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上人来人往,人们很好奇,一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2元钱?”和尚摇摇头,家庭主妇说:“那么是20元?好吧,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小和尚听到:“我的妈呀,一文不值的石头居然有人出20元钱来买!我们山上有的是呢!” 于是,小和尚没有卖,乐呵呵地去见师父:“师父,今天有一个家庭主妇愿意出20元钱,买我的石头。师父,您现在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吗?”禅师说:“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博物馆去,假如有人问价,你依然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他还价,你不要卖,再抱回来,我们再谈。” 第二天早上,在博物馆里,一群好奇的人围观,窃窃私语:“一块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价值摆在博物馆里呢?”“既然这块石头摆在博物馆里,那一定有它的价值,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窜出来,冲着小和尚大声说:“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没出声,伸出两个指头,那个人说:“200元?”小和尚摇了摇头,那个人说:“2000元就2000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小和尚听到这里,倒退了一步,非常惊讶! 他依然遵照师傅的嘱托,把这块石头抱回了山上,去见师傅:“师傅,今天有人要出2000元买我这块石头,这回您总要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禅师哈哈大笑说:“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古董店去卖,照例有人还价,你就把它抱回来。这一次,师傅一定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天一早,小和尚又抱着那块大石头来到了古董店,依然有一些人围观,有一些人谈论:“这是什么石头啊?在哪儿出土的呢?是哪个朝代的呀?是做什么用的呢?”终于有一个人过来问价:“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依然不声不语,伸出了两个指头。“20000元?”小和尚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惊讶地大叫一声:“啊?!”那位客人以为自己出价太低,气坏了小和尚,立刻纠正说:“不!不!不!我说错了,我是要给你200000元!” “200000元!”小和尚听到这里,立刻抱起石头,飞奔回山上去见师父,气喘吁吁地说:“师父,师父,这下我们可发达了,今天的施主出价200000元买我们的石头!现在您总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 禅师摸摸小和尚的头,慈爱地说:“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你就值200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你值200000元!平台不同,定位不同,人生的价值就会截然不同!” 这个故事是否启发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你将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呢?你准备把自己摆在怎样的人生拍卖场去拍卖呢?你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怎样的人生舞台呢? 不怕别人看不起你,就怕你自己看不起自己。谁说你没有价值?除非你把自己当作破石头放在烂泥中,没有人能够给你的人生下任何的定义。你选择怎样的道路,将决定你拥有怎样的人生。 图/wallcoo.net
Read more福祸相依,感恩我们所遭遇的一切!
一个旅行者,在一条大河旁看到了一个婆婆,正在为渡水而发愁。已经精疲力竭的他,用尽浑身的气力,帮婆婆渡过了河,结果,过河之后,婆婆什么也没说,就匆匆走了。旅行者很懊悔。他觉得,似乎很不值得耗尽气力去帮助婆婆,因为他连“谢谢”两个字都没有得到。 哪知道,几小时后,就在他累得寸步难行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追上了他。年轻人说,谢谢你帮了我的祖母,祖母嘱咐我带些东西来,说你用得着。说完,年轻人拿出了干粮,并把胯下的马也送给了他。 从这个故事里,你得到了什么? 不必急着要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那绵长的回音。也就是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其实,岁月是一棵纵横交错的巨树,而生命,是其中飞进飞出的小鸟。 如果哪一天,你遭遇了人生的冷风冻雨,你的心已经不堪承受。那么,也请你等一等。你要记得,这棵巨树正在生活的背风处为你营造出一种春天的气象,并一点一点靠近你,只要你努力。回报不一定在付出后立即出现。只要你肯等一等,生活的美好,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当你身处逆境,感到诸事不顺。爱情、工作、事业、理想都成泡影,心生绝望之念,不妨换个角度,告诉自己:福祸相依,坚持下去,生命的美好将要到来,感恩我们所遭遇的一切让我们变得更好。 图|pixabay.com
Read more冥冥中自有安排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让众人膜拜,非常羡慕。 流浪汉问菩萨:“我可以和您调换一下位子吗?” 菩萨回答:“只要你不开口。” 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他始终忍着没开口。 一日,来了个富翁。 富翁跪拜心念:“求菩萨赐给我美德。” 磕头,起身,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 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富翁走后,来的是个穷人。 穷人跪拜心念:“求菩萨赐给我金钱。家里人病重,急需钱啊。” 磕头,起身,他看到了一个钱包掉在了地下。 穷人心想:“菩萨真显灵了。” 他拿起钱包就走。 流浪汉想开口说不是显灵、那是人家丢的东西、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 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 渔民跪拜心念:“求菩萨赐我安全,出海没有风浪。” 磕头,起身,他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为了钱包,两人扭打起来。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 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 然后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一场纠纷平息了。 菩萨问流浪汉:“你不是答应了不开口吗?” 流浪汉回答菩萨:“我不开口那渔民就要被冤枉了?” 菩萨摇头回答流浪汉:“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渔夫出海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开口,穷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损失了一点钱但帮了别人积了德、而渔夫因为纠缠无法上船、躲过了风雨、至今还活着。很多事情冥冥中上天自有安排、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本分就好了。我看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 流浪汉默默离开了寺庙…… 许多事情、该怎样、就怎样。等待它顺其自然的发生,结果会更好。可面对现实的时候、有谁又知道、事物本身该有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呢? 静观其变,是一种能力! 顺其自然,是一种幸福!
Read more别占便宜!(深度好文)
一父亲如何用一招教导儿子别占别人的便宜?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了商标。 “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爸爸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儿子一脸无奈。 第二次 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 “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不后悔?”父亲问。 “不后悔!”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 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第三次 又过了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 “那我不客气了。”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儿子平静的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 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 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永远不会让你吃亏。”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中文名字可以美到什么程度?
你身边 有特别好听 又富有深意的名字吗? 主持人汪涵曾为自己的儿子取名汪十安。 十方之内皆安乐。 记得高中看过的一本小说里,有个男生名叫江为止。 君子要有所为、有所止。 同事姓李,孩子取名为李配弦,开始只是觉得好听,后来才知道大有深意; 《韩非子·观行》有云:“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西门豹知道自己有个性急躁的缺点,经常佩带熟皮,提醒自己放宽缓一些。董安于觉得自己性格过于宽缓,经常佩着绷紧的弦,提醒自己紧张起来。 所以配弦有着时刻提醒自己紧张起来的含义,代表着不断地自勉。 读起来好听,意义却如此刚毅,中华文化太奇妙了。 聊斋里面的婴宁,取自庄子所说:“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撄宁。撄宁者也,撄而后宁者也。” 所谓“撄宁”,就是指得失成败都不动心的一种精神境界。即使不知道典故,只看名字的字面意思也能解读成如婴儿般单纯天真。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大概才是这个名字最妙的地方。 有的名字,是爱情的象征。 王菲原名王靖雯,所以窦靖童名字的由来,便是她与窦唯的孩童。 简单好听,意义隽永。 那天上网,看到有一位网友分享了她的名字:她叫梁诗尔,诗同思,尔意你,连起来就是“思念你”的意思。 因为父母因工作两地分居,欢喜冤家了一辈子,把所有的爱情都寄托在她的名字上。 还有一个男生,叫严宠杨,爸爸姓严,妈妈姓杨。 太爱你,所以连孩子的名字都要告诉你,我会宠你一辈子。 电台曾经听到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叫潘一弦,潘一柱,他们的妈妈在生他们的时候难产去世了,妈妈叫周华年。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Read more好人头上有灵光(看看自己有没有)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先母张太夫人,雇了一位烧饭的张婶。以下是这位张婶亲见亲闻所讲的事实: 她的家乡,有一个穷人外出讨乞。他走了半天,在傍晚时分,感觉迷了路。但见石径崎岖,云阴灰暗,不知所从。只得坐在枯树下,等待天亮以后再走。 忽见一个人从树林里出来,后面有三四个随从,一个个都高大伟岸。讨乞人心中害怕,立刻跪下求情。 那个人同情的说:“你莫害怕,我不会拿你。我是专管老虎的虎神,现在来为众虎调配食物。待一会儿,虎吃了人,你收下那人的衣物,足可维持生活。” 虎神讲完话,就长啸一声,许多老虎便跑来集合听命。虎神对众虎所讲的话,讨乞人当时完全没有听懂。 后来,众虎散去,只剩下一只虎伏在草丛里。一会儿,有个挑担子的男人过来,这只虎一跃而起,正要向他扑去,却又立刻转身回避。那个挑担人,赶紧跑掉了。 又过了一会儿,走来一个妇女,那只虎便迅速出来,把她吃掉了。 虎神从那个妇女剩下的衣服中,取出若干金钱,交给这位讨乞人,并对他解释道:“虎不吃人,只吃禽兽。它吃的人,是徒具人形而无人性者。” “大抵人良心尚存,其头顶上必有灵光。虎见到灵光,绝不施暴!人若天良全灭,他头上就会灵光尽失,即与禽兽无异。虎才会得而食之!” “刚才那个挑担的男人,虽然凶暴无理,但他还能赡养他的寡嫂和孤侄,使他们母子不受饥寒。就是因此一念之善,灵光虽小如弹丸,虎见到了这点灵光,也回避不敢吃他。” “后来的那个妇人,抛弃其丈夫而与他人私嫁。并虐待后夫前妻之子,经常毒打这孩子,使其体无完肤。更盗后夫之金,给她自己的女儿。所以她头上灵光全无,虎便吃了她。” “刚才我从她衣袋里拿出来的金钱,就是她偷来的。见到了这种徒具人形而无良心的人,绝不会放过他们。” “你孝养继母,能把有限的食物,首先奉养继母,你头上灵光有一尺多高。所以我才帮助你。不是你跪拜哀求我的结果。你应继续勉修善业,将来还有后福。” 虎神讲完话后,又指给了他回家的路。这位讨乞人,走了一天一夜,终于回到家中。当时听到这件事的人很多,有不少人就变得善良起来。 谁是好人,谁是丧尽天良的坏人,常人往往分辨不出;但在另外空间的生命,却看得清清楚楚。因为前者头上有灵光,后者头上灵光全无。 古代很多人,忠厚老实,心存善念,与世无争,先人后己,公而忘私。那时有很多讲诚信的人,有很多孝子。他们按照“仁义礼智信”,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这样的人,头上的灵光就熠熠生辉,众神见了,也会油然而生敬意,也会处处帮他。他们当然也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了,这叫“德全无危”。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人心归善! 图 |wallcoo.net
Read more佛家小故事,让你领悟生活的智慧
(一)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个不喜欢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个人用尽各种方法去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个人:“若有人赠予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礼物属于谁呢?”“当然属于原本赠送礼物的那个人!这都不懂你怎么当和尚的?”那个人轻蔑地回答。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你自己。” 高尚的人不会去无故谩骂别人,只有低俗的人才会在高尚的人面前秀自己残缺的可怜的人格。 (二) 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了一休禅师的房间。“尊敬的一休禅师,我们来打一个赌,你来猜我手里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知道若他说是死的,武士就会松开手;若他说是活的,武士就会暗暗使劲捏死那条鱼。“是死的。”一休禅师平静地回答。武士马上松开手,笑道:“是活的,哈哈,一休禅师你输了。”“是的,我输了。”一休禅师继续平静地回答。说罢,一休捧起鱼走出,把鱼儿放生回河里。 谁输谁赢我界定不了,但我看出了佛家的真谛,“苦自己而救众生!” (三) 修佛 一个人去深山里找禅师问道。禅师问:“你到这儿来干什么?”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禅师答:“佛没有坏,不需要修,先修自己。” 修身养性是参透佛理的基础。 (四) 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年少未出家的时候,家境贫寒,无处栖身,靠卖瓶生存。所以道悟禅师就把禅院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感谢,他每天送十张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何不对呢?”龙潭听后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就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至理。 (五) 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佛考问他的弟子们:“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佛祖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泊里面去。” 是的,一滴水的寿命是短暂的。但当他汇入海洋,与浩瀚的大海大海溶为一体的时候,它就获得了新的生命。大海永不干涸,它永远存于大海之中。追求智慧永无止境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图 |wallcoo.net
Read more睡前小故事 : 请一匹马来戒酒
杰克·伦敦是上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曾创作出20部优秀中长篇小说和150余篇短篇小说。据称,列宁在去世前,躺在病床上请人朗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因为稿费所带来的不菲收入,杰克·伦敦很快便步入了美国上流社会。在与其他社会名流的交往之中,杰克·伦敦学会了喝酒,并逐渐发展到嗜酒如命的境地,每天都要与酒为伴。 长期的酒精刺激,让杰克·伦敦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思维能力也随之下滑。妻子查米安为此揪心不已,她多次劝杰克·伦敦戒酒,但都没有任何效果。 “谁若能帮我丈夫成功戒酒,我将感激不尽。”毫无办法的查米安只好对外寻求帮助。 “这没什么难的,只要夫人按我的方法去做,保证可以!”一个叫凯斯特的用人毛遂自荐道。在他的安排下,一个秘密的戒酒计划正式启动了。 接下来,在查米安生日来临之际,她要求丈夫送给自己一匹好马,杰克·伦敦欣然同意了,并陪同她一起去养马场挑选。结果查米安看中了一匹最贵的名马,杰克·伦敦本来是不情愿买的,但禁不住妻子的死缠硬磨,最后只好咬着牙将其买了回来。 几天后,杰克·伦敦路过马厩时,看见凯斯特正在喂马。看了一会儿后,杰克·伦敦便怒气冲冲地嚷道:“你怎么能这样喂我的马?!” “不这样,应该怎样?”凯斯特一脸迷惑地问道。 “你知道这匹马有多名贵吗?好几千啊!如此名贵的马,应该吃最好、最新鲜、最健康的草料,喝最干净的甘泉。”杰克·伦敦生气地嚷道,“可是,你现在却给它喂脏兮兮、散发着霉味的草料,让它喝如此浑浊的阴沟水!难道你是想故意害死它?!” “可是,您的妻子就是这样交代的呀!”凯斯特毫无惧色地回应道。 杰克·伦敦一听更火了,转身就朝家里跑,大声叫道:“查米安,给我马上出来,你竟然这样对待我们的好马!” 查米安从屋里走了出来:“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般大呼小叫?” “难道你不知道那些糟糕的食物和水,对马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吗?” “知道。” “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你不也是这样的吗?——明知道自己的身体很宝贵,不也照样天天酗酒吗?” 妻子的这番话让杰克·伦敦一下子愣住了,他就像一个蔫了的茄子,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杰克·伦敦便不再喝酒了,此后一直都是。在他成功戒酒不久,便迎来了新一轮的创作高峰。 人们之所以不会让一匹良驹去吃烂草,去喝脏水,是因为觉得它宝贵。同样,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某件东西宝贵时,便也不会去做那些对它不利的事了。而对于我们自己,很多时候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图:pexels.com
Read more睡前小故事 : 带伤疤的苹果
美国新墨西哥州高原地区,有一个苹果园经营者,他的名字叫杨格。杨格是一个创新意识很强的人,每年苹果收获时,他都要在发往外地的苹果上,附一条广告:“如果您对苹果不满意,请您告诉我。苹果不必退回,但是货款我将如数退还。”高原苹果本来就口感好、污染少,而这个广告使大家对杨格的苹果更加放心,没过几年,杨格的苹果就打开了销路。 可是有一年,高原上突然下了一场特大的冰雹,眼看就要收获的苹果,被砸得“遍体鳞伤”。杨格一筹莫展,原来,苹果已经订出去9000吨,如果到时间发不出货,不仅自己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经销商也会遭受连带的经济损失。再说,如果把这样遭冰雹打的苹果发给经销商,大家不满意,同样是砸自己的牌子。 杨格心事重重地来到苹果园,他捡起一个被打落的苹果,擦掉上面的泥,咬了一口,发现被冰雹打过的苹果,竟变得格外脆甜。 杨格立即命令手下,采摘苹果,运送出去,同时在每一个苹果箱里附上一个简短的说明:“朋友,这批苹果个个带伤,但请您看好,这是冰雹打出的疤痕,是高原地区的苹果所特有的标记。这种苹果,果肉紧实、味道甘甜,具有妙不可言的香味。” 很快,经销商们便收到了这种带伤的苹果,大家看着苹果难看的样子,半信半疑。可尝了一口,却发现口味非常独特,甘甜异常。从此,人们更青睐高原苹果了,消费者甚至还向经销商提出建议,要求多进点这种带伤疤的苹果。 财富启示: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废人。世上之物,皆可利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图:pexels.com
Read more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人物介绍:王阳明(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立什么志,成什么人。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故事背景: 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他一疑,事就成了。 ——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 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的这些计谋不以为然,问他“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会疑。”王阳明笑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