待,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对待孩子也是如此,总希望他能够按照我们的方式成长,少一些教育的挑战,多一些成功的荣耀。我们总想要一个完美的孩子,却未曾想过自己的不完美。我们也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做事拖拉,不会自我管理,在很多事情上能力有限,有时会有不劳而获的心理…… 我们自己都没法成为完美的父母,怎么能要求孩子是完美的?当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这一点后,我在孩子做的不够好的时候,总是跟他说:“没事,人不是完美的。”我相信孩子们想听到的是父母鼓励的话,而不是责备或讽刺的话。 人不是完美的,并不是告诉孩子我们可以随意犯错,可以不思进取,不求改变。而是让孩子肯去原谅自己,也肯去原谅他人,让孩子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这样,孩子也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分享者:爱心树 (一起微课堂微信群) 图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送给所有父母
“我钦佩一种父母, 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 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 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 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 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 又不能让孩子觉的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 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 终于听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 不求孩子完美, 不用替我争脸, 更不用帮我养老。 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 让父母有机会与他/她同行一段… 换个方式去爱孩子! 只要他/她健康,快乐,足矣…… 与所有父母共勉。 图/wallcoo.net
Read more女人要想让老公爱你,就为难他
女儿晚上回家说我们家里缺了一种味道,我说是么味道,她说您都没有感觉吗?是妈妈的味道,今后再不让妈妈出去了。 说实在的,老婆走了一晚,晚上我都睡得不安生。早上,要早早起来送孩子上学,没有老婆送,还要担心她路上的安全,还要赶着回单位上班打卡。 老婆不在家这两天单位搞活动,晚上要熬到八九点多才能把许多事做完,还有安排孩子晚上作业检查,不会的要认真辅导。以前老婆在时可以边训讫边指导,现在老婆不在家,只能平和的指导她,女儿也不像她妈妈在家时的大大列列,认真地听着,因为老婆不在家,女儿乖巧了很多,也不敢要这要那,更不敢拖三拖四了,因为时间太紧张——从女儿同学家接到她已经九点多了,到家虽然三五百米,女儿要打的,我说走回去,她虽然不同意也不敢反对。 到家时她说,累死了,跟爸爸走路像兔子,跑这么快呀,像比赛一样,太累了,摸着一头汗说“爸爸,你为什么跑这么快呀?累死我了! 我跑这么快是习惯,走这么快因为我们时间太紧张,马上十点了,到家还要洗澡,还要做作业,还要检查作业,做完作业几点了?她说,我要和妈妈打个电话,我说好吧。 平时女儿11点才做完作业,这天已经10:40了,女儿已经做完作业,老婆说,比平时还早了一些。洗澡时女儿说她今天不洗头了,我说,不管自己做主?平时女儿刷完牙是不肯睡觉的,这一天,女儿躺到床上便呼呼大睡。看着女儿,我却睡不着了,因为想着第二天单位的工作,又想着孩子的接送。不发愁才怪呢?四点多就自然醒了过来,嗓子有些疼,起床喝杯温开水,以前,我会让老婆帮助,她就会起来倒水端过来,老婆不在家对比中才有这个感觉,看着呼呼大睡的孩子。 心想,老婆在家多好啊!不用接送女儿啊,可以不管孩子洗没洗澡,可以不管作业做没做,可以不用担心路上的安全。六点半闹钟把女儿叫醒了,她自己忙乱起来,平时都是老婆帮她搭的小辫子,今天只能自己打了,指望我也没有用的,我不会,女儿知道指望不了我的,衣服找不到了,女儿只能冲我小声说,爸爸,请把灯打开,我要到柜子里找衣服,女儿虽然带有些小生气,但很无奈,只能自己找了。到了门口,突然想起,爸爸钥匙给我,我忘记戴红领巾,只能自己解决。妈妈在家可不是这样,她会冲老婆大叫:“妈妈,我的衣服,妈妈,我的红领巾!妈妈……” 走下一楼,女儿就要自己去上学了,也是她今年第一次自己去上学,与她分别时,女儿抱了抱我,说爸爸再见,晚上我妈妈就来接我了!那种感觉,哎! 我也终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哇,不用再管孩子了——幸福感马上涌上心头,以前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不由得感概,原来人家说的是对的,女人要想让老公爱你,多难为难为男人,到手太容易的事,谁都不珍惜的!生活如此,轻易与你上床的男人不会爱你的! 文/阅读时间作者·肖金 图/pixabay.com
Read more有多少家庭,一边忙着闹离婚,一边忙着生二胎?
朋友圈又有人生二胎了。 她把孩子照片上载到网上,是个小男孩,眯着眼睛很可爱,但在这些照片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孩子的父亲。 因为他们早就分居了。 丈夫在外面有了女人,她不是不知道,前两年吵得厉害,差点打到派出所去。 后来吵不动了,就各过各的日子,心照不宣似的,她不过问他在外面的事,他呢,每周依然回家两次,还会给妻子孩子生活费。 她不愿意离婚,这是朋友圈公开的秘密,因为她始终放不下那个男人,再者,她也没钱。 可是,这个突如其来的二胎,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一个女人,怎么会愿意跟这样的丈夫,生下第二个孩子? 或许她自有她的打算,但在我看来,这却是对小生命极大的不负责。 其实这种事挺常见的。 我认识一个女人,跟丈夫早没感情了,倒不是出轨,而是被生活琐事磨的。 丈夫是个甩手掌柜,不靠谱到什么程度呢? 她跟我们讲过一个细节,怀第一个孩子时,她曾摔过一次跤,萝大的肚子撞到地板上,登时吓得她一身冷汗。 丈夫呢,抬了抬眼皮,见她已经自己爬了起来,就接着玩游戏了。 结婚三年,他们吵得就差没掀房顶了,中途闹过几百次离婚,甚至还找了离婚律师。可是,就在最近,她突然跟我们说:“我想再生一个孩子。” 满座的人惊得下巴都掉了。 我们问她:“但你不是天天要跟老公离婚吗?” 她尴尬地笑了笑说:“我问过律师了,我们这种情况离婚,孩子多半会判给他,如果有两个孩子就不同了,我总能争取到一个孩子的抚养权吧!” 这逆天的逻辑,叹为观止。 有多少家庭,一边忙着闹离婚,一边忙着生二胎?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想过,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曾有读者告诉我,她不仅恐婚,还有些厌男,因为她极度憎恨自己的父亲。从她记事起,家里就永远是战火弥漫。 父亲打母亲,把她拽到走廊上,扒掉她的上衣,骂她是个不要脸的贱货,还叫左右邻居来看。 她永远记得那一幕,母亲像个沾满血污的玩偶,绝望地,毫无生机地耷拉着头,任由眼前的男人抽她的耳光,用侮辱性的言语羞辱她。 这样的故事,在她家直播了十几年。 起初,妈妈不愿离婚,是因为有她。
Read more“中国式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相信,中国妈妈爱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操心–即使为孩子把心操碎了,她们也毫无怨言。 沙拉原来也是这样。她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后来,沙拉离婚了,带着三个孩子移居以色列。初到以色列时,沙拉靠卖春卷来维持全家的生活。 那时的沙拉还是习惯地按照中国式妈妈的思路来想问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于是,她每天送孩子们去读书,然后自己开始做春卷、卖春卷。当孩子们回家后,她又一个人忙着做饭,孩子们则围在暖洋洋的火炉旁等着妈妈把饭菜端上桌……她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只有能考上大学就行。 这样的情形维持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位邻居大婶看不惯了。有一天,她过来对沙拉的大儿子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这位大婶又不满地对沙拉喊道:“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自己想怎么溺爱就怎么溺爱。你这样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沙拉后来发现,在以色列家庭里,孩子无一例外都要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是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艰苦生活。于是,沙拉诚恳地接受了这位邻居大婶的意见。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她以有偿的方式让孩子们帮忙卖春卷,卖掉一个春卷可以提成20%,而孩子们正是在卖春卷的过程中学会了和陌生人打交道。沙拉还画了一张值日表,挂在家里的墙上,值日表上规定了谁哪天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经过“家庭会议”,大家一致决定设立“值班家长”,并且规定了“值班家长”的任务。 沙拉的大儿子担任“值班家长”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拖好了地板,并就近买来了面包当早餐,还宣布当天的晚餐是炒白菜和煲一个汤。因为三个孩子轮流值日,所以每周日的早晨,沙拉都可以睡个懒觉,而当天负责值日的孩子会到冰箱里取出酸奶、面包,再煎个鸡蛋,然后把早餐摆好。 宠爱孩子人人都会,甚至连母鸡也会,可是,学会这样“狠心”地去爱孩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如今,沙拉的两个儿子都成了成功的钻石经销商。 沙拉在她写的一本书里这样总结犹太妈妈教育孩子的秘诀:“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图/wallcoo.net
Read more婚姻已经很难,就别再“窝里斗”了
好夫妻相互支持和滋养,与日俱增的情分,是化解生活烦乱的温柔力量。 前段时间,我朋友圈被这样一张图刷屏了。 说是有一对夫妻,把豪车开回家没几天,妻子开车时一不小心将车撞上消防栓,导致翻车。 确定双方都没事后,丈夫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和妻子合影! 因为他觉得:和老伴一生经历的所有糗事,都要记录下来留作纪念。这事可以让他们笑一年,也能让他们回味很久很久。 没法求证这事儿的真假,但如果此事为真,那我真是想为这对夫妻点赞。 换成其他夫妻,可能妻子或丈夫不小心摔碎一只碗,两个人都有可能大干一场。 因为生活中这样的夫妻、情侣太常见了。 ******** 我一个男性朋友,以前就谈过这样一个女朋友。 两个人一起开车出去玩,他不小心走错了路,她就开始抱怨、指责个不停,一会儿说他是不是眼瞎了,一会儿说他是不是故意的。 两个人兜兜转转终于到达目的地,但他的好心情也被破坏殆尽。 她生病,他做饭给她吃,但菜炒好了以后才发现电饭煲忘记插电了,没米饭吃。 她一听,又开始了抱怨模式:这怎么能忘记呢?你是不是故意的?我就知道你不在乎我!我都生病了你还这样对我! 平日里,她对他很好,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她也不是不懂得他的好,只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只要觉得某件事情让她不爽了,就立马要把这种不爽的情绪发泄出来,并且认为自己这样才叫“真性情”。 和她在一起久了,他很累,后来他提出了分手,并很快找了一个女朋友。 见到他新女友的照片,她崩溃了,还闹过一次自杀。 她歇斯底里地质问他:“论长相,论身材,论学历,论家庭条件,她哪点比我好?” 他当时没回答她,只是在事后跟我讲起他选择现任妻子的理由时,跟我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开车时走错路,她从来不抱怨,只安慰我说,就当我们多看一段路的风景好了。我做饭要是忘记了开电饭煲,她就跟我一起煮面条……我们之间出现任何矛盾,她都会选择跟我一起面对,而不是攻击我、指责我、抱怨我、跟我搞内讧,不会白白把时间精力花来吵架而不是解决问题。” 我心想:相比前女友,他的妻子的确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可以心平气和地解决吧? 开车走错路,这才多大点事儿? 别人也不是故意的,而且现在事已至此,抱怨、指责有什么用,还不如静下心来解决问题,要么打114询问路线(那会儿手机导航还不流行),要么下车找人问路,总是能把问题解决的。 做好菜才发现忘记煮饭了,这又能耽误什么?少吃一顿饭又不会饿死,何况叫外卖、煮面条等等都是替代选择项,不至于要为这点屁大的事儿把所有人的心情都搞得很糟糕。
Read more母亲的智慧
年幼时期,职业为药厂业务员的父亲,每次出门就是环岛式的出差,跑遍各地医院诊所;拿着皮箱、公事包踏出家门之后,得一、两个月才会再见到他。 母亲在父亲出差期间,一个人带我们五个小孩。我曾问母亲是怎么撑过来的,五个孩子一吵闹起来,可不是普通人可以招架。母亲说:「有时候自己偷偷躲在棉被里哭,尤其你们感冒生病的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要生这么多个?但你爸出差时,有你们陪我也很好。」话虽如此,一个人带五个孩子,还是需要一点技巧的,尤其在不用上学的周末假日。 母子的顶楼秘密花园 母亲在周末时,会上顶楼晒棉被,但是将五个小孩摆在家里实在不放心,该怎么拐我们上顶楼呢?母亲总有她奇妙的办法。一开始母亲跟我们说,顶楼有个小公园,有蝴蝶跟树可以看。但事实上,那仅是几株盆栽及偶尔飞来采蜜的蝴蝶,因此这方法只能使用一次。母亲需要想更多不同的方法,好将我们一起带上顶楼。 有一次父亲出差回来,带回了一台胶卷型放映机,当机器卷动的时候,居然会在墙壁上变出《白雪公主》的卡通耶。放映机的出现,让五个孩子难得的专注跟安静,迪士尼公主系列故事,令我们深深着迷。但放映机只有父亲会操作,所以我们只能引颈期盼父亲快点出差回来。现在想想,这或许是身为父亲的一点小心机,因长期出差与孩子有点疏离,放了这么一台魔法放映机,让孩子对父亲的出现充满了深切的期盼。 在一个父亲出差的假日,趁着阳光正好,母亲想把在赖床的、玩办家家酒的五个孩子带上顶楼去晒棉被,但无论她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引起我们的兴趣,直到母亲突发奇想地说:「好吧!你们想知道白雪公主跟小矮人住在哪里吗?」这句话让赖床的我瞬间弹起,大家都围了上去,想要知道这个秘密,毕竟要父亲回家才能与白雪公主再次相遇,那等待真是漫长到令人焦虑啊!妈妈放下了她手中塞满棉被的篮子,小小声地对我们说:「其实白雪公主跟小矮人们,就住在顶楼。」五个小毛头不再需要催促,马上换好衣服,帮妈妈拎起衣物篮,一群人迫不及待地往顶楼冲。 以创意引导孩子做家事 顶楼的门锁一开启,母亲随即优雅地晾着衣物与棉被,我们则是分不同方向去找寻传说中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阳光温暖的晒在我们身上,时间一久炙热难耐,偶尔吹来的微风显得格外善解人意。我们几乎确认过每片墙、每个转角、每个水渍产生出的可疑图案,讨论并且分析,那可能是小矮人的脚印,还有白雪公主遗落的锅具。直到母亲将所有衣物在晒衣绳上定位,才转身喊我们回家。 「但是,还没有找到白雪公主和小矮人耶!」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觉得待在顶楼时间太短。我们皱眉忧虑,母亲却神态自若,没有笑场也没有戳破,缓缓拿起篮子,打开门转身说:「走吧!你们那么多人在这边大声嚷嚷,白雪公主跟小白兔、小矮人,一定吓到躲起来了!」瞬间我们都安静了,觉得自己实在太莽撞。 母亲拉起弟弟的手说:「走吧,晚一点再带你们上来一次,这次一定要小声地说话,轻轻地走路,应该是有机会看到他们。」就这么着,五个孩子乖乖跟母亲回家,并且非常期待傍晚的来临,期待再度拿起衣物篮跟母亲一起上顶楼,将晒了一天,充满阳光气味的被子与衣物扛回家。只因为想在传说中白雪公主真正的家─顶楼,跟他们来场「相遇」。 一个人要照顾五个小孩,真是不容易呀!母亲拥有乐观与智慧,带我们在充满童趣幻想当中,创造许多生活乐趣和儿时精采回忆。 那天晚上父亲出差回来,指着放映机说:「白雪公主是从放映机里播放出来,投射在墙上的。」父亲细心地解说,而母亲则开始思考另外的方法,来让这五个孩子一起帮忙做家事。 作者: 余秀芷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把孩子关进笼子,是最蠢的父母
前同事伊伊,美编,特本分一姑娘,眼光品位超好,设计水平一流。去年她告诉我,单位运营不好,快吃不上饭了。我说一把好手艺傍身,还愁没饭吃么,大不了另谋高就。她忧伤摇头,说还能去哪儿呢,现在用人单位多挑啊。很巧,不久后正好有个做HR的哥们发朋友圈,说公司想做新媒体,需要优秀美编一枚,待遇优渥,求推荐。我立刻给他推荐了伊伊,并客观公正地美言了一番。他表示十分期待。于是我去找伊伊报喜。本以为能促成件好事,不想,她拒绝了。理由有点奇怪:公司太好薪水太高,怕干不了。我说肯定行,她说肯定不行。拉了半天锯,我看出她确实迈不出这步,只好作罢。 前几天伊伊生病,我去探望。碰巧她老妈和儿子豆豆都在。老太太和伊伊一样,特别本分,举手投足都透着一种谨小慎微。豆豆撕纸片玩,她一把抢过来:“别撕别撕,弄一地。” 豆豆要帮妈妈拿药片,她立刻制止:“不行不行,别都洒出来。” 伊伊说想送豆豆去学钢琴,她反对:“豆豆不是那块料,多余浪费时间浪费钱。钢琴那么贵,学会了能怎么样?咱这种家庭别想那些事。” 我看着这个老太太,忽然明白了伊伊为什么那么害怕换一家好公司。她一定也是在 “不行不行” “不要不要” “你不是那块料” 的养育方式里长大的。所以面对机会,她不敢尝试,不愿冒险,不相信自己能行。骨子里的不自信,拉住了她,使她无法往更好的地方去。 这很像马戏团里的大象。据说,为了防止大象跑掉,驯兽师要把大象拴住。而不管多高多壮的大象,都只要用细绳系在它的前腿,随便栓在小树或栅栏就可以,不用锁链,无需牢笼,大象就不会跑。因为在大象还是小象时,就是这么被拴住的,而小象力气小,屡次挣扎也无法逃脱,无数次努力又无数次失败后,小象就认了命,不再做无谓挣扎。到它长大后,力气翻了上百倍,可以轻而易举摆脱禁锢,它也依然受制于这根细绳这棵小树,从不尝试挣脱,也就永远跑不掉。人也如此。 如果一个人在年幼时,经历了足够多的打压、否定,积攒了足够多的失败、绝望,他一定会变成一个怯懦保守、裹足不前的人。心理学上,这叫 “习得性无助” ——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导致对现实无望,不再努力,听天由命。而这种无望,往往是父母给的。就像伊伊。她生活在一个谨小慎微的家庭,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合不合理的尝试,都一律被制止打压。于是她变成了一个安分守己的乖乖女,就像被细绳拴住的大象,明明对现实不满,明明有能力改变,但是她不相信 “我可以”,所以苦闷地困在原地,听天由命。很大程度上,是她父母的失败教育导致了她的悲剧,而很有可能,她的儿子也要重复她的悲剧。 多可怕。其实孩子天生都是积极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他撕纸片,他把水盆掀翻,他去地下室探险,他大声唱歌随性跳舞,他自己组装玩具车,他梦想着环游世界……而如果在他探索世界和证明自己的时候,你总是说 “哎呀不行” “哎呀你做不到” “哎呀我们家这么穷,别做梦了”,这一次次否定和制止,一定会使他渐渐丧失尝试的欲望,变成一个悲观消极,充满无力感的人。 他所想象的世界,全是风险,全是障碍,全是强大的对手,全是不可以和做不到。他对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成功的希望。于是他不再指望自己能成功,就算那成功唾手可得。他看起来很乖,不做非分之事,没有非分之想。你以为自己很成功。但事实上,你已经用绝望碾碎了他的意志,用细绳把他栓在了小树上,他一生都无法挣脱。而你可能一生都不会知道。为人父母是个技术活,真的别以为把孩子养得听话懂事就一百分了,那些乖乖听话的小孩,很可能已经被你关进了无形的笼子,不可逆转,无法解脱。人本来就会自我设限,天生就自带一个笼子,聪明的父母,应该懂得帮孩子打开笼子,让他释放能量,而不是帮他锁紧,并加罩一层。 我表姐是很逗逼的人。她儿子从小性格懦弱,被小朋友欺负从不敢反抗。我有次去她家,正碰上她在跟儿子玩 “抢玩具” 的游戏——她让儿子拿着玩具,她去抢,如果儿子说 “是我的!”,她就立刻还给儿子。如果儿子声音足够大,她就 “吓” 得一屁股坐地上,哆哆嗦嗦地说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