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公出门,妳是女王还是女佣?

有一次轻旅行,我停好车,刚要下车时,远远就看到一个女人,她身上背了个小baby,左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右手还提了约四、五包的东西,整个人看起来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披头散发手忙脚乱的,鼻梁上的眼镜还一直快掉下来。 而那个应该是她老公的男子,戴了副墨镜,穿着POLO上衣、短裤和夹脚拖,嘴里还叼着一根烟,背了一个黑色斜背包,带着土财主般的架势,一派轻松地走在前头。要不是听到小女孩叫女人「妈妈,爸爸走好快。」,我本来以为她是个帮佣。 中午在餐厅用餐时,刚好瞄到正前方有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年幼的小孩在用餐,但就我眼前所见或许应该说,「是老公正在用餐」。 因为我看着做老婆的,一下子跑去向店家借热水,说要泡奶;一下又跑去将到处乱跑的大儿子,抓回到椅子上,叫他乖乖吃饭。看着她一边喂小的喝奶,一边盯着大的吃饭,那模样说多忙就有多忙,服务生稍早送上的餐点,摆在桌上完全没动过,连一坐定就送上桌的白开水,也只能静静地摆在那里。 而老公呢?完全无视老婆跟小孩的存在,边玩手机,边吃着咖喱饭,看起来多自在、多轻松,根本已经到了「人机合一」的境界 。 等我们离开景点,走向停车场正准备开车时,有一辆车停在我行走的路线上,还没来得及反应,只见一个女人开门下车,但关门却是用脚踹的,因为她双手抱了一个小婴儿,手臂上还挂着一个装有婴儿用品的手提袋(看起来颇有份量)。 而她老公则是直接走到大树下,点着烟,准备吞云吐雾 。 一整天下来,观察到了三个不同家庭的女人,心里感触许多。 前面三个故事,也许有人觉得,说不定人家太太自己欢喜做甘愿受,自己喜欢这样的。那请问你会喜欢吗?你会喜欢自己的另一半,连一滴点的互相,都不愿给吗? 故事一,女人当然可以身上背着婴儿,手上在牵着女孩,这我绝对同意,因为很多妈妈都会这样,但戴墨镜的大哥能否帮忙拿一下那四五包的东西,别急着走? 故事二,爸爸一整天开车这辛苦,当然能优先吃饭补足体力,但吃完能否先放下手机,帮妈妈顾一下小孩,因为妈妈也还没吃。 故事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我以前也有烟瘾,来一根回个神是一定要的,但先帮老婆拿个东西关个车门,再抽也不迟。你先帮你老婆用好她的事,事后你要抽个三根、四根,也没人赶你。 至于今天出门是谁拿行李、谁顾小孩,谁要负责拿重物或是小东西等,这就是夫妻分配跟认知上的问题,每个家庭不同,只要协调好并没有什么一定要,女生顾小孩男生就是拿行李才是对的, 但就是不能【全都交给另一半来做。 】 故事四,今天要是所有东西都在我老公身上,他当然OK。但要是连女儿都还要他顾着、牵着,然后他老婆我整天完全处在自己的世界,好像没老公、小孩一样的自顾自的吃饭玩乐,外加用仰角四十五度自拍PO文说:「今天太阳热热,心情好好。」你娘啦,妳心情好好,你北心情就不好咧。 这样你(妳)们懂了吗?不要【全都交给另一半来做】 最后,离开的时候,有个爸爸身前背着一个小婴儿,后面背着一个妈妈包,左手拿着提袋,右手牵着看得出即将临盆的太太,这画面只有让我觉得一个字,帅!这位先生的太太,脸上不时露出幸福的微笑,让人觉得很耀眼跟羡慕,整个就好像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公主或女王一样。 这样你(妳)们懂了吗? 不要让你的老婆在外被人当成女佣看, 要让她成为别人眼中光鲜亮丽的女王。 因为,女王的老公,至少还是个国王,而女佣的老公….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世界十大家族的家训,终于知道他们的子女为什么成功了

常言道,“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贵族”与“绅士”不仅代表一定的经济地位,更是一种风度与修养的体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十大顶尖家族,感悟他们历久弥新的家族精神,看看他们的家训是什么? 天下第一世家:中国孔子世家教育子女十训 1、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2、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 3、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 4、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自己; 5、通过长途旅行考验和锻炼自己;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8、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 9、人性的弱点有时反而会成就一代伟人; 10、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政治世家:美国肯尼迪家族教育子女十训 1、亲手制作孩子的育儿日记与读书记录,然后对此进行彻底检查; 2、帮助孩子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讲述他在事业上所发生的故事; 4、吃饭时要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讨论氛围; 5、教授孩子“取得第一名成绩的人不会被人无视”的世界法则; 6、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7、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行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 8、让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与不适应,将会通过反复努力而变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9、告诉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切勿急躁,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10、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要形成一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氛围。 瑞典首富:瓦伦堡家族教育子女十训

Read more

家庭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很多父母没想清楚

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 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 父母的价值、意义及其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还没有非常深刻地意识到。 中国有4亿家庭,太需要好的教育。做好家庭教育,中国的教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 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人的一生实际上生活在四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在母亲的子宫里,你通过母亲的身体去感受外部的世界。 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场所就是家庭,离开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就进入了家庭。这个时候和外部世界的交流实际上是依托父亲母亲和家庭成员来进行的。因为这个时候,尤其是人生的早期,他还不能独立地行走,他还不能独立地生活,他更要依托家庭。这个时候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就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 第三个场所是教室。说校园还大了一点,因为上学以后进入学校,就进入了教室。过去在很多教科书里,没有把教室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学现象来进行观察。实际上,孩子在教室里生活幸福不幸福,有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他的成长非常关键。 第四个场所是职场,离开学校以后开始工作。在哪个单位工作,那个单位的工作氛围、人际关系、管理模式,都会对他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这四个场所中最长久、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因为家庭在这四个阶段一直存在,这四个阶段与家庭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家庭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场所。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要回到家庭,所以家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我们对它的研究还非常不够。 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 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相当长的阶段没有把儿童当作人看。我们的历史书里面有写儿童吗?很少很少。我们都是宏大叙事理念,儿童从来都是缺位的。从文艺复兴以后开始看到儿童,开始把儿童当作人看,开始尊重儿童。特别是有了联合国的《儿童宪章》以后,我们不得不把儿童当作一个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人格。 但是有了《儿童宪章》,就真的把儿童当作儿童了吗?事实上,大量活生生的案例都说明我们并没有把儿童作为真正的儿童来看待。童年,对人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并不清楚。搞心理学的都认为人的大脑目前叫Black Box,是一个黑匣子。但实际上对做家庭教育的人来说,我们要非常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儿童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黑匣子。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儿童,整个世界都会不一样,整个教育就会不一样。 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很谦卑地承认这些问题没有认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我们教育对象的不认识,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误,很多教育方式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当然,有时是因为科学本身还不成熟。 我们一直倡导给孩子幸福,但是我们给孩子的是什么幸福,是希望他当下不幸福,去达到未来的幸福。不是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幸福和不幸福有四种排列组合: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现在不幸福,将来幸福;现在幸福,将来不幸福;现在不幸福,将来也不幸福。我们的老师、父母几乎都选择第二个:现在不幸福,将来幸福。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呢? 我认为整个教育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远远不够。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童年本身是一个最神奇的阶段。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一种信仰,一些基本理念的建立,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 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父母的价值、意义和他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还没有非常深刻地意识到。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就是父母造就出来的。在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长在什么样的土地上,他可能会开出不同的花。在任何土地上种子都是可以开花的。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非常深刻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父母亲的养育方式的确非常重要。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教育的影响。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所以在优秀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的背后,我们总能找到和谐温馨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不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在家庭中找到矛盾和冲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在中国的家庭,父母的素养还有待提高。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中国的父母亲是经常容易犯错误的。司机要经过培训才能上路,如果没有经过培训他肯定是要撞车的,说不定自己的性命难保。做父母的技术要求比当司机要高得多,但是恰恰我们没有经过培训,也不需要任何的认定。 我们的父母亲往往就用一个标准——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实际上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一直说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 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帮助他,让他成为他自己。让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发现他自己,能够和那些最美好的东西相遇,能够找到他自己,最后成就他自己。事实上,家庭和学校应该是一个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场所,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空间、舞台和机会,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作为父母亲来说,千万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同一个样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这才是最关键。过度关心照顾,结果造成很多长不大的孩子。过多的限制干涉,也限制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文/朱永新 图来自:google.com

Read more

买了几件宝宝的衣服玩具,放沙发上还没来得及收拾,婆婆直接坐上去

以下分享来自一位倾诉者: 只有结过婚的女人才会理解,婆媳关系有多难处,我更惨因为我还有一个蛮不讲理的小姑子。我看她上学也白上了,简直就是无理取闹,我还不敢说她,只要我有一点不高兴,被婆婆看到了,他就会马上给我脸色看,不是指桑骂槐就是在那里摔东西。其实我对小姑也没太大意见,就是嫌她懒,在家什么都不做,我洗衣服的时候还要帮她洗,房间还要我收拾。你说我能不气吗?最近婆婆和小姑子做的也越来越过分了,唉说多了都是泪呀!多亏咱还有一个好老公。 我和婆婆的关系刚开始还可以,自从小姑子大学毕业后,我和婆婆的关系就开始变的越来越坏。小姑子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家,也不出去找工作。作为嫂子也是为她好,我就给她说,你都毕业了怎么不出去找个工作呀!这样在家闲着邻居该笑话你了,当时小姑子就满脸怒容的对这我,嫂子你什么意思是不是我在家碍你眼了,你有话就直说,别给老娘磨磨唧唧的。还让我出去找工作,老娘等着嫁人让男人养那!听到小姑子这样说,我也懒得搭理她了,我就回房间休息去了,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怀孕快7个月了,懒得和她较劲了。晚上婆婆回来了,可能因为打了一天麻将输钱了,回到家就摆着一张臭脸。看什么都不顺眼,一句话就是想找事。 白天我刚刚去超市给未出生的宝宝买了点小衣服,还没来得急收拾放在沙发上了,婆婆一屁股就坐上面了,我马上喊道妈别坐你屁股下面是衣服,但是为时已晚婆婆一下就坐上面了,因为衣服里面还放着一个玩具,也全被坐碎了。而且可能还把婆婆的屁股给搞疼了,马上就对我大吼大叫的,我就是低声说到,我不是喊了吗?是你自己坐上去的,这下可把婆婆气坏了,说话的声音更高,这时候小姑子听见响声也出来了,一看她妈妈在和我吵架,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我就是一顿骂,嘴里还说着白天赶我出去工作,晚上欺负我妈妈。婆婆看她闺女出来,更是过分了什么难听就骂什么,要不是我怀着孕可能她们都会动手打我了,我气的跑回了娘家。 老公是第二天去找我,刚到我家就被我爸妈骂的不轻,要不是我护着老公恐怕家门他都进不去,我把事情的经过给老公说了,老公说放吧,媳妇以后她们不会再欺负你了,你就相信我吧!我问她为什么这样说,老公说因为我给我妈妈说了下未来,就把她老人家吓到了,这不在家给你做了一桌子爱吃的菜在等你那,在我一在追问下,老公终于把真相告诉我了。看看我老公是怎么给我婆婆规划未来的。 老公说:女儿再好,你能和她过一辈子吗,以后你老了陪在身边的是媳妇不是女儿,如今你这样伤你儿媳的心,等你老了不能动了,你让她怎么伺候你。以后没事不要找儿媳妇的麻烦了,儿媳妇和你是没有血源关系的,她可以选择该对谁好或者该对谁不好,只有互相尊重了,她才会发自内心的对你好。十年看婆十年看媳这个道理妈妈你应该理解吧!从此之后婆婆再也没有为难我了,至于小姑子也被我老公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了,因为我老公管着她的经济大全。 结语:要维持一个家庭的和谐,必须大家互相体谅,互相尊重。

Read more

谁能给妈妈放个假?

前几天,一个爸爸加了我的微信,说孩子刚刚几个月,但是老婆的脾气很不好。有时候孩子哭,她也跟着哭。 他一指责,她就说你没带孩子你不懂。而实际上他还是一个比较懂事的爸爸,常常给孩子拍嗝换尿布。但他说不想吵架,就选择躲避和冷战。 我问他有老人帮忙吗? “没有,平时就老婆一个人带。自己也要上班。” 当时他一说这个答案,我仿佛就看到了当年自己的情况。 那时候刚好儿子也是五六个月大。我们觉得自己能胜任,所以就开始自己带。老婆每天还笑呵呵地带着娃,上班的我也没有想象一个妈妈带孩子会有多难。 可是真实的情况,就是很难,很累。 在这种情况下,要一个女人脾气好的如同恋爱时那样小鸟依人,那是不可能的。 我跟他说,你如果选择自己带,那就要好好理解妻子的难处。有气你得受着。她的坏情绪不倒给你,就会带给孩子。你不能沉默,以为冷战能换来平和,因为这样反而会让一个焦躁的妈妈陷入更深的抑郁。你也不能躲着,很晚才回家,因为那样只会让情况变得糟糕。 请一定努力陪她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 ******** 还有多少妈妈,在坚强地笑着。 前几天在吃早餐,我因为熬夜的缘故,一般早上起得比较晚。所以我去那里吃粉的时候,不会有多少人了。 那天,一个妈妈一手提着菜篮子,还挂着几袋子水果。腰间捆着一个单腰凳,一只手环抱着一个小宝宝。刚刚落座,她就把东西一放,马上抱着孩子又出门了。一边着急地跟老板说:“我的钱包掉了,麻烦帮我看下东西。”然后神色匆匆地走了。 记得老婆跟我说带孩子出门买菜的情景,那时我们还没有准备腰凳,完全靠她用手抱着,即使掉了东西也无法弯下腰去捡起。只有真的见过这些妈妈的难处,我们才能感受到养孩子的不易。没有自己亲自带孩子,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等她回来时,桌上的粉已经微凉。而墙上的时针已经指向11:00 。怀里的孩子很乖,能听到妈妈安静地吃早餐。她还欢快地说今天的水果新鲜,多买了一点,没想到把钱包掉了。 吃完的时候,她又要把孩子交给老板抱一会,因为她得捆上腰凳。每天要不断地重复这样的动作。在闷热的六月,她却穿着厚厚的“铠甲”。在临近中午吃着早餐,而在中午之后才能吃上中饭。 我们看到一个安静而可爱的小婴儿,正在一个开心的妈妈怀里。我们看到满满的幸福。 而她背后的艰辛,偷偷揩去的泪水。永远只有她自己知道吧。 ******** 谁能给妈妈放一个假? 我想,妈妈是没有假期的,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全年无休,24小时待命。就算自己因为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不得不跟自己的孩子分别,心里最惦记的还是孩子。 还记得那时候,儿子有一段时间在乡下奶奶家。我们只能每周末才能回去看他。即使只有一天的假,老婆也要晚上赶到家,陪儿子一晚,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赶车去上班。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而在路上要十几个小时。在那些冬季的早晨,窗外寒风呼啸,跟孩子吻别的妈妈,带着满满的挂念离开。 当了妈妈,哪里还有假啊!

Read more

已婚女人的底线:娘家人不能受委屈!

我不欠你的,我父母更不欠你的。 我的一位朋友终于下定决心跟丈夫离婚,因为上个月,丈夫动手打了她的父亲。 丈夫酗酒成性,喝醉了就撒酒疯,冲她破口大骂,甚至暴力相向。 最近一次争吵中,丈夫抬手就给了她两巴掌,她想跑,他却堵住门,她怕他再发疯,只能给娘家人打了电话。 爸妈从家里赶了过来,看见她眼泪婆娑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就跟那个醉酒的男人吵了起来。争吵间,丈夫突然发起疯来,把她年迈的父亲推倒在地,还狠狠地用脚踹了一脚。 “我瞎了眼嫁给他,我认!但是他凭什么欺负我爸妈?” 朋友跟我讲起这段经历,依旧愤怒得咬牙切齿。她告诉我,此前她受过无数委屈,全都可以忍气吞声,只有这次不行。一想到生她养她的父亲,因为她遭了这么大罪,她的心就像被刀割了似的。 ******** “委屈我可以,但不能委屈我的娘家人。”这几乎是每一个已婚女人的原则底线。 因为感情的世界你情我愿,我嫁了你,我认。但是我的父母不欠你的,他们含辛茹苦几十载,把女儿养大嫁给你,既不吃你一口饭,又不喝你一口水,凭什么要受这个委屈? 而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因为嫁人的女儿,生生地吞下了许多委屈? 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女,远嫁几年,从没有回过娘家过年,因为婆家不让。丈夫跟她讲:“你嫁给我就是我家的人了,哪还能回娘家过年?” 好几个春节,二老都是独自对着一桌子饭菜,冷冷清清地守岁过除夕。直到去年,她终于说动了丈夫,陪她一起回家过春节。 老人开心极了,鲜果肉菜准备了一大篮,还去花市搬了一大盆金桔回来,眼巴巴地等着一家团聚。可就在出发前夕,丈夫突然变卦了,他说:“我有几个朋友要聚,你自己回娘家吧!” 向来好脾气的朋友,前所未有地愤怒,从来不擅长跟人争辩的她,跟丈夫吵了好大一架。她不明白,丈夫大男子主义也就算了,凭什么连他的朋友,都要凌驾于她的娘家人之上? 更何况,她实在无法想象,如果今年又无法回家过年,期盼了好久的父母,该是怎样的失落? ******** “你嫁到我家,就是我家的人了。”有多少男人,打着这句话的旗号,委屈妻子的娘家人? 你嫁到我家,就得在我家过年,别想着再回娘家。 你嫁到我家,工资就要补贴家用,不能再补贴娘家。 你嫁到我家,孩子就跟我姓,爷爷奶奶始终比外公外婆亲。 …… 他们永远想不明白,两个人结成夫妻,只是一起组建了新家,却并不意味着,那张结婚证就成了一张卖身契,从此以后,你的妻子就成了你家的隶属品。孩子跟你姓,财产归你用,就连给孝敬自己父母也要看你脸色。 不存在的。她的身体里,流淌的永远是父母的血液,那些生她养她几十年的恩情,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抹去的。她不欠你的,她的父母更不欠你的。 更何况,对于出嫁的女儿而言,娘家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婚姻关系处处暗礁,随时可能翻船靠岸,而即便是再狼狈再仓皇,女人也总有一个一转身就抵达的温暖港湾,那个地方,就叫娘家。

Read more

女儿,谈恋爱时请带上钱包(一位父亲给女儿的忠告!)

朋友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朋友自然非常高兴,摆了一桌宴席。请了熟识的人,席间,我们少不了说些祝贺的话。然后,我问他: “现在大学生谈恋爱比较普遍,你有没有和你女儿谈过这个问题? ” 朋友点点头.说: “谈过了。我已经表明我的态度了,不鼓励。也不阻止。 ” 那么我又问:“ 那你打算一个月给你女儿多少的生活费? ” “还没有最后决定。我打算送她到学校,看她同学的家里都给多少钱,我取平均数。”他说。 几天后,朋友送女儿去北京。到学校一问,和她同宿舍的三位同学当中,一位是贫困生,家时面每月只给200元。一位父亲是老板,每月生活费千元以上。还有一位叫绞绞的,父母也是工薪家庭,每月的家里给600元。班里大多同学家里面也都给这些.亲戚就把女儿的生活费锁定在这个数字上。 一个月后,父亲去银行往女儿的的一卡通里面存钱,先打电话过去问: “600元够不够。” 女儿回答:“够了。” 父亲放心了,嘱咐说:“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别亏了自己。也别和人家老板的女儿比,你只要和绞绞保持同等生活质量就行了。” 女儿听了,半天不作声。父亲觉得奇怪,就问:“怎么了?” 女儿犹豫了一下,说:“爸爸,我不知道应该说或是不说。” 父亲:“有什么事情快说,爸爸帮你分析,提建议。” 女儿说:“绞绞和我一样,每月家里面也是给600元。但是她的生活质量比我高。她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去一次麦当劳,有时候还能去必胜客。” 父亲一算,这样的话,600元根本都不够花。 “她是不是去打工了,你不要去耽误学习。”父亲急忙说。 “没有,她没有去打工,是在谈恋爱。有一次她约会回来对我说。其实她不喜欢那个男生,只是喜欢他替她埋单而已,我们班上也有几个女生也是一样的。她们还嘲笑我,说我傻。可惜了这张脸,如果她们有像我这样漂亮能吸引男生的脸。根本不用向家里要钱。她们会找到愿为她们付费的长期饭票……” 父亲愕然。 放下电话,朋友一分钟都没耽误.给女儿的卡上存了700元钱,又回家发了一个封邮件。 他在件上写着:亲爱的女儿,从这个月起,我每月给你700元的生活费。多出来的100元,你可以买零食,去麦当劳,必胜客……记住,任凭时候,都要用自己的钱埋单。这才是有质量的生活。还有,如果你喜欢某个男生,开始谈恋爱,请一定要告诉我。我会每月再给你增加100元,作为恋爱经费。请你一定要记住,每次约会,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钱包。你要学会并习惯为自己所爱的人埋单,这样你才有资格得到一份有质量的爱情。

Read more

婚后”回春”七妙招,让婚姻重燃爱火

导语:新的恋情总是充满激情与兴奋,但两人在一起时间久了,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夫妻长久不能只靠亲情,让老夫老妻重燃激情有助于保持婚姻幸福。下面分享七个妙招,让你们的婚姻重燃爱情之火。 婚后回春的七妙计 保持约会 约会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即使你们已经结婚多年,也不要停止约会。每个月抽出时间与你的爱人像过去一样约会,相约看一次电影、吃一次晚餐或者一起去公园散步。让约会成为一个浪漫夜晚的开端,会增加你们对婚姻的期许。 多穿性感内衣 哪个男人都希望家有娇妻,性感可人。扔掉乏味的旧睡衣,穿上手感滑润的丝质睡衣,里面穿上性感内衣。这不仅会让他神魂颠倒,重要的是会让自己心情变好。 为他做些特别的事 时不时为对方做些特别的小事,回家路上为他(她)带些爱吃的零食,为他(她)买张喜爱的运动比赛门票,或者一些对方平常不买给自己的东西。这种小举动会带来惊喜与感动。 以爱的名义烹饪 一顿美味的家庭餐会大大提升你们的亲密感。你们可以一起商量菜谱,购买原料,共同下厨,食物会让你们变得快乐,对彼此更加欣赏。 给性爱加点料 一成不变的性爱姿势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尝试些不同的做爱姿势和方法吧,在性爱中使用些性爱玩具,做个愉快的短途旅行,一起读一本成人性爱书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表达你很需要他 对男人而言,让他感觉到被想念和被需要是十分重要的。在爱人身上找到你欣赏的地方,适当赞美他。尤其对他的”小弟弟”,要多些特殊照顾。他会感激你并给出回报。 减少抱怨唠叨 没有人希望身边围绕着一个消极、总是不停抱怨的人。保持积极心态是通往幸福的秘诀,从现在开始,每天少说一句唠叨的话,多表达积极想法吧。 责任编辑:stacey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我们公开比孩子,孩子也在悄悄比父母

01 > 前天晚上,给孩子读完故事准备睡觉。她躺下睡不着,就开始跟我聊天。 “妈妈,你除了会讲故事,还会干什么呀?” 我回答:“妈妈还会做很多事情,你问的是哪方面啊?” 她说:“真真的妈妈会做各种各样的蛋糕,她说想吃什么样的,妈妈就能做出什么样的来,妈妈你会做蛋糕吗?” 这可把我难住了,我不讨厌做饭,但从没尝试过做蛋糕点心之类。一是自己不喜欢吃也不喜欢做,二是嫌麻烦。只好实话实说,妈妈不会做蛋糕,如果你喜欢吃,妈妈可以学,有时间给你做。她说,那我以后跟你一起做吧。这个问题就这样有惊无险的过去了,仔细想想,除了这些,孩子还曾问过别的问题。 比如,同学的妈妈会扎麻花辫,你会吗? 同学的妈妈会画画,你会吗? 同学的妈妈会做红烧肉,你会吗? 我们大人经常有意无意的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孩子年龄虽小,也在悄悄比较着父母。 02 > 同事的孩子上三年级,学习成绩中上,属于比较乖但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那种。他的同桌则是典型的学霸,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前两名。每次考完试,同事看一眼自己孩子的成绩单,都会顺便问一句“你同桌考了多少分啊?”当孩子说出对方的成绩,她都会来一句“你看人家,同样是学习,人家怎么就学的那么好,你可得多向人家学着点。” 孩子虽然不乐意听,但也不会反驳什么。直到最近一次,她又让孩子跟同桌学着点。孩子本来成绩考的不理想心情就不好,妈妈又数落他,他大着胆子说:“你总让我跟他学,你怎么不跟他妈妈学学。” 同事一听急了,这孩子,学会跟大人犟嘴了,“你不好好学习,还那么多歪理,学习好不好跟他妈妈有什么关系?”孩子不服气,小声辩解道:“他学习的时候,他妈妈从不玩手机,就在另一个房间里工作或者读书,他妈妈每年看的书比我们的课本还多,你呢,你就是个只会玩手机的妈妈。”同事被孩子说的哑口无言,事后专门反思了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某些行为影响到了孩子,并减少了看手机的时间。她说,自己做的什么样,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杆秤,要想要求孩子,首先得要求自己才行。 03 > 一个同学去年从外地调回了小城,源于一次跟儿子的聊天。之前,他在外地工作,工资比在当地要高不少,妻子一个人带孩子,他平均十天半月回一次家。妻子多次提过让他调回来,他都以孩子小,他为了他们娘俩要努力挣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拒绝了。直到孩子长到了6岁,那个周末他陪孩子玩了一天,当天晚上就要赶回工作的城市。 他边收拾行李,边跟儿子说,爸爸要走了,争取下个周再回来陪你玩。孩子还没玩够,不高兴的说,你能不能每天都陪我玩。他耐心的对孩子说,爸爸要挣钱给你花,不能每天都在家陪着你。这些道理孩子不懂,儿子只是说:“可是明明的爸爸也挣钱给他花啊,为什么他就能每天陪着明明玩呢?” 明明是他们的邻居,他爸爸在当地一家公司上班,工资虽然没有他高,但一家人每天呆在一起,其乐融融。他问,你希望爸爸也每天陪着你吗?孩子说,当然,你不用挣那么多钱,我可以省着点花,你看我的存钱罐都满了,我长大了,很多玩具都不需要了,我想你像明明爸爸那样,每天都能陪着我玩。他看着认真的孩子,终于下定了决心,钱可以再挣,但错过了陪孩子,以后再想陪,孩子也不一定需要了。 04 > 我们楼下有个健身房,下班回家经常看到一个30多岁的女子匆匆走出来。见的次数多了,再见面就微笑或者点头算是打招呼。一个周六下午,去买菜的时候又见到了她,这次没有那么匆忙。出于好奇,就跟她搭了个讪。 一聊才知道,她本来在一家公司上班,待遇什么的都不错,生了孩子后,没有人帮着看孩子,就辞了职,专心在家带孩子。等老大三岁,又一口气生了老二,四五年的时间一直在家带孩子,不自觉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老大幼儿园开放日前,孩子跟她说,妈妈你能不能瘦一点,这样就好看多了,自己的好朋友的妈妈就很好看。 因为孩子一句话,她决定减肥,于是就在家附近找了个健身房。每天下午孩子爸爸接回老大,看着老二,她就来健身一个小时,然后回家做饭带孩子。她说,等老二上了幼儿园,自己也要重新出来上班,或者找点别的事做,不然到时候连两个孩子也看不起她了。 05

Read more

嫁给一个父母恩爱的家庭,棒呆了!

没有一种恩爱的规格,高过父母的恩爱,没有一种幸福的温度,超越家庭的和睦;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的母亲,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爱! 多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和小黑在回家的火车上,对面坐着一家三口,如今他们的样子早已模糊,但是他们的举动却让我们津津乐道,记忆犹新。 那是一对衣着朴素,面容平常的中年夫妻,相拥而坐,旁边是他们七八岁大的女儿。火车一开,男主就掏出大包小包的零食,铺满了小桌,女主拿出一本书,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零食和书是火车上最基本的消遣。 女主斜躺在男主怀里,两个人一边聊天看书,一边互喂零食,他们讨论书中的情节,零食的口感,窗外的景色,车里的空气…….没有你们想的那种扭捏造作,卿卿我我,他们把恩爱秀得天衣无缝,旁若无人! 他们的女儿,时不时扑到父母身上撒撒娇寻求存在感,偶尔加入父母的话题胡乱说上两句,更多的时候,女孩儿都自顾自地看着手里的儿童读物,嘬着零食自言自语,眼神里闪烁的都是童真和可爱,当然,还有幸福……我和小黑心照不宣地对视,这样公众场合如此恩爱的中年夫妻彼时实不多见,何况,还当着孩子的面! 女孩儿显然对于父母的恩爱司空见惯,对父母的”忽视”习以为常,亲昵的夫妻、懂事的孩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恩爱和谐的画面,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以至多年以后,我和小黑还时常提起这一幕,也经常提醒对方,要做一对和他们一样,在孩子眼里,恩爱的父母。 ********** 今年春节,我和小黑去平遥古城玩,返回太原的火车上,也遇到了印象深刻画风却截然不同的一家三口。 火车上暖气足,女孩儿被爸妈裹得像个粽子,小脑袋汗涔涔的,女孩妈妈拿着毛巾,不停的伸到女孩衣服里擦汗,整个两小时的车程,妈妈不停不停的擦汗,一分钟都没有停歇。 同样忙碌的,还有她的嘴,一边擦汗一边指使女孩的爸爸,削苹果,喂苹果,倒水,喂水,扇风儿,整理头发……语气里全是指责,苹果的块儿太大,水温不适中,头发没弄好,找个零食都找不到……爸爸闷头锁眉,偶尔反抗一下也淹没在妈妈的聒噪中。 而那个女孩儿,完全可以自理的年龄,却麻木地被妈妈擦汗,被爸爸喂吃喂喝,冷漠地旁观着妈妈的指责爸爸的抗争,仿佛眼前的一切与自己无关,透过她木然的双眼,我能感觉到她小小内心世界的不快乐和胆怯。 这对父母,他们所有的焦点都在孩子身上,他们把全部的爱与关注都给了孩子,却忘了自己。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的世界,就是孩子的世界,爸爸妈妈的幸福,就是孩子的幸福。他们不知道,孩子更喜欢父母恩爱的”忽视”,而不是相互埋怨、指责的关注。 ********** 著名家庭排列系统的创始人海灵格提出,幸福家庭关系是这样的: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夫妻是人生伴侣,是共命运者。所有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教育和童年礼物,莫过于一个恩爱的家庭。家庭和睦父母恩爱,会给孩子发自心底的安全感、归属感,也让孩子更自信开朗、豁达乐观。 反观”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父母感情淡薄,靠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这种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每天耳朵里充斥着: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你长大可别像你妈,你妈天天就知道唠叨” “你就随你爸,你爸任何事情都做不好” “从小就知道撒谎,跟你爸一个德行” ….. 孩子,成了家庭矛盾的焦点和导火索,而孩子并不知道父母的情绪大都来自成人世界的压力,孩子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来承担父母宣泄的垃圾桶,担起认为自己是父母矛盾的核心和来源主责,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胆小懦弱,亦步亦趋。要么敏感急躁,强势霸道。你一厢情愿的爱与关注,反倒成了孩子的负累和包袱,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爱你的孩子,从爱你的伴侣开始。因为幸福,也会遗传~ 作者/久久小魔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