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让你一生不再生气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 “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 “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 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记住这个故事,别考究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 因为: 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 很多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碰到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Read more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不明白的道理

1) 你为什么会心累? 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也有一些必须要放弃的东西。放弃与坚持,是每个人面对人生问题的一种态度。用于放弃是一种大气,敢于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孰是孰非,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呢?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能做到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那该多好。 2) 你为什么会烦恼? 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而我们又时常记住了应该忘掉的事情,忘掉了应该记住的事情。为什么有人说傻瓜可爱、可笑,因为他忘记了人们对他的嘲笑与冷漠,忘记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忘记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忘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地快乐着,傻傻的笑着。 所以,人民宁愿让自己不快乐,也不愿意去做傻瓜。如果可以记住应该记住的,忘记应该忘记的。或者是忘掉从前,把每天都能当成一个新的开始,那该有多好。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那么的难。 3) 你为什么会痛苦? 就是追求的太多。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其实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命知道有些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有些故事永远没有结局,有些人永远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还是会在苦苦地追求着,等待着,幻想着。 其实痛苦并不是别人带给你的,而你自己的修养不够,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把简单的东西想的太复杂,那样子你会很痛苦。学会放下,放下一些所谓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对一切,让一切顺其自然,这样你才会让自己轻松自在。 4) 你为什么不快乐? 就是计较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不哟嗬看到别人过得幸福,自己就有种失落和压抑感。其实你只看到了别人的表面现象,或许他过的不如你快乐。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整天里忙碌着、奋斗着,得到了,开心一时,得不到,痛苦一世。 5) 你为什么会不知足? 就是有着太多的虚荣心。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人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着太多太多的诱惑,我们不可能不动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 面对这诸多的诱惑,有多少人能把握好自己,又有多少人不会因此而迷失自己?但话又说回来,有了知足心,哪会有上进心?时代在发展,生活在继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只满足现状,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知足里,那还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了。 6) 你为什么会不幸福? 就是没有知足心。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和要求都不相同,一个容易满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很多层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对就越难。越是在底层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从底层跨越的层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强烈。”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这样的幸福常常被我们忽略。 7) 怎样理解幸福?

Read more

活的有趣才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时下大多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大体不外乎是通过一些很刚性的指标,比如身份、地位,职业、收入,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本人的游历等等,似乎一旦拥有这些也就可以称之为成功了。 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用“有趣”来界定,如果被人说“没趣”,那将是很失败的。为此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无趣。 无趣是有历史源渊的。我们这几代人恰巧碰到我们这个时代简直让你无法有趣:上一辈人经历了一个灰色年代的洗礼,看世界的眼光是阶级斗争是非观,有趣的含义基本等同于“小资情调”,是无产阶级专政对象。 我们的下一辈过着色彩炫目的新生活,世界变化之快让你都来不及想有趣这件事。而俺们这辈人在上下夹击下,负担之沉重,思想之矛盾,成就了咱舒展不开的眉头。 所以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很善良,很能干,事业成功,财富不少,只是一点也没趣。有些女人,美是美,靓是靓,也让人很乏味。 什么是“有趣”呢? 按照拆字的方法来解释,有趣二字的关键是“趣”字,“趣味”“情趣”“兴趣”。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朋友四型》里把人分四种: 第一型,高级而有趣; 第二型,高级而无趣; 第三型,低级而有趣; 第四型,低级而无趣。 把有趣和无趣当作分类的标准,可见有趣之人是多么可人。“鬼才”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见《观云奇石》序),想必土得掉渣的大作家也是个有趣之人。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也说:“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女人”。 做人若无趣,这很煞风景。人一旦“没有趣”了,就会变得粗糙、麻木、肤浅,变得不再可爱了。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唉声叹气,面目可憎,好像这个世界谁都欠着你似的。 这样的人活着,只会给别人添堵。而一个有趣的人则不然,由于他、她的存在,而使周围的人群变得热闹起来,他、她的“气场”催化着人生的精义,叫人奋发,让人快乐。 有趣的人,是生活中的“开心果”,是人群中的“快乐源”,与有趣的人相处,你会觉得世界变得有趣,生活变得有趣,自己似乎也变得有趣起来。 有趣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中的吃穿住食行哪样没有深奥广博的学问,光吃一样,他就能巴嚼出不少趣味来,吃得好看,吃得稀罕,吃得兴趣盎然,吃得阳光灿烂,都是可以追求的境界。 《别闹了,费曼先生》里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对所有关于动脑筋的事情都充满兴趣,魔术、开锁、解密码、猜谜、心算、赌钱……对兴趣的不断追逐,让这位怪才的生活成了无数人的梦想。 有趣的人,并不是现代人一定比古人更有趣。总觉得古代的有些人比我们现在活得有趣。今天我们读《论语》,也许会觉得孔老夫子是一个无趣的人,可是,你若知道他和他的学生讲话是那样的幽默,见到美人南子时竟俯下身子去吻伊的鞋,就会明白所谓“圣人”者,却也竟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有趣的人。 有趣的人,未必有多显赫的名声,但肯定潇洒脱俗。晋人王子猷居山阴,一晚忽降大雪,子猷被冻醒,索性来到院中边饮酒边观赏雪景,不由得心绪起伏,吟起诗来。 有趣的人,心无羁绊,直抒胸臆,至性至情。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文怀沙老先生,快一百岁的人了,偏偏喜欢穿大红大绿的衣服,戴着能盖半张脸的大墨镜,比小伙子还时髦;每次出席活动,必要主持人介绍他为“青年诗人”,一发言就引经据典、插科打诨,逗得满堂喝彩。见到美女,不仅两眼放光,用尽“花言巧语”赞扬,而且还想办法亲近,他在哪儿,哪儿就热闹。 有趣的人,或许境遇并不好,但特立独行,不改本色。金圣叹一生诙谐,因“哭庙案”而被判死刑后,仍一如既往。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泪如泉涌。 金圣叹却从容不迫,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们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哭跪在地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们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这副生死诀别对,一语双关,对仗严谨,撼人心魄。 有趣的人,不见得能成就大事业,但让人看着就高兴。《射雕英雄传》里老顽童周伯通,是最让人喜欢的一个角色,他虽然武功盖世,却是儿童心态,整天疯疯癫癫的,爱搞恶作剧,玩心太重,围绕着他发生了许多喜剧,使得打打杀杀腥风血雨的江湖,多了不少浪漫欢快的生活气息。 需要提醒的是:有趣是这个世界上的稀缺资源,有趣与读书多少无关,与挣钱多少无关。有趣和身份、地位,男女、年龄,环境、条件无关。有趣之人是很容易被曲解的,有人误认为打架泡妞、吃喝嫖赌、粗言烂语、举止猥琐就是有趣,那就大错特错了。

Read more

这年头….一些很脏的事实,看完妳就信了

这年头 大棚把季节搞乱了, 小姐把辈份搞乱了, 关系把程序搞乱了, 级别把能力搞乱了, 公安把秩序搞乱了, 金钱把官场搞乱了。 这年头 忙碌的领导在包厢里; 重要的工作在宴会里; 干部的任免在交易里; 工程的发包在暗箱里; 该抓的工作在口号里; 须办的急事在会议里; 妥善的计划在柜子里; 应刹的歪风在通知里; 扶贫的干部在轿车里; 宝贵的人才在悼词里; 优质的商品在广告里; 豪华的大楼在机关里; 动人的女秘在卧室里; 动听的词汇在汇报里; 辉煌的数字在总结里; 巨大的成绩在水份里; 可喜的进步在创意里!

Read more

你要是总是顾及别人,那谁来顾及你

有时候 不小心知道了一些事才发现那些自己所在乎的事情在别人眼里是那么可笑 有时候 不经意发现了一些人才明白你把他们放心里而他们却可以转身就把你遗忘 有时候 要等到看透了一些物才懂得世事变迁人心冷暖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那些你以为放不下的 终究还是要放下 那些你以为忘不了的 最后还是要忘掉 鱼离开了水会死而水没有了鱼却会更加清澈 最后才明白 谁也不是谁的谁何必高估了自己把一些人、一些事看得那么重要 所有的烦恼都是源于不够狠心 你要是总是顾及别人 那谁来顾及你?

Read more

认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行

导语:人生要学习的第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认错。人不肯认错,都是你一问,就是别人是错的,我是对的。都是“你听我说,你听我说,你说的是错的,做的是错的。”总认为自己对,基本上这就是一个错误。 我们人,从母亲生下来,一直就是在学习生活。我想人生数十年岁月的生活,一直都在学习,从小到老,一直都没有休息过。 出生以后,就学习喝奶,学习让爸爸妈妈抱我们,学习吃饭、学习走路、学习语言,甚至于长大了,到学校学习尊敬老师,学习各种知识;到社会,学习交朋友,学习好多的技能,一直都在学习。 我有一位徒弟,从台湾大学毕业,到夏威夷大学读硕士,到耶鲁大学读博士,花了好多年,好不容易得到博士学位,他很欢喜,这一天他回来了,拿到博士证,很高兴的问我:“师父,我现在已经得到博士学位了,我以后再学习什么呢?” 我过去,每次见到他回来跟我见面,我都说:“我们的准博士回来了,大家鼓掌欢迎!”但是这一次不是这样,他问我今后要做什么,我说:“学习做人!”做人是学习一辈子的事,没有办法毕业的。 我觉得人生要学习,学习就有进步,不管你是什么人,士农工商、各种人等,你不学习,就没有进步。 人生要学习的第一点,就是要学习认错。 人不肯认错,都是你一问,就是别人是错的,我是对的。都是“你听我说,你听我说,你说的是错的,做的是错的。”总认为自己对,基本上这就是一个错误。 有一些徒众,常常会来跟我投诉,什么人不对、什么人不好、哪个人对不起他,我听了以后,真正要让我对他讲一句话:“你本身有问题了。”你如果本身没有错误、没有问题,别人不会给你压力,不会对你那么不好。 认错是一种美德,认错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很好的效果。像美国的总统克林顿,他犯错了,向全国人民认错,大家也能原谅他。一个小孩子犯错了,爸爸妈妈要打他,他赶快说:“爸爸妈妈,我错了,我下次不敢了。”可能爹妈要打他的手,就打不下来了。 有一个老师,大概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年了,也在我们这个学校结婚,生了很多孩子。他说:“现在生儿育女很难,因为每次回到家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说这个菜不好吃,这个东西不好、那个不好,做父母的好困难啊。”我就告诉他:“以后,你不必讲爸爸很伟大,妈妈很伟大,你跟儿女认错好了。” 他就照我的话做了。吃饭的时候,儿女又嫌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他就开口说:“孩子们,真对不起你们,爸爸没有用,都不能赚很多的钱,给你们吃的好、住的好,很对不起你们。” 哎,那些个小儿小女立刻说:“不,爸爸,你伟大!你伟大!好吃,好吃!”从此儿女们改过了。所以,我们向父母认错,向朋友认错,向社会大众认错,都可以,甚至向儿女认错,向对我不好的人道歉、认错,不少什么,反而显得你很有修养,你更伟大。 有两个人家,张家的人,家里一家人不和,都经常吵架;李家的一家都不吵架,很和睦。张家觉得好奇怪,他们家为什么都不吵架,就来问李家:“你们家为什么都不吵架呢?” 李家的人回答:“你们家的人,都是好人,都是对的,没有错,所以会吵架;我们家不是,都认错,都觉得自己不好,所以我们家就不吵架了。” “这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好人的家里吵架,坏人的家里反而不吵架?”李姓的人就说:“你们家的人,都要做好人,都认为自己对的”。 举个例子说,一盆花摆在这里,不小心,你们家里有个人把它打在地上摔坏了,打破的人即刻就大声的讲:“谁把这个花放在这里?”他不认为自己打破这个花是错的;另外一个人就说:“是我放的,谁叫你把它打倒呢?”就吵起架来。 大家都认为自己有理,是对的;我们家不是这样,这盆花一个人不小心打坏了,立即就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把这个花打坏了。”另一个人就说:“哎呀,不怪你,是我不应该放在这个地方。”我们家都是自己认错,当然我们就不吵架了。 学习认错,是真美好!这是一个大修行。 文/星云大师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1)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2) 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不肯离场的结果,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 3) 生活中有很多好的选择,但你不必做出那些看起来最好的选择。选择让你开心的事情,那么它便会成为你最好的选择。 4)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5) 我心里始终装着一个「活命哲学」: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着不累;心底一汪清水,没有过夜的愁,不生过夜的气,也就没有过夜的病。 6) 当一个女人告诉你,她病了的时候,是希望你去照顾她,陪她,而不是让你敷衍的交代多喝点水。喝你妹的水啊,喝水包治百病啊?就算喝水治好发烧,可能治得了心寒吗? ——陆琪 7) 感谢我的不完美,让我看清了真正对我好的人是谁。 8) 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9)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 10) 人生的优雅并非训练或装扮出来的,而是百千阅历后的坦然,饱受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是把尘事看轻些,生活沟壑纵横,学会舍得与放下,轻装才可疾行;是把人际看浅些,少些倾轧与争斗,最大的珍惜莫过珍惜易逝的时光;是把得失看淡些,宠辱不惊来去无意,如此心宁静,优雅随之。 11) 如果你生气了,请在面对爱人之前先面对镜子。看看自己,你喜欢现在这张脸吗? 12) 女孩子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倔强一些,骄傲一些,二十几岁的女孩是最美的,可以肆意的笑,可以倔强的哭。二十几岁的女孩要做最真的自己,最美的年华留给灿烂的微笑,敢爱敢恨,敢于追求。

Read more

真正的教养,无非就是做好这40个细节…

我到罗马旅游,找到两条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进去看。 有一家进去后,我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老先生问价钱。 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我说:“为什么不卖呢?” 他就说实话了,他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 在罗马,在文艺复兴的故国,不经意之间,小时候“文革知青”那种没教养,那种粗鄙的人格,就露出来,这位老人把我点醒了。 有一次在大学厕所里正撒尿,一个仪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是个研究生,非常帅的小伙,立刻跑过来站在我后面大声说:“你是不是陈老师?我是从江西来的,你在江西插过队,我要跟你照个相。” 我非常尴尬,因为我正在撒尿。 出了厕所,他早已准备好了照相机,把我像人质一样一把夹住,不由分说就拍照。 这种情况我不止一次遇到——虽然并不是每次都在撒尿——但一上来就拍照,拍完就走,然后跟人说,你看!我跟陈老师合影。 我们小时候,所有大人都不许我们这样对待人,可是如今变成大学里司空见惯的事情。 不是对我一个人,所有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或必须认识一下的,都这样,行话叫做“混个脸熟”——这就是没教养。 所谓教养就是细节: 1.别人给你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2.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地说着啊啊啊、是是是。 3.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4.女人一辈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钱花。 5.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用。” 6.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7.坐椅子不要翘起来。 8.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不要拿筷子敲碗。 9.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10.送人走要说:“慢走。” 11.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12.递刀具给别人要记得递刀柄那一端。 13.不揭别人的短处。

Read more

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

清空心灵的负累,让生活轻盈。 每一天,思维经过的地方, 难免有一些不愉快吸附在心灵的某个角落。 也许只是一瞬,也许顽固成永恒, 如同晴空的乌云,搅扰着生活的秩序。 嘴角上翘,泪水就不会下滑。 忧郁时让心浸在轻松的氛围里, 污垢自会无趣地溜走。 每天给心灵洗个澡,生活才会清爽。 时间不肯回头,只因希望总在前方。 时间,被分成三份, 一份是既往的昨天, 一份是迫切的当下, 一份是神秘的未来。 昨天带我们来到今天, 今天领我们奔向明天。 你可以走昨天的路, 却永远踩不到昨天的脚印。 放下昨天,珍惜今天,心向未来。 既然时光永不回头,人生亦当无悔。 做好当下,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人生最大的遗憾, 莫过于错误的坚持,和轻易的放弃, 有时候,你感觉很累,是因为想得太多。 世事难以预料,遇事无须太执,

Read more

为人切忌三句话,句句精辟

人生有三个要想到: 阴沟能翻船; 鸡毛能上天; 骨肉能相残。 人生买不到的三种药: 后悔药(有钱难买后悔药); 长生药(长生不老是虚说); 心病药(心病还需心药治,有钱何处买心药)。 人生三个“一”: 吃一堑长一智; 经一事长一能; 交一友结一缘。 人生不做三无人: 无知,孤陋寡闻无知识; 无惧,糊涂胆大无畏惧; 无耻,寡廉鲜耻无羞耻。 人生处事的三个正确选择: 审时度势; 趋利避害; 先易后难。 人生经常出现事与愿违的三种现象: 求之不得; 熟视无睹; 欲速不达。 人生发展的三个条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