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的人,是没有朋友的。老夫妻能依靠的就是彼此。 外公在世的最后十几年,中了两次风,腿脚不便利了,神志也开始混沌不清。 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由外婆一手料理。上不了厕所,外婆就掺着他去。拿不稳筷子,外婆就喂他吃饭。说错话得罪了人,外婆就跟在后面道歉。 外公又有糖尿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外婆怕外公馋,就每日陪他一起吃粗粮,就这样,没有生病的外婆,忌口了十几年。 都说人老了会变成小孩,外公的晚年,也跟小孩子无异。 一到过年过节,他就主动向后辈伸手要红包,当着大家的面拆开来,谁给少了他还不高兴。 要来了钱,他就开开心心地踱回房间,一股脑儿全塞给外婆。 “我走了,你就全靠这些钱过日子了呀!” 他怕自己走后外婆会受委屈,就拼命地给外婆攒钱。 他说:“等我走后,就把我火化啰!” 这在讲究“入土为安”的乡下,简直不敢想象。因为当地政府推行火葬,但凡火葬都能拿到一笔不菲的补贴,外公想多给外婆攒一点养老钱。 后来,外公的病越来越严重,再也走不了路,说不了话了。偏偏外婆又摔断了腿,进了城里的医院。 外公闹着要去看外婆,大家都劝他:“您老的血压不稳定,坐不了长途车的。” 他就是不听,坐在轮椅上干着急,说不出话,就用两只手不停比划,一张脸憋得通红。 没办法,大家只好带他去,他什么都说不出,就只能两只眼一动不动地盯着外婆,像是要把那张脸生生世世地记住。 如果你看过那个眼神,就会知道什么是生离死别。对于老年夫妻而言,每一次注视,都可能是永别。 那段时间,外婆一边打点滴,一边担心外公吃不好,睡不好。而外公呢,天天在家不说话,眼巴巴地坐着,生怕外婆的腿好不了。 后来,外婆好了,外公却去了。终究还是“入土为安”了,因为外婆不同意火葬,她不要那笔钱。 直到如今,外公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外婆还一直住在那间房子里,子女们接她出去住,她不愿意,她就要在那里,陪着外公。 ******** 年轻的夫妻,可以吵闹,可以分离,可以各奔东西,但老年的夫妻,生命枯竭得只剩彼此可以依靠。 朋友告诉我,她的父母一生相爱,母亲四十多岁了,还被父亲宠得像个少女,既不知道怎么交煤气水电费,也不会洗衣做饭。直到有一天,她爸在浴室洗澡时突然滑倒。 朋友说,她至今都不知道一生没干过重活,体重不过九十斤的母亲,是怎么把父亲从洗手间里背出来的。 那件事以后,母亲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开始自己去交物业费,学习买菜做饭,甚至淘了一大堆医用保健书籍,认真学习急救方法。 而一向不准她劳心劳力的父亲,也不再干预她做这些,两个人都默契地心照不宣,换了一种生活方式。
Read more一上班就没精神?管好精力,不用挤时间也事半功倍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人采取的方法是拼命挤时间。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每周的168个小时中,每一个时段的工作效率都有所不同。 “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精力管理。”这句话出自商业顾问弗利普·布朗(Flip Brown)之口。布朗说:“我们可以把时间当成静止不动的东西。大家都知道,看医生的时候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而到雪地上滑雪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工作时会很轻松,做某些特定的工作是也有同样的感觉。” 他还说,这种感觉上的差异和时间无关,而是和精力、热情息息相关。我们如果遵循自己的生理规律,接触正能量满满的任务、工作和人,那就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让自己更喜欢自己的工作。 以下几招教你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 1|不要没开工就泄气 如果一大清早就看到一张满满当当的日程表,你会不会有想死的冲动?如果会,你的精力在开工前就已经跑掉一大半了。 布朗说,很多人都高估了自己的效率,或者在看似重要、实则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花了过多时间。不是干什么都得跟打仗似的。别对自己要求过高,给自己的任务量要合理。 他还说:“如果工作环境压力很大,或者官场气十足,就很难做到给自己减压。然而,我们的大脑、身体、灵魂的承受力都有限,逼太紧会出事。” 2|留意精力充沛的时段 布朗说,有些人知道自己什么时段精力最充沛。例如,有些人早上刚起来的时候思维最活跃,有些人要到晚饭后才会创造力爆棚。 如果你对自己的状况不太了解,那就花一两周时间把自己的状态记录下来吧。记下自己哪些时段效率最高,精力最充沛;哪些时段没心思工作,想喝咖啡或者想睡觉。 好好利用精力充沛的时间段,把这些时间用来做必须在最佳状态才能完成的工作,还有你不喜欢的工作(布朗最不喜欢的是记账)。如果你在效率最高的时候做这些事情,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完成。 3|及时补充精力 布朗十分反对“白天黑夜连轴转”的工作模式。他认为,有必要在一天的紧张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补充精力,以保持最佳状态。 累了就休息几分钟,尽量出去吃午饭,或者每天抽出时间散散步。你可能会觉得,自己都忙成狗了,哪有时间休息。但是,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休息过后,注意力更集中了,精力更充沛了,用这种好状态去工作,用在休息上的时间瞬间就补回来了。 布朗说:“如果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保持工作高效率,就不能让大脑连续工作超过90分钟。如果超过90分钟后还不休息,工作效率就会降下来。” 4|寻找补充精力的源泉 每个人补充精力的方式都不同。有些外向的人的方式是聊天,有些人的方式是独处静思,有些人的方式则是体育锻炼。每个人得清楚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 布朗喜欢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去散步三到五分钟。他说,找到能让自己‘回血’的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融入一天的工作中。 布朗说:“有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每天都能保证有时间休息,但我们必须尽力去争取。” 作者|Gwen Moran 来源|FastCompany、学习生态圈 图
Read more怎样认识比你优秀的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原来这么简单)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从这个问题中,会引出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很容易忽视的结论: 怎样认识比你优秀的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把你自己的每一件事做好。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有你的价值,你可以做成事,这件事可能很小,但是一定需要人来做,而你能做好。而很多优秀的人很忙,但是他们有很多小事需要做,而且不得不做,所以他们喜欢能做成事的人,把这些小事做好。而这,就是第一步。一旦开始合作,一步一步,你们就成了很好的伙伴。不觉得这句话如此的容易,却又被忽视已久了么? 那就举个例子吧:A是大学生,学计算机的,零基础。上大学第一门专业课,C。因为学校要求很高,所以所有人的压力都很大。有的人有基础,所以可以很轻松,有的人因为压力大,开始退缩,进而开始抱怨代码无用。A没什么感觉,就觉得既然是门课,我就好好学。不卑不亢。不懂就问,把不知道的都弄清楚了。作业非常认真地完成,虽有错误,但是改错积极。 最后大作业,大神们开始用高级的数据结构写高级玩意,弱逼们开始到处复制粘贴代码。A就选了老师推荐的题目——计算器。没什么特别,但是,A把一个简简单单的控制台计算器做到了极致,处理了所有人想到甚至想不到的诡异错误。一个控制台计算器怎么玩,都不会崩溃。 最后分高吗?不高,因为计算器太常规,没有加分。但是,这份作业深深打动了助教!助教拉他进了实验室,不做别的,就只做处理数据,从最基础的开始,读入数据,转换格式,输出数据。 后来,不断地处理数据中,他开始跟着做实验,开始有自己的课题,开始撰写自己的论文。但其实,每上一步,他其实都是帮着大牛做简单的活。但他一直在进步。 他成了第一个发paper的人,他懂得比同龄人都多,他的科研一路顺着。还记得最早是为什么?因为他把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做得认真,就这么简单。 跟比你优秀的人成为朋友,一定是因为你有能力,虽然跟他们相比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你要能把你应该做的做好。他们需要你来做一些事情,你把这些事情做好了,你们就会成为伙伴。 文/陈然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简短精辟的七段话
一、当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你要感恩他,他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也许你会因此而改变和蜕变。 二、当没有人逼迫你,请自己逼迫自己,因为真正的改变是自己想改变。 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是失去了一些朋友,而是我们懂得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四、如果你向上帝求助,说明你相信上帝的能力; 如果上帝没有帮助你,说明上帝相信你的能力。 五、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 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 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六、蜕变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蜕变都会有成长的惊喜。 七、巴菲特在美国一所大学举行演讲。一个学生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没有谈到财富,而是说:“其实,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就会发现,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关心你、爱你。”
Read more夫妻谁的基因决定了孩子智商和相貌?
妈妈们一定会跟孩子他爹争论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会长得像谁的问题吧?你希望宝宝长成什么样?眼睛像你,鼻子像他?身材像你,IQ像他?那你可得瞧准了,是什么基因决定了这样? 身高是谁的遗传大?——父母各占一半 除去营养状况外,孩子的身高有70%的主动权掌握在父母手里,父母的遗传是决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因为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父亲,35%来自母亲。假若父母双方个头不高,那就要靠宝宝后天那30%的努力了。 智力是谁的遗传大?——妈妈 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就会更聪明。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为证明此点,我们首先来复习下高中生物知识:男宝宝和女宝宝是怎样来的? 男生是XY,X (卵)是来自母亲,Y(精子)是来自父亲。 女生是XX,X(卵)是来自母亲,X(精子)是来自父亲。 所以,生男生女都是先生的错,不要怪罪妈妈的肚皮不争气。 请注意,男生是XY,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来自母亲的遗传,女生是XX,所以女生的智商是父亲跟母亲各有一半影响。 因为女生的智商是父亲母亲都有影响,会有中和的效应,所以女生智商的分布会呈现自然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就是倒钟状,中间最多,两边较少。 然后男生因为是完全只受一方影响,所以男生智商分布会呈现出偏向在两个极端。也就是说,男生天才比较多,但是同时,蠢材之中也是男生特别多。 这些告诉我们什么? 1、你要判断一个男生聪不聪明,看他妈妈就知道了。 2、然后我们用机率来算: 生男孩的机率= 1/2;生女孩的机率=1/2。 生男孩的时候,母亲对于男孩智商的影响力 = 1 生女孩的时候,母亲对于女孩智商的影响力 = 1/2
Read more搭讪技巧, 男人必看
对于初学者来说,必要的基础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勇气——这是最最紧要的一点。再厉害的泡妞达人,也不敢说10个搭讪,十个能够成功。成功率普遍的认为都在60%左右而已。不要害怕失败,不用担心你的“上前”会给别人带来烦恼,会带来谩骂。想要搞定从你身边经过的漂亮女孩,你自己做好的准备就是勇气。 整洁——泡妞才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让人时刻准备着的事情。男生必须养成很好的习惯,不求你一身名牌,只需要每天胡子干净,穿着得体。尤其是身上的体味!当然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境界或者经济实力,也大可不必关心这一点。 冷读——搭讪之前,请务必等一等。要观察你想上前的女性。手上的戒指,人家是否有婚姻。包包的大小,拿包的方式,可以看出性格等。拿手机的表情,是否会在等人。。等等。尤其是在酒吧和咖啡馆这样的场所,上前之前一定要观察。这一部分要慢慢积累,慢慢自己体会,总结。当你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你也可以向很多达人一样,说出这样的话,让我看她三秒,我就知道是否能搞定她。 上前角度——具体哪一位达人说的,我已经记不得了。他提倡从人正前方左45度切入上前。因为大多数人站立的时候是左脚为支撑脚,即使她当时有闪念想离开或者转身,正好是你挡着的前方。如果换往右边转,相对来说动作幅度比较大,人也觉得变扭。 距离——不要二愣子地上前,就离人家很近,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一般建议在一米左右。如果三十公分的话,这就是亲密距离了。可以等聊得比较好的时候,可以慢慢向里面靠拢。当然特别的场所,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点,比如公交或者酒吧。 时间限定假设——“你好,可以占用你一分钟的时间吗?“类似于这样的语句。让人觉得无害感,好像你不会占用她特别多的时间。如果你演技够好的话,还要记住这点,把自己的身体重心放在后面,显得你也是马上就要走的感觉。 不要称呼“美女“——搭讪长相一般的女人,其实成功率只有低。而只有搭讪那些美女或者自我感觉是美女的人,成功率才会高。她们从来不缺那些老实巴交的男追求者,她们少的是新鲜和刺激。如果你开门第一句就是”美女“,那你和他们还有什么区别呢? 开场白——和搭讪女孩说的第一句话,无论是自我介绍,还是问女孩的问题等等。微信曾经传得很疯的一个帖子,15年500个的那个美国黑人,他的开场白,统统是问路。这个要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和冷读女孩之后的感觉来决定,该采取怎样的语句。初学者可以显得很诚恳:“我刚才看到你,觉得好像特别对眼(别说你特别好看),我也不知道怎么的,脑子一热就……”。当你到了一定的境界,你也可以无需特别在意第一句说什么。有时候搭讪就是,“朋友,借个火,可以吗。”(吸烟的女孩子。)“你看的这个是什么啊?”(地铁里正在看视频的。)先凑近乎,后面展开话题。 惯例——总而言之就是套路或者说模版。每次用一样的方式,把和女孩的话题引导到你已经熟练运用了几百次的对话上。可以假想那个地铁搭讪达人一定是有自己的惯例。可能在问完路之后,会问问别的常用问题,最后在引到那些他已经说了几百遍的话上。 展示高价值——高分价值。第一个语句或者话题,最好引导那些展示你所具有特点上来。如果第一句话,就能让人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幽默的家伙,那么搭讪的难度会大大降低。为什么坐在豪车里搭讪女孩的成功率会非常高呢,也在于,快速的给女孩一个你有高价值的感觉。(没有人愿意与比自己低的人交往的,除非是包养。)当然很多人没有豪车,那可以谈谈你的生活你的过往,总而言之,让人觉得如果认识你,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联系方式——很多人基本以为搭讪的目的就是取得联系方式。我却不以为然,达人完全可以在搭讪认识m女孩之后,身体进阶,转场(转变约会场所)后,吻或者推到女孩。一夜情,有时候真的比取得联系方式要让人来的省心很多。如果你还没有这么厉害的实力,可以留得其它联系方式,毕竟要号码,也会让女生紧张算计一下。这里推荐要一个e-mail等,让女孩有一个轻松选择你的环境。 眼神和微笑——很多达人是不会说这一点,因为他们其实压根也不会感受到这点。成功的信息交流,30%在语言,70%是在肢体上的。一般我见过的那些达人,对女生笑起来,都有那种坏坏的感觉,有种痞子气,非常迷人。眼神是可以对着镜子,自己慢慢练习的,这里就不多讲了。搭讪时候,尽量保持微笑,身体放松。你不紧张,也在引导女孩不要紧张。 图/stocksnap.io
Read more有个窝,有个伴,有点钱,这一生足矣
有个朋友,有个知己,有个窝,有个伴,有点钱。忘记年龄,忘记名利,忘记怨恨,忘记烦恼。 健康第一,活得糊涂一点,活得潇洒一点,活得快乐一点。 健康做为我们的生命之本,是最重要的准则之一,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家庭,财富,名利,快乐,幸福将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健康与我们的生活同行,健康与我们的生命同行,健康与我们的一切同行。 健康的时候,我们从来不知道珍惜,健康的时候,我们总感到时间过的很快,健康的时喉,我们总说自己年轻等等再说。什么东西失去了,往往才明白它的珍贵,就如健康一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糊涂一点,让自己的心随风而动,随雨而下,大事明白,小事糊涂,这也是做人的一种聪明吧。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就是这个道理吧。 潇洒一点,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做人拿得起,做事放得下。人生在世,有得就有失,有付出就有回报,鱼和熊不能兼掌的。有时你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自己要想明白一些,不要太苛求自己,生命总有它的轮回,上帝是公平的,它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垂青。 人生苦短,就好好的潇洒走一回吧。快乐一点,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享受自己的人生,过去的就让它永远的成为过去吧,希望总在未来,做人就快乐一点,让心自由的飞翔,忘记所有的痛与爱,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忘记年龄,不要让自己的年龄成为自己变老的理由,不管我们多老,只要有一个好的心理,只要我们自己不觉得老,别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忘记名利,名利是身外之外,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一份名,也有自己的一份利,遇到不开心的事,总以为上帝对自己是不公平的,其实我一直以为,简单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幸福。 忘记怨恨,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爱恨,也不可能没有矛盾,但只要你好好的想想,那个人值得你恨吗?那个人值得你爱吗?那个人值得你去怨吗?我只能告诉你,没必要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去憎恨一个不值得的人? 恨别人,恨一个不值得的人,是一种最愚蠢的事。有个知己,在寂寞的时候,可以找个人说话,在烦恼的时候,让心歇歇脚,给自己一个空间,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份纯净的湖泊。 有个朋友,财富不是一个人一生的朋友,而朋友有时则是你一生的财富,人人都希望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是可怜的,但有一个真心的朋友是很难的,朋友不在多而在精,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这个道理吧。 记住新生活准则: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知足的人!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做到这3个字,竟然能解决生活中90%的麻烦
※ 是什么在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生气地说:“这地方又脏又臭,我下次再也不来了!”而另一个人也同时走进这个公园,出来后却感叹道:“简直太美好了!到处都是鲜花,到处都是沁人心脾的芳香! 为什么同一个公园会让这两个人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呢? 原来,第一个人进去以后发现公园里有很多狗屎,于是他为了证明这个公园很脏,到处寻找花丛下的狗屎,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狗屎上,结果只看到公园的肮脏。 而另一个人却漫步公园,眼睛总是在看那些美好的植物和风景,虽然他也看到了狗屎,但他总是绕开,因为他知道狗屎也会让鲜花更美丽芳香,他将注意力完全地投入到欣赏春天的生机盎然当中,尽情去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美好。 这个公园,就象征着我们的世界。 这两个人,就代表了抱怨和感恩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也代表了失败与成功两种不同的命运。 不同思维模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完全不同的命运。 有一位智者曾说:看到即得到。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其实不是知识与智商决定命运,而是思维模式决定命运。 最简单转变自己思维模式的办法就是“不抱怨”。 ※ 不抱怨的力量有多大?※ 曾经有一本书叫做《不抱怨的世界》,出版后迅速风靡全球,作者是美国牧师威尔·鲍温,他也是美国最伟大、最受推崇的心灵导师之一。 当他推动“21天不抱怨运动”时,在短短两年间,就获得了全球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响应,无数人的命运因为改变了抱怨的习惯而得到不可思议的转变。 美国有一位作家在打车时,无意间乘坐了一辆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车。司机穿着整洁,车里也很干净。 他刚坐稳,司机就递给他一张精美的卡片,卡片上写着:“在友好的氛围中,将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钱地送达目的地。” 看到这句话,作家眼前一亮,心想,这个司机真是与众不同。这时司机开口了:“请问,你要喝点什么吗?” 作家更诧异了,问到:“你的车上难道还提供饮料吗?”司机微笑着说:“是啊,我提供咖啡和各种饮料,而且还有不同的报纸。” 作家兴致来了,问到:“那我能要杯热咖啡吗?”司机从身边的保温杯里倒了一杯热咖啡给他,然后又递给了作家一张卡片。卡片上是各种报纸的名称和各个电台的节目单。 作家顿时觉得,这辆车太特别了,于是他没有看报纸也没听音乐,而是和司机聊了起来。途中,这位司机还善意地提醒作家离目的地还有条更近的路是否要走。作家简直觉得温馨极了。 于是他好奇地问司机,为什么你的车费和其他人收取的都一样,我坐别的出租车,司机都是抱怨堵车,抱怨收入,而你为何这么喜悦,而且还提供这么周全的服务呢? 司机回答到:“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像其他人一样,喜欢抱怨,糟糕的天气、微薄的收入、堵车严重得一塌糊涂的路况,每天都过得很糟糕。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在广播里听到《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的观点,说到如果停止在日常生活中的抱怨,能让任何人走向成功。我突然明白,我目前糟糕的情况其实都是自己抱怨造成的。所以,我决定停止抱怨,开始改变自己。 第一年,我只是微笑地对待所有的乘客,收入就翻了一倍。
Read more情人之间,不是因为钱、也不是因为美、而是…..
年轻时,我们都憧憬美好的爱情,总是为另一半设定太多标准,要个子高,、 长得帅,要有钱,希望找到一个白马王子,一起经历风风雨雨,恨不得惊天动地。 真正的爱情之后才发现。当你真的遇到对的人。所有的标准都成了浮云。 只要是他。平平淡淡就好。 相爱久了就会知道,爱情不过是从一开始的争吵到相互的容忍,再到最后的习惯。 终于明白,真正相爱的人,不求他为你做多浪漫的事。 只要能在你伤心的时候陪在你身边就好; 不求他多么有钱,只要舍得为你花钱就好; 不求他能时刻陪在身边,只要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就好; 不求她能理解你的全部想法,只要能包容你的坏脾气和小任性就好。 不求他能为你当牛做马,只要他也懂得付出就好; 不求他说多少甜言蜜语,只要他能始终如一就好。 爱情到最后,最初的激情褪去,不过是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真心付出,用心 陪伴。 人这一生,难得找到一个彼此相爱的人,祝福天下有情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图/wallcoo.net
Read more为什么对最亲的人反而没教养?
那些对外人还有所顾忌的话,会肆无忌惮的跟家人说,这不是坦诚,而是不管不顾的伤害;那些不敢在外面发的脾气,可以肆意撒在家人身上,这不是真性情,而是真自私;那些对别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到家人这都省了,这不是舍弃了繁文缛节,而是真的缺了爱。 包括教养,我们谈的也是在公众场合怎么有教养,对别人怎么有善意,出国怎么有礼貌,我们是不是应该花时间想想,我们对父母,对妻子,对孩子,对这辈子最牵挂我们的人,对这辈子我们最在意的人,如何表达出教养? 按说既然是最亲近的人,应该最有教养才对,可恰恰相反,很多人不会表达跟亲人的教养,或者不屑于表达,觉得这样就“生分了”,就有距离感了。所以,你看那些平时把“请”,“谢谢”,“麻烦你”挂嘴边的人,不见得跟亲人说这些。 这种客套没有倒也罢了,可很多时候,如果不注意教养问题,我们不经意间就会带给亲人伤害。一个女孩跟我抱怨过,说他的男朋友从来不重视她,一堆人在,他从来都是照顾别人。比如有一次约人谈事,对方也是个女孩,他男朋友就能想起来问问人家渴不渴,就想不起来问问她。 于是他们大吵了一架,女孩觉得自己被冷落,可能也有点吃醋的意思。男孩也很生气,觉得女孩不识大体。他男朋友的话堵得她特别生气,“既然是一家人,咱们要一起照顾别人才对,为什么我还要花时间照顾你呢?” 不管谁“有理”,这种看似理直气壮的辩解的确伤害了别人。人都是感情的动物,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男孩这样理性“识大体”。 我另外见过一对最后分手的情侣,两个人分手也是因为不小心的伤害。比如,女孩跟男孩讲今天遇到了一个多么差劲的人,男孩的反应永远都是,那你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件事里的责任,不应该一味的怪别人。男孩说的没错啊,从这些事里吸取教训,下次就可以避免同类事的发生,可对女孩来说,她本身受了委屈,根本不需要什么讲道理,最需要被安慰的时候又被劈头盖脸教育一番,感觉是很差的。 我问这个女孩,这个男孩平时对别人呢?她说他特别会安慰人,唯独不会安慰最亲的人。觉得跟别人讲的都是客套,跟最亲的人才是讲真话。 这些所谓的“善意”,“无隔阂”,“真话”原来是这么锋利的刀子,虽然有“不见外”,“自己人”护体,但杀伤力好像大了十倍。 我自己也不是一个善于处理跟亲人关系的人,尤其是对父母,好像总是缺乏耐心。每次跟父母打电话,当他们又重复那些“要注意身体”,“别心疼钱”之类的话时,我要么是应付答两句,要么是直接打断。也许这些话我真的耳朵听出来茧子了,可我也明白,敷衍或者打断他们会让他们很不好受。 老人越老越变得像个孩子,但他们又不是孩子,他们的行为定型了,他们的习惯也养成了。你很难像教孩子一样,教他们这样那样,所以当他们做的不合你意的时候,你难免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而又因为你跟他们太熟悉了,任何的批评不满都可以随口而出。反思起来,这真的是很可怕的。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中年人带着年迈的父母,可能还有另外一些是邻居家老人。中年人对其他的老人都还挺客气的,有问必答,对自己家的父母,满是不耐烦,“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别再跟我提看孙子的事了。”我正好坐在旁边,看到老人像犯了错一样,转头看向车窗外,不敢再吭声。 我看到这一幕,心里都难受,可也许那个中年人每天这样教训习惯了,便不知了。可能他也没有想到,在这些老伙伴面前,这两个老人一定也觉得特别没面子。 我们打着“爱之深,恨之切”的幌子,其实变成了“爱之深,伤之切”。如果这样,真的这就大大偏离了教养的本意了。 图/pixabay.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