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希望家长们了解的五件事

本周,在“家长—教师研讨会”上,我调转了谈话方向,向“教师”这半边与会者提供了一些空间。我问老师们,“你想让学生们的家长知道什么事情?”以下五点反复出现在答案中。 1. 孩子能做的事情远比你以为的要多。虽然有那么多与之相悖的证据,但你的孩子确实不需要你帮忙系鞋带、拉拉链、削铅笔、理书包和午餐盒,以及每天无数件他们指望着你来出手相助的事情。 可以听听幼儿园老师的一些建议。如果你觉得孩子们磨磨蹭蹭出一次门要费半天劲,试想一下,每天六次,老师们得把20个孩子领出教室大门。小学老师是委派任务的高手,这样一来,擅长系鞋带的孩子就成为其他小朋友们的“系鞋带专家”,而掌握了拉拉链技能的孩子可以得到“拉链帮手”的光荣使命,在你还没要求孩子学会“自立”前,班上所有小学生都学会了自己系鞋带、拉拉链、戴手套。下次,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说,他有什么事情不会做,别急着出手,先等一等。 2. 不断给孩子反馈是不健康的。如果你的孩子每次涂鸦、作业碰到问题或者画完画,都需要得到你的认可,那也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培养孩子们建立自己内在的认可标准和诚实的自我评价,这一点十分关键,因为随着他们一点点长大,面临艰难险阻,他们需要有能力从自己身上获取力量与认可。要是做不到的话,他们在碰到肤浅的外界评价时将会更加容易受到影响,这些评价有可能是同伴压力,也有可能是霸凌和社交竞争。你得帮他们戒掉对你的反馈的依赖,当孩子们问“妈妈,我这幅画画得好吗?”或者“爸爸,我做得棒不棒呀?”时,你要把问题调过头来,问他们对自己做的成果感觉如何。 3. 如果你答应,不把孩子说的关于在学校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当真,我们也答应你,不会把孩子说的所有家务事都当真。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孩子们在课间休息时分享的故事,并不能准确代表家中的真实情况。比方说,我家姨甥曾跟全班小朋友说,家里来了个机器人,把妈妈的“羞羞部位”给切除了,他的老师明智地对此表示怀疑。相应的,如果你的孩子回到家,说老师因为他的考试成绩太低,在全班同学面前冲着他大吼大叫,在你有机会跟老师把事情问清楚前,最好先假设这位老师是无辜的。 4. 孩子在学习和行为上,参照的都是你的行动,而不是说教。你是子女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仿效的是你的行动,而非语言。如果你告诉孩子,一边跟人讲话一边发短信不礼貌,可当你假装听他讲起自己这一天的学校生活,却在继续看着邮件时,你等于是在强化本想去纠正的行为,从而教会他不要相信家长的教导和主张。 同样的,如果你想在家中倡导某种行为,比如热爱读书,也得言传身教。追寻新的知识,新的体验;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某样新的东西。正如S.Q.老师在邮件中写到的那样:“塑造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于学习内在的愉悦。而且不要仅限于学习书本知识,而要了解各种感兴趣的知识(怎样清洁火花塞,用木工车床最适宜做哪一类的木工活,听听神曲《狐狸叫》)。要向孩子显示自己对学习的热情,你自己就得读书、思考、说出心中的疑惑。” 5. 教会孩子,犯错并非软弱的表现,而是成长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孩子们看到你失败的样子,承认你犯了错,并且跟他们开诚布公地探讨你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了什么。正如K.M.老师在邮件中所写:“失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在失败后做了些什么,这才至为关键。如果在孩子每次失败后,你都越俎代庖,他们就没法学会该如何走出第一步了。”

Read more

1-3岁叛逆期的宝宝怎么教?教你一句话搞定他

妈妈说:“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昨天,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了,不过天气冷,得多穿件衣服。结果孩子死都不肯穿。 我最后告诉他,如果你不穿衣服,我们就出不了门!结果孩子开始闹脾气,最后闹到在地上打滚起来!我一生气就不理他,等他哭够了,时间也不早了,结果当然就是没出门了。” 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存在。 可是,孩子的很多哭闹,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 第一 妈妈手拿着衣服对孩子说:“我们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 !”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要穿衣服 !” 第二 妈妈说:“宝贝,穿上衣服,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 孩子往往会爽快地回答:“好 !” 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 原因在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技巧。 孩子的思维是不可逆的 最初,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等到大一点,会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他的思维,仍然是不可逆的。 所谓不可逆指的是,比如你问孩子“你的姐姐是谁?”,他能回答的出来;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他就无法倒推回来。 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例子,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反差效果。 第一种情景中,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在表达:因为天气变冷了,所以要多穿衣服才能出门。可是,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哦,要多穿衣服,是因为外面天气冷。 相反,第二种情景中,妈妈说,穿衣服,我们就出门。如此,孩子自动的从前往后这么想,觉得就该这么做。 所以,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导孩子明白事件的逻辑顺序,孩子也会更易理解和听话。

Read more

一定要跟孩子说这10句话,孩子早晚会感激你

1、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并且,每个人的喜好、修养、性格都不同。有人会因为你的体型、相貌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成绩不喜欢你,有人会因为你的爱好跟他不同而不喜欢你……总之,你必须认清这个现实。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你更不用因此而否定自己。你只要坚持去做对的事、坚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些人早晚会转变对你的态度;而那些一如既往不喜欢你的人,敬而远之,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什么好人。 2、孩子,多说谢谢 你身边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没有义务去帮助你、照顾你、容忍你。父母给了你生命,这已经是对你最大的恩惠了。 所以,当别人帮你一次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说谢谢,否则没有第二次了;当别人不想帮你的时候,也不要心怀怨恨,因为人家本来就没义务帮你,再说了,你为人家做过什么吗? 3、孩子,学习真的不是给我学的 我为什么一直催着你读书、学习?只有你读书多了,你才能明辨是非,不至于被不怀好意的人蒙蔽了眼睛,不至于被肤浅的人影响了你的思维。为什么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会花大钱买一种叫“神奇除锈水”的东西?因为他们不知道,有种东西叫“盐酸”。 只有你成绩好了,你才能有资格去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有空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至于为了生存去委屈自己、忙碌一生。 4、孩子,生命无比珍贵 因为你们还小,所以生死这些事情还体会不到。而到了父母这个“奔四”的年纪,身边的朋友已经有“先走”的了。要知道,看着同龄人去世,是一件十分悲痛而且令人恐慌的事情。当然,比这更悲痛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在你最无助、最痛苦、最孤独的日子里,你要选择坚强地活着,不要轻言自残、轻生,你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你无权放弃。 5、孩子,常回家看看 说实话,每个父母都很矛盾,既希望孩子能展翅高飞,又希望孩子陪伴左右。越老越是如此。所以,不论今后你多忙,请抽空回家看看,能为你做顿饭,能为你提前收拾一下床铺,也是老两口莫大的欢乐…… 6、孩子,爱情比你想的要伟大,但也更平凡 爱情是建立在相互付出、理解、扶持基础上的,爱情总归会落实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中。10几岁的年龄任何责任都担不起,也就给不了任何人幸福,所以,不要做一些“偷尝禁果”的事,对谁都不好。 7、孩子,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 只要是社会,就充满了竞争和不公,我们不用过分纠结于这些事情,努力提升自己才是靠谱的事。咱家的车比邻居家的差,你不必为此感到羞愧,因为咱家的车也是父母自食其力买的,一点都不丢人;如果咱家的车比邻居的好,你也没有自豪的资本,因为这车跟你几乎没什么关系,你不曾为它付出过什么。 如果你出于劣势,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沉沦,遭受更多的不公;如果你出于优势,整天的炫耀会蒙蔽你的双眼,就怕有一天,你会堕落为你原先看不起的那类人。 8、孩子,任何时候都要洁身自好 任何场合下,都不要放纵自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要有自己坚定地原则底线,一些恶习,永远都不要碰,比如酗酒、抽烟、毒品、性乱!对于女孩子来说,这尤为重要,因为女孩本身就出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一次的放纵,往往换来一生的不幸! 9、孩子,钱很重要,但有些东西更重要 金钱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几乎享受不到尊严、家庭、教育、健康……但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那些通过偷摸、欺骗来获取财富的方法,你一次都不要去尝试。 10、孩子,凡事靠自己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唯有你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 很少有同事会去真心帮你;父母会老,陪不了你一辈子;兄弟姐妹,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一大摊子事;就连你的孩子,早晚也会离开你,去成家立业……所以,你必须得有自己的爱好,有健康的身体,自己快快乐乐地走到最后!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外国妈妈成功帮孩子戒掉 iPad和手机,她只用了一招。(精明)

这个妈妈了不起!她这样帮孩子戒掉iPad和手机,只用了一招! 有哪一个孩子不爱玩,别说孩子连大人也一样爱玩。这个年代孩子受了父母的影响,大家都喜爱玩手机、玩 iPad 已经是生活一部分了。但是由于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也不会控制孩子就会频繁玩、长时间玩,甚至玩到不吃,不喝,冲凉,上厕所,过马路也一起,这些已经给不少家庭带来了难题。不少妈妈在烦恼着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戒掉 iPad 或手机。 不过提醒大家,让孩子完全戒掉父母每天都在用的 iPad 或手机是不现实的。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大家看看一位国外妈妈的做法,相信能给大家来带不少启发! 小男孩 Andy 也是 iPad 控,玩 iPad 可以经常不喝水不吃东西,在经历了一次由于玩 iPad 入迷从家里的楼梯滚落摔断了一条腿,这个妈妈就做了下面的举动: 暑假的一天,孩子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 iPad,竟然发现 iPad 上面贴了一条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实行 iPad

Read more

孩子写作业慢有7种原因,你家孩子是哪种?(附解决对策)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孩子写作业太慢,老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非常令人头疼,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没完没了。 可是,即使你坐在他旁边,盯着孩子写,一笔一划指导他写,孩子未必能改变写作业磨蹭的毛病。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认为,这是因为各位家长你没有找到孩子写作业慢的真实原因,孩子写作业慢,有可能是因为他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也有可能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还有可能是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家长一定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改变孩子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针对孩子写作业慢的7个原因,你家孩子属于哪一种? 一、条理性差—学习无方法 洋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可洋洋写作业总是慢慢腾腾,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他的作业乱无章法,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妈妈也很苦恼。因为洋洋在家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很混乱。每次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这中间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时间。 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文具准备不齐全,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没有条理……这样写作业当然慢了! 对策: 对于洋洋的情况,父母要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动手安排自己的事务,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慢慢学会规划和条理。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100%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论,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们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 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被父母剥夺了。当然,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 二、追求完美—橡皮综合症 蒙蒙是个二年级的女孩子,作业工整,成绩优秀。缺点就是写作业慢,写的字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她就马上擦掉重写,所以花的时间就长了。蒙蒙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但是有些孩子写作业慢却是父母们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作业:即使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 对策: 对于这种喜欢使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对患有橡皮综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用打骂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而要用奖励手段进行强化训练来达到目的。 孩子做作业时尽量少用橡皮,如果作业本保持清洁、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写好字,就有一定奖励。如果孩子离不开橡皮,家长最好把橡皮没收,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依恋橡皮的坏习惯会逐渐得到纠正。 三、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有困难 有的孩子因为学习基础差,作业不会做,写作业自然而然的就慢了。还有的孩子,对学习没有乐趣,即使会做也不想去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弥补孩子的缺陷,怎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对策: 1.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父母,问完之后接着写作业,刚坐下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这样做一方面会打断做作业时的安静氛围和专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会打断孩子做题和写作业的思维。建议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调换顺序做题。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题目,最后再做不会的题目,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打断孩子的思路。 2.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父母给孩子补习。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脑儿讲给孩子听,而应是启发孩子,最后还是要靠孩子自己领悟。孩子知识储备够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3.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人们都是这样,对于喜欢有趣的事都乐意去做,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事,则是能拖则拖。所以,对于不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尽量调动孩子写作业的兴趣,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四、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被动的磨蹭,被父母逼出来的磨蹭。许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再做些题目。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听听一个孩子的说法吧:“快点写作业?我为什么要快呀?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若是爸爸妈妈总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对策: 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孩子在一个半小时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Read more

孩子,我为什么要你努力读书?

孩子,当你明明想要出去玩耍却必须去上学的时候,总会问我:“我为什么要去上学?为什么要努力读书?”  我想告诉你,因为努力读书,会让你过得更好! 01 努力读书,你才能选择想要的生活 就像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孩子,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要肩负起自己的人生。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天埋头苦干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吗?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拼命硬干却只能蜗居在地下室吗? 努力读书,学习一些技能,并不一定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却至少可以让你能选择一份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地让工作来选择你。 02 努力读书,你才能结交更优秀的朋友 孩子,我从来不认同一定要交有用的朋友这种功利的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认,结交一些优秀的朋友,能使你受益终生。 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比如责任、比如坚持、比如好习惯;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们可以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变得更优秀。 然而,不努力读书,你很难结交到这些优秀的朋友。朋友圈、朋友圈,朋友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努力刻苦的人很难与不学无术的人成为好朋友,不是因为看不起或是配不上,而是因为两种人的价值观不同,没有共同语言,很难交流。 孩子,努力读书,能让你收获一群优秀的朋友。 03 努力读书,可以提升你的气质和品位 孩子,有一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努力读书,不仅仅是学习一些以后工作能用到的专业技能,也要学习一些看似无用的只是,而这些,则是在培养你的人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气质与品位。 孩子,有时候我听到你说出:“你看谁谁谁,没读过书不是照样成了千万富翁,那还要读书干嘛呢”,我感到很痛心。不仅痛心于你的“读书无用论”,更痛心于你对金钱与读书的态度。 你知道吗?如果你一直抱着这个想法,即使以后你真的有幸成了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你在其他人眼里也不过是个暴发户,一个一身名牌也遮不住满身粗俗和铜臭的暴发户。 你知道吗?只有钱却没有文化素养的暴发户一般是被人看不起的,他们有了花不完的钱却羡慕那些有文化有气质的人。 孩子,努力读书,能提升你的气质和品味,到那时,无论你有钱没钱,都会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敬。 孩子,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了吗?因为努力读书,会让你过得更好! 图来自:stocksnap.io

Read more

你孩子没教养的样子,真的很丑!

当你带着孩子出门,给孩子带上小书包、小水壶的时候,别忘了给他带上教养。有教养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尊重,而没教养的样子,真的很丑。 01 缺乏教养的孩子,真的很丑 周末,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旁边一桌坐着两个家庭聚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一会拿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店乱跑追逐打闹。 周围的人因为影响了进餐而纷纷侧目,他们的父母都忙着聊着家长里短,并不在意。 服务员上菜时,其中一个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事后坦白就是为了好玩,服务员对此非常生气。 这时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么,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当个服务员。” 这位母亲出门之前,肯定忘了给孩子带上教养,因为她本身也没有这样东西。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都有着一样的共同点:以自我为中心,粗暴当作勇敢、愚昧当作学识、可笑当作幽默,口无遮拦当作随性直爽。 这样的孩子,真的很丑。 02 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我们家辰辰班上有个同学,是一个残疾的小男孩,天生并不灵敏。除了身体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脑的发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他每一次考试都是班级最后几名。 可是,他却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在学校里,他有很多朋友,外出秋游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想帮他推轮椅,每到他生日,有很多同学给他礼物,他们邀请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为什么? 他对谁都很礼貌 他懂得爱人也爱己,他懂得接受时礼貌,拒绝时也彬彬有礼; 他为人不贪心 不贪心别人对他的爱,不贪心别人的玩具,他不会觉得自己残疾而应该享受更多的爱,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集体活动,和那些快迟到了的同学说,没事,我自己慢慢过来就成。他知道自己应该得多少,也知道别人应该得多少; 他懂得分享 每次母亲带给他的喜糖,他都会带到学校,给同学吃,倒并不一定有多昂贵,也并不会多好吃,但是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却难能可贵。 前些日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和一个保安室门口的大叔在聊天。后来,保安室门口的大叔说:这样一个有素质的男孩,根本不用担心生计,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帮助他。 这个男孩子并没有传统定义上的优秀,不一定能够成为职场精英,也可能取得不了所谓的成就。但是因为他的为人,也就是教养,使他过得并没有那么孤单。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有教养的孩子,才最美丽。

Read more

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爸妈越早知道越好!

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个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的踩着脚印渐渐明白了孩子的心理,慢慢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学会如何跟孩子融洽地相处。这些是学问,更是生活。 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尽早知道几件事,会帮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智慧和理性。 01 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 不管你有没有钱,都不应该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玩具多对开发孩子的大脑反而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玩具多了,就会这个摸一下,那个看一下,缺少了研究的精神,更加不会执着的对待一个玩具,从而养成什么也不喜欢,什么也玩不过三分钟的坏习惯。 玩具少了,孩子就会想着办法动着脑筋的折腾那一个玩具,花样百出,而且爱不释手,越是玩的花样多,对此玩具的喜爱也就越深。 琢磨的多了,一个玩具可以想出无数个玩法,聪明的脑袋瓜就是这么不经意的培养起来的。 建议一个可行的方法:家长可以先把玩具分门别类,然后先拿两三个玩具给孩子玩,并多陪孩子一起玩,鼓励孩子多动脑子。等到孩子确实玩腻了,在重新拿两三样新的玩具给孩子玩。 02 从小独立吃饭的孩子,做事情更专心 小的时候,孩子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难被其它的事情所干扰。 而吃饭是一个人雷打不动的事情,这是心理需求。吃饭,这个最为平常的事情,却是最可以锻炼孩子生活习惯和某些性格的好时机。 中国父母喜欢喂饭,其实最不可取。喂饭往往会让孩子三心二意,对食物挑剔。 让孩子从小独立吃饭,不仅可以让孩子专心在于吃的这件事情,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并且在专心对付怎么吃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对食物的喜爱,并且不会去挑剔食物。 03 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 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吃就是睡,父母对孩子可以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宠爱,但是唯独睡觉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 孩子在睡眠中成长,无论是身体的机能还是脑部的成长,都是在睡眠中快速的增长起来 。 很多人认为只有睡够就好了,还喜欢半夜给孩子喂食或者让孩子很晚才睡,他们总认为睡觉是不需要一个时间规律。其实这个观点很错很错。 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带给孩子身体上的健康快乐,不仅帮助脑部的最大化发育,还会带给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因为每一个人每一天至少会花去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上。 04 多经历一些小挫折可以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 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摔跤,怕孩子生病,怕孩子受委屈等等。你们有没有想过,小时候受到的这些小挫折,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学走路的时候跌倒几次甚至几百次。

Read more

每天和孩子说这9句话,孩子充满自信

1️⃣ 我相信你 I Trust You 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而爸妈的一句“我相信你”,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勇气,更加自信。 2️⃣ 你很强大,不要放弃 You’re Strong,Don’t Give Up 不怕困难的孩子,就是这样炼成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咱们要做的就是给他加油打气,告诉他足够的强大,不要放弃。让孩子在困难中磨练自己,跨过一个个障碍。 3️⃣ 你今天过的怎么样 HOW DID YOUR DAY GO 朋友式亲子关系从这句话开始。 像朋友一样,问问娃今天过的怎么样。让他对你打开心扉,一起分享快乐,一起面对问题,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及时帮助到孩子。 4️⃣

Read more

”养不教,父之过“别当这五种爸爸

真正伤害孩子的爸爸其实是这五种 1、永远在玩手机 也许有的爸爸也会煞有其事的带着孩子玩。然而现实经常是:我们能就看到的爸爸的人的确和孩子呆在在一起,但眼睛却始终在手机屏幕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就成了爸爸和宝宝之间的障碍。 亲爱的爸爸们,你可以曾想过你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明明花了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却一点也体会不到来自于爸爸的爱和温暖的陪伴。 2、下班后不爱回家 不管单位是否真的需要加班,是否真的必须去应酬,很多爸爸都是下班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妈妈下班回家又要做饭又要带孩子,还要忙乎各种家务,可你在外面潇洒的时候是否想到还有一对母子也同样需要你的陪伴和照顾? 经常听到一些妈妈说,我现在是养着两个孩子,一个大孩子,一个小孩子。既然孩子出生了,作为爸爸不管你的心理年龄是否成熟,不管你思想上是否能够做好准备,都要承担起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至少你的行为要对得起父亲这个称呼! 3、觉得养孩子是女人的事情 男人觉得这年代的女人很好当,觉得带孩子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从来不帮一下自己,这也就算了,有时说一些很伤人的话。说你在家轻松自由,你都干了些什么,不就是带了下孩子,做了下家务嘛…… 妈妈一个人既要负责孩子,又要负责家务,几乎比上班还要累。所以爸爸们下班回家应该理解并赞扬老婆的努力,尽可能的帮老婆分担一些家务。所以提醒所有的爸爸,多帮妈妈们分担一些,不是有句话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 4、不陪孩子玩的爸爸 或许是忙,或许是觉得自己大男人不会陪孩子玩,总是以爸爸工作忙,爸爸要出去赚钱给你买玩具为理由,拒绝一家三口共同出行的机会。孩子的成长瞬间即逝,真的很短很短,等你有一天老了,自己闲下来想让孩子陪陪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 对于孩子的成长,爸爸和妈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说妈妈的陪伴能给孩子安全感,照顾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细腻和善良,那么爸爸的陪伴更多的给了孩子独立、坚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面对挫折的乐观性,缺一不可。 5、总跟家里人争吵的爸爸 有了孩子以后的家庭,吵架是最大的禁忌。大人的争吵,让孩子孤立无援,想要说什么,又会被说是多管闲事,甚至更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战争。 孩子在以后的为人处事当中,都只会默默忍耐,不会抗争,因为他觉得抗争也没什么用,比较消极。孩子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会采用和父母相同的方法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不分场合。最后坏的东西就会累积越来越多。对孩子本身没有什么影响,但会影响他的未来交际。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三字经》里也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父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爱就是茫茫夜空里的启明星,世界再大,永远都有它的指引和照亮,就不怕迷失方向。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