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小看那个会点菜的人!

一群人去吃饭,你是主动点菜的那个还是永远沉默、被动选择的那个?关于点菜里的技巧你又知道多少呢?这其中的门道往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情商。 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些快捷方式。比如,杀人游戏。还比如,点菜。 你以为点菜是吃货的自然属性?No!只要是吃饭人数在两人以上的饭局,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那么,点菜就是一场“食商”与情商的双重大考验。 点菜点得不好,吃得怅然若失,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事业的巨轮说沉就沉。 点菜点得好,吃得活色生香,你就此晋升为贴心暖宝宝、逼格领袖,甚或团队中闪亮的星。 不信?今天,午休君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点菜的艺术。 01|永远不点菜,是最大的问题   总是拒绝点菜=过于被动。 你也许会说:何必那么麻烦,不点菜,不就不会暴露了吗? 呵呵,“永远不主动点菜”,也将成为别人给你下标签的论据。 曾几何时,我也从不主动点菜,哪怕是闺密之间的聚会,每次也都说:“我随便,你点。” 直到有一天,再也忍不住的闺密善意提醒:“你有没有觉得,你为人处世过于被动了?” 见我惊愕,她继续打开话匣子:“所有需要做选择的场合,你都选择沉默。这样表面看是随和,实际上给人一种模糊、没立场、甚至是不愿敞开心扉的感觉。别人还要去猜你的感受。” 我这才意识到,过于被动,是一种自私的自我保护。后来,我开始学习主动承担起点菜的任务。 你以为点菜只是替大家决定今天吃什么? No。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选择恐惧。点菜,是为他人省去做决定的麻烦,拯救他们的大脑细胞,你是在服务。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热情服务的人。 这,更是你的一个难能可贵的人际触点。不把握机会承担责任,别人就看不到你的能力。 (当然这也要看场合,一般来说谁请客谁点菜。这里指的是别人让你点菜至少别一味推托) 但,当然,不推诿点菜只是第一步。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会点菜”的人? 02|看人下菜碟,从选对地方开始  选择不对=不知体恤。 口味的不一致首先是从吃不吃辣开始分野的。 我见过点菜的人自己就不吃辣的,却选择了湘菜馆,一上来就说“小炒黄牛肉别放辣、血鸭能不能少点辣……哎呀你们还有什么不辣的菜”,饭还没开吃就想说句“你自己慢用啊”然后掀桌走人。 话说回来,川菜、湘菜虽美味,但适合彼此熟悉、又同是无辣不欢的哥们把酒言欢。若是彼此不熟的商务宴请,还是选择粤菜、江浙菜等安全牌。为什么从总体来说,全国各地的粤菜馆普遍比川菜馆高端(广东本地倒是除外)?这是和粤菜较适合商务宴请互为因果的。

Read more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为什么一生只做一件事,听我慢慢道来!我家门前有两家卖老豆腐的小店。一家叫“潘记”,另一家叫“张记”。两家店是同时开张的。刚开始,“潘记”生意十分兴隆,吃老豆腐的人得排队等候,来得晚就吃不上了。潘记的特点是:豆腐做得很结实,口感好,给的量特别大。相比之下,张记老豆腐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豆腐做得软,软得像汤汁,不成形状;其次是给的豆腐少,加的汤多,一碗老豆腐半碗多汤。因此,有一段时间,张记的门前冷冷清清。有一天早上,因为我起床晚了,只好来到张记的豆腐店。 吃完了一碗老豆腐,老板走过来,笑着问我豆腐怎么样。我实话实说:“味道还行,就是豆腐有点软。”老板笑了笑,竟有几分满意的样子。我说:“你怎么不学学潘记呢?”老板看着我说:“学他什么呀?”我说:“把豆腐做得结实一点呀!”老板反问我:“我为什么要学他呢?”沉思了一下,老板自我解释说:“我知道了,你是说,来我这边吃豆腐的人少,是吗?”我点点头。老板建议我两个月以后再来,看看是不是会有变化。 大概一个多月后,张记的门前居然真的排起了长队。我很好奇,也排队买了一碗,看看碗里的豆腐,仍然是稀稀的汤汁,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吃起来,也是从前的味道。老板脸上仍然挂着憨厚的笑,我也笑着问:“能告诉我这其中的秘诀吗?” 老板说:“其实,我和潘记的老板是师兄弟。”我有些惊讶:“那你们做的豆腐不一样呀?”老板说:“是不一样。我师兄———潘记做的豆腐确实好,我真比不上;但我的豆腐汤是加入好几种骨头,再配上调料,再经过12个小时熬制而成,师兄在这方面就不如我了。”见我还有些不解,老板继续解释:“这是我师傅特意传授给我们的。师傅说,生意要想长远,就必须有自己的特长。师傅还告诉我们,‘吃’的生意最难做,因为众口难调,人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山珍海味,经常吃也会烦。 因此师傅传给我们不同手艺。这样,人们吃腻了我师兄的豆腐,就会到我这里来喝汤。时间长了,人们还会回到我师兄那里。再过一段时间,人们又会来我这里。这样,我们师兄弟的生意就能比较长远地做下去,并且互不影响。”我试探地问:“你难道就不想跟师兄学做豆腐么?”老板却说:“师傅告诉我们,能做精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有时候,你想样样精,结果样样差。”张记老板的这番话,我以为除与老豆腐有关,与一个人的择业、一个人一辈子的坚守似乎都有些关联…… 图/wallcoo.net

Read more

4个早晨,4种职场,4类人生

每个人在一天里做的第一件事,成功与否将影响他一天的所有事情。所以有的人“倒霉”了一天,诸事不顺;有的人开心地过一天,气定神闲。 对于很多人来说,如何度过一个上午,决定了如何度过一天,长期的习惯与性格养成也决定了他的一生,下面4个故事,你猜猜他们的人生有多精彩? 01 viki总说自己没见过清晨的上海,虽然在魔都已经生活了4年,但踩点起床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每天调了7:30的闹钟,她总会拖大概10分钟再起床,无论设置的闹钟数是1个,还是4个。快速洗漱换衣化妆,望了望时间:8点,她快速拿起包包出了门,因为错过一班公交,viki的上班时间显得很赶,她一边顶着焦虑望着表,一边强忍睡意让自己不打瞌睡。庆幸的是,最后她并没有迟到,而是踩点,但似乎这样的早晨让她开始了匆忙的一天——她顾不得吃早餐,刚匆忙做完述职,又要帮同事做总结,回头还得帮领导做报销。 其实她只要早起10分钟,赶上7:55的公交,她的步伐不会那么匆忙,也不用被时间追着跑,但她试过提早10分钟,最后还是8点出门。 viki一直感慨大城市节奏太快了,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步履匆匆。 02 和周遭同学不一样,毕业不久,amy就和交往多年的男朋友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她的早晨很规律,因为宝宝的一切都需要规律,早起做早餐,收拾房间,再唤醒丈夫和宝宝,督促孩子吃早餐上学是个累活,但也很幸福,除了偶尔小孩的不听话让家里空气变了颜色,amy的丈夫是某私企中层管理,家里教育孩子的担子更多放在她身上,尽管爸妈也会帮忙照顾,她还是放心不下。她关注了很多幼儿公众号与婴儿频道,每天上班地铁上都会一篇一篇的翻阅,都说一孕傻三年,其实不过是注意力转移罢了,她的早上,甚至一整天,都离不开家里那个宝宝。 都说职场女强人与好妈妈可以兼容,但对于amy来说,不存在的。 03 对于jack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被计划的,他习惯每件事情都给自己限定时间,从来不磨蹭。准时起床,洗簌时间10分钟,着装时间5分钟,刷刷朋友圈5分钟。提前5分钟出门,地铁上再看一些职场技能干货,因为时间充足,路上也不用奔跑,心情自然愉悦,到公司楼下可以吃个早餐,有时甚至吃完早餐还可以在广场溜达一圈。保持心情愉快让他在一天工作中都游刃有余。 规律的生活让jack特别有安全感,提前5分钟出门也让他有了充足的时间和错过的机会。 04 mel的早晨是从6:15开始的,他习惯自然早起,有时间做做静态运动,或者做做伸展运动,或者楼下跑跑,在mel看来,清晨的运动会让自己越发沉静,心绪更加祥和,因为有充足的时间,他的早餐都是在家吃的,但mel不吃冷食,也不吃太过油腻的,饭后若有时间,他会把一天的工作做一下罗列,并分轻重缓急,让自己有心理准备,尽早切换为工作状态。有时在车上也会听听一些优质音频节目,让自己开开眼界。 事实上,他们年龄相仿,对待早晨的方式不一样,也有着不一样的人生,viki是一个市场专员,amy做的是人事工作,jack是开发攻城狮,mel已经是一个企业高管。好的早晨是有公式的:自然醒的早起+静态运动+早餐+愉悦的情绪。 你的人生属于哪一种?而你的早晨公式,缺了哪个关键数据?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这五点教您如何养出懂事好孩子!

在我们的印象里,好孩子都是要听话的,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我必须这么做”,对孩子健康的心理培养会好得多。 培养懂事的好孩子,家长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一、耐心倾听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勇气,也为孩子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二、真正放下身段 不要总是对孩子发号施令,命令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而非指挥者。 三、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四、同孩子做协调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与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五、把教育融入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家长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人生的道理,某一件事带给孩子的启发和震撼就是最好的教育时刻。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用贴近生活、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孩子。 文/教你做气质妈妈 图 / wallcoo.net

Read more

人若不慎思,往往会被小人利用

深山里,有两只猛虎,一只叫善牙,一只叫善博,感情很好,每天都一起出去猎食。他们的后面常跟着一只奸诈的野干,以捡食猛虎吃剩的猎物维生。 野干虽然依附猛虎而生,却非常惧怕牠们的力量,经常思量:一只猛虎就力大无穷,两只猛虎在一起更是力不可挡,一定要想办法离间他们,否则一旦有什么闪失,说不定自己的性命都不保。 有一天野干灵机一动,就对善牙说:“我好心告诉你一件事,但是你不能伤害我。”善牙说:“我怎么会无故伤你?放心告诉我吧!” 野干附在善牙耳边说:“善博平时看起来和你要好,不过私底下,我听到很多动物都说,善博常向大家宣告:你不如他,他的形、色、毛、力等等都比你强。”善牙就听进心里。 不久,野干又跑去对善博说:“善牙对你很不敬,在我面前说你很多坏话,还说你有很多地方不如他。”善博也将这番话放在心里。 两只老虎再度碰面时,由于野干的离间而怒目相视,善牙心想:应该要先下手为强,比比看谁的力量大,于是先出手要打善博。善博并没有立即还手,而是选择退避。善牙不罢休,责骂善博:“你凭什么在兽群中,说我样样不如你?” 善博听了,虽然愤怒难耐,可是还保有一点冷静,想着:不对,我并没有骂善牙,为什么他竟会这样误会?眼见善牙又要追打,善博赶快退后,并且说:“你冷静一点,其实我也听说你亲口告诉野干,我处处不如你,还用种种恶毒的话骂我。” 善牙这时也停下手:“奇怪!我也是听野干说的,而且我并没有骂过你呀!” 善博又对善牙说:“在山林中,我们的力量比其他兽类强,绝对不能有冲突;否则不但两败俱伤,还会闹得山林不安。你我都是听他说的,可见其中必有蹊跷,我们应该要保持冷静。” 可见猛虎虽有冲动的血气,但是若能冷静思考,便可化解争斗,避免动荡不安的灾祸。 人若不慎思,往往会被小人利用。有权有力的人,若听信小人谗言而欠缺冷静思考,社会就不得宁静;家庭、团体也是一样,只要有这种喜欢离间、挑拨是非的人,都无法营造和睦的气氛。所以要时时保持内心平静,不论听闻什么,都要用智慧分析,做到“是非止于智者”。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这一念心,心念偏差,小事情也会变成大是非。好好照顾自心,遇到逆境能冷静思考,运用智慧突破,不仅能提升自我的道德,还能促进人际和谐,进而让社会平静祥和。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毁掉一段关系的100种方法 |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

俗语说“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话能让人如临天堂,也能让人如堕地狱。 话语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将在你身上产生一股深厚且持续的影响力。以至于此后,不论在什么场合,那些打动过或刺痛过你的关键词总是能够精准地钻进你的耳朵,直捣内心——回忆在脑中闪现,悲喜清晰可辨。 但是在生活中,许多关系的破裂,并不是因为一两次的恶语相向,而是长期忍耐后的爆发。那些镶嵌于细节中的、令人不舒服的表达,才是问题滋生的温床。 语言是误解的源头。 有时候,那些看似有商有量、毫无攻击性的话语反而会激起人们更大的怒火和反感。因为它背后存在的遐想空间太大了,足以让人怀疑完了自我之后,再把身边的每个人怀疑一遍。听的人暗中不爽,说话的人也暗中委屈:“我又没说你坏话,你不爽的点在哪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说出的话明明不怀恶意,却成为扎在别人心里的一根刺。以下几个原则,活学活用后可以用一百种方法给人添堵,大家谨慎踩雷。 无意识的否定 ●“帮我下楼拿个快递吧,占用你的时间了,谢谢。” 听到这样的请求,你可能会欣然答应,顺带回复“不用谢,小事而已,反正我正好闲着。” ●“帮我下楼拿个快递吧,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 那么这样的请求口吻呢?就算你答应了,心里也多少带着些不情愿。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表达,听的人心情也不同。第二种表达就带着一种无意识的否定,说话者的言语之间透露出一种霸道、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意味: “帮忙”似乎是一种应尽的义务,而不是一种选择。 因为闲着是一种错,空闲的时间应该被充分利用,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使唤你。而听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客体,会感觉到自己的时间并没有被尊重—— 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完全是他自己的事,他有忙碌的权利,也有发呆的权利,空闲的时间一样是具有价值的、值得被尊重的。 第二种表达还有无数种变体,许多人在工作中都是采用这种方式与人沟通的,最后他们会发现,似乎越来越少人愿意对他们施以援手。 强烈的控制欲 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明明把一件事交给你做了,却总是在各种细节上指手画脚。 比如你们商量着一起去看电影,他会说“你来买票就好了”。 当你打开购票app时,他劝你“这个app上买票总是贵几块钱,去另一个app上买吧。” 当你打开另一个app开始选择场次,他提出建议“别买太早了,我觉得八点左右最好。” 等到你终于选定了场次和座位,他赶忙阻止你“哎等等,再往前坐一点吧,我怕太远了效果不好。” 看似把这件事交给你做,但是整件事中推动全部过程、真正做出决定的一直是他。下一次再听到这个朋友说把事情“交给你了”的时候,你可能会想锤他。 在工作中,重视过程超过重视结果的领导也很常见。 一件任务布置给下属,他们总是无法充分授权,经常性地对下属的工作横加干预,哪怕他们在该领域并不专业。

Read more

北大新任校长的10句话:全场掌声如雷!

北大新任校长王恩哥甫上任,便向学生提出十句话,在全校引起热议,有学生形容是新的校训。这十句话传播神速,在不少年轻人里疯传。 第一句话 结交“两个朋友”: 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 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的“充电”、“蓄电”、“放电”。 第二句话 培养“两种功夫”: 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 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 靠“两本”起家靠得住。 第三句话 乐于吃“两样东西”: 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 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 吃亏是福,吃苦是福。 第四句话 具备“两种力量”: 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往往战胜利剑的力量, 这是拿破仑的名言。 一个人的思想走多远,他就有可能走多远。 第五句话 追求“两个一致”: 一个是兴趣与事业一致,一个是爱情与婚姻一致。

Read more

方为人上人,太经典了!

1、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2、一碗米价值有多大? 要是一个家庭主妇,蒸出一碗米饭,也就值一元钱,这是最原始价值;要是一个商人,做成几个粽子,大概能卖到两三元钱;要是一个企业家,经过发酵,酿成一瓶酒,那就值一二十元。人生就象一碗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关键是如何去寻找,开发,提升和放大。 3、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 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出来。有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无能为力,于是就保持了沉默。有些话,适合藏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很多事,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变,无需说出来的,自己明白就好。 4、快乐靠自己! 没有谁能够同情和分担你的悲切;坚强靠自己,没有谁会怜悯你的懦弱;努力靠自己,没有谁会陪你原地停留;珍惜靠自己,别人也不愿意挥霍自己的青春;执着靠自己,没有谁会与你共同进退;一路走过靠自己,没有谁能够一直陪你走到底。 5、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磨平了自己的棱角。 不再为一点小事伤心动怒,也不再为一些小人愤愤不平。我以一种中庸的心态面对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许这样很没志气,但是,我只是想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安安心心,简简单单,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此生淡然。 6、人生需要四种修为:一是忍得过。 忍一时之气,消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逃避,直面惨淡人生。四是放得下。放下偏执,放下记忆,放下不甘,放下欲望,平平淡淡,简简单单。 7、若岁月静好,那就颐养身心;若时光阴暗,那就多些历练。 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没有放弃,怎能拥有;不守寂寞,岂见繁华。曾经再美,不过一纸空谈;脚下艰难,却是直指明天。命运给予你的,无论好坏多少,皆需认真面对、坦然应对,遗憾丛生才叫生活,瑕疵偶现才算真实。 8、人生就是一个不停放弃的过程。 放弃童年的无忧,成全长大的期望;放弃青春的美丽,换取成熟的智慧;放弃爱情的甜蜜,换取家庭的安稳;放弃掌声的动听,换取心灵的平静。 接受与否,有时我们并无选择。爱因为不能拥有而深刻,梦因为不能圆而美丽。人生,总是带着残缺的美,因缺憾而凄美。 9、赏析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会别人是一种涵养! 欺骗我的人增长了我的见识;绊倒我的人强化了我的能力;中伤我的人砥砺了我的人格;藐视我的人觉醒了我的自尊;斥责我的人助长了我的智慧;遗弃我的人教导了我的独立;伤害我的人磨练了我的心志。 10、朋友不是玻璃做的,有许多人总是把朋友当做玻璃,小心翼翼的怕碰坏了。 有时候,明明对朋友很不满,却不敢表达出来,害怕一旦表达不满,就会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就会伤害感情;一旦伤害感情,就失去这个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玻璃做的,如果朋友真的像玻璃一样不许你碰,这样的朋友破了就破了吧。 图/pixabay.com

Read more

孩子这5个心理成长信号,常被误认为问题行为

孩子成长的一些信号,常常会被误认为是“问题行为”。这些误会,很可能会让父母错失正面引导孩子的机会。 01 搞破坏 很多孩子到一岁左右,会开始出现一些让父母匪夷所思的“破坏”行为。比如:把所有抽纸都从纸盒里抽出来,扔东西制造噪音,将所有盒子、柜子门都打开,想将手伸进插座…… 当孩子身体运动能力越来越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会大幅提高。 这个“搞破坏”的时期,实际是孩子人生阶段的“实验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周围的事物。这个阶段的每个动作,对他们来说都具有意义。 他们什么都想要亲自摸一摸,打开来看,摔打一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身体去了解这件物品。 但这些行为常会被父母误会是“没规矩”,因为有点像在搞破坏。 其实这个阶段不必要着急管教孩子。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实验”,让他们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02 “妈妈快看!” 当孩子会说话以后,他们看见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急切想让妈妈、爸爸去看。这种让父母配合自己指示的行为,是孩子想要了解更多事物的信号,这是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在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可能已经表现出了这种能力。他们可能会“咿咿吖吖”指着一件东西,努力引起父母的注意。在这个时候,孩子发展出了“兴趣”和“好奇心”,想要了解更多。 这时父母可以顺着孩子的“指示”,告诉他多一点相关信息。 比如,如果孩子指着一朵花发出“啊啊”的声音,父母可以清晰地告诉孩子“这是花”,让他知道正确的名称。甚至可以抱着孩子走到花前面,让他摸一摸,闻一闻,告诉他颜色和气味。 有时孩子会很急迫,不用手指,而是拉扯父母衣服来引起注意。这时父母不要焦急,看看孩子是想表达什么,可以将孩子带到他想了解的物品前。 父母很忙也尽量不要忽视孩子这种渴求“了解更多”的行为。 03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两岁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自主性,他们会感觉自己不再那么需要成年人照顾。 此时孩子玩耍时,会旁若无人沉浸在自己世界中, 不想和别人说话,也不想被打扰。 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好时期。 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玩耍、思考,当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呼喊父母。刚开始孩子可能独自玩耍几分钟,渐渐延长到十来分钟,二十分钟……

Read more

升职快的人,都做好了这5件事!

很多成功者和前辈都会讲到:刚踏入职场的你好比如是一张白纸,你的能力和表现,都会在这张纸上清楚的呈现出来,而每一次的工作和任务,也好比是重新书写一张白纸。如何才能写好职场的每一张白纸?本文给出了5条有效的建议。 白纸是职场白领接触的最多的物品之一,用的最多,浪费也最多。至于白纸对白领的重要性,却很少有人去关心。 职业生涯的早期,我所供职的公司总经理一句话点醒了。 那天去总经理的办公室给他送会议纪要,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份会议纪要。总经理给我的文件做了一番点评之后说,小赵,可别小看了这样一张白纸,我们白领所有的贡献都体现在这一张纸上。你的水平高不高,肚子里有没有东西,知识丰富不丰富,对问题的看法准不准确,都能通过你做文件的这张白纸体现出来。 这张纸在你写上东西之前,是一张白纸,但在写上东西之后,它就被赋予了生命,就实现了价值增值,你的水平和能力全都一览无余地体现在里面。 白领的人生就是一张张被赋予生命白纸的累加,积累的白纸越多,说明你做的工作越多,白纸上的内容写的越好,说明你的水平越高,这张白纸就是见证并帮助你走向成功的最好佐证。 仔细品位总经理的话,不觉连声叫好。总经理谦虚地告诉我,这不是他个人的观点,是管理学大师的经验总结。最后,还没忘了告诫我:“小伙子,好好练吧,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你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值得期待。但是,你记住了,要善待每一张白纸,写好它们,让它们帮你成功。” 走出总经理的办公室,我依然沉浸刚才的谈话中。我认真回顾了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都用不好。当领导要求做一份文件的时候,只能调出以前文件的底版,进行一般性的修改补充,而且每次都要经过反复修改,多次打印,浪费大量纸张、油墨和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那个时候的自己不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吗?上面什么东西都没有,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写东西,随便写什么都行。所以那时很忙,谁喊就跟谁去,谁让干活就跟谁干,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尽管许多的时候很不情愿。所以那时有人戏称我的腿长,跑腿跑的勤。 可是不做有什么办法,一张没有写字的白纸还不是谁愿意用谁就拿去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如果写过字,而且还有领导签字,看你还敢随便用?恐怕不是不得以,谁也不敢轻言调用的! 这就是白纸理论的魅力。 白领在忙碌的工作当中,除了应付大量的事务和人际关系之外,都是通过白纸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白纸书写的文件使自己的成果被使用和认可。在继续使用的过程当中,不断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反馈,在持续的反馈当中,不断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文件,给更重要的领导申阅和参考,最终获得能力的提高,价值的提升。 书写白纸的过程同时也是改善自己,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是在管理者指导帮助下,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地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在批评中反省,在激励中进步,慢慢走向成功的未来! 白纸书写的好的人无疑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会继续书写更重要的文件,继续取得更加重要的职位,获得更大工作权限和更多的工作回报,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和成功的体验;写的不好的人,下次领导考虑机会的时候,可能就会慎重一些,机会就会少一些,最后就无机会可写。 我们的人生离不开白纸,但我们也不愿意做那种谁都可以使用的白纸,我们只希望自己成为书写重要内容的白纸,我们期望自己书写的白纸给重要人物阅读,给更多的读者阅读,影响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赞赏,取得更大的成功。 那么,到底该如何写好每一张白纸呢?我有以下体会,和大家分享。 1.始终保持积极心态 所谓积极心态是指积极主动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当接到工作任务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成长机会,先愉快地接下任务,然后再想解决办法。 每一个职场人士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接到无数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有的是能力范围内的,有的是超越能力的,有的是好办的,有的是不好办,有的是大的,有的是小,不管是什么任务,首先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告诉自己:“嗯,这是领导给的机会,不管怎么样,自己要把它做好,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 其实,工作就是一种态度,秉持积极心态做事的人,总能想尽办法把事情做成,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和赏识,给自己贴上积极乐观的标签,而凡事退缩,总是想着推脱的人,会逐渐失去领导的信任,远离组织的要求,最终被边缘化,被淘汰出组织。 2.牢牢抓抓本职工作,获取成功的立足点 凡是职场人士,都想着晋升、涨薪,有更大权力,管更多的人,做更重要的事,为组织贡献更大的价值。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凡事都会遵循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没有量的积累,想要发生质的变化,往往得不偿失。什么叫成功?关于成功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富可敌国就是成功,有的人认为权倾天下就是成功,还有的人认为成名成家就是成功。我的观点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做扎实,做出出色的成绩就是成功。职场人士的成长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去的,而要想做到走上去,就必须塌下心来做好本职的每一项任务。 当我们做好了本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机会就自然到来,就会被领导关注,被同事欣赏,进而获得超越能力本身的更重要的工作任务,就会拥有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权力,同时也是更大的责任。

Read more