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我初中时期,因为弟妹多、父母亲每天都忙碌于赚钱。 身为家中老大的我、必须肩起照顾弟妹们的责任。 有一天晚上,妹妹们吵着肚子饿不能入睡。我真烦着有什么可以给他们果腹呢?突然间想到、妈妈曾经做过的“面粉糕”,我就带领着妹妹们一起下锅煮。 小妹负责搓面粉,我负责烹煮熬汤,大妹负责清洗用具和碗筷。 当一切食材都准备妥当,我们就开始动手把一小块的面粉团,捏成不规则的扁平状放进汤里。虽然,汤里的面粉糕、没有大师级水准、有大、有小、有厚又有薄的、但我们都吃得很开心。 不只这样、我们还一块一块的分享哪块是谁的杰作。然后,把杰作归还给原制者、过程很搞笑、好像完全忘了肚子饿这回事! 每当我看见面粉糕挡口或吃面粉糕时,我都会想起这一段往事、就有如昨天发生的事、百般感慨涌上心头。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穷、体弱多病、没有什么出游的机会,所以都呆在家帮忙做家务和照顾弟妹。我很感恩与弟妹们有段这么难忘的往事, 我相信他们也跟我一样, 一碗面粉糕就能勾起这段回忆。 兄弟姐妹情是可贵的,不应小事而争吵、就算大事也可商量、要知道 - 只有今生 没来世。 故事分享者:才云 #小编有感:现在孩子们的童年是否有我们当年那么的多姿多彩呢?
Read more怎样对待斤斤计较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脾气性格秉性等都不同。有些人生性比较乐观开朗,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都可以做到一笑置之;有些人则生性比较内向沉闷,遇到事情也只会闷在心里。今天来给大家说的是一种喜欢喜欢斤斤计较的人,如在与别人外出吃饭时,总会找出各种理由来逃单;如尤为在意个人的利益等。 要想正确与斤斤计较的人,如何对待,如何与之相处。 应注意一下说话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性格比较直接,在看到别人遭遇难堪或者糗事时,会不顾场合不顾时间的说出来指出来。这虽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却会在无形之中让别人感到尴尬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斤斤计较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会认为你是故意的,会认为你是在嘲笑他。因此,建议在生活中应适当的注意一下自己的说话方式,应适当的顾忌一下别人的感受。 应学会理解对方 虽说现在的生活水平已明显变好,但对于那些从小生活在贫困家庭的人来说,节约二字似乎是一件需要用一辈子去完成的事情。因此,他们为了生活得可以好些,要不就是不舍得吃穿,要不就是喜欢讨价还价,建议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不要总是看表面。 应学会满足其正当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面对涉及到个人利益的事情时,如奖金,奖品等,会表现的过于激动,过于亢奋,生怕别人把属于他的东西给吞掉,生怕别人把属于他的荣誉给拿掉。因此,建议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他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规定的,就应做到满足。 应学会拒绝不合理要求 斤斤计较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还千方百计想要取得额外的利益,如有奖金还想要奖品等,是典型的吃一个想两个。因此,建议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委婉的向他表述清楚事情不能办的原因,如公司规定,老板规定等,一定要及时的将他的贪婪思想扼杀在摇篮里。 应尽量做到处事公平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工作能力强而成为公司的某个领导,有些人会因为为人处事公允而受到老板与同事的爱戴。因此,建议那些有一定权利的朋友们,在面对斤斤计较的人时,应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或者请别的同事进行监督等,以避免他对你进行无谓的指责与纠缠。 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是喜欢计较,或是不善言辞,或是外向开朗,或是胆小懦弱。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无端指责而难过,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过于计较而厌烦,但要记得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懂得控制情绪,应尽量让自己做到在喜欢或讨厌的人面前都保持从容淡定。 应学会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在面对斤斤计较的人时,你最先看到的往往是他的故意找茬,你会本能的认为他这是因为看不上你而在故意刁难。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只要你换个角度去想事情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你将会把他的折磨当做是鼓励与鞭策。建议在生活中应尽量做到凡事往好的地方想,记住那句话,心里阳光的人看到的世界都是美好的。 图片来源:pixabay.com
Read more有一种伤害叫“无微不至”(故事短道理深)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天鹅湖的一个小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 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精心喂养天鹅。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在屋子里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终于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可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 故事中渔夫夫妇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天鹅百般呵护,管吃管住,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爱心,人们不禁要感叹了:“多好的一对夫妇,多么幸运的天鹅!”然而,天鹅悲惨的结局又告诉我们,正是渔夫夫妇这种过分的爱,使天鹅沉溺在悠闲安逸的生活中,养成了惰性,丧失了生活的本能和生存的基础,无法再适应环境,最终被变化了的环境所吞没!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子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之窝啊!孩子小时,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不让孩子干一点点家务活、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累,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老爷生活;孩子大了,又要忙着给他们谋个旱涝保收日不晒雨不淋的好职业,还想着要给他们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哪怕自己为此吃尽苦受尽累也心甘情愿…… 这就是典型的“渔夫夫妇”式的父母和他们博大无私的爱 !然而,想想天鹅的结局,我们还能对这爱肃然起敬吗?其实,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这种一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恰是人生的“陷阱”。陷入此“阱”的人,除了依赖和惰性,他们一无所有。一旦生活中出现“湖面封冻”,他们的结局绝不会比天鹅好到哪里去。 人们固然需要爱,但是,当这爱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一种包办一切的呵护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的刀子! 图:wallcoo.net
Read more我不跟你争论,是因为真的没时间
在火车站等人时遇到一个乞讨的中年男人,看上去三四十岁的样子,高高瘦瘦,走过来的时候没有跛,走近了一看也没有瞎。他飞快的的将手上的碗伸过来,面上一点赧然都没有,理直气壮的开口乞讨,被拒绝之后看到巡警过来,讪讪的走到一边,用我们能听见的音量嘟囔“现在都是什么人啊,把自己打扮的那么光鲜怎么一点爱心都没有,太不善良了,什么人啊什么人,真是世风日下哎呀。” 我正在想着现在的乞丐文化程度都蛮高,世风日下这个词语境用的还挺贴切,一旁的朋友看不过去准备冲上去理论,被我拉住后反而吃惊的回看我“你不是吧?真太不是你了。以前都是你冲上去跟人家吵的好吧,现在居然还拦着我。” 或许每个少年在走向青年,又走向成人的时候都会经历过这一遭。像一个青面獠牙的小愤青,看不惯不劳而获,看不惯阿谀奉承,看不惯虚与委蛇,看不惯许许多多,整天像个“挑刺儿”一样活着,有种不知天高地厚却自认为以为指点江山一样自信,恨不得把全世界扭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就连有一年去参加颁奖典礼,那是个全校领导都会出席的场合,带队老师看着我一身衬衣一件牛仔裤一双跑鞋,扎个乱糟糟的马尾漫不经心的站着,走过来拍一下我的肩说“你这孩子,这种场合怎么也不收拾打扮一下?”,我也可以伶牙俐齿的回过去“我又不是参加选美比赛的,比我长的好看的人多了,她们怎么不来领奖,这种场合是看内在的跟外貌有什么关系。”他被我说的没话,只好点点头,尴尬的笑一下走开。 口舌之争的胜利,大概是会让人上瘾的。 不管你看过多少书教你提高修养谨言慎行,不管你身边有多少人劝过,女孩子不要这么犀利,不要这么挑剔,不管你是怎样心悦诚服的感叹“Life is not to argue, but to compromise(生活不在于争执,而在于妥协)”是一句真理。 不管你也曾用这样的话劝过多少人。 争辩得来的胜利都会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和一种被无限放大,感觉可以征服天下的快感,当你维护了自己的形象,信仰,认知,价值观。便会有一种全世界被你守护又被你同化的成就感。即便那种感觉转瞬即逝,争论的时候脑回路里面哔啵燃烧的电流,反驳的时候绞尽脑汁遣词造句的刺激。毫无疑问的会战胜所有的矜持,从容和冷静。像是在辩论场上将对手说的哑口无言,而你脑中的观众起身掌声雷鸣经久不息。 我曾经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它能帮你不断激活新的脑细胞,能督促你去阅读,思考,并把你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飞速内化成为自己的武器,甚至能帮你很快的找到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一帮人,这些人中的很多,都是会今天吵得热火朝天,然后明天和好如初,可以走下去很久的朋友。 直到慢慢的发现,为什么同样是二十四小时,唯独我的一天显得那么短?看着别人打卡完成了当日的阅读,背完单词去跑步,听完歌看会电影去睡觉,我还什么都没有干。 计划听完的BBC新闻没来得及开始,最喜欢的一本书摊开在手边,还是几个小时前没被翻过的页码,打开的文档写了一半,还是那几个字,孤零零的躺着,好像被遗忘的孤儿惨兮兮的看着我。 你猜我这时在做什么? 我没有看韩剧,没有看综艺节目,没有刷微博一遍遍无意识的看过去。我在做着我认为有意义的事,在quora上几千字几千字的在跟人争论,很小的一件事,大概是说如果你不够了解一件事全部的前因后果,有没有资格做出评论。 从道德讲到人的自律,从尼采韩非讲到古格斯的戒指。直到那个人再也不回应,方带着胜利者的喜悦,瞄一下表,三个小时过去了。 而我计划好的所有,都还没有开始。那本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和真正喜欢的生活。 甚至当我过了几个月回去看,才发觉即便你将一个人说的山穷水尽哑口无言,也不代表他就会赞同你的观点,只不过,只不过他还没想好要怎么反驳而已。 想想这样的两个人,为了永远说服不了对方的观点苦苦争执引经据典,并没在争论中学会兼容并蓄,惊奇这世界上居然还有另一面的声音和想法,反而像刺刀一样的立着,捕捉对方字里行间的任何一点漏洞然后毫不留情的反驳过去,事后几乎想不起当时我说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即便妥协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而我们搭进去的其实一样,都是不会再回来的时间。
Read more养活一条鱼要多少水?
1996年,在美国留学的杨澜第一次采访基辛格。 那时候的杨澜,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没有多少经验。为了采访能有主题,杨澜把基辛格当年与周恩来的谈话内容作了一些了解。 然而,杨澜所做的准备远远不够用来与基辛格进行一次完整的交谈,她的提问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甚至问了许多无关主题的话: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你一生处理了很多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杨澜的第一次高端采访,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 采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对基辛格这样的世界名人,该做怎样的准备才恰当?杨澜对导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导师问她:“把一条一斤重的鱼全身擦湿需要多少水?” 杨澜答:“把一团棉花蘸上水就足够把一条鱼擦湿了。” 导师说:“你养一条鱼,是不是仅靠棉花里的那点水就可以呢?” “那样的话,它根本无法存活,它至少需要一个鱼缸的水才行!” “事实上,一条鱼所能接触到的只有棉花里的那点水。采访也一样,必须做百分之百的准备,哪怕最终要浪费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导师说。 导师的话给了杨澜深刻的启示,她在多年拼搏后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杨澜再次采访了基辛格。采访前,杨澜搜集了大量资料,从基辛格在哈佛当教授时写的论文、演讲稿到他的传记,另外还有厚厚的七本书,杨澜完整地看了一遍。 在采访中,杨澜向基辛格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该往哪儿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 基辛格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虽然这次采访的时间只有27分钟,但其中展现出来的深度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外交专家的认可。 事后,杨澜说:“我看了那么多资料,虽然最终只用在一两个问题上,但并不表示事先的准备是多余的。好比擦湿一条鱼,需要的仅仅是吸在棉花里的那点水,可要养活一条鱼,必须有一鱼缸的水。正是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让鱼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 让我们一起分享出去吧! 图:pexels.com
Read more伤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劝他,他总是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句话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后依然我行我素。 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禅师,年轻人对禅师说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话,别人批评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振振有词地说道:“不就是几句话么,我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吗?” 禅师听了微笑着对年轻人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好多人包括这个年轻人都围在了这个禅师的旁边,准备听禅师讲故事。禅师顿了一下开始讲故事: 有一个人养着一只从小就从深山里捡回来的狗熊,他一直养着这个狗熊,可是有一天这个狗熊把邻居家的一片玉米糟蹋了,邻居找上门来。他很生气,拿起棍子对着狗熊就是乱打,而且边打边骂:畜牲始终就是畜牲,我白养你了。打完后,他把狗熊赶出了家门。 第二天的时候,他又后悔了,可是狗熊已经走进了后山。 他很后悔,可是再也找不到狗熊了。在一次上山打猎的时候,他碰到了一只老虎,手无寸铁的他闭上了眼睛。突然他听到了搏斗的声音,他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那只狗熊回来了。狗熊把老虎赶跑了,他高兴地上去爱抚着狗熊说道:“太好了,上次我打了你还疼吗?你跟我回去吧!” 狗熊说:“早就不疼了,可是你说过的那些话却还在让我疼,而且很疼很疼。”狗熊说完头也不回就又回到了后山中。 禅师的故事讲完了,大家都在感叹说过的话竟然会有这样大的伤害,惟独这个年轻人却是一副不屑的样子,禅师又从口袋里取出了几颗钉子对年轻人说:“你去把这几颗钉子钉在树上。”年轻人按禅师的话去做,把钉子钉在了树上。 年轻人刚回去,禅师又说道:“你去把钉子取下来。”年轻人没有说什么,又回到了树下准备把钉子取下来。可是年轻人费了半天的劲,用各种工具折腾了半天才取下了一颗钉子。 禅师来到了年轻人身边,用手指着那个钉子留下的痕迹说:“就是拔出来,那又能怎么样呢?树干上不是还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吗?就像那个故事里的狗熊一样,虽然棍子留下的疼早已消失了,可是那个人说过的话对它的伤害却是终身难忘的。” 禅师又看了一眼年轻人,接着说:“对别人有所伤害的话,就像钉子一样,尽管你能取回来,可是你留给别人的伤害就像钉子留在树上的疤痕一样是永远消除不了的。” 年轻人听了,顿然大悟,他说:“我现在终于明白出言不逊对别人会是多么深的一种伤害,谢谢大师的指教。”禅师听了点头称是,然后飘然而去。 世界上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永远是语言,当我们对别人出言不逊的时候,也就是把钉子钉进了别人的心中,而且这样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图 | pixabay.com
Read more一个老实人的世态炎凉~ 我的后爸!(眼泪偷偷流)
父亲去世三年后,你来到了我家。同父亲相比,你平凡得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是,50岁的母亲需要一个老伴儿,而一个50岁的老人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务实本真很多——只要人好就行。 而你具备这个最基本的条件,你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具体地说,你是一个老实人。和我母亲第一次见面那天,你很难堪。因为你深知自己各方面都没有优势——房子小、工资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而且刚刚结婚的儿子一家还需要你的帮衬。 说实话,母亲也只是为了给介绍人一个面子,才决定去见你的。而最终让母亲对你产生好感的原因,是你的那手好厨艺。见面后,你说:“老李,我知道你条件好,啥也不缺,所以,没什么送你的。不管怎样,咱认识一场,你中午就在我家吃口便饭吧。”你的诚恳让母亲不忍拒绝,她留了下来。 你没让她伸一下手,然后就做了四菜一汤,让母亲吃得不忍释筷。临走时,你对我母亲说:“以后要是想吃了,就来。我家虽不宽裕,但招待个南瓜还是一点儿都不费力气的。” 后来,母亲陆续又看了几个老头儿,可是,虽然哪一个看上去条件都比你要好,但最终母亲还是选择了你。理由其实算得上自私——她服从并照顾了父亲大半辈子,她想做一回被照顾的对象。 ******** 就这样,你和我母亲住在了一起。 那天,你、母亲,外加我还有你儿子一家三口,一起吃了一顿饭。我特意将这顿饭安排在富丽堂皇的五星级酒店里,表面上看是为了表达对你的重视,其实是有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在作祟。 但你并没有让我的炫耀得意多久,走出酒店时,你悄悄对我说:“以后咱就是爷儿俩了,你要请我吃饭就去街边的小店,在那儿我吃得饱,还不心疼。” 是你那太诚实的表情烫伤了我的虚伪,让我觉得,跟一个老实人玩心眼,就像大人哄一个孩子的糖球儿一样,已经接近了一种无耻。 你把我母亲照顾得很好,她每次见我都嚷嚷要减肥,那语气是幸福的。我犹记得从前,父亲还在的时候,每一次我回家,她都跟我抱怨,抱怨我父亲那几乎坚守了一辈子的陋习。 你做的饭的确好吃,我在吃了几次之后,对妻子所做的饭颇有几分不满。一次,和你们一起吃饭时,我忍不住对妻子说:“下次屠叔做饭时,你在边上学着点儿。”妻子表情中并没有虚心好学的成分,反而有几分愠怒。你赶紧出来解围,你说:“我这辈子啥都做不好,就长了点儿吃的本事。你们可都是做大事儿的人,千万别跟我学。要是馋了,就回来,随时回来。这做饭的啊,最怕自己做的东西没人吃。” 那天我们走时,你包了好多你做的东西让我们带上,还把我拉到一边说:“再别夸我做的饭好吃了,说真的,谁一说我这个优点我就脸红。一个大男人,把饭做得好,其他方面草包一个,这哪算优点啊。” 回家的路上,我跟妻子复述了你的话。她说:“他这个人,天生伺候人的命,天生就愿意低到泥土里。咱妈有福气,老了老了,当把皇太后。”我一边开车,一边用眼睛的余光感受妻子对你的轻贱,心里并不想替你辩解什么。毕竟,你始终是个外人嘛。 ******** 我搬新家的那天,你和母亲来给我们燎锅底。你严格地按照民间燎锅底的习俗,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可是,等到吃饭时,你却没有出现在主座上,到处都找不到你。打你的手机,也是关机状态。像是掐算好了时间,等宾客散去,你回来了,仔细地收拾着那些狼藉杯盘,将剩菜剩饭装在你事先准备好的饭盒里,留着回家吃。 母亲不希望你这么做,觉得委屈了你,你小声对她嘀咕:“晚上我给你新做,这些我吃。”母亲说:“干吗天天吃剩菜剩饭呢?你知不知道我见你这样,心里很难受。”“你千万别难受,让我看着这么浪费我心里才不舒服呢。树赞(我的名字)的钱都是辛苦换来的,咱帮不了孩子,那就尽量帮他省点儿。” 你的话,让我母亲心疼了很久,然后她决定告诉我。听着母亲在电话里替你说好话,我内心的感受很复杂,同时也为自己的这份复杂感到惭愧。 ******** 渐渐地,对你的好感越来越浓。有时候,甚至有一些依赖,你总是无声地为我们做很多事——换掉家里的坏水龙头;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母亲住院时,不眠不休地照顾她,直到出院后才告诉我们。 只是没有想到有一天,你也会病倒,而且病得那样严重。你在送我儿子去幼儿园的路上轰然倒下——脑血栓,半身不遂而卧床。 我,还有你的儿子,起初对你的治疗都很积极,我们希望你可以好起来,依然可以像从前那样为我们服务,任劳任怨地。可是,你再也没有站起来。原先只会微笑的你,变得无比脆弱,总是流眼泪,我母亲照顾你,你哭;你儿子给你削水果,你哭;我们推着轮椅带你去郊游,你哭;多次住院,看着钱如流水般被花掉,你哭。 终于有一天,你用剃须刀片朝着自己的手腕狠狠地切了下去。抢救了5个小时,你才从死亡线上挣扎着回来,很疲惫,也很绝望。 没有想到的是,先我弃你而去的,是你的儿子。他开始很少来看你,直至后来连面都不肯露一下。每次打电话,他都说自己在出差,回来就过来看你。 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母亲在这个时候跟我提出要和你分手。你们本来也没有登记,就是一拍两散的事情。母亲跟我说:“我老了,照顾不动他了。妈帮不上你什么忙,但也不能捡个残爹回来,做你的拖累。”
Read more为什么越成功的老板越喜欢借钱?看懂少走10年弯路!
有个穷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在上帝面前痛哭流涕,诉说生活的艰苦,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却挣不来几个钱。 哭了半晌他突然开始埋怨道:“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富人天天悠闲自在,而穷人就应该天天吃苦受累?” 上帝微笑地问:“要怎样你才觉得公平哪?”穷人急忙说道:“要让富人和我一样穷,干一样的活,如果富人还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上帝点头道:“好吧!”说完上帝把一位富人变成了和穷人一样穷的人。并给了他们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来的煤当天可以卖掉买食物,限期一个月之内挖光煤山。 穷人和富人一起开挖,穷人平常干惯了粗活,挖煤这活对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车煤,拉去集市上卖了钱,用这些钱他全买了好吃的,拿回家给老婆孩子解馋。 富人平时没干过重活,挖一会停一会,还累的满头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强挖了一车拉到集市上卖,换来的钱他只买了几个硬馒头,其余的钱都留了起来。 第二天穷人早早起来开始挖煤,富人却去逛集市。不一会带回俩个穷人来,这两个穷人膀大腰圆,他们二话没说就开始给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边指手画脚的监督着。 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挥两个穷人挖出了几车煤去,富人把煤卖了又雇了几个苦力,一天下来,他除了给工人开工钱,剩下的钱还比穷人赚的钱多几倍。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穷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赚来的钱都买了好吃好喝,基本没有剩余。而富人早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赚了不少的钱,他用这些钱投资做起了买卖,很快又成了富人。 结果可想而知,穷人再也不抱怨了。 成功,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而在于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学会借力吧!借别人的力,借工具的力,借平台的力,借系统的力! 由此,你便找到了杠杆的着力点,去撬动整个世界!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五个小故事 胜读十年书
老人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什么感觉?” 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 ”老人:“试着再用些力!” 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 老人:“那你就放开它!” 孩子长出一气:“轻松多了!” 老人:“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释然许多!” 多简单的道理,放手才轻松! -❤- 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 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 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 一名士兵遭到敌军突袭后逃到了山洞。 敌军在身后紧追,他躲在洞中祈祷不被敌人发现。 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蛰了一下,原来是只蜘蛛,他刚要捏死,突然心生怜悯,就放了它。 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织了一张新网,敌军追到山洞见到完好的蜘蛛网,猜想洞中无人就走了。 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 一男子去买车,需要10万元,可男子只带了现金99998元,就差2元钱!突然,他发现门口有一个乞丐,就过去对乞丐说:“求你了,给我2元钱吧,我要买车!”乞丐听后,大方地拿出4元钱递给男子,说:“帮我也买一辆。” 如果你完成了九成以上的任务,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助你成功,相反,你什么也不做的话,神仙也救不了你。 -❤- 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翻腾着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的坐着,一会就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我们越是焦躁的寻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Read more一个小偷,偷了功德箱里的钱,结果……
黄昏,寺院里静悄悄的,小僧们正在吃晚饭。 一个男人悄悄地溜进寺院,来到功德箱前面。白天,男人曾来过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里放钱。看看四周没有人,男人便将功德箱放下,从里面往外倒钱。 在一边儿,小僧和方丈们看了个一清二楚。小僧说:方丈,有人偷钱!方丈说:“我知道。”小僧说:“我们去把他抓住……”方丈说:“不用。”小僧急了:“方丈,为什么啊?他偷了我们的钱,他是小偷!” 方丈说:“他不是小偷,那不是我们的钱……”“那怎么不是我们的钱呢?”小僧看着方丈。方丈说:“那是施主们放进去的钱,现在有人需要它,取出来,怎么算是偷呢?”小僧听了默默无语,他眼睁睁地看着男人将功德箱里的钱取走。 等男人一走,小僧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说:“方丈,里面还有钱!”方丈点点头,说:“他只是拿走了他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他是小偷,还会留钱在里面吗?”小僧点了点头。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黄昏,那个男人又趁着大家吃晚饭的时候溜进了寺院,他来到功德箱面前,看看四周没有人,又将功德箱放下取钱。 这一次,小僧和方丈依然看了个一清二楚。小僧见了,说:“方丈,他是小偷,他又偷我们的钱了!”方丈说:“人放钱,人取钱,施主随缘的钱,何为偷啊?昨天他取走一部分,因为不够,再取走一部分,有何不可?”小僧们非常生气,可不敢发作,只好眼睁睁看着男人取走功德箱里的钱。 等男人一走,小僧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发现里面还有钱,心想男人总算不太坏,便作罢。此后,男人再也没有来寺院。 一年之后,男人再次踏进师院。男人来的时候不是黄昏,而是上午。男人来到功德箱前面,他打开皮包,掏出厚厚一沓钱塞进了功德箱。旁边的人都张大了嘴巴,这男人也太慷慨了。 小僧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走上前去,问男人为何这么大方。男人提到了一年前的事,他说自己那时候走投无路,非常需要钱,看到功德箱里的钱,就打起了歪主意,功德箱里的钱让他绝处逢生,现在他的日子好了,他就来加倍奉还。 小僧把这事告诉了方丈,方丈说:“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给别人一条出路,别人就能走出困境,最终,我们也能得到加倍的回报。功德箱,那是施主的功德箱,也是佛祖的功德箱啊!” 后来,这事传开了,师院便特地放了一个大功德箱在门口,小僧专门负责管理这个功德箱。每天,小僧都会往功德箱里装钱,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取钱。 开始的时候,白天装满钱的功德箱,第二天一早就变少了,可是几个月后,再也不用往功德箱里装钱了。 每天早上,功德箱里都是满满的一箱钱,小僧不得不取出很多钱,否则,里面就装不下了。那里面的钱,有人加倍奉还的,也有人捐献的。加倍奉还的人想感恩,捐献的人想行善帮助他人。 一个功德箱,在帮助了千百人的同时,亦得到了千百人加倍的回报。同时也撑起整个师院的香火费用!而越来越旺盛。 图/wallcoo.ne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